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合集下载

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

影视动漫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比较—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苏陶然(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情景喜剧源于欧美,经过长期的发展累积了丰富经验,拥有成熟的制作机制和播出平台,已成为美国三大影视剧类型之一。

情景喜剧多是以电视化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趣事的一种轻喜剧。

美国情景喜剧有着多元的叙事主题、反常规的叙事人物、陌生化的台词撰写。

中国引进情景喜剧已有25年,虽然在叙事层面与美国情景喜剧相比仍存在,不足,但情景喜剧无疑已成为国内最受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

本文将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从叙事学角度比较分析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情景喜剧;叙事;中美文化;电视制度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6-0098-02情景喜剧固然具有喜剧的特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反映生活的客观对象,提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并指出了喜剧与生活中丑的联系。

”⑴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但这里所说的“丑”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为滑稽可笑的,而是只有当丑力求炫耀为美的时候才显得滑稽。

作为喜剧,总是以这种滑稽的方式将生活中的酸舌廿苦就展初屮菜由美国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生活大爆炸》在播出后就荣登美国电视剧收视率榜首,并先后多次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提名,该剧目前已经播出到第十季。

⑵经典的情景喜剧叙事策略、陌生化的人物形象设置,使其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在中国同样也掀起了一阵观看热潮,自2009年搜狐视频引进这部剧以来,它在中国已累积了近13亿观看人次。

《爱情公寓》的播岀作为中国情景喜剧创作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叙事上,打破了原先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叙事的模式,仿照欧美情景喜剧的叙事策略,并借用大量网络语言,用戏仿拼贴等方式构建出本土化情景喜剧。

因此,笔者将从叙事主题、叙事方式、人物设置三个层面出发,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为例,分析对比中美情景喜剧的叙事异同。

浅谈中美电视剧中的差异

浅谈中美电视剧中的差异

网络工程1101李伶玲201126680111浅谈中美电视剧之差异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前几年连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我们本土电视剧不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就目前来说中国电视剧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集的庞大产量,即便如此,但其质量却也低得惊人。

看到这里,真心有点为我们国产剧的逐渐淡出感到了些担心,但是,担心之余更多的则是对目前这种现状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现在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

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

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

这里,我们就针对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我觉得应该从两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元素进行比较。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视起步晚,因此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电视文化不准确的定位而受到影响。

恰恰相反的是美国是商业电视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对世界的电视体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世界上许多流行的电视节目都诞生于美国,如肥皂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等等。

另外它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商业运作、电视体系等方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国电视剧在制作周期,播出方式以及制作与收视要求方面的差异。

(1)制作周期。

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另外,若果你是经常看美国电视剧的人,你就会发现对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

而且,他们的编剧也是采用边写编拍的方式在进行拍摄的,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才会发生像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的现象的。

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

比较研究法分析中美电视剧

比较研究法分析中美电视剧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2016级广播电视艺术方向张子建 2016110795一、中美电视剧创作比较研究的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剧引进中国大陆伊始,就造成了“轰动效应”,《加里森敢死队》、《成长的烦恼》等电视剧成为改革开放后的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些美国电视剧的热播,甚至对某些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互联网文化在中国大陆的流觞,更让《兄弟连》、《越狱》、《人人都爱雷蒙德》等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年轻一代网民之中掀起了一阵“美剧狂热”,“美剧”,由此正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美剧”不仅成了人们学习英语的“教材”,更成为美国传播其价值观的重要工具,中国出现了一批人,他们从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崇美”、“崇洋”心理,对美国的“民主生活”心向往之。

定期同步观看“美剧”,已经成为了一批人标榜自我、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

由于“美剧”要求观看者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力基础,所以是否“追美剧”,已经有了成为划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界线的趋势。

另外,对于国内专业的电视剧创作者来说,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电视剧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美国电视剧在制作上投入巨大的科技和资金,引领着世界电视剧制作水准,目前,中国电视剧制作在硬件上已经接近了美国,期待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们能够将这一差距进一步缩小。

其次,美国电视剧凭借其高水准和发行优势,占据了国际市场,2015年,美国靠出售电视剧获得了50亿美元的利润。

相比之下,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出口就逊色许多,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繁荣,而是应该多注重国际影响力。

再次,美国电视剧随着深化开放,必定会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起到冲击作用,我们多了解对手一点,就能制定出对策来保护自己的电视剧。

二、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研究的范围剧情剧是当代中美电视剧的主流形态,而“电视剧创作”应该是电视剧比较研究中的核心,所以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电视剧的创作环境、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的比较显得尤为重要,其他有关电视剧的各种比较又都应该围绕着电视剧创作来进行。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免费范文精选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免费范文精选

浅析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计算机学院数媒0902 汤浙苗美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掀起一股流行风潮。

因为美剧与国产剧产生、成长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不乏存在相同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模式和广告经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旨在吸收美剧好的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美剧《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

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 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 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既有着突出的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与共性首先,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

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

“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

”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

《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

其次,国产剧与美剧在制作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制作风格的不同是导致成本差别的原因之一。

美剧因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从而在演员服装,道具选择和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

《迷失》曾创下每集 500 万美元制作成本的记录,而《X 档案》即使收视率下滑时的成本仍高达400 万美元。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2024年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范文

《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展现和演绎。

中国和美国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英雄形象的存在,但是,两者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叙事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对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两种文化的异同与魅力。

二、概述与主题探讨1. 中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承载着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誉。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表现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

例如,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许多英雄形象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同时,中国的武侠文化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水浒传》、《天龙八部》等作品中,主角们的正义感、英勇行为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为观众所喜爱。

2. 美国影视中的英雄主义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加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

这些英雄往往具备超凡的能力或技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正义而奋斗,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自由精神。

例如,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复仇者联盟》、《黑豹》等,其中的英雄们具有超凡的战斗能力和责任感,他们以个人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此外,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警察、消防员等职业英雄形象也备受观众喜爱,他们以勇敢、智慧和正义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三、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差异1. 文化背景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强调个人能力的实现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因此,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的英雄形象和故事也存在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2. 价值观差异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更多体现出崇高道德品质和牺牲精神,强调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而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则更注重个人能力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强调个人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中美动画电影剧情的差异研究

中美动画电影剧情的差异研究

中美动画电影剧情的差异研究
随着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的动画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中美动画电影在剧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还体现了两国对动画艺术和故事叙事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从故事主题、角色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对中美动画电影剧情的差异进行研究。

一、故事主题
中美动画电影的故事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强调,如《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片,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了家庭、友情、忠诚等价值。

而在美国动画电影中,更多地强调了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团队合作,如《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影片,更多地关注了个人的成长和探索。

二、角色塑造
在中美动画电影中,角色塑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往往可以看到更加传统的角色形象,如忠诚勇猛的英雄、贤良淑德的女性、疼爱家庭的父母等。

而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角色的性格特点更加丰富,如《疯狂动物城》中的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等,都展现了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三、情节发展
在情节发展上,中美动画电影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动画电影往往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情节的渲染,如《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与唐僧师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人性的探讨等。

而美国动画电影更加注重冒险与惊险的情节发展,如《冰雪奇缘》中的冒险旅程和战胜邪恶的故事情节。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也更加突出,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娱乐。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作为一部展现中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影片,以其真实、细腻的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在电影中,中美文化的差异在情节的推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深入分析,探讨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电影概述《刮痧》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生活的故事,其中涉及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美国社会的种种挑战时,不仅需要应对生活压力,还要努力理解和适应美国文化。

通过这一过程,电影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与机遇。

三、中美文化差异分析1. 价值观差异在电影中,中美文化的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观念、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强调亲情、友情和忠诚;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的情节中得到充分体现,如主人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的处理方式,以及在美国社会中如何平衡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2. 思维方式差异中美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中国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和和谐共处,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逻辑分析和独立思考。

在电影中,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主人公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方式的不同,也使得他在与美国社会的交往中遇到了诸多挑战。

3. 生活方式差异在生活方式上,中美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饮食、居住、休闲等方面,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电影中,这些差异在主人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如他在适应美国生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四、跨文化交流的影响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种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产生了误解和冲突。

然而,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也可以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契机和动力。

在电影中,主人公通过努力学习和适应美国文化,逐渐融入了美国社会,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人物设定、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浅析电影中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情节与人物设定中的文化差异电影《刮痧》以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活事件,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电影突出了中美文化的不同特点。

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十分重要,家庭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

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更为突出。

电影中,主人公在美国的家庭生活中,面临着与美国妻子和孩子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问题。

这种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社交礼仪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社交礼仪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参加美国朋友的聚会时,由于不熟悉美国社交礼仪而闹出了许多笑话。

这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差异,也展示了主人公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的困难。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刮痧》还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展示了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而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他的美国朋友则更倾向于个人主义的选择。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尊重与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面子十分重要。

而在美国文化中,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更为突出。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往往会考虑到尊重和面子的因素,而他的美国朋友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也影响了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尽管《刮痧》展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但电影也展示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可能性。

1. 相互理解与包容在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与美国朋友的交流和相处,逐渐了解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他的美国朋友也通过了解中国文化,对刮痧等中国传统疗法产生了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发表时间:
2009-11-16T14:20:44.043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12期供稿 作者: 罗春柳
[导读]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即收视率。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剧成功
与否的重要指标。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
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
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文化差异 叙事风格 审美期待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
一、中式平民情节与美式英雄主义
当前中国的社会构成中,中低文化水平人口仍然占很大比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
城镇人口为5.62亿(占43%),农村人口为 7.45亿(占57%)。平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优秀的电视作品总是能引起社
会绝大多数人群的认可的,而收视率的提高也有赖于这部分人群的努力。07年热播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后《乡村爱情》、
《金婚》无一不是在演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算是《士兵突击》等军队题材以及近期火热的《潜伏》为代表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在故事
情节上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都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和思想上广泛的共鸣。
美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他的电视作品中也有平民主义的倾向,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最大程度的贴近生活。同时,个人英雄
主义更是美剧中的一大特色,从早期的电影西部片,惩恶扬善;到之后的警匪片,悬疑片,一切都好像中国戏剧一样有特定的程式。就算
是反面人物,也是为了声张正义而生。《越狱》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也反映了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中国观众长期接受正统教育,遵
纪守法,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和谐的基础。而《越狱》挑战了国家和法律,这一点不同于国产电视剧,这种审美差异
造成了新的期待。
二、不同的叙事题材来源于文化的差异
1958年 6月15日,自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莱饼子》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故事的亲和力便深深地根植于电视剧中,
强调天、地、人和谐的理想境界,成为中国特定民族审美心理积淀。所以,中国的电视剧中重视情理的统一,因此家庭伦理剧在中国的电
视连续剧中占很大的比重。老百姓喜欢看别人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美国是一个强调自由、民主和博爱的社会,少受殖民统治,生性都热情奔放,电视剧内容丰富,少受政治的局限,面临激励的竞争,极
度商业化,节目制作日趋精良,内容也非常的丰富。美国电视剧是美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重要表征,透过美国电视剧,我们可以
直接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情感、想象、价值、身份乃至时代的现状和演变。
因此,在中国流行历史奇幻色彩的清宫戏、武侠片,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以及不断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
等的反腐倡廉题材电视剧等,这些都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背景紧密相关。而美国的西部片、医生律师剧、惊险动作剧等,代表
的是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众的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和专业精神。
三、叙事手法与结构的差异
中国电视剧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典式叙事结构,并且结局大多为封闭式大团圆结局;美国电视剧喜欢开放式,循环式的结
局。每一集的情节没有明确的结束,人物性格也不会随着剧情而变化,而是固执地一成不变,但却成为推动每一集故事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占电视剧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反映社会现实,坚持善恶有终的原则,缓解观众心中的不平之气;美国观众里,中产阶
级占很大比重,由于他们的收看电视时间不固定,所以追求完全的娱乐和释放压力的机会,更倾向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多的信息
量。中国电视剧的每集的结尾,每每都留有悬念,像中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给观众一种强加的收看愿望:“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
解。”叙事手法上:“不平衡-平衡-不平衡”。故事只有一个核心事件,每一集都围绕它展开;而美国电视剧则相反:“平衡-不平衡-平
衡”,每个小故事本身有一个核心事件。《越狱》便是这样的电视剧,每集独立成篇,来发展人物和不同的事件,不影响观众的理解和社
会构成有很大关系。
美剧在我国播出后,打开了我国观众的视野,同时也给国产电视剧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并且在一些经典剧目上实现了本土的成功改
编。比如美剧《欲望都市》的成功改编,成就了国产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成就了《家有儿女》因此,在
中美电视剧比较之余,国产电视剧应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视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后必然带
来的考验和冲击。
参考文献:
[1]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3]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4]曲春景.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5]刘烨原.电视剧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倪学礼.电视剧作人物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7]张凤铸.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