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题(一)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20.2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
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
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
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却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
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
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成为某种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词,并阐明了三大内涵: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
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
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文科加试30分钟)注意: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
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C.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A.①⑥③②④⑤B.③⑤②⑥①④C.①②⑥③⑤④D.③⑥①④②⑤3.下列商业联与其后括号内商店所售物品不匹配的一项是(3分)()A.淡浓随意着,深浅入时无(图书)B.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乐器)C.若待胸中存灼见,且先眼底辨秋毫(眼镜)D.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子)4.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3分)()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河南省信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考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2020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解析:A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在19 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
作家们??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
??‘人学' 却出现了分化” 。
文中所列举的作家只是 19世纪代表性作家,并非全部。
且将文学推向人学的是作家,发生分化的是“人学”,而非选项中的这些“人物形象”。
错误。
B 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第三段。
C项,两者的本质并无很大的差异。
D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在舆论场上,‘文青' ‘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选项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文意,错误)2. B(解析:A项是对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文章从19 世纪代表作家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人学谈起,分析人学在 20 世纪初的分化,在并列论述了“自我学”“人民学”之后,进而分析了 20 世纪这两大文学遗产在当下被学偏做坏的现状,最后对进入 21 世纪的文学发展进行了思考。
A 项的表述正确。
B 项是对第四段举例论证的分析。
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
鲁迅曾批判过‘留声机器' 和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 ;当下‘人民' 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 。
“鲁迅对‘高调革命文学'的批评”论证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这个论点。
选项分析错误。
C项是对第四段论述内容的分析。
原文第四段在分析“自我” 和“人民” 时提到“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 , 阐述了“自我”和“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对彼此有正向促进作用。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_1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ⅰ2020.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佯装裨益/奴婢骠骑/动作剽悍b.......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老使我怨。
(《诗经》)(2)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婴《韩诗外传》)(3)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5)岂无山歌与村笛,▲。
今夜闻君琵琶语,▲。
(白居易《琵琶行》)(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7)▲,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刘翠婵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河南省信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入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而致远。 3.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
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
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 iPhoneX 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 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 ——“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 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
2020届湖北省名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湖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每天每时都在思索,这不是什么技术性和深奥的事,但也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
这一功能必须是与智力相协调,每一次都不能有思维混乱。
这是一种推理的过程,是在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间接地得出信念,正因为如此,这可能做对了,也可能做错,所以需要谨慎小心,需要锻炼。
它愈是重要,出了错的危害也就愈大。
比穆勒更早的一位学者约翰·洛克(1632-1704)阐述过思维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和训练思维的必要性,以便通过思维得到尽量好的效果和防止最坏的结果。
他说:“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以这一种或那一种观点为依据,以该观点作为行动的理由;不论他运用何种手段,他都是以自己这一有充分根据或并无充分依据的见解作为引导,按照这一正确或错误见解而投入他的全部行动力量……神殿教堂都有它们的神圣偶像,我们都看到有多少人为之顶礼膜拜。
实际上,在人们的头脑中,这些观念和偶像都是始终指导他们行动的无形力量,他们都普遍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一指导。
因此,极其重要的是要非常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正确运用自己的认识以探求知识和判断实际效果。
”既然一切有意实施的活动以及我们种种力量的运用都有赖于思维,洛克强调非常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极其重要”,就是恰如其分的。
思维的力量能让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因循守旧的屈从,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出错失误。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_2

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摘要: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ⅰ2020.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佯装裨益/奴婢骠骑/动作剽悍b.......苏州市202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B (A .yàng/ yáng,bì,piào/piāo ;B .pí/bǐ,piě/piē,yāng/ y àng;C. méng/ mēng ,zā/ zhā,mò; D. lòu/ lù ,zài/ zǎi,guàn)2.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两个镜头(或“两个摄影机”);两台放映机(或“两组胶片”);偏振眼镜。
(每点1分)4.该图以轻轨车头(或“大写字母G”)代表轨道交通(2分),以字母S 代表苏州(2分),又似中文的“互”字(1分),一来一回地互动,传达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的属性(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报:批复)6.B(①⑥不是表现庄钧贤能的,⑤是间接表现了庄钧的贤能)7.C(庄钧没有直接上报朝廷,而是通过总督向朝廷提出请求的。
)8.(1)水势正汹涌时却用堤坝来阻拦(2分,“水方悍”、“挠之以堤”各1分),这是在和洪水拼斗啊(1分);请允许我开挖河道来引导洪水(1分)。
(2)饥民很快将饿死(1分),还说什么过错呢(2分)?请让我来承担责任(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每天每时都在思索,这不是什么技术性和深奥的事,但也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
这一功能必须是与智力相协调,每一次都不能有思维混乱。
这是一种推理的过程,是在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间接地得出信念,正因为如此,这可能做对了,也可能做错,所以需要谨慎小心,需要锻炼。
它愈是重要,出了错的危害也就愈大。
比穆勒更早的一位学者约翰·洛克(1632-1704)阐述过思维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和训练思维的必要性,以便通过思维得到尽量好的效果和防止最坏的结果。
他说:“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以这一种或那一种观点为依据,以该观点作为行动的理由;不论他运用何种手段,他都是以自己这一有充分根据或并无充分依据的见解作为引导,按照这一正确或错误见解而投入他的全部行动力量……神殿教堂都有它们的神圣偶像,我们都看到有多少人为之顶礼膜拜。
实际上,在人们的头脑中,这些观念和偶像都是始终指导他们行动的无形力量,他们都普遍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一指导。
因此,极其重要的是要非常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正确运用自己的认识以探求知识和判断实际效果。
”既然一切有意实施的活动以及我们种种力量的运用都有赖于思维,洛克强调非常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极其重要”,就是恰如其分的。
思维的力量能让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因循守旧的屈从,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出错失误。
它使我们高于禽兽,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干出禽兽由于其本能限制而干不出的蠢事。
在一定程度上,正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些需要调节推理思维活动的情形。
生活中许多时候都必须遵从基本的和持续的规矩,它是任何巧计都代替不了的。
被火烫过的孩子怕火,给他讲,火能供热的多少大道理,都不如让他理顺自己的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也要求在合理思维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正确的推理才会见效。
正确的思维有益于生活,至少可以使生活避免相当多的烦恼。
敌情险情、安全保障、饮食调理或重要社会交往的种种征兆迹象,都需要得到正确的辨认。
然而思维能力的这种训练虽然在一定限度内能见效,却不能让我们不受限制到处畅行无阻。
在一个方向上得出合乎逻辑的见解,并不能保证不会在另一个方向上走得过头而得出错误结论。
野蛮人中间的狩猎专家很擅长发现野兽的行踪和位置,但谈起野兽习性的来源和构造时却可能鬼话连篇。
对于生活的安全和繁荣,没有直接可见的障碍来阻止人们思索推理,但也没有天然的阻力来防止人们得出错误的信念。
有时很少一点事实明亮显眼,人们就将它们作为依据而下了结论;而有时事实有一大堆却引不出适当的结论,只是因为它们有悖于现有习俗而不受欢迎。
还有一种倾向是所谓的“原始的轻信”,分辨不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合情合理的结论。
一见云里雾里有引人注目的脸面,就信以为真。
天然的智力阻挡不了谬误的传播;虽然阅历不浅但思维不正确,就仍然会积累许多错误的信念。
错误与错误可能互为印证而交织成越来越大、越顽固的一套谬论。
梦、星相、手掌纹路都用来占卜吉凶,纸牌的跌落被认为一定是预兆,而自然界一些极其重要的事态却遭忽视。
各式各样的占卜迷信如今仅见于一些阴暗的角落,但从前却是普遍流行的。
人们用了很多很多的科学事实才驳倒了它们。
(节选自约翰·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1.下列对思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A.在生活中,人们都是依照观念行事,因此,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训练思维是很重要的。
B.正确的思维有益于社会和生活,可以使生活避免很多的烦恼。
C.通过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某一方面得出合乎逻辑的见解,就不会在这一方面得出错误结论。
D.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认识有可能走偏,需要经常加以调节。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生活中,事事都必须遵从基本的和持续的规矩,它是任何巧计都代替不了的。
B.思维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因循守旧的屈从,但也会让我们出错,有可能让我们做出禽兽会做出的蠢事。
C.约翰·洛克认为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得到最好的效果和防止最坏的结果。
D.没有直接可见的障碍来阻止人们对于生活安全和繁荣的思索,也不能保证人们对于生活安全和繁荣的思索都能得出正确的信念。
3.不属于...会令人们得出错误信念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抓住一点明亮显眼的事实便作为依据而下结论。
B.错误与错误互为印证而交织成越来越大、越顽固的谬论。
C.事实很充分,但却因为有悖于现有习俗而不受欢迎,从而不能得出适当的结论。
D.由于“原始的轻信”,只要有引人注目的脸孔就信以为真。
不能分辨幻想和合情合理的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范孙:“旧世纪一代完人”高毅哲1929年3月,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病逝,天津《大公报》刊发社评《悼严范孙先生》,在哀叹其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之余,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过去人物言之,严氏之持身处世,殆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
”“旧世纪一代完人”,严范孙何以当此评价?严范孙生于1860年,大半生和大清王朝风雨同舟。
他26岁入翰林院任编修,遂得雅号“严翰林”。
34岁他又出任贵州学政(即教育主管),多有维新之论。
光绪登基后,更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
戊戌变法失败后,严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
他与袁世凯私交甚笃。
1908年,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让袁世凯回家“养病”。
官场炎凉,袁世凯离京时,只有两个朝臣为他送行,一个是风云人物杨度,另一个就是严范孙。
后来,严范孙为袁之遭遇愤愤不平,还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留任袁世凯,只是载沣置之不理,让他大失所望。
所以他的前半生,入仕、忠君、维新、罢官、直言、“结党”,该有的都有了——典型的旧封建时代的士绅轨迹,说他是“旧世纪之人”,一点儿没错。
但他又偏不是个纯粹的“旧世纪之人”。
他是最早在天津开办新学的一拨人。
他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
尤其是他创办的严氏女塾,为做示范,以自己的女儿、儿媳,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
3年后,严范孙又把女塾改为一所包括小学和中学的严氏女子学堂。
在女塾,他亲自教作文,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画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她们根据图片内容来写作文。
他还很早就提出反对妇女裹足,亲自编写了《放足歌》,教给女塾学生演唱。
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
仅1903年,严范孙就在天津建起16所小学、11所女子小学,同时还设立工艺学堂补习所及研习所,设立文、理、法、商等学科。
他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
天津成为北方办学重镇,严范孙功不可没,他也因此和著名教育家张謇并称为“北严南张”。
更重要的是,他为世人挖掘了张伯苓、周恩来。
教育家的眼光一定要是毒辣的。
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
就如徐悲鸿,画技不入流之说流传几十年,但提起他“挖掘”齐白石,众人便都服气,无话可讲。
当严范孙办学急需一名助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说这个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过新教育,而且为人正直;虽然其家境贫寒,却甘愿放弃官职,一心要兴学救国。
严范孙一听大喜,立即邀张伯苓到家中,请他为自己的5名子弟当私塾老师。
刚刚22岁的张伯苓十分珍惜这次机遇。
他始终认为,结识严范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后来严范孙去世,张伯苓悲痛地表示,“南开能有今天,全仗严先生之力……应当尊严先生为校父”。
周恩来的故事更为传奇。
周恩来才华横溢,严范孙对他喜爱备至,一度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恩来。
得知周恩来家境困难,学校立刻给他安排抄写和刻蜡版的工作,让他增加收入,后来又免掉他的学杂费,让周恩来成了南开当时唯一的免费生。
待到严范孙和张伯苓办起南开大学,更是特许周恩来免试入学。
后来周恩来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捕,南开迫于压力将他开除。
严范孙爱才心切,捐款7000银元,资助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
周恩来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劝严范孙停止资助,说周“用了你的钱,却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严范孙却说:“士各有志,不能相强。
”于是该款资助三年,每半年付款一次,从无延误。
1959年,周恩来已是国家总理。
他到南开大学视察后,向老校友们感叹:“严老先生是封建社会的好人。
”这和《大公报》当年的社评如出一辙。
所以,虽身处旧时代,却顺天应时,不以蛮力对抗世界潮流,提携良才,不问出身,虽是旧时代的人,却有一颗公允正直之心,这样的老先生,说他为“旧世纪一代完人”,并不为过。
(选自2018年4月26日《中国教育报》)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世凯被罢免后,众多朝臣纷纷与他保持距离,严范孙却逆势而为,敢于为其送行,并奏请朝廷让袁世凯留任,事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
B.严范孙是天津新学的早期创办者之一,所办学校涵盖幼、小、中、大各个学段,文、理、法、商等多种学科,补习所、研习所等多种形式。
C.张伯苓由私塾教师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严范孙的识人之明密不可分,在严范孙的引领之下,张伯苓也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
D.严范孙倡导妇女解放,开办女学,他创办女子学堂后,亲自教学生作文,编写教唱《放足歌》,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范孙主要生活在晚清时期,有着典型的旧封建时代士绅轨迹,是“旧世纪一代完人”,在新世纪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堪称“完人”。
B.徐悲鸿虽然被传“画技不人流”,却因为“挖掘”了齐白石而令人服气,文中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教育家的眼光一定是非常毒辣的。
C.严范孙给予周恩来的帮助是实际而巨大的,1959年周恩来去南开大学视察之时还赞叹他的开阔的胸怀,称他是封建社会的好人。
D.文中家处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如产范孙所建学校的数量、资助周恩来的资金数额等,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材料更加真实可信。
6.哪些品质使严范孙能被称为“完人”?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责任程宪涛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