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肥料的有效含量及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摘要:1.化学肥料的分类及作用2.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3.有效养分折算方法及计算实例4.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正文:一、化学肥料的分类及作用化学肥料根据所含有效养分可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大量元素肥料主要包括氮、磷、钾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

微量元素肥料则包括铁、锰、锌、铜、硼、钼等肥料。

这些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二、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1.氮: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

2.五氧化二磷:磷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元素,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抗逆能力,促进果实成熟。

磷肥主要有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硫酸磷等。

3.氧化钾:钾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改善果实品质。

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等。

三、有效养分折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化学肥料中的有效养分是指肥料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通常采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作为计算依据。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折算系数分别为1、0.22、1.42。

例如:某化肥包装上标明总养分含量为45%,则该化肥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分别为:氮:(45%×1)/(1+0.22+1.42)≈13.3%五氧化二磷:(45%×0.22)/(1+0.22+1.42)≈4.9%氧化钾:(45%×1.42)/(1+0.22+1.42)≈26.8%四、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及其吸收、运输、利用规律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

具体测算方法如下: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

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计算式如下:%10001⨯-=FU U RE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

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

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

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
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液体肥料的成分和含量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因此,在选择肥料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含量。

一种常用的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是先将各种肥料的养分含量进行换算,然后将它们的比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将两种液体肥料 A 和 B 按照 3:1 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那么可以将 A 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换算成单位养分含量,然后将 B 肥料中的养分含量换算成与 A 肥料相当的单位养分含量,最后将它们按照 3:1 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另一种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是基于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含量。

例如,在植物生长的前期,需要提供更多的氮、磷养分,而在植物生长的后期,需要提供更多的钾、镁等养分。

因此,在配制液体肥料时,需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含量。

无论是哪种液体肥含量配比计算方法,都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来确定。

同时,在配制液体肥料时,还需要考虑到肥料的酸碱度、水溶性等特性,以确保肥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土壤肥料常用数据计算方法

土壤肥料常用数据计算方法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

该方案除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表4-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试验编号处理N P K表4-2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 1N0P0K0000处理编号414”方案处理编2N0P2K2022113N1P2K2122224N2P0K2202335N2P1K2212446N2P2K2222557N2P3K2232668N2P2K0220779N2P2K122181110N2P2K322391211N3P2K232212N1P1K211213N1P2K112114N2P1K1211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

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5个白对照(CK)、无氮区(PK)、无磷区(NK)、(NP)和氮、磷、钾区(NPK)。

这5个处理分别是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复合肥是一种可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它是由多种化学肥料组合而成的。

复合肥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编制复合肥配方时,通常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复合肥配方计算的一般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复合肥的配方计算主要包括养分含量计算和养分比例计算两个方面。

1. 养分含量计算公式养分含量计算公式用于确定每种养分在复合肥中的质量百分比。

以氮、磷、钾三种主要养分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氮含量(%)=(所需氮量/复合肥总重量)*100磷含量(%)=(所需磷量/复合肥总重量)*100钾含量(%)=(所需钾量/复合肥总重量)*1002. 养分比例计算公式养分比例计算公式用于确定不同养分的比例。

以氮、磷、钾三种主要养分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氮-磷-钾比例 = 所需氮量/所需磷量/所需钾量二、参考内容在复合肥配方计算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参考:1. 作物需求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决定复合肥配方的基础。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可以参考农业相关的技术资料、专业书籍、农业机构的建议等获得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

2. 土壤分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对复合肥配方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分析可以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从而帮助决定每种养分在复合肥中的比例。

可以参考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等提供的土壤分析结果及其解读。

3. 复合肥市场产品市场上已有的复合肥产品可以作为参考。

可以查阅相关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宣传资料等了解其养分含量和比例。

这些产品通常是根据农业实践和科研经验制定的,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农业专业书籍和期刊农业专业书籍和期刊中有大量关于复合肥配方和养分比例计算的内容可以参考。

这些书籍和期刊通常提供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复合肥配方计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5. 农业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了解复合肥配方计算的最新方法和技术。

化肥比例计算公式

化肥比例计算公式

化肥比例计算公式化肥比例计算公式是用来确定混合化肥中各种元素的比例的计算方法。

化肥通常包含三种主要的营养元素,即氮(N)、磷(P)和钾(K)。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因此正确调整化肥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非常重要。

1.常用的化肥比例:化肥的比例通常以N、P、K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表示,例如N:P:K=10:20:10表示化肥中氮、磷、钾元素的比例为10:20:10。

2.营养元素需求量的计算:首先,确定作物在特定生长阶段对氮、磷和钾元素的需求量。

这可以通过参考各种作物的生长指南或请教相应的专家来获得。

3.假设需要施用化肥的面积:假设需要在一定面积上施用混合化肥,这可以是一个花园,一块农田或其他种植区域。

记下洒施区域的面积,例如1000平方米。

4.化肥所含元素的计算:根据作物对氮、磷和钾元素的需求量,计算出所需的化肥中各种元素的重量。

假设作物对氮、磷和钾元素的需求量分别为100公斤、50公斤和150公斤,则需要的化肥中氮、磷和钾元素的总量分别为100公斤、50公斤和150公斤。

5.化肥比例计算:根据化肥比例,计算出混合化肥中氮、磷和钾元素的重量。

例如,如果化肥比例为10:20:10,则得到所需混合化肥中氮、磷和钾元素的重量分别为100公斤、200公斤和100公斤。

总结起来,化肥比例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确定作物对氮、磷和钾元素的需求量,计算施肥区域的面积以及根据化肥比例,计算混合化肥中各种元素的重量。

这个公式可用于确定合适的化肥比例,以满足作物在特定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农业部各种肥料标准及检测方法

农业部各种肥料标准及检测方法

常见肥料检验项目和标准1.复混肥料检测项目:总氮、有效磷、钾含量,水分,粒度,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氯离子。

GB 15063-2001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本标准规定了复混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专用肥料以及冠以各种名称的以氮、磷、钾为基础养分的三元或二元固体肥料);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等应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应符合的要求于 % 。

2 、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基础磷肥并在包装容器上注明为“枸溶性磷”,可不控制“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 指标。

若为氮、钾二元肥料,也不控制“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 指标。

3 、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 % ,并在包装容器上注明“含氯”,可不检验该项目;包装容器未标明“含氯”时,必须检验氯离子含量。

4 、标称硫酸钾(型)、硝酸钾(型)、硫基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产品包装标识上不得标明“含Cl ”或“含氯”。

. 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 8572-88 。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 %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 。

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硝酸盐成铵盐,在触媒存在下,将有机态氮或尿素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从碱性溶液中蒸馏出氨,用过量硫酸标准溶液吸收,以甲基红 -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反滴定,即可间接计算出氮含量。

. 有效磷含量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GB/T 8573-1999 。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 %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 。

用水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溶液提取复混肥料中的水溶性磷和有效磷,提取液中的的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和喹钼柠酮试剂生成黄色磷钼酸喹啉沉淀,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的含量。

. 钾含量测定四苯基合硼酸钾重量法 GB 8574-88 。

钾含量 <10%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 %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 ;钾含量 10~20%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 %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 ;钾含量 >20%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 %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 。

肥料计算及使用量

肥料计算及使用量

肥料计算及使用量
肥料的计算和使用量是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和土壤的养分需求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肥料计算和使用量的方法:
1. 确定作物需求: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和其生长期内的养分需求,确定所需要的肥料种类和比例。

可以咨询农业专家或参考农业手册来获取相关信息。

2. 土壤测试: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这对于确定需要添加的肥料和使用量至关重要。

土壤测试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或者使用土壤测试盒进行初步测试。

3. 肥料施用量计算: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包装上的建议用量,计算所需的肥料施用量。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每亩施用的养分量来计算,然后根据实际种植面积来确定具体的施用量。

4. 分期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施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阶段分为种子发芽期、生长期和结果期,每个阶段的施肥量可能有所不同。

5. 施肥方法:根据肥料的类型和作物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基肥施用、叶面喷施或灌溉施肥等。

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使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或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肥料和使
用量。

此外,注意遵守施肥的时间和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