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发展趋势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出现至今不到一百年,与中国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相比,是一种很年轻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变化,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

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

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

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

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

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片荒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因此,此阶段可以忽略。

第三个阶段: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

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

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动物文学和童话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儿童受众的多样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内容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满足了不同儿童的需求。

2. 国际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国际化的元素。

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国际话题,融入国际元素,与全球儿童文学接轨。

3. 互动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

不仅仅是纸质书籍,还包括电子书、动画、游戏等形式,通过多种媒介实现儿童与文学作品的互动。

4. 增强现实技术(AR):近年来,AR技术在儿童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AR技术,儿童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使儿童文学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

5. 着重个性发展: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关注儿童个性发展。

越来越多的作品注重塑造独特、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引导儿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6. 融入教育元素:儿童文学和教育结合也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些作品融入了教育元素,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向儿童传递知识、道德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国际化和互动化,并注重个性发展和教育元素的融入。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3、对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收。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十年的儿童文学:人的文学 叶圣陶《稻草人》冰心《寄小读者》 第二个十年的儿童文学:阶级的文学(民族的文学)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



第三个十年的儿童文学:民族的文学(阶级的文学)
《金鸭帝国》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特点 1、起步晚,起点高。 2、众多文学大师的参与,数量大,成就高。



3、带有战争与苦难的深深烙印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建国十七年:
洪汛涛《神笔马良》

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Βιβλιοθήκη 新时期:
郑渊洁《皮皮鲁外传》
秦文君《男生贾里》 班马《六年级大逃亡》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陈灵强
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
(一)古代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寓言、儿歌等 (二)古典文学 诗歌、小说等 (三)传统启蒙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等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条件 1、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2、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推动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前期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

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

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

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

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

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

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

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

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

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

清代《天籁集》48篇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

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

如梁启超《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

《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小孩月报》1875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第二章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章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之二: “左联”时期 • (一)儿童文化、文学协会的成立 • (二)出版业的扩大,儿童报刊、丛书如雨 后春笋 • (三)再次引进外国儿童文学 • (四)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有了相当的规模 • (五)本期儿童文学创作以童话的成就最 大———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 王》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二、古典文学中的儿童文学中的遗产
• 诗歌方面——历代诗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短 小诗作,内容通俗浅显,语言琅琅上口,易 为儿童接受。如《咏鹅》《静夜思》《示儿》 《牧童词》等。 • 古典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封 神演义》
三、古代传统启蒙文学读物
• 《三字经》——采用韵文形式,文字精练, 便于传诵。其中含用许多故事片段,如孟母 三迁、孔融让梨等。 • 《幼学琼林》、《千家诗》等
四、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为宣传其政治主 张,大力倡导给孩子们提供有关内容的文学 作品和读物。如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 著作中,都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以及意 义。
• (一)出现了译介外国儿童读物的热潮 • (二)出现了一批热心儿童文学读物编 译、创作的文化人。 • (三)出现了专门为儿童服务的报刊丛 书。
第三节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短 短的30年时间,它迅速发展、壮大和成 熟起来。其原因如下: (一)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三)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 吸收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之一:五四时期 • (一)思想理论建设:思想上——认识到儿童文学必 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 • 理论上——初步建立儿童文学理论。如周作人的童话 研究等。 • (二)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 • (三)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 • (四)多数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其中以儿歌、童话 最多)如叶圣陶的童话为中国童话开创了一条自己的 路。

2023年儿童文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儿童文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儿童文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象的人物和绘本等形式,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知识,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行业也在日益繁荣,市场前景愈加广阔。

本文将重点分析市场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情况儿童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文儿童诗歌、寓言故事,近代则有庄子、李白等所著的诗歌、童话故事等。

当前,儿童文学的市场正在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出版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图书社会零售总额为1079亿元,其中儿童出版品销售额占比为12.6%。

这表明,儿童文学是图书市场的一大板块,它凭借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儿童文学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

儿童文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儿童读物缺乏创新和原创性,导致读者缺乏信心。

2.儿童文学融合性增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儿童文学逐渐向多媒体发展,形成了读物、音频、动画等多元化的文学形式。

这种情况下,需要优化创意和技术,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3.儿童阅读意识下降。

在新时代背景下,儿童的消费模式大都倾向于移动端,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欲望并不高,这也为儿童文学行业增加了难度。

三、未来趋势虽然存在挑战和问题,儿童文学依然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它有许多发展机会和趋势:1.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儿童文学需要摆脱单一类型,多样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引起青少年读者的浓厚兴趣。

2.融入创新技术。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对儿童文学带来巨大的改变,通过互动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创意和智慧。

3.注重教育功能。

与以往不一样的是,现代儿童文学更侧重于传递正面价值观和教育信息,这点可以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思维方式。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1.古代民间文学中已经有了儿童文学的萌芽与原始雏形,留下了不少富贵的儿童文学遗产。

2.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

作品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闻所思,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3.鲁迅高度赞誉《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4.张天翼的代表作有《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宝葫芦的秘密》、5.《神笔马良》是洪汛涛童话的代表作。

《神笔马良》之父是洪汛涛。

6.葛翠林的《野葡萄》是他的代表作,其中野葡萄是光明的象征,白鹅女则是追求光明的美好理想以及勇敢、善良、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品质的化身。

7.孙幼军是中国首位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奖的童话作家。

他的《小布头奇遇记》也是中国第一人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提名奖的作品。

8.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有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

9.郑渊洁是一位产量很大的作家,独立支撑山西《童话大王》已有十余年。

在他为数众多的童话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当数《皮皮鲁全传》,它包括了“皮皮鲁和童话节”、“皮皮鲁外传”、“皮皮鲁蒙冤记”“皮皮鲁趣事”等部分。

10.周锐是一个“荒诞型”的童话作家,他把童话比作点心,主张童话以“色、香、味”迷人,把对把童话当作“教鞭”和“药片”来对付儿童。

11.柯岩是建国以来在儿童诗领域成就卓然的女作家。

代表作《“小兵”的故事》,是由《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和“护士”》三首相对独立的单篇组成。

12. 《猪八戒新传》的作者是包蕾。

13.金近的代表作有《红鬼脸壳》《小鲤鱼跳龙门》。

14.曹文轩的作品有《草房子》(代表作)。

15.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者是黎锦晖。

问答题:1.为什么说《西游记》是中国儿童文学遗产?《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历代的儿童都把它当作童话来阅读,抹上了神话色彩的孙悟空的形象是《西游记》强烈的吸引了儿童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一直成为孩子们从崇拜的人物和亲切的朋友。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儿童为主要受众,通过文字和图画传达故事、感情和价值观。

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演进,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类的语言和文字还未完全发展起来。

然而,古人通过口头传承和图画来向儿童传递知识和教育。

比如在壁画上描绘狩猎、农耕等场景,让儿童通过视觉了解到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

二、古代文学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儿童文学开始出现了一些书面作品。

在古埃及,已经有专门书写儿童故事的纸张。

而中国的古代文学也蕴含了丰富的儿童文学素材,比如《童谣》、《贝蒂粑粑》等。

这些作品或者通过口头传承,或者以图画故事的形式,向儿童传递道德教育和知识普及。

三、现代文学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大众教育的兴起,儿童文学进入了现代时期的发展阶段。

在18世纪,欧洲的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写下了《格林童话》,这被认为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里程碑。

同时,世界各国也纷纷创作了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初,包天笑的《小熊卡通》和郑渊洁的《皮皮鲁传》等作品在儿童读者中广泛传播,让中国的儿童文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后,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涌现出来,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文体,例如黄东莹的《黄皮子坟》、杨红樱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等。

这些作品让儿童文学在中国得以繁荣发展。

四、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文学也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

电子书和移动设备的兴起,为儿童阅读提供了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如何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中,保护儿童文学的纯净性,让儿童得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未来的儿童文学还应多元化发展,包括文学、绘本、音乐、动漫、游戏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未来儿童文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将中国传统故事融入到儿童文学作品中,让儿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文君
她的创作以《男生贾里全传》为代 表。秦文君追求的是“感动当下”,感 动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以直接表现当 下少儿的生活为切入点。秦文君的小说 更多的是展现了八九十年代少年儿童的 生存状态与价值观、理想观、审美观, 展现他们校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 因而容易受到小读者的认同。
董宏猷
董宏猷的代表作《一百个中国 孩子的梦》实际上是跨文体写作, 他以小说为基调,引入诗化的语言、 散文化的结构,甚至散文诗的意境、 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叙事风格。他 的创作可以说是开创了儿童文学一 种新的风格。
第一代 开局大手笔 第二代 关注民族生存 第三代 历经坎坷 第四代 回归儿童 第五代 中国儿童文学的希望
第一代作家,主要活跃在中国儿童文学 产生之初的“五四”前后与二三十年代。 代表作家:周作人、叶圣陶、谢冰心、 茅盾、郑振铎、赵景深等。 比较经典的作品有以叶圣陶《稻草人》 为代表的童话创作,以冰心《寄小读者》 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并且在儿童诗、小 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索和实践,
曹文轩
曹文轩追求的是文学的永恒,反对咀 嚼庸常的人生,反对平庸。他以优雅的文 学姿态,优美的文学语言,忧郁悲情的人 文关怀来表现儿童世界,代表作是他的 《草房子》、《红瓦》、《根鸟》等成长 小说三部曲。 曹文轩的小说没有刻意展现我们当下儿 童生活,而是描写已经远离我们的那种童 年景观,所有的意境都有一种温情的色彩, 寄寓着作家的理想主义。
班马
班马的创作也颇值得玩味,他的早 期作品如《鱼幻》,写得比较感性、主 观主义,作家理念化的东西比较多。但 他以后的小说,如《六年级大逃亡》、 《玩水》等,在表现儿童情趣、儿童精 神尤其是在“儿童性”方面,可以说是 酣畅淋漓,地道纯熟,无人可及。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也在不断求 变。最初他追求动物与人的关系, 通过动物世界来表现人生,后来演 变为深入到动物世界的生存本质与 丛林法则中去,力求写出真正的 “动物”小说。
第三代作家的主要创作时段是在五六十年代 以及“文革”以后,这代作家现在已经步入 老年。 代表作家:叶君健、鲁兵、洪汛涛、任大星、 任大霖、任溶溶、葛翠琳、柯岩、黄庆云、 刘真、圣野、田地、萧平、邱勋、胡景芳、 刘厚明、金波、孙幼军等
他们的创作题材大多受制于当时具体的成人社会所 开展的各项中心运动的影响,有的作家自觉不自觉地把 文学创作与中心运动捆绑在一起;也有的作家有自己比 较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如叶君健小说的异国题 材,任大星、任大霖小说的浙东乡土风情,葛翠琳童话 的民间抒情,柯岩儿童诗的童心童趣,尤其是金波与孙 幼军,他们在童话、儿童诗的美学品格和诗艺形式方面 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为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自觉提供 了新鲜经验。 这一代作家的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民族形式的继 承和加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 良》,人们可以感受到民间童话的传均出生 在六七十年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前一代 已经截然不同,是在一个安定和开放的社 会环境当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传媒多 样化的环境中长大的。 代表作家:杨红樱、汤素兰、徐鲁、祁智、 保冬妮、玉清、彭学军、薛涛、杨鹏、安 武林、张洁、殷健灵、谢倩霓、葛竞、钟 代华、罗英等
第四代就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批作 家。 代表作家: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 班马、沈石溪、董宏猷、孙云晓、高 洪波、彭懿、刘健屏、赵冰波、金曾 豪、常新港、周锐、刘海栖、郑渊洁、 郑春华等。
他们的创作实践曾经历了“三个回归”: 第一个阶段是回归文学,这实际上是对“教 育儿童的文学”的不满意(“教育儿童的文 学”脱离了文学的本质,把文学当成教育儿 童的工具);第二个回归是回归儿童、回归 儿童本位。这一代作家的创作兴奋点比较集 中于关心儿童的现实,关心文学作品如何参 与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所以他们的作 品提出的基本上都是关于儿童自身世界的问 题,儿童今天的生存现状、儿童的发展、儿 童的成长等。第三个回归就是回归作家的艺 术个性。
专攻幼儿文学的郑春华
她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经 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郑春华创造了一个幼儿文学的典型形象, 她写出了幼儿真正的天趣、童真,细腻 地传神地好玩地刻绘幼儿在现代家庭生 活中的亲情和温情、成长与感动,同时 还塑造了小头爸爸、围裙妈妈、隔壁大 大叔等同样可亲可爱幽默快乐的成人形 象。
开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局面: 引入新的观念,比如儿童本位论;创 造新的文体,比如艺术童话、儿童小 说、儿童诗;尤其重要的是贡献出了 就整个20世纪来说都是比较经典性的 文学作品,同时开辟了“直面人生”、 帮助儿童“认识人生”的中国儿童文 学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第二代作家,生活在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动荡、 战争的环境中,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革命与救亡, 他们的创作一直延续到1949年以后。 代表作家: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金近、贺 宜、郭风等。 一方面继承了第一代作家所开辟的现实主义的儿 童文学道路,另一方面又直接切入了当时中国的 社会形态和革命救亡等时代问题,他们的创作把 现实主义更深化了。假如说第一代作家还是比较 多地关注人类共同性的人生人性问题的话,那么 第二代则是具体关注中华民族的生存现状以及时 代所提出的当下性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