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思想观点

[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场鸣叫,细雨滋润 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 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学语科网 〞“草色〞“微雨〞等景物, 表现春天开场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 易谢、年华易老,感慨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 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 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 感)。
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闲 适清新的田园牧歌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
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 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 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 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效 劳。
2.建功报国 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的表达保家卫国 的决心,如王昌龄的?参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 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 天祥的?过零丁洋?。
3.思乡怀人 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科网
1.[202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复以
下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
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
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4)品味语言。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送别诗词 中有以“柳〞谐“留〞,以“秋〞谐 “愁〞,以“丝〞谐“思〞等。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诗歌鉴赏1》复习课件 粤教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
堂清练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作用是什 么?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堂清练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 什么?作用是什么?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堂清练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作用是什 么?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堂清练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 什么?作用是什么?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指导37页PPT

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指
导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 赏析诗歌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其中“云破月来
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
“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
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
满夜空,遮住月色。
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
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
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
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
学科网
淡 月 失 梅 花
轻 风 扶 细 柳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四 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
南宋 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
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无际”中用一 “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 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 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 。
三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数量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 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 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 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 评价思想和观点课件 新人教版

渔家傲
(范仲淹)
边关思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怀人诗的主题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 塞诗中涉及。
乌衣巷(刘禹锡)
昔胜今 衰的感 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生 感活 杂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 苏轼《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
爱情闺怨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 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 重用等。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 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 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等。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 ,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 啼,捕捉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 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描绘出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在 着色之后,诗人更用“宿雨”来带出“落花”,而“犹眠” 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中语文《1.3.2 哀江头》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哀江头》韵译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 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 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 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 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诗句鉴赏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帝王妃子的悲惨遭遇其实是
自作自受,佚乐无度必定要
清渭东流剑阁深 大祸临头。 去住彼此无消息
诗人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
诗句鉴赏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情, 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 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 (以无情衬有情)
细柳新蒲为谁绿 乐景衬哀情
诗句鉴赏
忆昔霓旌下南苑 忆昔——引出繁华热闹景象
苑中万物生颜色
写出御驾游园的豪华 奢侈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用典,暗指唐玄宗不 是“贤君”。
诗句鉴赏
辇前才人带弓箭
“才人”们装束豪华,帝王妃
白马嚼啮黄金勒 子又该是何等景象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这样精湛的技艺仅仅 是为了搏得贵妃一笑, 却不是用来保家卫国。
哀江头
杜甫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 化的特点
哀江头 一杜、甫写长安沦陷后的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曲日江潜景行象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二第、一回人忆,安同史之辇乱随以君前侍春君到侧。 辇前才人曲带江弓的箭繁,华白景象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人渭生东有流情剑 泪三感阁 沾、慨写深 臆诗, ,人去 江在住 草曲彼 江江此 花头无岂产生终消的极息?。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诗歌的表现手法描写 》课件 新人教版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起到
烘托环境气氛、刻 画人物性格和心理、 揭示主题思想等的作
用。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参考答案】末句“闲敲棋子” 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 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 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 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 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 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 闷。
《琵琶行》中作者描写了琵琶女的 三次演奏,作者分别用了哪些描写 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
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这段描写突出了 罗敷的美丽动人, 诗人为了表现这 种美丽主要运用 了 什么描写手 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
自主学习(10分钟)
阅读P110——111 诗歌的表达技巧分为哪些方面? 表现手法有哪些方面? 描写手法有哪些方面?
1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 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 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 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 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 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 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歛容。 3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 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如何读懂诗歌

1题目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 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 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借助形象喻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 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 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 “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 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 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 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 心得后写下来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 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③自在行。 注释: ①、“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 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②、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 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③、中流:河流的中心。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 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 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借助形象喻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 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 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 “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 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 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 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 心得后写下来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 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③自在行。 注释: ①、“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 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②、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 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③、中流:河流的中心。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也是异彩纷呈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 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 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 以及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的诗人在边塞 诗这个大主题下所表现出来的异彩纷呈的艺术风 格。 (4)了解边塞诗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 边关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 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投笔”表示 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 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熟悉羁旅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 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寒蝉:悲凉; 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 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 人迟暮,新陈代谢。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 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 融的审美境界。 (4)了解羁旅诗常见主题:①文人失意;②漂泊 哀伤;③思念亲人;④生活潦倒;⑤互勉互慰; ⑥孤傲不群;⑦珍爱友谊。
知识储备 一、思想感情分类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 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 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 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 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伤时 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 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 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有的表达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李白的《蜀道 难》。 2.建功报国 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 寿》、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的表达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 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 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5.边塞诗 盛唐之时的边塞诗昂扬豪迈,即使是艰苦战争, 也壮烈无比。而中晚唐时期,国势开始衰微,虽 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 杂了不少的悲壮,不少的惋伤。宋代,积贫积弱, 国家一直处于劣势,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 流露出来的感情,便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 懑。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对作者所处的 时代应有所了解。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 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取得感情 上的共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这是一首写景的词。上片重在写景。词人集 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 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 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 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 给人以生机和活力。上片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 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运用贴切自然, 不露痕迹。下片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 “花不看开人易老”,美景易逝,年华易老。但 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萌生了热爱生活、 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答案] (1)首句写景,景中传情。一方面,“红叶 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 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 久远。另一方面,红叶黄花,表达词人的晚秋意 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借以表达别后的 思念之情.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 的思念情怀 。 (2)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 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 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借物抒情的诗歌,通 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 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 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 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一定的人生 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 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 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形态色泽或所处环境。
3.思乡怀人 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的,如苏 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思 乡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写闺中怀人的, 如王昌龄的《闺怨》。 4.离愁别绪 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如柳永的《雨霖铃》、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情深意长勉励的,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坦陈心志 告白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生活杂感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 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等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古诗题材分类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 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 不同的思想内容。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 的思想内容,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 常见的题材如下:
6.羁旅诗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 现思亲怀乡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 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 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 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 高的人文价值。 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 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 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 歌意境。
[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 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 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 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 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 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 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 放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 力。“就砚旋研墨”是说词人就着“临窗滴” 的眼泪研墨,和泪而书。“红笺为无色”前面 说到了“和泪而书”,又说道“此情深处”, 所以就会潸然泪下,打湿红笺,红色褪去。
第一问由“这首词”可知答题范围是“全词”, 第二问是说“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是写景的句 子,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应该指出景物 的作用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 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要从 “字面文字”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 “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2.咏史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 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 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 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 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 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都属 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 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 咏史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披史入文,披文入情。了解作者的简介、 历史史实、创作诗篇时的有关背景,要读好注解, 这是读懂咏史诗的一把钥匙。
1.送别诗 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者 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 明心志,或者重在写离愁别恨,或者重在劝勉、 鼓励、安慰,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 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2)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 是怎样化用前人诗文的。 (3)抓住送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 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 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
学科网
2.[2012· 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题目。(11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 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 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田园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 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 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 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 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 务。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既要感知作 者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 所表现出的情感,又要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 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科网
1.[2011·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 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 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4分) 答:
(4)品味语言。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送别诗词 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送别诗词中最为 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 “愁”,以“丝”谐“思”等。 (5)了解诗中常用的意象:班马,多用以抒发惜 别之情;长(短)亭、南浦、柳岸、西楼,表示送 别地或悠悠愁绪;烟波、浮云、秋蓬,比喻离别 后漂泊无依;落花,伤春之意;落叶,秋愁之感; 杨柳、劳歌、阳关、渭城,送别之曲;夕阳、落 日,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6)了解鉴赏中的常用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烘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 语绮丽、意蕴生动、余味隽永等。
(2)品味寄托。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 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 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 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 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 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 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 只求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