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 ppt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 课件1 (共29张PPT)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定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 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成因: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主要分布地区:低纬的高山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 顶 自 然 带 垂 直 分 布
山麓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特例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喜马拉雅山 垂直自然带
水 从赤道到两极 平 太阳辐射 分 (纬度地带性) 异 从沿海到内陆 海陆分布 (经度地带性) 垂 直 从山麓到山顶 分(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 异
高考链接
(2009山东)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 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 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 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 北坡位于4000 ~4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 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 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圈3,回答2—3
题。
2.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C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3.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的是( B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涉及 到的知识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第1题: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 海拔、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 第2题: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 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②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 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ppt课件

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西北整体的景观不一样呢?
水分的差异。局部地区由于降水、冰雪融水 或者地下水等丰富,形成绿洲。
完整编辑ppt
1
地方性分异
完整编辑ppt
2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南半球副热带地 森林带或草原 区大陆西岸 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水 昆仑山麓 分 尼罗河谷地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 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绿洲 完整编辑ppt
尼罗河河水灌溉 6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 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 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完整编辑ppt
26
[解题指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尝试解答] 3.D 4.C 完整编辑ppt
27
完整编辑ppt
28
完整编辑ppt
29
完整编辑ppt
30
完整编辑ppt
31
完整编辑ppt
32
题组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题组二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 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 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 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 其一说明成因。
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及成因

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及成因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下垫面状况(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地形分布、寒、暖流等)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及西印度群岛北部、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纬度低,地处热带;2.东南信风或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3.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4.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2.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3.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尤卡坦半岛、古巴岛为热带草原带而不是雨林带?地形平坦,不能产生地形雨)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中东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墨西哥高原、澳大利亚北部、大分水岭西侧及南部等。
1.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低、上升气流不旺盛,降水较少。
2.南非高原中东部: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多雾、空气湿度大。
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海拔较高,蒸发减弱。
没有形成沙漠气候)3.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且干季受副高控制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4.墨西哥高原:(依纬度,该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5.澳大利亚(1)澳大利亚北部:湿季是由于雨季(夏季)西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势力较弱,降水有限,故没有形成热带季雨林带)干季是因为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影响该地区,降水少。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自然带PPT课件

Geographical Factors: 地理要素:
Topography\Climate\ Hydrology\
地形
气候
水文
Organism\ Soil
生物 土壤
2020年10月2日
1
I. The Entirety & Areal Diffrence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冰原带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
2020年10月2日
2
II. The Natural Zone on the Land
二.陆地上的自然带
(1)自然带的特点(Features): 1. 从赤道向两极,分为七大自然带; 2. 每个带内可分得更多更细些; 3. 各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
地带性 经度
地带性 纬度
规律
无一定形式 垂直更替 水平延伸
向内陆更替 顺海岸延伸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表现形式
地形起伏 海陆分布 基带位置
海拔
水分
热量
主导因素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北半球 中低纬 度大陆 东、西 两岸
东西两 岸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 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 暖流,增温 增湿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影响自然带a呈狭长分布并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水分 B.地形 洋流 C.洋流 水分 D.热量 地形
[解析] a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 响,分布的纬度较低,向北延伸,受东侧安第斯山脉阻挡, 分布呈狭长状,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关于b、c自然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c B.b自然带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c显著 C.c自然带的热量条件优于b D.c自然带的年降水量多于b [解析] b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处受西侧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可排除C、D项; b、c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排除B选项,A为正确 选项。 [答案] A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公开课课件.ppt

同 特
在欧洲比在北美洲 高得多;其分布区 的东西宽度,在欧
要 原
纬度范围。②欧洲中纬地 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 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入;
点 洲比在北美洲宽许 因 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
多
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Fra bibliotek2020/2/29
入大陆内部。
考纲解读
•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理解非地带性 因素与地带性因素之间的联系。
• 2.能够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洋流分 布图”分析世界特殊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 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90°西部
大陆内部
东部
90°
80°
极地气候
寒带(极地)
知 70°
70°
③处于盛行西风背风坡,海域面积小, 海洋水汽较少,降水较少。
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同特点 不同特点
2020/2/29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共 同 特 点
大体分布于中 纬地带的大陆 西岸
主 要 原 因
常年受来自暖流上 空的盛行西风的影 响
①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
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
蓝山咖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地理组 曹阳
一、非地带性的概念
非地带性因素
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 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或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的不很完整 或不很鲜明的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带雨林带
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 利亚东北、巴西东南、中美地峡北部 东侧。
主要是因为:沿岸地区均是暖流流经, 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均位于来自海洋 的信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热带草原带
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赤道附近、 南亚和东南亚的高原和低山地区、 南美纬度低的高原。
主要是因为高原和低山的海拔较高, 气温偏低,对流减弱,降水减少。
3、热带荒漠带
主要分布在秘鲁的南回归线以北 地区。
主要是因为:沿岸都是寒流流经, 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位于来自陆地 的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更少。受 山地的限制,只能沿海呈狭长带分 布。
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