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本术语解释

合集下载

超声医学术语超难版22

超声医学术语超难版22

超声医学术语第一节原理和方式1.超声Ultrasound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kHz)的声.因其以波的形式传播,故也称超声波(Ultrasonic wave)。

声和超声为可在物质(如液体、固体)中传播的机械振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超声学Ultrasonics研究高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科学,即研究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作用的学科。

3.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 从医学原理和方法出发,从事超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学及其它各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总称。

4.声速Speed Of sound,Velocity Of sound,sound velocity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5.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 介质在波阵面的一定面积上的声压与通过这个面积的体积速度的复数比值。

声阻抗值等于该介质的密度与声速的乘积。

6.声特性阻抗Acoustic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Acoustic Intrinsic impedance,Specific acoustic impedance 又称声阻抗率或单位面积声阻抗(Unit area acoustic impedance).平面自由行波在介质中某一点的有效声压与通过该点的有效质点速度的比值。

声波垂直于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入射时,界面上的声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决定于这两种介质的声特性阻抗之比。

脉冲反射式超声诊断仪是利用人体组织内不同介质间的声阻抗的不同,界面对入射超声的反射系数不同,从不同强度的回波中提取声特性阻抗差别的信息,组成超声图像的。

7.声压Acoustic pressure,Sound pressure 有声波时,介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差值.一般声压是有效声压的简称。

有效声压是在一段时间内瞬时声压的均方根值,这段时间应为周期的整数倍或长到不影响计算的程度。

声压的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或峰到峰值等应分别注明瞬时声压、平均声压、最大声压、峰到峰值声压等。

超声诊断术语

超声诊断术语

超声诊断术语1.光点:指回声细小点状(肝脾子宫)2.光斑:指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小片状,边界清楚,大小约小于0.5cm。

(指炎性组织,钙化灶)3.光团:指回声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团状,直径大于0.5cm,有一定的边界。

(结石,肿瘤等)4.光环:指光点排列呈圆环形。

(胎头,节育环)5.声影: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等致使超声能量的衰减,使声能不能达到其后方,而形成的直线阴影。

(可见于结石,钙化灶)6.声晕:指肿瘤光团周围出现一圈暗带。

(可见于原发性肝癌)7.蜂窝状:指多个低中等强度的粗细不等的光点、光团,其间夹有许多散在的小暗区,形成蜂窝状改变。

(葡萄胎)8.平行管征:正常胆总管内径是门静脉的1/3,胆总管扩张时内径大于或者等于门静脉的内径而出现平行的两条管道。

(见于阻塞性黄疸)9.牛眼征:在病灶实质回声的中间出现无回声区。

(多见于转移癌)10.靶环征:在病灶低回声区的中心出现强回声。

(多见于转移癌)11.驼峰征:指肿瘤组织向脏器表面的隆起像骆驼驼峰。

(见于肝癌)12.角征:多指肿瘤组织位于脏器边缘而使其失去正常角度。

13.假肾征:来自胃肠道的肿块形成类似肾脏的声像。

14.“彗星尾”征:强光斑后面出现的狭长的带状回声。

15.超声诊断: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器官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超声波诊断16.多普勒效应:指声源与接受器之间在连接介质中作相对运动时,所造成的接受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变化,这种出现频率移动的现象称之为多普勒效应18.吸收衰减:指声能在传播过程中,因小界面的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而使声能逐渐减弱。

19.脂液分层征:肿瘤内有一强回声水平线,在线上方为脂质成分,呈均匀密集细小光点,水平线一下为液性无回声区20.面团征:肿物无回声区内有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晰,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脂形成的团块所致1.肝癌一,原发性肝癌超声分型:1,巨块型占77.78% 直径大于5cm,多发于右叶,可伴有液化腔。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1、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超过人耳听阈高限的声波。

2、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不规则小界面小于波长时,就发生声波向许多方向发生不规则反射、折射、绕射的现象。

3、吸收: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的黏滞性和导热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声能耗损的现象。

4、衰减:由于声能的吸收,超声束在远处的扩散和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使声能在介质中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5、多普勒效应: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其介质中传播,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6、频移: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的频率之差。

7、逆压电效应:在高频交流电流下,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晶片振动将电能转化为超声能的现象。

8、正压电效应:超声波在人体内遇到不同声阻抗界面时,就发生折射,反射信号传至换能器,使压电晶体上产生压力,从而将超声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

9、伪象: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的解剖面图像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声像图中回升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真。

10、侧壁回声失落:不能显示真实的侧壁囊壁,但由周围肝组织的散射回声衬托出其边界。

11、驼峰征: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靠近表面的肿瘤实质外向性生长,较常见于肝右叶转移性肿瘤。

12、暗环征:肿瘤结节推开周围小血管形成周围血管围绕征。

13、靶环征/牛眼征:边界清楚,边缘区为低回声量环,内部为高回声,有时高回声的中央有小片状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多见于转移性肝癌。

14、小肝癌:单个癌肿最大直径小于3cm称为~,肿块内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肿块周边有纤维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肿块后方常无明显声衰减现象。

15、肝岛:非均质脂肪肝时,常见肝内回声不均匀增强,残存小片状低回声正常区域,称为~。

16、双边征: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内外层呈强回声,中间出现间断或连续的低回声带,系囊壁水肿所致,被称为~。

17、WES征:充满型胆结石或萎缩型胆结石,胆囊内无胆汁,增后胆囊壁的回声包绕结石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简称WES征,其中W为近场的胆囊壁,E为结石强回声,S为后方声影。

超声常用术语

超声常用术语

超声常用术语器官性质:囊性、实性;良性、恶性器官外形:圆形、椭圆、梭形、豆形……器官位置:肋间第X肋、剑突、心尖、锁骨上、耻骨联合……边界回声强边界回声:结石、囊肿壁钙化高边界回声:肝血管瘤、肾上腺囊肿低边界回声:肝癌、前列腺癌无边界回声:肿瘤无包膜或边界回声亮度与肿瘤内部回声相同内部回声:由反射和散射而来的强度:强回声、中等回声、弱回声、无回声光点粗细与均匀性: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内部结构:实性、液性、蜂窝状、钙化……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声衰减系数低声影:声衰减系数高扩散或收拢比邻关系超声常用术语(1)穿透:声波通过界面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介质散射:声波朝多个不同方向的反射、折射和反射频散:声速随频率变化衰减:在介质中传播时声能量减少旁瓣(Side Lobe):合成声场中,主方向或目标方向以外发生的声束。

超声常用术语(2)近场:声源附近,声压与质点速度不相同的声场。

远场:声源远处,声压与质点速度相同的声场。

声窗:具有良好透声性能的介质,如水囊。

回声(ECHO):从被检测体发射返回的超声波。

形成图像的原始信息。

深度(Depth):18-24cm 。

超声常用术语(3)多普勒效应效应(Doppler):声源与观测目标之间声传播的距离,因观测目标随时间变化而导致声音频率改变的现象。

多普勒频移:因多普勒效应产生的超声波频率的变化数值。

频谱(Spectrum)分析:不同时间、速度目标点的集合。

脉冲波(PW):间歇发射调制脉冲的方式。

具有深度定位能力。

连续波(CW):连续发射和接收多普勒效应信号,测速范围大。

但没有深度分辨力。

超声常用术语(4)探头(Probe):超声诊断仪上,包含发射、接收信号的换能器及附属。

线阵(Linear):晶片以直线排列,直线扫描,获得方形图像。

相控阵(Phased):晶片与延迟元件连接,改变相位差异,使声束偏转做扇形扫描。

凸阵(Convex):晶片以凸弧形排列,依次发射和接收超声。

超声常用术语(5)动态聚焦:通过延迟变化连续改变焦距和焦平面,用于提高横向分辨力。

临床超声术语解释

临床超声术语解释

临床超声术语解释∙声束——由探头发出的超声波束。

可呈扩散、汇聚或平行状态传播∙ 后方回声增强——声波在无超声衰减的结构后方,组织回声增强,如充满液体的囊肿后方。

与后方回声增强相反的是声影。

∙声阻抗——组织对超声质点运动所产生的阻力。

它等于组织密度和组织内超声传播速度的乘积。

正是由于组织具有不同的阻抗,超声扫查后才能获得不同部位的图像。

∙声影——超声波衰减明显的后方,回声降低。

与声影相对的是后方回声增强。

∙声窗——不阻碍超声传播,通过它可以获得深部结构图像的组织或结构。

如膀胱充盈时可构成极好的声窗,通过它可以显示盆腔结构的图像。

同样,通过肝脏比通过背部较厚的肌肉可更清晰的显示右肾的图像,因此肝脏就是声窗。

∙无回声——没有回声。

如正常尿液和胆汁为无回声,即内部没有回声。

∙伪像——在超声图像中,方向、形态、距离与真实的解剖或病理结构不一致的表现征象。

如混响。

某些伪像有助于理解图像,但是某些伪像则很难识别,易导致误诊。

∙衰减——当声波穿过组织时强度降低,常用db/cm表示。

吸收、反射、散射和声束扩散丢失,都可引起衰减。

对绝大多数组织、衰减与超声频率呈线性反比例关系。

∙轴向扫查——见横向扫查。

∙后壁效应——囊肿后壁的增强回声。

是因囊肿内液体对声束的衰减小以及囊肿后壁对声束的反射所致。

相反,衰减也是一种后壁效应。

∙界面——超声传播特性不同的两种组织的交界线,它由界面回声显示出来。

∙冠状面——从头到脚的方向,沿人体长轴垂直于正中平面的切面。

在冠状面扫查时,探头置于人体的侧边并指向对侧,沿长轴平行移动。

仰卧、俯卧、站立和侧卧时均可获得冠状面的扫查。

∙耦合剂——充填皮肤和超声探头之间缝隙的液体和胶体,这样就无空气干扰超声的传播。

∙囊肿——壁薄且内充满液体的结构和肿块。

典型的单纯性囊肿含无回声内容物,后壁回声极强,后方回声增强,组织学上囊肿有良性或恶性。

∙碎屑——含液性肿块内不同大小、形状、轮廓的不规则实性强回声斑片。

超声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术语1. 声束轴线—通过远场中声压极大值的一些点并延伸到声源的线。

2. 近场–由于干涉的原因声压不随距离作单调变化的声束区域。

3. 近场长度—超声信号源到近场点的距离。

4. 爬波—当纵波以第一临界角附近的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在第二介质中产生表面下纵波,即爬波。

5. 脉冲—持续时间短的电的或超声信号。

脉冲波--就超声波来说,是指其前后不存在其他声波的很短的一列声波。

6. 始波—发射脉冲在超声仪器上的显示,通常用于A型显示。

7. 相控阵探头—由若干个换能器组成的探头,这些换能器阵元能各自以不同的幅度或相位工作,从而构成不同的声束偏转角与焦距。

8. 动态范围—超声检测仪可运用的一段信号幅度范围,在此范围内信号不过载或畸变,也不小至难以观测。

9. 脉冲宽度—在低于峰值一定水平上所测得的脉冲前沿和后沿之间的时间间隔。

10. 跨距—在检测面上斜探头声束入射点与声束在背面一次反射后声束轴线回射至该检测面的一点之间的距离。

11. A扫描线显示—用X 轴代表时间,Y 轴代表幅度的超声信号显示方式。

12. B 扫描显示—以幅度在预置的范围内的回波信号的声程长度与探头仅沿一个方向扫查时声束轴线位置之间的关系而绘制受检件的横截面图。

13. C扫描—受检件的二维平面显示,按探头扫描位置,绘制幅度或声程在预置范围内的回波信号的存在。

14. 标准试块—材质、形状和尺寸均经主管机关或权威机构检定的试块。

用于对超声检测装置或系统性能测试及灵敏度调整。

15. 对比试快—调整超声检测系统灵敏度或比较缺陷大小的试块。

一般采用与被检材料特性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制成。

16. 延迟声程—是指晶片至探测面的声程。

17. 探头入射点—横波探头或表面波探头上发射声束轴线通过探头底面的点。

18. 前沿距离—从探头的入射点到探头底面前端的距离。

19. 脉冲反射法—将超声脉冲发射到被检件内,根据反射波的情况来检测缺陷、材质等的方法。

20. 穿透法—超声波由一个探头发射,并由在被检件相对一面的另一个探头接收,根据超声波的穿透程度来进行探伤的方法。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

超声名词解释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

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

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

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

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

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

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

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超声的声影名词解释

超声的声影名词解释

超声的声影名词解释超声(Ultrasonography)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疾病。

它可以生成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手术引导。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涉及超声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超声波(Ultrasonics)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正常听觉范围(20kHz)的一种波动现象。

习惯上,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被称为超声波。

在医学中,常用的超声波频率范围是2MHz至20MHz,这种频率范围的超声波不会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损伤,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像分辨率。

2. 超声探头(Transducer)超声探头是超声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负责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

超声探头通常由压电材料构成,当施加电压时,压电晶体会震动并发射超声波,而在接收时,它们又会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探头上的多个晶体元素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从而实现对不同方向和深度的扫描。

3. 超声图像(Sonogram)超声图像是通过超声波的回波信号生成的可视化的图像。

超声回波信号的强弱和时间延迟会被转化为图像上的亮度和灰度级别。

超声图像通常以黑白灰度的形式呈现,黑色表示无回波信号的区域,白色表示强回波信号的区域。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超声图像来评估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

4. 超声模式(Mode)超声模式描述了超声系统在图像获取和显示中使用的不同参数和方法。

常见的超声模式有二维模式(2D Mode)、多普勒模式(Doppler Mode)和彩色多普勒模式(Color Doppler Mode)等。

- 二维模式:是最常用的超声模式,它能够提供获取器官和组织横断面的图像,展示其形态和结构。

- 多普勒模式:通过检测超声波与血流之间的频率变化,帮助医生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用于心血管和血管疾病的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基本术语解释B模式是用亮度 (Brightness)调制方式来显示回波强弱的方式,也称作"断层图像”,即二维灰阶图像。

M模式是记录在某一固定的采样线上,组织器官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纵向运动的方法。

B/M模式是显示器上同时显示一幅断层图像和一幅M模式图像的操作模式。

体位标志是为标志当前超声所探测的身体部位而设的身体部位的图形标志。

字符一组数字和字母及其它符号,用来对超声图像加入注释。

探头是电声换能片,在超声扫描时,它将电发射脉冲信号转换成超声脉冲信号,也将超声回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DSC是"数字扫描转换器"的缩写,是一个数字集成存贮器,它能存贮超声信号并把它们转化为TV扫描信号。

动态范围是指回波信号不被噪声淹没,并且不饱和,能放大显示的输入(电压等等)范围。

电子聚焦适当安排换能器阵各阵元的激励信号,实现声束聚焦的技术。

多段聚焦在不同探测深度进行电子聚焦,聚焦数的增加可使图像更加清晰。

增强是一种增强图像边缘以使图像组织边界更清晰的功能。

Far Gain(远场增益)是补偿超声波随探测点深度增加而衰减用的增益。

Near Gain(近场增益)是一种控制在距换能片不超过3cm的区域内的回波强度的功能。

帧相关是一种滤除噪声,对图像进行平滑的功能。

扫描速度指M模式图像每秒内的水平移动的距离,在这里指的是一幅图像从左边扫至右边所需的时间。

ZOOM(倍率)是一种放大图像的功能。

冻结是使实时显示的超声图像静止不动的功能。

全数字化超声诊断仪采用数字声束形成技术,在接收模拟人体信号的过程中,探头将信号进行数字化编码,使信号完全数字化,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

通常理解,凡具有 4个聚焦点的超声诊断仪则应是数字化超声。

通道可等同于物理通道。

对接收通道而言,通道即指具有接收隔离、前置放大、 TGC控制等具体电路的硬件。

在多声束形成技术中,每一物理通道(对应一个阵元)将分为多个虚拟通道(或称逻辑通道),产生不同的延迟时间后与相邻的阵元信号相加,形成不同的声束成像帧率成像帧率取决于成像设备的性能、是否使用多声束形成技术和探测深度,其中探测深度对成像帧率起决定性的作用。

探测深度越小,成像帧率就越高;使用多声束形成技术,成像帧率也可进一步提高。

动态聚焦动态聚焦是指动态接收聚焦,在一条接收声束中多次改变焦点,并把各焦点附近的回波信号拼接成一条完整的接收声束。

全程聚焦一类动态聚焦,焦点数很大,通常不少于 64。

只有采用了数字声束形成技术的设备,才能实现全程聚焦。

超声探头的频带针对诊断超声,不同的检查部位或目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发射和接收频率。

以压电晶体为换能器的探头,只能在某一特定的频率下产生共振,其频带较窄。

探头的宽频带是由换能器材料决定。

探头的频带宽指探头覆盖的频率范围的宽度与中心频率之比。

超宽频探头的带宽可接近 100%。

采用宽频探头可在近场发射和接收高频成分的超声波,以提高图像的分辨力;而在远场采用较低频率,以争取较强的穿透力。

宽频探头也是进行谐波成像必不可少的条件。

数字式波束形成器回波信号只被简单放大后就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用数字电路实现以往需要用模拟器件实现的信号延迟、相加等处理。

其优劣势为:信号延迟精度高,系统的灵活性大,可靠性好;但其性能通常与模 /数转换的精度、回波信号处理的通道数等因素有关。

模拟式波束形成器回波信号被放大后,信号的延迟和相加处理靠模拟器件(电感、电容、运算放大器等)来实现。

波束形成器前端用来形成一条条扫描线信号的硬件电路。

在使用电子探头时,波束形成器的前端与多个换能器阵元相联,从而进行信号的放大,并将各阵元接收的回波信号作适当延迟和相加,以实现电子聚焦。

电子聚焦电子聚焦包括发射聚焦和接收聚焦,由于发射脉冲时间过短,无法实现发射时的实时连续动态聚焦,因而电子聚焦实际上是指声束信号形成过程(即接收过程)的连续动态聚焦。

融合图像技术在宽频带探头的检测下,形成多频率构成的图像(发射高频用于检测表浅组织,发射低频用于检测深部组织)。

三维成像将大量的二维超声信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叠加,从而获得来自于二维超声的组织器官三维立体空间构造图。

能量图以利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检测慢速血流信号为基础,除去频移信号,仅利用由红血球散射能量形成的幅度信号,可出色地显示细小血管分布,不受血流角度及弯曲度的影响,故又称为超声血流造影技术。

方向性能量图则全面利用了幅值及频移信号,有时又称为辐合全彩色多普勒,既可显示血管分布,又可检出血流平均速度。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通常称为彩超)能同时显示 B型图像和多普勒血流数据(血流方向,流速,流速分散)的双重超声扫描系统。

Color Power Angio,CPA检测血流中血球后散射能量的大小,不区分流向,和θ角(声波方向和血流方向间夹角)无关。

CPA提高了血流检测的灵敏度,尤其适用于显示细小血管的低速血流,但不能显示血流方向。

谐波成像由于声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产生的非线性以及组织界面入射 /反射关系的非线性,使得当发射的声波频率为f 0 时,回波(由于反射或散射)频率种除有f 0 (称基波),还有2f 0 ,3f 0 ……等成分(称为谐波),其中以二次谐波(2f 0 )的能量最大。

利用回声(反射或散射)中的二次谐波所携带的人体信息形成的声像图称为超声谐波成像。

不使用UCA(超声造影剂)的谐波成像称为自然谐波成像(Native Harmonic Imaging)或组织谐波成像(Tissue Harmonic Imaging)。

使用UCA(超声造影剂)的谐波成像称为造影谐波成像。

动态范围接收信号的动态变化幅度,单位为分贝( dB),动态范围越大,其信号应用区域就越广,而病灶的包容量就越大。

噪声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震荡,异常的声音,即在一定频段中出现的异常干扰。

帧频每秒成像的帧数。

帧频越高,图像显示就越平稳。

后处理存储器中的数字信号按地址取出后,设定的程序进行变换,进行信息的一种处理。

灰阶以不同的亮度级来显示振幅强弱。

灰阶数越大,越能显示微小病灶。

图像分辨力超声波辨别两个相邻不同阻抗的物体的能力。

具有轴向、测向及横向分辨力的基本分辨力。

多普勒效应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遇到与之作相对运动的脏器或界面,反射或散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着界面运动的情况而发生改变。

超声造影剂采用大小为 5~7μm的封闭气泡或固态离子以显著增强反射信号,提高血流的可视度。

造影剂也能适度提高组织的对比度,有助于在动态渗透研究中观测组织随时间的增强多频探头多频探头是脉冲回波换能器的一个新发展,他可以用同一个探头发出几种不同的超声脉冲,实现用高频超声覆盖进厂,中频超声覆盖远近场过渡区,低频超声覆盖远场的设计思想。

单元多频探头是把多层压电陶瓷(或高分子压电材料)片相互粘合起来,从各层间的电极分别引出引线,以便对不同层进行激励,获得多种频率的超声脉冲发射。

多频探头的数字编码简单,易于丢失信号,但价格较适中。

宽频探头用同一个探头发出连续的超声脉冲信号,实现某一频率范围内的超声信号能无间隙的发射和接收。

超宽频探头在宽频探头的基础之上,使探头接收和发射的超声信号范围进一步的得到扩展。

超宽频探头的信号完全进行在接收的瞬间,并进行定时全面地数字编码、信号放大,保证信号无失真,并扩展了信号的动态范围。

机械探头有电机带动其转轴位于探头曲面的焦点上的旋转头单向转动,旋转头上镶嵌着两个聚焦换能器,当换能器旋转到面向反射镜方向时,发射超声脉冲,经抛物面发射后即形成一排平行的直线扫描波束,实现了机械扫描。

其优点在于扇形机械扫描探头具有远区探查视野大,与人体声耦合接触面积小,切向与侧向分辨率相同。

适用于心脏、小器官、眼科、内腔管道和腹部脏器的超声检查。

环阵探头在机械扇扫超声诊断设备中采用圆环阵动态分段聚焦方法的原理和线阵的动态聚焦一样,环阵探头将一个圆形活塞换能器分割成一个小的中心圆盘和若干个同心圆的远换,这些圆环和圆盘组成阵元,其辐射面积相等,但在电学上和声学上都是相互隔离的。

对每个阵元的电信号施加适当的延迟,就能实现沿中心轴任何距离的聚焦,这与声透镜的作用相仿,因此其到了“电子聚焦透镜”的作用。

帧频在这里指每秒成像的帧数。

当仪器每秒的成像速度达 24 帧以上者,称为实时成像,它可以作各种静态及活动脏器的显示与记录,比如心脏血管的搏动、胎动、胎心以及血液流动等均可在图像中直接观察,而且实时成像易于寻找较小病灶及显示与邻近结构、脏器之间的空间关系;准实时成像的帧频在 16~23 帧/ 秒,可隐约显示一些脏器的活动,但动作不连续;静态成像是指成像速度比较慢,成像一帧需要 0.5~10 秒,不能显示活动脏器的动态。

帧频越高,越能使图像系统显示平稳。

通道可等同于物理通道。

对接收通道而言,通道即指具有接收隔离、前置放大、 TGC 控制等具体电路的硬件。

在多声束形成技术中,每一物理通道(对应一个阵元)将分为多个虚拟通道(或称逻辑通道),产生不同的延迟时间后与相邻的阵元信号相加,形成不同的声束。

存储幅数在系统的存储器内存储图像的幅数。

动态范围指被接收信号的动态变化幅度,单位为分贝( dB ),动态范围越大,其信号应用区域就越广,而病灶的包容量就越大动态聚焦动态聚焦是指动态接收聚焦、在一条接收声束中多次改变焦点,并把各焦点附近的回波信号拚接成一条完整的接收声束。

全程聚焦一类动态聚焦,焦点数很大,通常不少于 64 ,只用采用了数字声束形成技术的设备,才能实现全程聚焦。

增益是指接收机的电压放大倍数。

一般近程增益是指接收机对近距离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通常 B 超的近程增益取负系数可调(衰减),例如可调范围为 0~ -30db 可调。

这种设计便于抑制近场强信号,避免放大器出现饱和;远程增益是指接收机对远距离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远程增益取正系数可调,例如可调范围为 0~6db ,这种设计便于对远场回波实施补偿,从而克服由于介质损耗而造成的远程回波的衰减。

噪声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是不需要的声音,即在一定频段中任何不需要的干扰。

数模转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并在写入和读出的过程中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最终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表现出来。

全数字化在系统中接收到模拟人体信号后,在探头部分实行全部数字化编码,使信号完全数字化,能提高设备的抗外界干扰能力,降低噪音、提高图像质量,方便地对图像进行存储、更改、放大等操作。

超声诊断设备进入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是超声诊断设备先进性、不断改进的一个目标。

对于模拟信号,一般情况下易于受外界干扰或器件参数飘逸,造成多种噪音进入系统,而且模拟信号的处理精度较低,无法高保真地传递转换图像信息。

针对模拟信号的这些缺点,人们对超声设备的每一环节提出了数字与图像处理技术,这一技术提高了超声信号的精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