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鲁科版高二选修320181022449
2018年高考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49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当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空间构型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解析:选B 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距离变大,破坏了范德华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内共价键、分子空间构型均无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理性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有方向性B.氢键有方向性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解析:选D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3.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氢键的作用能为c kJ·mol -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C.c>b>a D.a>b>c解析:选A 一般规律:化学键的键能>氢键的作用能>范德华力作用能。
4.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①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②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③干冰易升华④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乙醇与水可形成O—H…O氢键,增大溶解度;H—Br键长比H—I键长短,键能大,故HBr比HI稳定;干冰易升华是由于C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沸点低;HF分子间可以形成F—H…F氢键,使得HF分子易聚合。
5.能够用化学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解析:选A A项,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是因为键能:N≡N>O===O;B项,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是因为二者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不同;C项,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范德华力:I2>Br2;D项,稀有气体的原子均为稳定结构,故性质稳定。
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三同步学案2.4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广泛存在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和特点。
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新知导学】一、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1.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液态苯、汽油等发生汽化时,为何需要加热?(2)降低氯气的温度,为什么能使氯气转化为液态或固态?(3)卤素单质F2、Cl2、Br2、I2,按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顺序,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有何变化规律?2.上述事实能够说明:(1)范德华力是______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以一定的聚集状态存在。
(2)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
物质的熔、沸点越____。
【归纳总结】1.范德华力(1)实质:______作用。
(2)大小:范德华力的作用能通常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化学键的键能一般为__________kJ·mol-1,而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一般只有______ kJ·mol-1。
(3)特征:范德华力没有______性和______性,只要分子周围空间允许,当气体分子凝聚时,它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
2.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____。
例如熔、沸点:CF4______CCl4____CBr4____CI4。
②组成相似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分子电荷分布越不均匀,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就越____,如熔、沸点:CO____N2。
③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多,熔、沸点就越____,如沸点:正戊烷____异戊烷____新戊烷。
(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越____,溶解度越大。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随堂练习卷: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分子间存在的较强的电性作用C.直接影响物质的熔、沸点D.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范德华力答案 D解析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存在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它不是化学键且比化学键弱得多,只能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靠范德华力相结合。
2.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 )A.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B.范德华力逐渐增大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氧化性逐渐减弱答案 B解析卤素单质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3.下列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克服了范德华力的是( )A.食盐熔化B.晶体硅熔化C.碘升华D.氢氧化钠熔化答案 C解析氯化钠、氢氧化钠均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离子键断裂,A、D项错误;晶体硅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B项错误;碘升华时克服的是范德华力,C项正确。
4.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 的结构式为( )答案 B解析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电子对,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 NH+4+OH-可知答案是B。
5.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 )A.NH3B.C.H2O D.C2H5OH答案 B解析形成氢键的分子含有N—H、H—O或H—F键。
NH3、H2O、CH3CH2OH都能形成氢键但只存在于分子间。
B中的O—H键与O—H键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O—H键与间形成分子内氢键。
6.(2019·新郑一中月考)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按氢键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答案 A解析F、O、N电负性依次降低,F—H、O—H、N—H键的极性依次降低,故F—H…F—中氢键最强,其次为O—H…O—,再次是O—H…N—,最弱的为N—H…N—。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知能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N2B.HBrC.NH3D.H2S2.干冰气化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B.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C.分子间的距离增大D.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增大3.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干冰气化B.氯化氢溶于水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加热使氯化钠熔化4.(2012·东营高二检测)二甘醇可用做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通式C n H2n O3B.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分子间不存在范德华力D.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5.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6.范德华力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键能为b kJ·mol-1,氢键作用能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B.b>a>cC.c>b>aD.a>b>c7.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C.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8.(2012·合肥高二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卤代氢中,以HF沸点为最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B.H2O的沸点比HF的高,是由于水中存在的氢键键能大C.氨水中有分子间氢键D.由于水分子和氨气分子间形成氢键,因此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9.(双选)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问题C.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不存在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较弱,故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很少10.(2012·江阴高二检测)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A.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B.氨容易液化C.干冰易升华D.液态氟化氢化学式有时写成(HF)n的形式二、非选择题11.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从而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
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鲁科版选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当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空间构型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解析:选B 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距离变大,破坏了范德华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内共价键、分子空间构型均无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理性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有方向性B.氢键有方向性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解析:选D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3.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氢键的作用能为c kJ·mol -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C.c>b>a D.a>b>c解析:选A 一般规律:化学键的键能>氢键的作用能>范德华力作用能。
4.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①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②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③干冰易升华④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乙醇与水可形成O—H…O氢键,增大溶解度;H—Br键长比H—I键长短,键能大,故HBr比HI稳定;干冰易升华是由于C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沸点低;HF分子间可以形成F—H…F氢键,使得HF分子易聚合。
5.能够用化学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解析:选A A项,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是因为键能:N≡N>O===O;B项,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是因为二者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不同;C项,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范德华力:I2>Br2;D项,稀有气体的原子均为稳定结构,故性质稳定。
(鲁科版化学选修3)2.4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范德华力1.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①碘和干冰的升华②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熔化③氯化钠和铁的熔化④苯和己烷的蒸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①中碘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升华时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④中苯和己烷都是共价化合物,蒸发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③中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铁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熔化时,氯化钠要克服离子键的作用,而铁要克服金属键的作用。
②中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生石灰是离子晶体,熔化时要分别克服共价键和离子键的作用。
答案 C2.下列变化是在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情况下进行的是( )。
A.碘的升华B.氨的液化C.铝的熔化D.食盐的溶解解析题目的要求是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只有A项正确;B项是形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C项是破坏金属键,D项是破坏离子键。
答案 A考查点二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3.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强弱对比,正确的是 ( )。
A.CH4>CH3CH3解析CH4和CH3CH3的结构类似,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后者,故前者的范德华力小于后者;CH3CH2CH2CH2CH3与是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后者的支链比前者多,前者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后者,范德华力是前者大于后者;S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O2,且SO2是极性分子,而CO2是非极性分子,故S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于CO2;的极性大于且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的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于。
答案 B考查点三范德华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O2、I2、Hg B.CO2、Al2O3、KClC.Na、K、Rb D.H2S、H2Se、H2Te解析A项可联系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O2为气体,I2为固体,Hg为液体,熔点应为O2<Hg<I2;B项中CO2为气体,而KCl和Al2O3为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固体,由离子半径K+>Al3+,Cl->O2-且后者电荷数高于前者,可知Al2O3的熔点应高于KCl;C项碱金属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降低;D项中三种物质为氧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升高。
第二章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跟踪题 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跟踪题 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一、选择题。
(18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②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③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2、砷是第V A 族元素,黄砷(4As )是其一种单质,每个As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分子空间结构与白磷(4P )相似。
以下关于黄砷的结构和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砷原子之间以3sp 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中共价键键角为10928'︒B .黄砷中共价键键能大于白磷C .黄砷属于分子晶体,其熔点高于白磷D .黄砷属于极性分子,易溶于水3、辉铜矿[2Cu S ,含34Fe O 杂质]合成()3424Cu NH SO H O ⎡⎤⋅⎣⎦目标产物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在足量2O 中煅烧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3SOB .步骤Ⅱ得溶液C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2FeCl 和2CuClC .步骤Ⅲ的溶液D 中存在平衡平衡:()()()()22334[Cu NH ]aq Cu aq 4NH aq +++D .为得纯净目标产物,步骤Ⅳ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抽滤洗涤。
4、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它还是有机合成的氧化剂、可替代氯气的净水剂。
已知O 3的空间结构与H 2O 的相似,但极性仅为H 2O 的2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O 3与O 2互为同素异形体 B .O 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 2大C .O 3的极性小于H 2O ,其键角也小于H 2OD .雷雨过后,空气中微量的O 3使人感到空气清新舒适 5、用氨水吸收硫酸工厂尾气中的2SO ,发生的反应为:()32243222NH H O SO NH SO H O ⋅+=+。
【重点考点】最新版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鲁科版选修3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当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空间构型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解析:选B 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距离变大,破坏了范德华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内共价键、分子空间构型均无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理性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有方向性B.氢键有方向性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解析:选D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3.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氢键的作用能为c kJ·mol -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C.c>b>a D.a>b>c解析:选A 一般规律:化学键的键能>氢键的作用能>范德华力作用能。
4.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①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②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③干冰易升华④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乙醇与水可形成O—H…O氢键,增大溶解度;H—Br键长比H—I键长短,键能大,故HBr比HI稳定;干冰易升华是由于C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沸点低;HF分子间可以形成F—H…F 氢键,使得HF分子易聚合。
5.能够用化学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解析:选A A项,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是因为键能:N≡N>O===O;B项,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是因为二者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不同;C项,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范德华力:I2>Br2;D项,稀有气体的原子均为稳定结构,故性质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1.当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空间构型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解析:选B 干冰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时,分子间距离变大,破坏了范德华力;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内共价键、分子空间构型均无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理性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有方向性B.氢键有方向性C.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比液态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D.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六个紧邻的水分子解析:选D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沿着四个sp3杂化轨道的方向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周围紧邻四个水分子。
3.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为a kJ·mol-1,化学键的键能为b kJ·mol-1,氢键的作用能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a>cC.c>b>a D.a>b>c解析:选A 一般规律:化学键的键能>氢键的作用能>范德华力作用能。
4.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①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②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③干冰易升华④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乙醇与水可形成O—H…O氢键,增大溶解度;H—Br键长比H—I键长短,键能大,故HBr 比HI稳定;干冰易升华是由于CO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沸点低;HF分子间可以形成F—H…F氢键,使得HF分子易聚合。
5.能够用化学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解析:选A A项,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是因为键能:N≡N>O===O;B项,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是因为二者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不同;C项,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是因为范德华力:I2>Br2;D项,稀有气体的原子均为稳定结构,故性质稳定。
6.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B.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强度弱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B 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120~800 kJ·mol-1),范德华力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只有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虽然范德华力非常微弱,但破坏它时也要消耗能量;范德华力普遍存在于分子之间,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要求,若分子间的距离足够大,分子之间也难产生相互作用。
7.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Na2O和SiO2熔化B.Mg和S熔化C.氯化钠和蔗糖熔化D.碘和干冰升华解析:选D A项,Na2O熔化破坏离子键,SiO2熔化破坏共价键;B项,Mg熔化破坏金属键,S熔化破坏范德华力;C项,NaCl熔化破坏离子键,蔗糖熔化破坏范德华力;D项,均破坏范德华力。
8.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2O、H2S、H2Se、H2Te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熔点:Al>Mg>Na>K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CF4、CCl4、CBr4、CI4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解析:选D A项,与共价键有关;B项,与金属键有关;C项,与离子键有关;D项,与范德华力有关。
9.如图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H2S B.HClC.PH3D.SiH4解析:选D 常见氢化物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有:H2O、HF、NH3,由图示沸点变化折线可知a点所在折线为ⅣA 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因为相对分子质量:SnH 4>GeH 4>SiH 4>CH 4,则有沸点:SnH 4>GeH 4>SiH 4>CH 4,故a 点表示SiH 4。
10.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 2O)n 。
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1)1 mol 冰中有________mol“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沸点明显高于水的沸点,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
在冰晶体中除氢键外,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1)。
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 -1,则冰晶体中氢键的能量是________ kJ·mol -1。
(4)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之一也是与氢键有关。
请判断NH 3溶于水后,形成的NH 3·H 2O 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而每个氢键为两个水分子共有一个水分子只占到氢键的1/2,故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为42=2。
(2)H 2O 电离生成的H +与另一个H 2O 以配位键结合形成H 3O +。
(3)51 kJ·mol -1-11 kJ·mol -12=20 kJ·mol -1。
(4)从一水合氨的电离特点判断。
答案:(1)2 (2)H 2O +H 23O ++OH -双氧水分子之间存在更强烈的氢键(3)20 (4)b1.卤素单质从F 2到I 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 ) A .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B.范德华力逐渐增大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氧化性逐渐减弱解析:选B 卤素单质从F2到I2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大,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B.NH3易液化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解析:选C 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是由于键能:N—H>P—H。
3.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范德华力的是( )①碘单质的升华②KCl溶于水③将液溴加热变为气态④NH4Cl受热分解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 碘的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没有破坏化学键;KCl溶于水,会破坏离子键;液溴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的是范德华力;NH4Cl受热分解,破坏的是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4.下列关于范德华力影响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是决定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唯一因素B.范德华力与物质的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C.范德华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D.范德华力仅是影响物质部分物理性质的一种因素解析:选D 范德华力不能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仅能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以及溶解性,并且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5.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相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A.乙醇与氯乙烷B.邻羟基苯甲酸(OHCOOH)与对羟基苯甲酸(HOCOOH)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D.C3F8(全氟丙烷)与C3H8解析:选B 根据一般作用力强弱顺序: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范德华力进行比较;比较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沸点高低,无氢键存在时,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6.关于化合物CHOHCCC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间可形成氢键②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③分子中有7个σ键和1个π键④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分子中不存在与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所以不存在氢键,①错误;分子中碳碳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碳氧键是极性键,②正确;1个单键是1个σ键,1个双键是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分子中有9个σ键和3个π键,③错误;由于该化合物中的醛基与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④正确。
7.已知各种硝基苯酚的性质如下表:下列关于各种硝基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邻_硝基苯酚分子内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低于另两种硝基苯酚B.间_硝基苯酚不仅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C.对_硝基苯酚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D.三种硝基苯酚都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在水中溶解度小解析:选D 邻_硝基苯酚形成分子内氢键,间_硝基苯酚、对_硝基苯酚主要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其熔沸点升高,A、C项正确;三种硝基苯酚都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
8.试用有关知识解释下列原因:(1)有机物大多难溶于水,为什么乙醇和乙酸可与水互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醚(C2H5OC2H5)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醇,为什么乙醇的沸点比乙醚高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氨合成塔里分离H2、N2、NH3的混合物,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在常温情况下,其组成的化学式可用(H2O)m表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醇的醇羟基、乙酸的羟基均可和水(H—O—H)互相形成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缔合分子相互结合,故可表现为互溶。
(2)乙醇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产生的作用力比乙醚分子间作用力要大,故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虽比较小,但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所以沸点高。
(3)采用加压使NH3液化后,与H2、N2分离,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易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