《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
广州美丽乡村规划为新一轮村庄规划带来新机——以《萝岗区九龙镇莲塘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规划》为例

解 决该 问题?
2 ) 建 设 名村 风 景旅 游 区 、 拓 宽对 外 联 系道 路 , 积 极 发展 名 村 风 景旅 游 与 乡村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 , 推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 提高村民收入。 规划建设 1 、 针对性弱。以往村庄规划只落实政策与解决现状问题 , 没有挖掘村庄 村 里 可选择 销 售 、 出租铺 位 、 村 民入 股等 手 段来 经 营 发展潜能 , 没有利用好村庄 自然资源等 , 导致村庄发展缺乏根本的支撑、 发展 风 情 商业 街等 商业 建 筑 , 底层的商业街 , 提高村及村民经济收入 ; 二层及以上可用作安置村民的住房。 期短, 规划效果不明显。
2 、 实现 村 庄规 划 、 土规 和城 规 的“ 三规 合 一 ” , 明确 村庄 规 划 与土 规 、 控 规 的协调 , 促进规划项 目落地 ; 制定项 目库、 明确实施主体; 提出多元化实施途 径, 通过政府 、 企业 、 村民等多方利益主体齐参 与的多元化实施途径 , 解决实
施性 弱 的 问题 。
在。
一
、
以 往村 庄 规 划 效 果不 明显 。 本 次 美 丽 乡村 规 划 如 何
本次村庄规划检讨广州市以往的村庄规划 , 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
1 ) 划 定住 宅集 中建设 区 ( 安置区) 和 提供 住 宅建 设 指引 , 将规 划划划定两片村民住宅建设范围( 安置区 ) , 为村庄改 造 规划 分 期建 设 、 实 施 执行 打好 了基础 。统 一 规范 的住 宅 建 设模 式 与住 宅 外 观, 提 升 了村 民的 生活 环境 质 量和 提升 了村容 村貌 。
2 0 1 1 年, 广州市委市政府响应党十八大报告号召“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和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20•【字号】穗府[2010]18号•【施行日期】2010.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穗府〔2010〕18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空港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空港规划》;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
二、白云、花都、萝岗区,从化市要按照《空港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的修编调整,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三、《空港规划》实施工作中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二十日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前言空港经济是依托大型机场,特别是国际枢纽机场的强大航空运输能力,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由临空指向型产业、以及延伸的知识和信息密集型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
广州作为驰名中外的“千年商都”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南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空港、海港为枢纽的门户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当前,广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发布实施为广州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按照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这一战略要求和发展定位,广州必须进一步增强高端门户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
广东_三规合一_规划实践三阶段_从概念走向实施的_三规合一_规划_杨玲

广东“三规合一”规划实践三阶段——从概念走向实施的“三规合一”规划杨玲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方面,由于涵盖不同部门与不同形式的多种规划之间规划内容重叠交叉、管理分割、空间规划不一致、技术标准不协调、规划周期不统一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本文中的‚三规‛)之间的差异。
为应对这一问题,广东在全省开展了积极探索。
2008年广东率先在政策层面提出‚逐步推进‘三规合一’‛的要求,并以河源、云浮、广州为试点在总体规划层面开展了‚三规合一‛规划探索。
2011年《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出‚三规融合‛,提出‚进一步推动‘三规融合’‛的要求,同时广州第十次党代会等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按照‚战略引领、平台整合、市区联动、试点先行‛工作思路开展全市的‚三规合一‛工作,成为全国新一轮‚三规合一‛热点,成效显著。
2014年《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按照‚以功能定项目、以项目定指标、以指标定控规‛,全省各市在不同程度上广泛开展了‚三规合一‛实践。
本文通过总结广东省各阶段‚三规合一‛的实践经验,提出‚三规合一‛规划编制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三规合一,一张图,空间政策分区,四线控制,并联审批1“三规合一”是规划改革的方向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我国的规划种类和内容繁多,既有纵向上国家层级和地方层级的规划,也有横向上不同部门或行业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由法律、法规授权编制的各类政府规划多达83 种。
各类规划对国家及各地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空间规划越来越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但是规划过多造成规划之间内容重叠交叉、管理分割、空间规划不一致、技术标准不协调、规划周期不统一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不仅浪费了规划资源,不能有效起到空间统筹、优化开发和耕地保护的作用,更使实施部门无所适从。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5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5号中山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中府〔2023〕5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中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二、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与创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山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中山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携手共建粤港澳国际一流湾区。
做强做优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中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13平方公里(9.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5.20平方公里(8.28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63.80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72.12平方公里以内。
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总体规划

第一部份总则 (5)第一章规划界定 (5)第1条规划背景 (5)第2条规划依据 (5)第3条规划范围 (5)第4条规划期限 (5)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第5条城市性质 (6)第6条城市职能 (6)第7条发展目标 (6)第8条经济发展策略 (6)第9条社会发展策略 (6)第10条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7)第11条空间发展策略 (7)第三章城市发展规模 (8)第12条规划建成区城镇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 (8)第13条独立工矿区(开发区扩区的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 (8)第二部份空间与布局 (9)第四章城市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模式 (9)第14条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格局 (9)第15条基于发展肌理的城市结构 (9)第16条基于生态效率的产业发展 (9)第五章镇域布局结构与土地利用 (10)第17条镇域空间布局结构 (10)第18条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11)第19条“三区六线”地域控制体系 (12)第六章镇区城市组团建设规划 (13)第20条镇龙生态工业园规划 (13)第21条九龙中心区规划 (14)第22条九佛居住和服务配套区规划 (15)第23条九龙工业园规划 (16)第三部份服务与支撑 (17)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第24条规划目标 (17)第25条规划原则 (17)第26条总体结构 (17)1第27条行政办公设施 (17)第28条商业金融业设施 (17)第29条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 (18)第30条医疗卫生设施 (18)第31条教育科研设计设施 (18)第32条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18)第33条教育设施规划 (18)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19)第34条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9)第35条对外交通规划 (19)第36条城市道路网结构 (19)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 (20)第37条总体布局 (20)第38条公共绿地规划 (20)第39条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20)第十章生态景观系统规划 (21)第40条规划目标 (21)第41条规划原则 (21)第42条生态景观结构 (21)第43条生态建设策略 (21)第44条景观风貌分区 (22)第45条城市主要景观轴线 (22)第46条景观节点 (22)第十一章传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 (22)第47条旧村落保护区 (22)第48条重要文物古迹保护 (23)第十二章生态休闲旅游规划 (23)第49条旅游发展性质定位 (23)第50条服务群体定位 (23)第51条旅游发展策略 (24)第52条空间布局 (25)第53条旅游线路的组织 (25)第十三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 (25)第54条住房供应政策 (25)第55条住房发展政策 (26)第56条居住用地布局 (26)第十四章市政设施规划 (27)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7)第57条用水量预测 (27)2第58条供水水源 (27)第59条供水设施规划 (27)第60条主干管规划 (27)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7)第61条排水体制 (27)第62条污水量预测 (28)第63条污水厂规划 (28)第64条污水提升泵站规划 (28)第65条污水管网 (28)第66条雨水工程 (28)第67条防洪、排涝工程 (28)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28)第68条电力负荷预测 (28)第69条电力设施规划 (29)第70条规划高压走廊 (29)第四节通信系统规划 (30)第71条固定电话容量预测 (30)第72条邮政规划 (30)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30)第73条气源规划 (30)第74条气化率 (31)第75条供气规模 (31)第76条燃气场站规划 (31)第77条输配工程 (31)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31)第78条规划原则 (31)第79条垃圾量预测 (31)第80条垃圾处理方式 (32)第81条环卫设施规划 (32)第七节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32)第82条规划目标 (32)第83条水环境功能区划 (32)第84条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32)第85条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33)第八节消防工程规划 (33)第86条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33)第87条安全疏散及避难系统安全布局 (33)第88条消防站规划 (33)第89条消防车通道系统 (34)3第90条规划实施 (34)第四部份策略与行动 (35)第十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35)第91条城市化水平预测 (35)第92条城市化措施 (35)第93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35)第94条职能结构规划 (35)第95条村庄经济发展策略 (36)第96条村镇体系发展策略 (36)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37)第97条近期建设规模 (37)第98条发展目标 (37)第99条近期建设重点区域 (37)第100条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37)附表1九龙中心镇现状与规划用地汇总表 (40)附表2九龙中心镇人口与用地情况汇总表 (40)附表3九龙中心镇现状与规划(2010、2020年)规划建成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42)附表4规划公共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2006~2020年) (42)附表5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2006~2010年) (47)4第一部份总则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规划背景2005年4月,广州市实施了部份行政区划调整。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简介一、控规全覆盖的背景、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控规的法定地位:控规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
同时,控规也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我市自2000年制订战略规划、2005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审批通过之后,在总体规划及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先后编制了《广州市原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等控制性详细规划(153个)、村庄规划(639个),并构建完成我市“规划管理一张图平台”。
通过制定上述规划,广州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上层次规划的控制要求,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各类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基本落实,但尚未实现市域范围内控规全覆盖为保障广州市区近期发展要求,保证规划许可的依法行政,根据《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局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指导下,结合《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启动了我市控规全覆盖工作。
控规出台将促进广州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转型。
二、规划编制范围根据我市已有和在编控规的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的范围是番禺、花都、白云北部、萝岗的控规编制工作,编制范围约为1284平方公里(含范围内的村庄)。
本次控规全覆盖完成后,将实现对广州市市辖十区行政区3737平方公里的控规全覆盖。
三、控规全覆盖工作过程本次规划落实了总体规划、镇总规等上层次法定规划对控规的强制性规定,市与区联合组织编制审查,并注重编制与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的衔接。
本次规划的编制、审查过程中多次征求市、区各职能部门、镇街等单位的意见,并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对所提意见进行分析论证,解决矛盾,使控规成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
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
凸显现代特色风貌。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本文介绍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背景、意义,规划范围,覆盖工作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解读。
6月13日下午,市规划局叶浩军副局长在本局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1年6月8日市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进行了详细解读。
广州各大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一、控规全覆盖的背景、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控规的法定地位:控规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
同时,控规也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我市自2000年制订战略规划、2005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审批通过之后,在总体规划及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先后编制了《广州市原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等控制性详细规划(153个)、村庄规划(639个),并构建完成我市“规划管理一张图平台”。
通过制定上述规划,广州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上层次规划的控制要求,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各类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基本落实,但尚未实现市域范围内控规全覆盖为保障广州市区近期发展要求,保证规划许可的依法行政,根据《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局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指导下,结合《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启动了我市控规全覆盖工作。
控规出台将促进广州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转型。
二、规划编制范围根据我市已有和在编控规的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的范围是番禺、花都、白云北部、萝岗的控规编制工作,编制范围约为1284平方公里(含范围内的村庄)。
本次控规全覆盖完成后,将实现对广州市市辖十区行政区3737平方公里的控规全覆盖。
三、控规全覆盖工作过程本次规划落实了总体规划、镇总规等上层次法定规划对控规的强制性规定,市与区联合组织编制审查,并注重编制与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建议书广州开发区城市规划信息编研中心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十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2、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1)3、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可行性 (2)二、技术路线 (3)三、工作内容 (5)1、资料收集 (5)2、专项研究 (5)3、专家咨询 (5)4、部门征询 (5)5、公众参与 (5)6、规划编制 (5)四、成果内容 (6)1、规划说明书 (6)2、图纸目录 (9)3、专题研究 (9)五、时间进度安排 (10)六、设计经费预算 (10)1、收费依据及标准 (10)2、设计经费行业指导价 (10)3、设计经费预算的建议 (11)一、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广州市萝岗区在广州开发区基础上整合镇龙、九佛等周边村镇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是广州市新城区。
该区西接白云、天河、黄埔,东接增城,辖区面积约393平方公里,是广州东部重要的产业区,广州市未来的副中心之一,也是广州“东进”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2005年以来,萝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全区经济增速常年位居全市前列。
自设区至今,萝岗区先后组织编制了《广州市萝岗区域发展规划》、《广州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萝岗区分区规划》、《萝岗区发展策略与行动规划》、《萝岗新城发展规划》、《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2006~20220)》,以及《广州市萝岗区天鹿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萝岗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龙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项规划,较好的适应了萝岗区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有效的指导了萝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活动,为新区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上述各项规划中,2005年-2006年编制的《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是统领全区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的核心规划,该规划于2006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事实上扮演着我区总体规划的角色,实施三年来有效的指导了我区各类专项规划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但是,由于我区的发展活力较强,其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都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特别是九龙中心镇、天鹿湖地区以及萝岗中心区,近两年的发展方向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后续编制的部分规划均未能与《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保持高度一致。
而随着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萝岗区的发展形势也产生诸多变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因此,有必要对萝岗区总体规划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2、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2.1是完善萝岗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搭建城市规划管理平台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是城市(镇)规划的组成部分,两者属于法定规划,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尽管现行《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经法定程序审批,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我区“总体规划”的角色,但根据现行《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该规划的“法定”内容不完整,存在诸多缺陷(按照原来的城市规划体系,也不属于法定规划范畴),因此有必在新城乡规划法的指导下,重新编制一部适合萝岗区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萝岗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目前萝岗区域范围内已编或在编的各类规划(包括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缺乏统筹管理的平台。
首先,《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不属于法定规划,也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其次,《萝岗区分区规划》编而批(在编制过程中,新城乡规划法颁布,分区规划不再纳入新的城市规划体系,而且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也提出修编,法律依据和上层次规划依据均不充分);再次,其他战略规划及行动策略等研究的不论从规划深度、内容体系和法定地位上,均不能作为法定依据。
综上,萝岗区在编的诸多法定规划(如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长期缺乏上层次规划依据而难以获得审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统筹亟需一个总体规划层面的平台支撑。
2.2是适应萝岗区发展新形势,提高城市规划指导性的需要设区以来,萝岗区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突飞猛进,发展思路与时俱进。
尤其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珠三角积极推进战略转型的新形势下,萝岗区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寻求发展的新突破口。
2008年,我区提出建设科学城北区的构想,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项目,写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目前科学城北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有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第三代新城——“中新知识城”科学城北区选址。
这些发展的新形势已远远超出了《广州市萝岗区域发展规划》的考虑范畴。
因此,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调整,编制全新的《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对萝岗区发展的指导性。
2.3是实施萝岗区新时期各项重大项目,提高城市规划引导性的需要科学城北区、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创新发展模式试验、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广州生命健康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六项重点项目被纳入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中,是萝岗区贯彻落实《纲要》、推进改革先行先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项目。
为促进上述重大项目的落实,有必要编制《广州市萝岗区总体规划》,全面统筹新时期各项重大项目的建设规划,提高城市规划对新时期萝岗区发展的引导性。
3、组织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的可行性3.1法律依据充分——上层次规划调整和战略性项目进驻提出了规划修改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章第四十七条关于“城乡规划的修改”相关条件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划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目前,现行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将于2010年到期,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在组织编制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前期研究的相关结论对萝岗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之后,我区的相关规划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提前启动,先期介入,尽早实现与广州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可以缩短规划编制周期,尽快结束现状总体规划缺位的局面。
另一方面,科学城北区作为国家战略项目将对我区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上述“第四十七条第(一)、(三)款”的内容,我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具有较充分的法律依据。
3.2技术方面的衔接——整合各片区规划,并与《土规》对接,更具有操作性目前,《科学城北区总体规划》、《九龙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正在规划,预计至2010年下半年编制完成并通过法定程序审批,届时,我区全区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规划全覆盖,各片区的发展方向明确,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将在各片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总体规划编制的条件更为成熟,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
另一方面,至2010年《萝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简称《土规》)也将基本编制完成,各类用地指标与建设用地布局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届时编制《萝岗区总体规划》,将实现与《土规》的对接(尽量实现“两规合一”),落实重大建设用地的用地,为萝岗区的快速发展奠定规划基础。
二、技术路线图1 技术路线三、工作内容1、资料收集深入调查萝岗区土地利用现状,全面收集萝岗区经济统计资料、征地资料、土地出让及储备资料。
收集萝岗区已实施和在编各项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规划、村庄规划以及社会经济、交通、环保、水利、国土、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专项规划。
整理搜集资料,完成基础资料汇编,总结萝岗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的规划研究奠定基础。
2、专项研究选取产业、空间、生态、人口、交通等关系萝岗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开展专项研究,深入分析萝岗区规划期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对策。
3、专家咨询发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长,就萝岗区发展及总体规划的编制发表见解和意见,将专家咨询贯穿到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和规划评审过程中。
4、部门征询鉴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密切,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将积极征询各职能部门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规划的认可度和切合度。
5、公众参与积极推行公众参与。
在规划前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定一定比例的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萝岗区发展的态度、认识、需求及建议。
在规划评审阶段就已有规划成果征求公众意见;在规划审批之前,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
各阶段的公众意见将作为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
6、规划编制在资料收集整理、专项研究、前期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技术要求,编制规划成果。
具体包括:研究确定萝岗区的(1)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3)制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及城市空间管制措施;(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5)安排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研究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市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其中,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现行规划未涉及该部分内容),将作为强制性内容在本次规划中进一步强化,以确立本规划的法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