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

合集下载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计算举例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计算举例

研究新型热力性能参数的方法 和标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新型热力性能参数的应用将推 动压缩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
压缩机热力性能与其他性能的综合优化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与其他性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需要进行综合优化。
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优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合优化将有助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指标,满足 不同领域的需求。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计算举例
目录
• 压缩机热力性能概述 • 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方法 •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实例计算 •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优化建议 •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压缩机热力性能概述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定义
压缩机热力性能是指压缩机在工作过 程中,其内部气体的压力、温度、体 积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压缩机的 能量转换效率、热效率等性能指标。
压缩机的效率计算
效率计算公式
$eta = frac{3600 times text{理 论排气量}}{text{实际耗电量} times 3600}$
理论排气量
根据压缩机型号和设计参数计算得 出。
实际耗电量
通过测量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和运行 时间计算得出。
压缩机的功率消耗计算
功率消耗计算公式
$P = frac{text{实际耗电量}}{360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参数
进气压力
指压缩机吸入的气体在吸入时 的压力。
效率
指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实际 输出的功率与理论最大输出功 率的比值。
排气压力
指压缩机排出的气体在排出时 的压力。
压缩比
指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进气压 力的比值。

压缩机的绝热效率

压缩机的绝热效率

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引言:压缩机作为热力机械装置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空调、制冷、工业生产等。

而压缩机的绝热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改善途径,并提供我的观点和理解。

正文:一、定义绝热效率是指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压缩机对工作流体所完成的绝热功与压缩机所需输入的功之比。

绝热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绝热效率 = 绝热功 / 输入功二、计算方法1. 熵增法绝热效率可以通过熵增计算得出。

熵增是指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流体由于受到摩擦、压缩等因素导致的熵增加的量。

通过测量入口和出口流体的熵值,可以计算绝热效率。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绝热效率 = (入口熵 - 出口熵) / 入口熵2. 热力学循环法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可看作是一个热力学循环系统。

可以通过分析理想的绝热循环过程来计算绝热效率。

常见的绝热循环过程有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和别尔温循环过程。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绝热循环过程进行计算。

三、影响因素1. 压缩比压缩比是指出口压力与入口压力之比。

压缩比越大,绝热效率越高。

2. 工质种类不同的工质对压缩机的绝热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工质有空气、氟利昂等。

不同工质的物性参数不同,对于绝热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3. 压缩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压缩机,如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等,其绝热效率也有所差异。

压缩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差异导致了绝热效率的差异。

四、改善途径1. 提高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可以通过减小摩擦、提高密封性能、优化流道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降低能量损失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压缩机绝热效率的关键。

2. 选择高效能的压缩机。

不同类型的压缩机在绝热效率上存在差异,选择综合能效较高的压缩机可以提高绝热效率。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压缩机的绝热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对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

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

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原创版)目录一、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二、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1.排气温度和压缩终了温度的定义和计算2.压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三、压缩机物料平衡计算的方法1.基于物质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2.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四、压缩机热量平衡计算的方法1.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方法2.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五、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正文一、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通过提高气体的压力来实现气体的储存和运输。

在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气体的物质和能量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对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1.排气温度和压缩终了温度的定义和计算压缩机级的排气温度是在该级工作腔排气法兰接管处测得的温度。

压缩终了温度是工作腔内气体完成压缩过程后的温度。

2.压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压缩过程中,气体的热量会发生变化。

为了研究这种变化,需要对压缩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平衡计算。

三、压缩机物料平衡计算的方法1.基于物质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物质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

因此,可以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来计算压缩机中的物料平衡。

2.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因此,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压缩机中的物料平衡。

四、压缩机热量平衡计算的方法1.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气体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对外做的功与从外界传入的热量之和。

因此,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压缩机中的热量平衡。

2.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气体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对外做的功与从外界传入的热量之和,且系统的熵增加。

因此,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计算压缩机中的热量平衡。

五、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压缩机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压缩过程中的物料和热量变化,为优化压缩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压缩机

压缩机

1、指示功率:只是指压缩机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指示功,单位为W。

2、指示效率:是指压缩机的等熵压缩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也是制冷剂等熵压缩比功和实际指示比功之比。

指示效率表示压缩机循环过程中热力过程的完善程度。

3、轴功率:由原动机传到压缩机主轴上的功率为轴功率4、轴效率:等熵压缩功率与轴功率之比5、机械效率:初为指示功率与轴功率之比,表示压缩机摩擦损失的程度6、电功率:从电源输人驱动电动机的功率7、电效率:为等熵功率与电功率之比注:对于封闭式压缩机,其电效率也可表示为指示效率、机械效率与电动机效率队之乘积第一章容积型制冷压缩机的热力学基础容积型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中应用领域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压缩机,它们的功率可以从几十瓦到几千千瓦的宽广范围。

尽管容积型压缩机的结构形式众多,但究其热力学基础还有许多部分是相同的。

第一节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理论循环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1、压缩机没有余隙容积2、吸汽与排汽过程中没有压力损失3、吸汽与排汽过程中无热量传递4、无漏汽损失5、无摩擦损失一、活塞式压缩机的理论输汽量1.气缸工作容积Vp,单位为m32.理论容积输气量qvt(或称理论排量),单位为m3/h是指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2) 3.压缩机的理论质量输气量qm t,单位为kg/h(1-3)二、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1.理论循环所消耗的理论功Wts,单位为J,W ts =∫12 Vd p (1-4 )2.即单位绝热理论功Wt s为,单位为J,W ts = h 2 - h 1 (1-4a )3.压缩机所消耗的理论功率Pts,单位为kw第二节容积型压缩机的实际性能1、压缩机中的压力降2、制冷剂的受热3、气阀运动规律不完善带来的效率下降。

4、制冷剂泄漏的影响。

5、再膨胀的影响6、压缩过程偏离等熵过程7、压缩过程的过压缩和欠压缩。

8、润滑油循环量的影响。

大学_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课后答案下载_1

大学_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课后答案下载_1

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课后答案下载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内容简介1 绪论1.1过程流体机械1.1.1过程与生产过程1.1.2过程装备1.1.3过程流体机械1.2流体机械的分类1.2.1按能量转换分类1.2.2按流体介质分类1.2.3按流体机械结构特点分类1.3气体性质和热力过程1.3.1气体状态方程1.3.2气体热力过程1.3.3气体其他性质1.4压缩机概述1.4.1压缩机的分类与命名1.4.2压缩机的用途1.4.3各种压缩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4.4 压缩机的一些术语和基本概念1.5 流体机械的发展趋势1.5.1 创造新的机型1.5.2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规律的研究与应用 1.5.3 高速转子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1.5.4 新型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1.5.5 流体机械的自动控制1.5.6 流体机械的故障诊断1.5.7 实现国产化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 容积式压缩机2.1 往复压缩机基本构成和工作过程2.1.1 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1.2 压缩机级的工作过程2.2 往复压缩机热力和动力性能2.2.1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2.2.2 压缩机的动力性能和计算2.3 往复压缩机气阀和密封2.3.1 气阀组件2.3.2 工作腔滑动密封2.4 往复压缩机调节和其他附属系统 2.4.1 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2.4.2 压缩机润滑与润滑设备2.4.3 压缩机冷却和冷却设备2.4.4 气体管路和管系设备2.5 往复压缩机选型和结构实例2.5.1 结构形式选择及分析2.5.2 结构参数选择及影响2.5.3 压缩机的驱动机选择2.5.4 压缩机典型结构实例2.5.5 选型计算实例2.6 回转式压缩机2.6.1 螺杆压缩机2.6.2 单螺杆压缩机2.6.3 滑片压缩机2.6.4 液环压缩机(真空泵)2.6.5 罗茨鼓风机3离心压缩机3.1离心压缩机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3.1.1离心压缩机的典型结构与特点 3.1.2离心压缩机的基本方程3.1.3级内的各种能量损失3.1.4多级压缩机3.1.5功率与效率3.1.6三元流理论与三元叶轮的应用 3.2性能、调节与控制3.2.1离心压缩机的性能3.2.2相似理论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 3.2.3压缩机的各种调节方法及其特点 3.2.4附属系统3.2.5压缩机的控制3.3安全可靠性3.3.1叶轮强度3.3.2转子临界转速3.3.3轴向推力的平衡3.3.4抑振轴承3.3.5轴端密封3.3.6离心压缩机机械故障诊断3.4选型3.4.1选型的基本原则3.4.2选型分类3.4.3选型方法3.4.4选型示例4泵4.1泵的分类及用途4.1.1泵的分类4.1.2泵的用途4.2离心泵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4.2.1离心泵的典型结构、分类及命名方式 4.2.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方程4.3离心泵的工作特性4.3.1离心泵的汽蚀及预防措施4.3.2离心泵的.性能及调节4.3.3离心泵的启动与运行4.3.4相似理论在泵中的应用4.4其他泵概述4.4.1轴流泵4.4.2旋涡泵4.4.3杂质泵4.4.4往复活塞泵4.4.5螺杆泵4.4.6滑片泵4.4.7齿轮泵4.5泵的选用4.5.1泵的选用原则及分类4.5.2选用方法及步骤4.5.3泵的选用示例5离心机5.1离心机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5.1.1非均一系的分离及离心机的典型结构5.1.2分离因数和离心力场的特点5.1.3沉降离心机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及沉降分离过程 5.1.4过滤离心机的有关计算5.1.5离心机的分类5.2过滤离心机与沉降离心机5.2.1过滤离心机5.2.2沉降离心机5.3离心机的选型5.3.1选型的原则5.3.2选型的依据5.3.3选型的基本方法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图书目录《过程流体机械》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出版的《过程流体机械》的第二版,本版保留了第一版的编排结构,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还添加了反映近年来的过程流体机械新成果的内容。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

压缩机的热⼒性能和计算§2.2.1压缩机的热⼒性能和计算⼀、排⽓压⼒和进、排⽓系统(1)排⽓压⼒①压缩机的排⽓压⼒可变,压缩机铭牌上的排⽓压⼒是指额定值,压缩机可以在额定排⽓压⼒以内的任意压⼒下⼯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超过额定排⽓压⼒⼯作。

②压缩机的排⽓压⼒是由排⽓系统的压⼒(也称背压)所决定,⽽排⽓系统的压⼒⼜取决于进⼊排⽓系统的压⼒与系统输⾛的压⼒是否平衡,如图2-20所⽰。

③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变化也服从上述规律。

⾸先是第⼀级开始建⽴背压,然后是其后的各级依次建⽴背压。

(2)进、排⽓系统如图所⽰。

①图a的进⽓系统有⽓体连续、稳定产⽣,进⽓压⼒近似恒定;排⽓压⼒也近似恒定,运⾏参数基本恒定。

②图b的进⽓系统有⽓体连续、稳定产⽣,进⽓压⼒近似恒定;排⽓系统为有限容积,排⽓压⼒由低到⾼逐渐增加,⼀旦达到额定值,压缩机停⽌⼯作。

③图c的进⽓系统为有限容积,进⽓压⼒逐渐降低;排⽓系统压⼒恒定,⼀旦低于某⼀值,压缩机停⽌⼯作。

④图d的进、排⽓系统均为有限容积,压缩机⼯作后,进⽓压⼒逐渐降低;排⽓系统压⼒不断升⾼,当进⽓系统低于某⼀值或排⽓系统⾼于某⼀值,压缩机停⽌⼯作。

⼆、排⽓温度和压缩终了温度(1)定义和计算压缩机级的排⽓温度是在该级⼯作腔排⽓法兰接管处测得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压缩终了温度是⼯作腔内⽓体完成压缩机过程,开始排⽓时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排⽓温度要⽐压缩终了温度稍低⼀些。

(2)关于排⽓温度的限制①汽缸⽤润滑油时,排⽓温度过⾼会使润滑油黏度降低及润滑性能恶化;另外,空⽓压缩机中如果排⽓温度过⾼,会导致⽓体中含油增加,形成积炭现象,因此,⼀般空⽓压缩机的排⽓温度限制在160°C以内,移动式空⽓压缩机限制在180°C以内。

②氮、氨⽓压缩机考虑到润滑油的性能,排⽓温度⼀般限制在160°C以内。

③压缩氯⽓时,对湿氯⽓的排⽓温度限制在100°C,⼲氯⽓的排⽓温度限制在130°C。

第四章 压缩机的主要热力性能参数

第四章 压缩机的主要热力性能参数

五、气阀调节 压开进气阀调节 压缩机进入空运 行,仅需克服全开 进气阀阻力所消耗 的功,经济性较高。
也可通过调节进气阀被 强制压开的时间来连续 或分级调节。 指示功几乎正比于容积 流量,经济性较高。 影响阀片的寿命和密封 性。
六、余隙调节
连通补助容积调节 使余隙容积增大,容积 系数降低,改变排气 量。
(kR )空气
建立泄漏模型进行估算
喷管流动模型 绝热有摩擦一元流动(范诺流) 考虑到油的影响,气液两相流模型 。。。。。。
填函处的泄漏
外泄漏,从第一级开始补偿 该级只计入一半(只在压缩排气过程中的泄 漏影响该级的排气量),以前各级计入全部 若为平衡容积的填函,若为j级进气压力, 影响到j-1级;若为j级排气压力,影响到j 级。
Z1Pd T1 V1 = Vd Zd P 1Td
单位: m3
qv = qv,d
p d T1 Z 1 + qϕ + q c p1 Td Z d
(m
3
/ min
)
中途分离掉的水份或气体或添加的气体,也 需要换算为进口状态的容积后计入排气量。 qϕ ——析水量( m3/min) 进口 qc ——抽(充)气量( m3/min) 状态
无水份析出, λϕ = 1 有水份析出,计算析水系数
析水系数
道尔顿分压定律
P=P (干气体) + P′(水蒸气) f
Pf V = V f P
p1 − ϕ1 p s1 q f = qv p1
}⇒
干气体所占容积Qf与排气量Q0的关系(不考虑泄漏):
p1 qv = q f p1 − ϕ 1 p s1 若第一级没有水份析出,则第二级吸进的湿气体 p2 换算到原始状态的容积为: q = q 2 f p2 − ϕ 2 ps 2

压缩机做功计算公式

压缩机做功计算公式

压缩机做功计算公式
压缩机是一种能够将气体进行压缩的设备,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将气体压缩至高于大气压力的值。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对气体做功,才能将气体压缩到所需要的压力。

在理想气体状态下,压缩机做功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
P*V=n*R*T
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R是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当压缩机将气体从一个状态(A)压缩到另一个状态(B)时,压缩机对气体做的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W=∫PdV
其中W表示压缩机对气体做的功,∫表示积分,P是气体的压力,dV 是气体的体积微元。

在实际工作中,压缩机通常采用其中一特定循环来进行工作。

常见的压缩机循环有压缩机汽蚀循环、压缩机透平循环等。

每个循环都有其特定的功率计算公式。

以压缩机汽蚀循环为例,其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P=(m·(h2-h1))/(ηt·ηm)+(m·(h4-h3))/ηt
其中P表示压缩机的功率,m表示压缩的气体质量流量,h表示气体的焓,ηt表示压缩机的全机械效率,ηm表示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作中压缩机的功率计算还会受到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比如摩擦损失、绝热效率损失等。

因此,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计算。

总结起来,压缩机对气体做功的计算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具体的压缩机循环的功率计算公式来进行。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理解和计算压缩机的功率,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一、排气压力和进、排气系统(1)排气压力①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可变,压缩机铭牌上的排气压力是指额定值,压缩机可以在额定排气压力以内的任意压力下工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超过额定排气压力工作。

②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是由排气系统的压力(也称背压)所决定,而排气系统的压力又取决于进入排气系统的压力与系统输走的压力是否平衡,如图2-20所示。

③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力变化也服从上述规律。

首先是第一级开始建立背压,然后是其后的各级依次建立背压。

(2)进、排气系统如图所示。

①图a的进气系统有气体连续、稳定产生,进气压力近似恒定;排气压力也近似恒定,运行参数基本恒定。

②图b的进气系统有气体连续、稳定产生,进气压力近似恒定;排气系统为有限容积,排气压力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一旦达到额定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③图c的进气系统为有限容积,进气压力逐渐降低;排气系统压力恒定,一旦低于某一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④图d的进、排气系统均为有限容积,压缩机工作后,进气压力逐渐降低;排气系统压力不断升高,当进气系统低于某一值或排气系统高于某一值,压缩机停止工作。

二、排气温度和压缩终了温度(1)定义和计算压缩机级的排气温度是在该级工作腔排气法兰接管处测得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压缩终了温度是工作腔内气体完成压缩机过程,开始排气时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排气温度要比压缩终了温度稍低一些。

(2)关于排气温度的限制①汽缸用润滑油时,排气温度过高会使润滑油黏度降低及润滑性能恶化;另外,空气压缩机中如果排气温度过高,会导致气体中含油增加,形成积炭现象,因此,一般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限制在160°C以内,移动式空气压缩机限制在180°C以内。

②氮、氨气压缩机考虑到润滑油的性能,排气温度一般限制在160°C以内。

③压缩氯气时,对湿氯气的排气温度限制在100°C,干氯气的排气温度限制在130°C。

④石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一般不超过100°C。

⑤乙炔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一般不超过100°C。

⑥汽缸无由润滑压缩机,如果使用自润滑材料做密封元件,允许的排气温度取决于自润滑材料的性质,如填充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限制温度为180°C。

三、排气量和供气量(1)定义①排气量(也称容积流量、输气量)q V:通常是指在所要求的排气压力下,压缩机最后一级单位时间内排出气体,换算到第一级进口状态的压力和温度时的气体容积值,单位m3/min 或 m3/h 。

排气量换算时的几个注意事项:a、如果被压缩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压缩完成后经冷却分离出来,这部分水分也应该换算成一级进口状态的水蒸气容积计入排气量。

b、如果有一些组分气体在压缩到一定压力后被洗涤清除,这部分气体也应该包含在排气量中并换算到一级进口状态。

c、对于实际气体,若是根据气体出口高压下测得的体积进行换算,应考虑气体的可压缩性的影响。

d、压缩机排气量是压缩机吸入量减去各级泄露的剩余气量,排气量可以变化,压缩机铭牌上标注的排气量指的是额定工况下容积流量数值。

②供气量(标准容积流量):指压缩机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容积折算到标准状态下时的干气体容积值。

供气量换算时的几个注意事项:a、级间如果有冷凝水析出,则被分离掉的冷凝水不计入供气量。

b、级间如果进行抽气洗涤净化,则被洗涤掉的组分不计入供气量。

c、级间如果被压缩介质在到达压缩机出口之前被抽走并用于工艺流程,则这部分被抽调的气体也应该换算成干气体,计入供气量。

d、若中途加入其他气体并由机组出口排出,则这部分气体计入供气量。

③理论容积量: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压缩机工作容积之和,等于每转总工作容积或排量乘以转速。

(2)排气量的计算:①根据实测值换算:当实际测得末级排气量时,可按照下式求解压缩机的排气量:容积流量随压缩机的进口状态而变,它不反映压缩机所排气体的物质数量。

②根据理论计算:根据定义,排气量等于压缩机每一转吸进的气体扣除中途泄漏到机器外部的气体,再乘以转速,即:(4)供气量与容积流量的关系:四、压缩机热力分析和计算(1)冷却析水问题用于压缩湿气体的压缩机,中间各级或末级排气经冷却后,气体的含湿量会增加,如果水蒸气的分压达到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就会有水分从气体中析出。

①任意压缩机的第一级的析水系数为1。

②多级压缩机任意第i级的析水系数为:当压力较高时,可简化为:(2)各级泄露问题①直接泄入大气或第一级进气管道的气体,因是泄漏到压缩机之外,故称为外泄露。

如一级进气阀的泄漏,各工作腔填料的泄漏,活塞环向大气或向第一级进气系统的泄漏等。

②气体仅由高压级或高压区泄入低压区,但仍在压缩机之内,故称为内泄漏。

③外泄漏直接降低排气量并增加功率消耗,内泄露不直接影响排气量,但能影响级间压力分配,倘若泄漏影响到第一级排气压力,也能间接影响排气量。

④在第一级汽缸膨胀和进气过程中,若有气体泄入该缸容积,也属外漏。

⑤泄漏系数与汽缸的排列方式、汽缸与活塞杆的直径、曲轴转速、气体压力的高低一级气体性质有关。

⑥有油润滑压缩机一般取0.9-0.98,无油润滑压缩机一般取0.85-0.95。

(3)级间抽气问题①将压缩机至中间压力的气体全部进行洗涤净化,去除其中工艺上不需要的少数成分后,剩余的有效成分再返回压缩机继续压缩。

②将压缩机至中间压力的气体抽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工艺流程中需求压力较低的工段,其余气体继续压缩至机组排气压力。

③在压缩机进、出口之间的某一部位补充一些中压气体,这部分补充气体与吸气口来的气体一道被后几级压缩并送至压缩机出口。

(4)工作容积计算照前一级排出的气体经级间冷却后,刚好要为下一级所吸进的原则,压缩机任意第i级工作容积可用下式计算:五、功率和效率(1)指示功率及其影响因素①指示功压缩机直接用于压缩气体所消耗的功。

整个压缩机的指示功为各级指示功之和,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即:②排出的气体量级单位体积排气量所消耗的指示功为:由此可见,吸气预热、吸排气压力损失、泄漏的增加都会导致单位排气量消耗的指示功增加。

(2)轴功率和机械效率①摩擦功:压缩机用于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

表2-3 往复压缩机各部分摩擦功比例②轴功:压缩机的轴功包括指示功与摩擦功两部分。

③机械效率:指示功率与轴功率之比。

压缩机机械效率统计(3)热效率①等温指示效率压缩机理论等温循环指示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

因为理论等温循环指示功是压缩机所必需的最小功,反映实际消耗的指示功与最小功的接近程度,即经济性情况。

它反映了实际循环由于泄漏、热交换以及进、排气阻力而造成的损失。

②等温轴效率理论等温指示功与轴功之比,即按第一级进口温度,等温压缩到排气压力时时的理论等温循环指示功率与实际循环的轴功率之比,现有压缩机一般为0.6-0.75。

③绝热指示效率理论绝热循环指示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

④绝热效率即绝热轴效率,压缩机的理论绝热循环功率与实际循环轴功率之比。

实际压缩机级的压缩过程均趋于绝热,绝热效率能较好的反映级数相同时,气阀等流动部分的阴力损失情况。

在多级压缩时,它不能直接反映机器的效率消耗指标的先进与否。

(4)比功率排气压力相同的机器,单位容积流量所消耗的功。

比功率常用于比较同一类型压缩机的经济性,它很直观,特别是空气动力用压缩机常采用比功率来作为经济性评价的指标。

在比较同一类型压缩机的比功率时,要注意除排气压力相同外,冷却水入口温度、水耗量也应相同。

2.2.2压缩机动力性能和计算一、压缩机中的作用力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有:a、气体压力产生的作用力;b、往复质量与不平衡旋转质量造成的惯性力;c、接触面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

(1)机构运动学关系简化如图所示:活塞位移简化为:将位移和速度对时间求导,得到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速度:加速度:(2)机构运动质量等效如图所示简化过程,得到转化后的结构。

整个压缩机运动机构转化在往复运动部分的总质量为:整个压缩机运动机构转化在旋转运动部分的总质量为:其中:(3)各种作用力的计算①气体力气缸内的气体压力随活塞运动,即随曲轴转角变化,变化规律可由压力指示图或过程方程得到。

几种典型汽缸的气体力计算如图。

②惯性力产生原因:运动零件不等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时会产生惯性力,其大小取决于运动件的质量和加速度。

往复惯性力:方向:往复惯性力始终作用于该汽缸轴线方向,仅其大小随曲轴转换角度周期地变化。

一台往复压缩机的惯性力曲线如图所示。

旋转惯性力:方向:沿曲柄半径方向向外,故其方向随曲轴旋转变化,大小不变。

③摩擦力定义:作用于接触面间,大小取决于正压力及摩擦系数,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与惯性力、气体力等相比,摩擦力较小且计算较为复杂,在力的分析中一般不计入。

(4)综合活塞力①侧向力和连杆力如图(2-31)所示,曲柄处于任意转角θ时,设F g 和往复惯性力F Is合成的活塞力F P,先作用于十字头销或活塞销上,然后沿连杆传递。

设连杆与气缸轴线夹角为β,则传到连杆上的连杆力F l为:同时,在十字头上产生一个压向十字头滑道的分力F N,称侧向力:②阻力矩和倾覆力矩阻力矩:连杆力沿连杆传至曲柄销中心点,作用在曲柄销上,对曲轴旋转中心构成的力矩,方向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反。

倾覆力矩:侧向力和主轴颈作用于轴承上的垂直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机器内部构成一个力矩。

在立式压缩机中有使机器顺着旋转方面倾倒的趋势,习惯上称为倾覆力矩:倾覆力矩与阻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倾覆力矩作用在机身上,阻力矩作用在主轴上,因此两者在压缩机内部不能互相抵消,属自由力矩。

倾覆力矩周期变化会造成机器振动。

③切向力和法力作用在曲柄上的连杆力可分解为垂直于曲柄方向的切向力F T及沿曲柄方向的法向力F R。

垂直于曲柄方向的切向力:沿曲柄方向的法向力:(5)各力对压缩机的作用①气体力a、气缸中的气体力一方面作用于活塞上,另一方面作用到气缸盖或气缸座上。

b、作用于气缸盖(座)上的F g通过气缸和机身传递到主轴承上,与经过运动机构传递到主轴承上的活塞力F P 中的气体力部分抵消。

在气缸轴线方向上,气体力不会传到机器外边来,它在机器内部相互平衡。

c、气体力F g只使气缸、中体和机身等有关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螺栓等承受拉伸或压缩,故称为内力。

②惯性力a、作用在主轴承上的活塞力F p中,往复惯性力部分未被平衡,它能通过主轴承及机体传到机器外面来,因此惯性力称为外力,或自由力。

b、往复惯性力I的方向与数值随曲柄转动周期改变,会引起机器的振动。

c、旋转惯性力F Ir作用在主轴承上,也会引起机器的振动。

③侧向力及倾覆力矩a、侧向力F N和主轴颈作用于轴承上的垂直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机器内部构成一个力矩。

b、在立式压缩机中有使机器顺着旋转方面倾倒的趋势,习惯上称为倾覆力矩,周期变化会造成机器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