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晶体结构案例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2

《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2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晶体结构的关系;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化学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具体包括:1. 概念理解:学生需掌握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定义,理解其结构特点及稳定性因素。

2. 性质分析: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3. 实例解析:选取典型的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实例,分析其结构、性质及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

4. 课堂知识点回顾:复习本课时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如范德华力、氢键等对分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1. 独立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深化对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概念的理解。

2. 完成至少两道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及晶体性质的解析题,并附上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结合实例,分析一种分子晶体或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并讨论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撰写一份简短的课堂知识点回顾报告,总结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

2. 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学生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3. 解题能力:学生完成解析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的清晰度。

4. 报告的完整性:学生课堂知识点回顾报告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以下反馈和建议:1. 对于概念理解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答案。

2. 对于在解析题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解题过程中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3. 对于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或条理不够清晰的学生,教师应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3-4配合物与超分子(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4配合物与超分子(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5−冠−5
170 ~ 220
Na+ (204)
18−冠−8
260 ~ 320
21−冠−7
340 ~ 430
思考:K+直径为276 pm,应该选择哪种冠醚呢?
冠醚环的大小与金属离子匹配,将阳离很好的催化剂。
二、超分子
(2)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 实例分析:高锰酸钾氧化烯烃
天蓝色 [Cu(H2O)4]2+
注:胆矾 (CuSO4·5H2 O) 可写 [Cu(H2O)4]SO4·H2O
随堂检测
练、某物质A的实验式为CoCl3·4NH3,1 mol A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 液中能生成1mol白色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 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3+只与NH3形成配位键 B.配合物配位数为3 C.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D.此配合物可写成[Co(NH3)4Cl2]Cl
二、超分子
4、应用实例:分子识别 (2)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
认识 冠醚
12−冠−4
碳原子:2×4=8 氧原子:4 8+4=12
思考:冠醚靠什么原子吸引阳离子??
15−冠−5
二、超分子
(2)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 思考:碱金属离子或大或小,猜想冠醚是如何识别它们的?
冠醚
冠醚空腔直径/pm
适合的粒子(直径/pm)
产生蓝色 Cu2++2NH3·H2O
氨水
难溶物
=Cu(OH)2↓+2NH4+
继续加 氨水
难溶物溶解
得到深蓝色 透明溶液
Cu(OH)2+ 4NH3 =[Cu(NH3)4]2++2OH−
一、配合物→配合物的应用
配合物的应用 可促进某些沉淀的溶解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教案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教案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教案第一章:金属的结构1.1 金属原子的电子排布解释金属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如自由电子的存在。

通过图示展示金属原子的电子排布。

1.2 金属键描述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如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使用模型或图示来解释金属键的概念。

1.3 金属的晶体结构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简单立方结构。

利用图示和实物模型来展示不同晶体结构的特点。

第二章:金属的结晶2.1 结晶过程解释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成核和生长阶段。

讨论影响结晶速率和晶体生长的因素。

2.2 晶粒大小和形状探讨晶粒大小和形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解释晶粒生长和晶界迁移的概念。

2.3 晶界的性质描述晶界的特点和性质,如晶界的能量和原子排列。

探讨晶界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3.1 滑移机制解释金属塑性变形的滑移机制,如位错滑移。

使用图示和模型展示位错滑移的过程。

3.2 塑性变形的条件讨论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如应力、温度和晶体结构。

分析不同晶体结构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3.3 塑性变形的织构形成探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释织构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金属的热处理4.1 退火处理解释退火处理的目的和过程,如消除晶界和改善塑性。

讨论退火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4.2 固溶处理描述固溶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如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使用图示展示固溶处理过程中原子分布的变化。

4.3 时效处理解释时效处理的过程和作用,如形成沉淀相和提高金属的性能。

分析时效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5.1 腐蚀类型介绍金属腐蚀的类型,如均匀腐蚀、点蚀和腐蚀疲劳。

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腐蚀。

5.2 腐蚀原因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如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作用。

分析腐蚀过程的基本原理。

5.3 防护方法探讨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阴极保护和腐蚀抑制剂。

解释各种防护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金属的机械性能6.1 强度与韧性解释金属的强度和韧性概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1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下学期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1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下学期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本节从实验室常见的固体引入,介绍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

晶体呈现多面体的外形是由于晶体中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有序排列的结果。

通过以铜晶体和铜晶胞为例,介绍了晶胞的概念和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结晶的方法、对晶胞的认识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对晶胞的认识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新课导入】20世纪前,人们以为分子是所有化学物质能够保持其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分子在固态只能振动,在气态能自由移动,在液态则介乎二者之间。

【讲解】物质不同聚集状态的特点20世纪初,通过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发现许多常见的晶体中并无分子。

例如,氯化钠、石墨、二氧化硅、金刚石以及各种金属等。

气态和液态物质也同样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

例如,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又如,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

此外,还有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如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这些事实表明,描述的物质三态间的相互转化模型显然过于简单了。

【学生活动】除了三态,还有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如等离子体、离子液体、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设疑】阅读[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等离子体、液晶。

总结等离子体、液晶态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总结】1.等离子体(1)概念:气态物质在高温或者在外加电场激发下,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电子和阳离子等。

这种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称为等离子体。

(2)特点: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3)应用运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高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也是在等离子态下发生的等。

《第三章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

《第三章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能够理解并解释一些典型物质(如水、二氧化碳、金刚石等)的晶体类型。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释和预测物质晶体类型。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晶体类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复杂的化学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图片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学模型,如分子结构模型和晶体的结构模型等。

4. 准备一些典型的物质样本,以便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5.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区别。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讲解、讨论、实验、总结和作业等环节。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区别。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制备方法、稳定性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展示不同类型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或者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一些常见的共价晶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

5. 总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常见的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性质和应用,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所学知识。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晶格、晶胞和晶面等;2. 使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六方最密堆积等;3.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塑性、韧性、硬度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方法分析金属晶体结构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构建、计算软件等工具,对金属晶体结构进行预测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优化金属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晶体结构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术观点和成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金属晶体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金属材料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金属晶体结构基本概念:晶格、晶胞、晶面、晶向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2. 金属晶体结构的分类及特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3. 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塑性、韧性、硬度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4. 实验研究方法: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构建与计算:模型构建、计算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6. 金属晶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金属加工工艺、材料性能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金属晶体结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第三课时:实验研究方法及金属晶体结构模型构建第四课时:金属晶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关系等理论知识。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基本观点。

2. 掌握金属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3. 能够区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1.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2. 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3. 金属晶体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实物样品,如水晶、金属钠等。

3. 准备实验器械,如试管、烧杯等,用于演示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实验。

4.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教室练习和测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金属钠、镁、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密度等。

2. 引出金属的分类问题,强调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别。

(二)讲授新课1. 金属晶体的结构(1)介绍金属键观点,强调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互相作用。

(2)展示不同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通过实验展示金属晶体的导电、导热、延展性等性质。

2. 离子晶体的结构(1)介绍离子键观点,强调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互相作用。

(2)展示不同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通过实验展示离子晶体的一些性质,如硬度、脆性等。

3.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比较(1)比较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异同点。

(2)分析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4. 离子晶体性质实验(1)展示钠、镁、铝等金属阳离子的水解过程,说明由此引起的化学性质特点。

(2)演示不同类型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比较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晶体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影响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 如何根据晶体的结构预计物质的性质?(四)教室小结1. 总结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材料研究方法-第三章X射线衍射分析

材料研究方法-第三章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
1 优势和应用价值
X射线衍射分析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晶体结构信息,可用于研究材料相变、配位化学、催 化作用等领域。
2 局限性
X射线衍射分析只对晶体材料适用,对非晶态和纳米材料无法应用。
X射线衍射分析实例
1
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固体界面的晶体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分析高效锂离子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交界面结构。
材料研究方法-第三章X射 线衍射分析
欢迎来到材料研究方法-第三章:X射线衍射分析。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 绍X射线衍射分析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和局限性。让我们来探索这项有趣的 技术!
X射线衍射分析概述
定义和原理
X射线衍射分析是通过分析X射线穿过材料时的 衍射模式,探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成的技术。
仪器和设备
2
研究含铁亚铁酸盐的质子传导性质
通过Powder 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硅酸盐基质中铁亚铁酸盐的晶体结构和质 子导电机制。
3
研究金属氧化物的杂质掺杂过程
用Texture X射线衍射仪研究镉氧化物和钴氧化物的杂质掺杂过程,探究了掺杂 元素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X射线衍射分析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材料结构
材料相变
• 研究分子晶体的结构和 功能性固体材料的结构
• 探究半导体中的晶格畸变等
• 研究金属的相变和相变 动力学
• 分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 的相变特性
配位化学
• 研究金属络合物和配位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配
• 位探键究不同金属离子之间 的配位作用
新兴技术趋势-暴露在X射线下的人体结构
除了材料研究,X射线衍射技术还被应用于医学领域。最近,有研究者使用层析技术来分析复杂的人体结构, 如神经系统。这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由数目众多的S轨道组成晶体时,金属原子只有按紧密
的方式堆积起来,才能使各个S轨道得到最大程度的重叠,使
晶体结构最为稳定。
3.金属原子形成晶体时结构上的差异
为什么有的金属形成 A1 型结构,而有的形成 A2 或 A3 型 结构?

周期表中IA族的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皆为ns1,为了
实现最大程度的重叠,原子之间相互靠近一些较为稳定, 配位数为 8 的一圈其键长比配位数为 12 的一圈之键长短一 些,即A2型(体心堆积)结构。
[0,1/2,1/2],[1/2,0,1/2],[1/2,1/2,0]。晶 胞中所含原子数为4。
1 1 8 6 4 8 2

体心立方结构
常见体心立方的金属有-Fe、V、Mo等, 晶格中原子坐标为[0,0,0],[1/2,1/2,1/2]。 晶胞中原子数为:
1 8 1 2 8

所包含的原子数为:
1 1 12 2 3 6 6 2
2.金属中原子紧密堆积的化学基础

由于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多数属于 S型,而 S型轨
道没有方向性,它可以与任何方向的相邻原子的 S轨道重叠,

相邻原子的数目在空间几何因素允许的情况下并无严格的限
制,因此,金属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0.01%左右。所以,有些金属常温下采用六方最紧密堆积,
而在高温下由于A1的无序性比A3大,即A1型比A3型具有更 高的熵值,所以由 A3 型转变到 A1 型时,熵变 S0 。温度 升高, TS 增大, G=H - TS0 ,因此,高温下 A1 型结 构比较稳定。
4.金属键的结构特征及金属的特性
密排六方结构
Zn、Mg、Li等是常见的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原
子分布除了简单六方点阵的每个阵点[0,0,0]上有原子 外,在六方棱柱体内还有3个原子。如用平行六面体坐 标表示,其坐标为[1/3,2/3,1/2]或[2/3,1/3,1/2]。在 六方柱晶胞中,顶点的每个原子为6个晶胞所共有,上
下底面中心的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有,所以六方柱晶胞
具有12个滑移系统,即4个{111}面、3个滑移方向<110>,故
共有 4×3=12 个滑移系统。该面上原子堆积密度最大,相互
平行的原子面间距离也最大。非金属晶体,如刚玉( Al2O3 )只有1个滑移面(001)和2个滑移方向,塑性变形受 到严格限制,表现出脆性。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
1.惰性气体元素的晶体
第三章 晶体结构

单质晶体结构


无机化合物结构
硅酸盐晶体结构
3.1 单质晶体结构
同种元素组成的晶体称为单质晶体。

一、金属晶体的结构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
一、金属晶体的结构
1.常见金属晶体结构
(a)面心立 (b)体心立方 方(A1型) (A2型)
(c)密排六方 (A3型)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是最简单的晶体结构。由于金属 键的性质,使典型金属的晶体具有高对称性,高密度的特
来的周期性而未改变。
晶体中的原子面在外力作用下能否顺利实现滑移,取
决于晶体中滑移系统(由一个滑移面和一个滑移方向构成 一个滑移系统)的多少。滑移系统越多,越容易产生塑性 变形。反之,滑移系统越少,材料的脆性越大。 典型的金属结构,由于结合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配位数高、结构简单等原因,易产生滑移。共价晶体(如
点。常见的典型金属晶体是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
方三种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另外,有些金属由于 其键的性质发生变化,常含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会呈现 一些不常见的结构。锡是A4型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锑 是A7型结构等。

面心立方结构
常见面心立方的金属有Au、Ag、Cu、Al、
-Fe等,晶格结构中原子坐标分别为[0,0,0],
1)金属或合金在组成上不遵守定比或倍比定律
金属键和离子键都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在离子晶 体中,为了保持电中性,正负离子在数目上具有一定比 例,即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在数目上符合化学中的定
比或倍比定律。在金属或合金中,电中性并不取决于各
种原子的相对数目,因此,金属往往很容易形成成分可 变、不遵守定比或倍比定律的金属化合物 。

IB族的铜、银、金在其最外层电子 4s1、5s1、6s1内都
有d10 的电子构型,即d轨道五个方向全被电子占满。这些
不参与成键的 d 轨道在原子进一步靠近时产生斥力,使原 子不能进一步接近,因此,接触距离较大的 A1型结构就比
较稳定。
2
A1 和 A3型最紧密堆积结构之间也有差异。在两种结 构中每个原子周围均有12个最近邻原子,其距离为r;有 6个次近邻原子,其距离为1.414r;从第三层近邻起,两 种堆积有一定差别。根据计算,这种差别可以导致六方 最紧密堆积的自由焓比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的自由焓低
惰性气体在低温下形成的晶体为 A1 (面心立
方)型或 A3 (六方密堆)型结构。由于惰性气体
原子外层为满电子构型,它们之间并不形成化学
键,低温时形成的晶体是靠微弱的没有方向性的
范德华力直接凝聚成最紧密堆积的 A1 型或 A3 型分
子晶体。
2.其它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 —休谟-偌瑟瑞(Hume-Rothery)规则
2) 金属或合金在力学性能上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和
延展性
金属的弹性变形起因于金属中的原子面在外力
作用下沿某个特定原子面的某个特定方向的滑移。
实验发现,铝晶体受拉力作用后,晶体变长,并不
是原子间距离增大,而是晶体中各部分沿( 111 )
晶面在 [110] 方向上移动了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所
以,晶体虽然变长,但晶体中原子间距仍然保持原
金刚石)结构,要使滑移方向、键角方向、滑移周期都刚
好一致是比较困难的。在离子晶体中,虽然离子键也没有
方向性和饱和性,但滑移过程中在许多方向上有正负离子 吸引、相邻同号离子排斥,使滑移过程难以进行。
在金属晶体中,其延展性也有差异。铜、银、金等金 属的延展性非常好,这是因为铜、银、金晶体中存在完整的 d 电子层,d 电子层有互斥作用,使 s 电子重叠时不能进一步 靠近,从而形成接触距离较大的 A1 型结构。而 A1 型结构比 A2 、 A3 型结构和其它更复杂的结构有更多的滑移系统。 A1 型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