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现至今不到一百年,与中国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相比,是一种很年轻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变化,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19-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

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

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

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1949-1965):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

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

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片荒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因此,此阶段可以忽略。

第三个阶段(1978-2000):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

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儿童受众的多样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容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满足了不同儿童的需求。

2. 国际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国际化的元素。

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国际话题,融入国际元素,与全球儿童文学接轨。

3. 互动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

不仅仅是纸质书籍,还包括电子书、动画、游戏等形式,通过多种媒介实现儿童与文学作品的互动。

4. 增强现实技术(AR):近年来,AR技术在儿童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AR技术,儿童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使儿童文学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

5. 着重个性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关注儿童个性发展。

越来越多的作品注重塑造独特、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引导儿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6. 融入教育元素:儿童文学和教育结合也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些作品融入了教育元素,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向儿童传递知识、道德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国际化和互动化,并注重个性发展和教育元素的融入。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3、对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收。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十年的儿童文学:人的文学 叶圣陶《稻草人》冰心《寄小读者》 第二个十年的儿童文学:阶级的文学(民族的文学)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



第三个十年的儿童文学:民族的文学(阶级的文学)
《金鸭帝国》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特点 1、起步晚,起点高。 2、众多文学大师的参与,数量大,成就高。



3、带有战争与苦难的深深烙印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建国十七年:
洪汛涛《神笔马良》

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Βιβλιοθήκη 新时期:
郑渊洁《皮皮鲁外传》
秦文君《男生贾里》 班马《六年级大逃亡》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陈灵强
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
(一)古代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寓言、儿歌等 (二)古典文学 诗歌、小说等 (三)传统启蒙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等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条件 1、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2、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推动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前期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

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

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

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

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

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

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

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

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

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

清代《天籁集》48篇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

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

如梁启超《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

《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小孩月报》1875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承载着对下一代情感、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

本文将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儿童文学的兴起,展示其丰富多样的魅力。

古代文言文和童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代,由于文言文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存在的。

这些作品通常是寓教于乐的,通过描绘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传达忠诚、孝道和正义等价值观。

此外,童谣也是古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以简单有趣的韵文形式传唱,儿童通过这些歌谣学习语言和道德规范。

进入近代,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清末民初,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许多儿童文学家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方式。

这些作品注重老少咸宜的原则,更注重儿童的真实感受和思维方式。

鲁迅的《野草》中的儿童故事部分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这一时期对儿童文学的创新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政府鼓励儿童文学的发展,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其中包括《小红帽》《三只小猪》等翻译自外国童话的作品,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安徒生童话》等的中文版。

这些作品的引入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容,吸收了外国儿童文学的优秀成果,传递了世界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一个新的高峰期。

儿童文学家们开始尝试着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以满足当代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探索需求。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例如张系运的《雷雨》和大冰的《记忆的小屋》。

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充满童真的世界。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文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儿童文学作家们开始关注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和问题,通过探讨儿童教育、家庭关系、友情和自我认知等主题,展示了新一代儿童的命运和价值观。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而创作,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的文学作品。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古代到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形态演变。

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以蒙学为主要形式。

蒙学是指为儿童学习而编写的教材。

最早的蒙学作品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其中以《千字文》最为著名。

这些蒙学作品以简洁明了、内容和谐、朗朗上口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此外,古代的韵书和字谱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逐渐丰富多样。

在宋代,随着文风的转变和文人的兴起,儿童文学逐渐有了更多的创作和发展。

《千字文》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传统蒙学作品,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这些作品以古文和韵律为主要特点,通过反复的吟诵和默写,培养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

明清时期,儿童文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类型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寓言、童谣和童话等。

寓言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来传达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寓言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将人物塑造成不同的动物形象,以此表达人类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童谣是以简短、吟诵的形式为主的儿童歌谣,既具有教育的功能,又能够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

童话则是通过讲述奇幻的故事,给予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在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中,教育的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文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导向,努力培养儿童的品德、智慧和审美能力。

同时,儿童文学也注重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到文学创作和表演中去。

这种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使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作品的内容普遍存在性别歧视和等级观念。

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往往被诟病为柔弱无能,男性则被赞扬为刚强有力。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

儿童文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形态1. 引言儿童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在古代中国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形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2. 起源与背景在古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的影响。

根据历史记载,儿童文学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形成,并在随后不断发展壮大。

2.1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由于社会存在等级观念,儿童文学主要体现在史书、诗歌和寓言故事中。

如《论语》中的孔子弟子言传身教的故事,给予了儿童具体而生动的榜样;《诗经》中的民谣民歌则引导了儿童感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2 中华帝国时期中华帝国时期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使得儿童文学得以进一步发展。

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儿童求学,为他们编写了专门的读物,如《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等,这些作品旨在引导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形态与内容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

下面列举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形态:3.1 童谣童谣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之一,通过押韵和重复来吸引儿童注意力。

它常常包含着象征着人生哲理和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

3.2 儿歌儿歌是另一种久负盛名的古代中国儿童文学形式,它通常以简洁明快、易于记忆和传唱的方式呈现。

这些歌曲常常融入了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等元素,帮助培养儿童对历史、传统风俗等方面知识的认知。

3.3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在古代中国也有着广泛流传,其中以《三字经》、《百家姓》等最为著名。

这些故事通过动物或其他象征性人物的形象,以幽默而诙谐的方式表达出道德和价值观念。

4. 影响与启示古代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儿童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传统价值观。

5. 结论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在起源、发展及形态上都呈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西
方现代儿童文学的影响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许多作家开始创作适合儿
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培育起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杜亚泉的
童话作品《蝴蝶图画的故事》首次以中文写就,并在上海的《小朋友》杂志上发表。

此后,中国诗人郑振铎创作了著名的《小石潭记》,被
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

1920年代至1940年代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多作家如舒康、周立波、侯伯顿等纷纷涌现并开始创作大量的儿童文
学作品。

其中,舒康的《小黑和小白》、周立波的《小燕子和小螃蟹》等所获成就引领了当时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新中国的建立下,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艺形式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许多著名作
家如朱自清、魏巍、顾随、冯牧等相继涌现,他们创作了一大批经典
的儿童文学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受到来自
西方的更多影响。

一系列经典作品如郑渊洁的《皮皮鲁传》系列、曹
文轩的《盘踞者》等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内涵和
形式。

时至今日,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优
秀的重要作品,还是影响力持久的作家,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都在国内
外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前期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

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

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

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

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

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

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

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

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

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

清代《天籁集》48篇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

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

如梁启超《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

《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小孩月报》1875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1、“五四”时期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

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

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大队儿童文学作品。

整理开发了我国民间儿童文学,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域。

作家们创作——茅盾改写童话《蛙公主》《驴大哥》取材于《格林童话》。

《大槐国》根据《南柯太守传》改编。

他的童话创作明显记录了中国艺术童话萌芽时期的基本风貌。

郑振铎的评述童话《竹公主》、《兔子的故事》、《行善之报》等体现出童话创作走向成熟。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清除虐杀儿童精神的旧读物,积极为儿童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鲁迅翻译了《爱罗先珂童话集》和《桃色的云》。

在创作方面提供了宝贵借鉴。

在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

他认为,儿童文学要发挥“造就”新的战士的教育作用,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照顾到儿童心理的特征,主张儿童文学“浅显有趣”,提倡体裁多样化。

在童话方面,巴金的第一篇童话《长生塔》是受到鲁迅译的小说《沉默之塔》的触动而写。

巴金的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被誉为“中国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叶圣陶的成就最突出。

1923年《稻草人》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础。

《稻草人》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直面人生,把现实生活引入童话。

想象丰富奇特,却十分符合童话的事理逻辑。

语言质朴,生动,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和儿童化的特色。

在小说方面,鲁迅、叶圣陶、老舍的处女座《小铃儿》是一篇儿童小说。

在散文方面,冰心、许地山。

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集共29篇《寄小读者》,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博大的“爱的哲学”,爱祖国、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在儿童诗,郭沫若、沈从文、沈从文《忆》是我国第一部叙写儿童生活的新诗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诗存在明显的教育意图,语言朴实通俗,强调口语化,有着民歌民谣的风味,近百首儿童诗奠定了中国现代儿童诗的基础。

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剧的形式,代表作《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等,基本思想内容是爱的教育、美的追求。

2、左联时期——成熟时期左翼文学社团的大力推动出版业有了扩大——大量儿童文学报刊和读物出现再次形成外国儿童文学引入的高潮——西欧与前苏联的作品被大量译介。

30年代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相当规模,出版了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等近20种儿童文学研究专著。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他以人道主义儿童观和人道主义文学观为基础,承认儿童是独立的、完全的人。

承认儿童有自己的特点,儿童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儿童应有自己的文学。

他主张儿童文学既不是“太教育的”,也不是“太文艺的”。

周作人主张从整理儿童文学遗产,翻译别国的东西及创作等方面进行儿童文学建设——最突出、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其中他的童话研究对我国童话理论的影响很大。

创作队伍明显扩大,一批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出现,以童话的成就最大。

在童话,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的基础。

《秃秃大王》巩固了张天翼的童话地位,也代表了本时期的最高水平。

张天翼的童话创作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幻想奇特夸张,有很强的象征性。

语言生动活泼幽默感强,十分注重情节的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因而作品具有一种热闹的、动态的美感。

善于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将我国童话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标志我国创作童话的成熟。

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张扬“抗日救国”的主题。

儿童文学主要在上海、国统区大后方、根据地解放区。

解放区《鸡毛信》(华山)、国统区《小木头人》(老舍)、“孤岛”上海。

童话——张天翼《金鸭帝国》、贺宜《凯旋门》、苏苏《新木偶奇遇记》、陈伯吹《阿丽思小姐》,以阿丽思的梦境中的昆虫世界来象征旧中国的黑暗社会。

儿童小说——《鸡毛信》、《雨来没有死》、《虾球传》儿童戏剧——《放下你的鞭子》、《捉汉奸》高士奇的科学文艺:科学小品《抗战与细菌》将科学、文艺与政治融为一炉。

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严文井《南南和胡子伯伯》比较注重儿童本身的世界,通过对幻化的儿童生活的描写,对儿童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特点:与欧美国家比,起步较迟,但起点很高,发展很快。

众多文学大师的参与,使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一开始就又无与伦比的威势。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烙有苦难和战争的深刻的社会印记,反战争、反侵略、爱国爱民,也就成了整体性的主题。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拓者、建设者们给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和政府的重视。

儿童观及儿童文学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作题材的扩展。

对成人文学的借鉴。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其繁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建国十七年儿童节: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反对战争对儿童的虐杀和毒害,于194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创作上的丰收,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文体全方位发展,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2007年迪士尼动画《宝葫芦的故事》,特点:题材向更新、广、深拓展;题材更为齐备,有所创新。

包蕾——机智、幽默。

《猪八戒新传》——《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探山》《猪八戒学本领》《猪八戒回家》等几部分。

作者对原著中的猪八戒的形象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做了适当改造。

削减了猪八戒爱搬弄口舌等缺点,保留了他憨厚笨拙、好吃懒做等基本特征,同时融入了今天儿童的某些性格和心理,突出了他好夸海口、自我吹嘘的特点。

改造后的猪八戒变得幼稚、天真、富有孩子气。

在语言上,作者照顾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尽力避免使用生僻拗口的词句,巧妙地运用了些新颖活泼的谚语、俗语和儿歌,同时吸收了相声和评话语言的某些手法,使得更活泼、风趣。

画技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基础上。

洪汛涛《神笔马良》神笔的奇异力量建立在马良高超的。

葛翠琳《野葡萄》童话中,野葡萄是光明的象征,白鹅女是追求光明的美好理想以及勇敢、善良、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品质的化身。

任氏兄弟的儿童小说:任大星《吕小钢和他的妹妹》以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为主角,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任大霖《蟋蟀》用第一人称手法写出了新旧时代交替阶段儿童的心理变化。

195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

1952年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专业的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4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

一大批少儿文学刊物创办,影响较大的有《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小朋友》《红色少年》。

195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理论建设取得新成就——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中对儿童文学特殊性的认识——儿童文学要担负起教育的任务,同时要照顾儿童的心理;教育儿童,培养新人;儿童文学作家要有一颗童心;儿童文学要有高度的艺术性。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中讲到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体现在思想、道德、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性必须体现在浓厚的趣味性中。

贺宜《散论儿童文学》等奠基性理论著作。

译介作品——前苏联和东欧作品。

叶君健翻译了安徒生童话作品,创作了安徒生传记:《鞋匠的儿子》。

任溶溶《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长袜子皮皮》及《玛丽·波平斯阿姨》等。

2、十年文革毁灭性的摧残,优秀作品极少,《闪闪的红星》李心田3、新时期特点:创作队伍三代同堂,人数达三四千人。

少年小说的创作最为活跃,儿童伤痕小说、问题小说、新人小说、动物题材小说等。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书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友谊。

《猎狐》把动物放在与人平等的地位,引导读者对生命价值做了更深入的思考。

郭风的散文《搭船的鸟》《避雨的豹》《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特色:能满足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以动植物为主角,故事性强,把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语言浅显朴素。

童话创作也出现繁荣——形成了以郑渊洁、周锐为代表的“热闹型”,以冰波为代表的“抒情型”两种创作潮流。

任溶溶《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郑渊洁众多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皮皮鲁全传》。

郑渊洁的儿童观——认为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所以要把童话写成幻想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增长才能和智慧。

他童话的特点是将游戏因素大胆的注入童话内容中,增强了童话的趣味性,有一种热闹的喜剧效果。

想象丰富奇特而夸张,大胆削弱了传统童话中“物性”对想象的束缚,模拟现代技术设备的魔力,极大拓展了幻想的空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