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15.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护理错误的是

A.宜于进餐后服用

B.可与维生素C同服

C.禁饮浓茶

D.如有消化道反应,可与牛奶同服

E.液体铁剂应经稀释后用吸管服用,以防破坏牙釉

16.关于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叙述错误的是

A.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B.与维生素C同用可增强效果

C.服药后常出现大便发黑

D.血象恢复正常后可马上停药

E.服药2小时内禁止饮浓茶

17.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是

A.低蛋白质

B.低维生素

C.动物内脏

D.牛奶

E.谷类

【A2型题】

18.患者女性,35岁。常年月经量过多,近来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表,医院诊断为贫血,其诊断依据为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B.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E.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19.患者男性,56岁。患溃疡病8年,经常胃出血,经医院检验Hb90g/L,RBC3.8×1012/L,确诊为缺铁性贫血。该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慢性失血

B.缺乏清蛋白

C.缺乏维生素B12

D.缺乏胃蛋白酶

E.缺乏叶酸

20.患者女性,38岁。4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术,数月来感疲乏无力。查体:皮肤粘膜苍白,舌乳头萎缩,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50×109/L。该病人发生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铁需要量增加

B.铁吸收不良

C.铁丢失过多

D.铁摄入不足

E.铁利用障碍

21.患者男性,32岁。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目前正给予口服硫酸亚铁治疗,该患者实验室检查最早升高的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值

D.血清铁

E.骨髓铁

22.患者男性,29岁。消化性溃疡病史5年,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进行治疗。护士指导患者应采用的服药方法是

A.每间隔8小时服药一次

B.三餐饭前服用

C.三餐饭后服用

D.任何时间都可以

E.睡前服药

23.患儿女性,9个月。因2个月来皮肤苍白,食欲减退入院。出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粘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0×1012/L。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感染性贫血

B.生理性贫血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4.患儿男性,11个月。出生后一直奶粉喂养,未添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粘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0Х1012/L,此患儿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导致该患儿缺铁的主要原因是

A.铁丢失过多

B.铁吸收、利用障碍

C.铁摄入不足

D.生长发育快

E.铁储存不足

【A3 /A4型题】

(25~26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5岁。患溃疡病5年,经常胃出血,血常规检查示Hb90g/L,RBC3.8×1012/L,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25.遵医嘱选用硫酸亚铁治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餐前服用

B.与浓茶同服

C.与牛奶同服

D.与橙汁同服

E.与磷酸盐同服,不需要用吸管

26.此病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缺乏白蛋白

C.缺乏维生素B12

D.缺乏胃蛋白酶

E.缺乏叶酸

【参考答案】

1.B

2.C3.B 4.B 5.A 6.D7.D8.A 9.D 10.E11.A 12.C 1

3.D1

4.E 1

5.D1

6.D 1

7.C 1

8.E19.A 20.B21.B22.C 23.C24.C 25.D 26.A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红细胞破坏增多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造血原材料缺乏

E.红细胞内在缺陷

3.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保泰松

C.氯霉素

D.磺胺药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合并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白细胞减少

B.红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减少

E.网织红细胞减少

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生成减少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血小板破坏增多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凝血因子减少

6.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不出现

A.网织红细胞减少

B.红细胞形态改变

C.红细胞减少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

7.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是

A.雄激素(司坦唑醇)

B.免疫抑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抗生素

E.铁剂

8.关于雄激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

B.对骨髓有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

C.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

D.需治疗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

E.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内注射9.哪项是严重的出血征象

A.口腔粘膜出现血泡

B.刷牙时牙龈出血

C.鼻腔粘膜出血

D.轻微外伤后皮下淤血

E.大便潜血阳性

10.血液病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去甲肾上腺素棉球贴敷牙龈

B.5%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C.用牙签清理牙齿

D.用液体石蜡涂抹口唇

E.用牙刷刷牙

1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A.贫血

B.黏膜溃疡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1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发和主要的表现是

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胸骨压痛

1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同的是

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脑出血

14.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警惕的并发症是

A.眼底出血

B.鼻出血

C.脑出血

D.关节出血

E.消化道大出血

1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伴高热,不适宜的降温措施是

A.温水擦浴

B.冰水灌肠

C.头部放冰袋

D.口服退热药

E.酒精擦浴

【A2型题】

16.患者女性,50岁。血象检查:血红蛋白量40g/L,白细胞计数2.5×109/L,血小板20×109/L,最可能是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17.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丙酸睾酮治疗。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该药吸收快,需要深部肌肉注射

B.如用药1个月见效,即可停药

C.该药副作用较少,用量可以适当加大

D.长期用药,肝功能不受损害

E.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注射处发生肿块

18.患者女性,35岁。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出血、月经过多。近来出现贫血、脾大,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内注射

D.及时用手挖鼻腔内血痂

E.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19.患者男性,35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伴抽搐,此时,最合适的降温措施是

A.温水擦浴

B.酒精擦浴

C.冰水灌肠

D.口服退热剂

E.头部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20.患者男性,42岁,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呕吐,疑为颅内出血,护士首先应给予病人

A.头部置冰袋

B.低流量吸氧

C.头低脚高位

D.保持口腔清洁

E.鼻饲流质饮食

21.患者男性,38岁,血红蛋白量40g/L,白细胞计数2.5×109个/L,血小板计数20×109个/L。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失血

E.急性白血病

22.患者男性,38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8年,贫血程度较重,给予丙酸睾酮治疗。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深部肌内注射

B.用药1个月后见效即可停药

C.该药不良反应较少,用量可以适当加大

D.长期用药不会损害肝脏的功能

E.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注射处发生肿块

【A3 /A4型题】

(23~24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7岁,因高热,鼻出血,皮肤粘膜紫癜两周入院,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今晨突然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随后意识不清。

23.目前对该病人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吸氧

B.输血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按医嘱给止血药

E.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24.病人家属向护士咨询预后情况,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预后好,无须担心

B.部分病人可转为白血病

C.一般治疗症状即可缓解

D.经积极治疗,病人可很快清醒

E.如不积极治疗,病人可能在6~12个月内死亡

(25~26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4岁,近日经常感冒,发热,乏力,时有皮肤紫癜,病人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进食少,睡眠差。查:扁桃体肿大,双肺无啰音,肝脾无肿大,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

25.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过敏性紫癜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目前该病人最主要的心理反应是

A.忧郁

B.焦虑

C.孤独

D.恐惧

E.无能为力

【参考答案】

1.E 2.A3.C 4.A 5.A 6.B7.A 8.E 9.A10.D11.C 12.A 13.D 14.C15.E 16.C17.E 18.D19.E 20.A 21.C22.E 23.C 24.E 25.D 26.B

第三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

A.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血管壁异常

D.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

E.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症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

B.免疫因素(血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E.血小板功能异常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脾切除治疗的作用机制是

A.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B.刺激骨髓使血小板增生

C.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

D.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产生

E.阻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的治疗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疫抑制剂

D.输血小板

E.雄激素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时应慎用的是

A.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

B.糖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输血

E.免疫抑制剂

6.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颅内出血

B.呼吸道感染

C.消化道出血

D.泌尿道感染

E.皮肤粘膜出血

7.关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叙述错误的是

A.青年女性多见

B.起病较缓慢

C.常反复发作

D.多出现血肿或血泡

E.女性病人月经过多较常见

8.血小板低于20×109//L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要预防便秘和剧烈咳嗽,否则会诱发

A.胃肠道出血

B.脑出血

C.鼻出血

D.血管神经性水肿

E.感染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应避免使用

A.泼尼松

B.维生素

C.环磷酰胺

D.地塞米松

E.阿司匹林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小板低于多少时应绝对卧床,避免内脏出血A.10×109/L

B.20×109/L

C.30×109/L

D.40×109/L

E.50×109/L

11.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眼底出血者警惕颅内出血

B.避免粗硬食物,以免粘膜损伤

C.女性病人应避孕

D.血小板在50×109/L以下不要进行强体力劳动

E.告知病人本病预后较差

12.下列哪项是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

A.转为慢性

B.反复发作

C.自限性

D.急慢交替

E.急性,易死亡

13.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是

A.皮肤出血

B.黏膜出血

C.鼻、牙龈出血

D.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轻

E.子宫出血

1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雌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药

E.输血小板

15.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机制是

A.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B.增加脾功能

C.增加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

D.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

E.抑制巨核细胞破裂

【A2型题】

16.患者女性,48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最常见出血部位是

A.皮肤黏膜

B.消化道

C.泌尿道

D.生殖道

E.颅内

17.患者男性,2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告知患者禁用的药物时

A.泼尼松

B.阿司匹林

C.红霉素

D.阿莫西林

E.地西泮

18.患者男性,36岁。下肢有紫癜,无其他部位出血。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检查:镜下血尿。应首选检查项目是

A.抗核抗体

B.出血时间

C.骨髓穿刺

D.凝血时间

E、血清肌酐

19.患者男性,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6×1012/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20.患者男性,56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伴全身广泛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对该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应用糖皮质激素

B.用软毛牙刷刷牙

C.密切观察出血征象

D.尽量避免注射治疗

E.服用阿司匹林

21.患者女性,26岁。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入院。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向护士询问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护士的同答不应包括

A.感染

B.糖尿病

C.高血压

D.多毛症

E.末梢神经炎

22.患者女性,30岁,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月经过多、鼻出血半年。入院榆查血小板为30×109个/L,对其护理措施错误的足

A.适当限制运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内注射

D.鼻腔内血痂应剥去

E.给予高蛋白、高维牛素、少渣饮食

23.患者女性,31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护士介绍病情,指出本病好发于女性,是因为雌激素可以

A.增强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

B.增加毛细血管的脆性

C.增强中性粒细胞系统的功能

D.抑制凝血冈子的生成

E.加快血沉

24.患者女性,19岁,因月经量过多,皮肤紫癜收入院。查体:肝脾不大,血小板为24×109个/L,怀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人以下检查最可能正常的是

A.出血时间

B.凝血时间

C.血小板平均寿命

D.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E.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25.患者女性,35岁,皮肤粘膜反复出血1年,月经量增多7天。查:贫血貌,皮肤散在瘀斑,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8.0×109/L,血小板25×109/L,骨髓增生活跃,红系、粒系形态正常,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白血病

B.过敏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3/A4型题】

(26~2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2岁,反复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3个月,曾自行服用维生素C、云南白药,效果差,查:轻度贫血貌,皮肤散在瘀斑,胸骨无压痛,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8.0×109/L,血小板30×109/L。

26.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过敏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7.该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脾切除

B.应用泼尼松

C.应用雄激素

D.输全血

E.输血小板

【参考答案】

1.E

2.B 3.D 4.A 5.E 6.A 7.D8.B 9.E 10.A 11.E12.C1

3.D1

4.B 1

5.D1

6.A1

7.B 1

8.D 19.C 20.E 21.E 22.D 23.A24.E25.E26.E27.B

第四节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儿童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红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不属于白血病发病原因的是

A.病毒感染

B.放射

C.化学因素

D.遗传因素

E.免疫功能亢进

4.急性白血病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肝、脾、淋巴结肿大,致免疫力低下

B.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

C.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和出血

D.成熟粒细胞缺乏

E.血小板减少

5.急性白血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白血病细胞代谢率增高

B.白细胞数量增加

C.成熟粒细胞缺乏

D.肝、脾、淋巴结肿大,致免疫力低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