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散文家和诗人。
这首《江城子》从表面看是记出猎之事,实为抒豪情寄壮志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人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太守左牵黄,右擎苍率领人马出猎平冈的场面。
突出了老夫的狂放。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是苏轼自称。
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刚到中年自称老夫,这是受古代文人喜欢叹老嗟年的影响,也是因是人当时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会引起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悲叹,但这句主要意思不在叹老,更在于不服老。
聊,右臂擎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身背雕弓,骑着骏马,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席卷平岗。
少年时代的英姿与豪迈狂放跃然纸上。
上面四句,写黄狗,写苍鹰,写随从,写浩大的场面与声势,无一句直接写作者自我,但我们会发现,句句都与老夫聊发少年狂相关,实际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于这种间接的描写中隐约可见。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与赏析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⑦持节寺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注释]①狂:豪情。左牵黄:左手牵黄狗。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古人打猎时用狗和鹰来捕捉猎物。
②锦帽:头戴锦蒙帽。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③卷平岗: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④为报:为之(太守打猎)报告。倾城:全城人。
⑤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城:“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⑧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说明]
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 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 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问题探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 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勾勒出了一位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 征战杀场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 立功的心志。
苏轼简介
苏轼,即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 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 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 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 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 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 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 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 人的事情,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 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问题探究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 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 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 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 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 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 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这首词, 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 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炼字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炼字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另解释为:天弓)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聊:姑且,暂且。
3、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4、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5、会:定将。
6、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
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