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1)

长城教案(1)
长城教案(1)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长城图片、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生:(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

生:(长、大、弯)

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意图:激发兴趣,了解图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师: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意图: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

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

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意图: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长城》教案

17长城《长城》要求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重在巩固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建造背景,知道文中长城段地点。了解长城各组成部分,初步了解长城建造的不易。 3.能够结合提示复述课文大意。 4.初步感受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之情。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世界遗产”图片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优质课获奖《长城》教学设计

17长城 宜宾凤凰外国语学校陈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生猜。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二、复习生词 1、请生读。 2、开火车读。 三、感知长城 1、引导看图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先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学习你们喜欢的部分,勾画出介绍长城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的体会。 四、品味长城 1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学习远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像一条长龙为什么把她比作长龙而不是长蛇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学习近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高大坚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高大坚固呢?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利用简笔画帮助生理解。 五、悟读长城 1 、“不到长城非好汉”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板书:联想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然后小组讨论。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17 长城 教案

17、长城 教学目的: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的教案

长城的教案 导读:教学目的: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崇山峻岭了望屯兵堡垒互相呼应凝结陡峭气魄雄伟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起看看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着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分页标题#e#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长城教学教案设计(1)

长城教学教案设计Great Wall teaching plan design

长城教学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 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 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

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学生长城的教案

小学生长城的教案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一起看看小学生长城的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生长城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法。在学法上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运用“读、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1.收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对长城的认识。 3.补充资料:简介长城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屏幕出示词语: 嘉峪关智慧凝结血汗 瞭望口屯兵垛子堡垒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指名单个学生读,齐读。) 3.指导写字。 4.概括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1)主要内容: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2)理清脉络 第一段(1):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 第二段(2):近看长城,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3):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四段(4):总结全文,赞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4.说一说,长城,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生:美、长、高大坚固、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等。

《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特点,体味作者情感。 2.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这一课的字词。在重点解决了课文的朗读,同学们也找到了作者对长城的概括性评价,大家一起来说一下这句话是什么?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这节课我么一起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板书:奇迹) 二、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自学提示的问题: 作者先站在哪个位置上看长城?它像什么?这一段写出了长城怎样的特点?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远看、像长龙、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找的非常准确。第一自然段先写远看长城,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板书:远、长)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

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2.这是从远处看长城,那么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小组讨论:这一段作者是站在那个位置上看长城的?在这个位置上,长城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小组讨论交流,生汇报:长城脚下,长城有高大坚固的特点。 到了长城脚下,还是远看吗?生:近看。 没错,是近看。由远看到长城脚下的近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板书:远---近) 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说明长城的宽阔) 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第三课《鸟的天堂》作者从绿色的树叶联想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跳动。 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 从站、踏、扶、想说明已经来到长城上,与第一、第二段中的远看长城,站在长城脚下相衔接,想起劳动人民又引出下文,这就是咱们以前学过的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

长城教案

17. 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并能学会应用。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观察地球,能用肉眼看到中国的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城的雄伟壮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浏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长城的实景录相,带领同学们领略长城风光,同时教师一边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图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长) 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城的样子。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远处)

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哪一个自然段写了这部分内容?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应该怎样读这一段?文中采用哪些手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比喻、列数字) ⑶让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到山海关和嘉欲关的具体位置,并说说长城跨越我哪几个省份,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长。 ⑷结合图文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入: 刚才我们远远的看到了长城,它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特别的长。你们想不想把长城看清楚一点,仔细一点呢? ⑴观察第二幅图: 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呢?让同学们动手画出垛子的示意图,并标出瞭望口和射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找出文中相关的段落来读一读。 ⑵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指名学生上台结合近景图以及书中的描述来介绍长城。 ⑷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 (高大坚固) 3、分男女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体会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和抓特点描述的方法。 四、小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去参观参观。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长城》教案

课题:《长城》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课件)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课件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课件)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课件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长城教学设计000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 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 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介绍长城资料,学生质疑。 1、 课件出示名言: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一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一一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 2、 简介长城资料(出示地图,了解长城) 3、 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呢? 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 长 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联想 3、过渡: 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四、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读课文, 远看 近看 血汗智慧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 品读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我们先来看“蜿蜒盘旋”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所以作者 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 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 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5)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 (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①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②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瞭望、屯兵、堡垒”等词语。 ③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出示长城近景图,学生找出“垛 口、瞭望、屯兵、堡垒”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④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依靠长城来作战的?( 播放城台场面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⑤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 、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 、看第二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 、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活动二: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 、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长城教案(1)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长城图片、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生:(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 生:(长、大、弯) 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意图:激发兴趣,了解图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师: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意图: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 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 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意图: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请你仔细看,认真听,你知道了什么?(播放长城视频)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 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屯兵、堡垒、瞭望、修筑、隔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 (1)指名读。(学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对于这些字的写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带着刚才的提醒,再读这些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长城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议读感悟 1、面对着这么高大坚固、雄伟壮丽的长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呢?请大家读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在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交流汇报: (1)长: ①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城?【长】有个年轻人徒步走了508天才走完全程) 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比喻句把比喻成;大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一想,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这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座样的长城,把你对长城的印象读出来。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作者的感慨]) 过渡语:这是从远处看长城。那来到长城脚下,从近处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能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呢? (2)高大坚固: ①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

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东泉学校张仕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学习《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1、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 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 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 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 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 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2.你去过长城吗?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就和

作者一起游览一下“长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 准读音。 2.指名读这些句子,及时纠正。 3.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四个人) 三.初识长城,体味情感 1.师:长城以其壮美的雄姿,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 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 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 作。“(出示句子) 师:不止这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赞誉有加,就连作者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2.指名学生交流 (1)师出示最后一段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分析】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峪yù屯tún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远看气势雄伟

《长城》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2 本文是关于《长城》教学设计2,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