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李商隐锦瑟教案xx

李商隐锦瑟教案xx

李商隐《锦瑟》教案第一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锦瑟》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忧郁情感,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锦瑟》的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锦瑟》的注释和译文。

3. 相关古代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

(2)提问:同学们对《锦瑟》这首诗有哪些了解?2.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

(2)逐句翻译诗歌,解释生僻词语。

(3)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各句之间的联系。

3. 诗歌鉴赏(1)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等。

4. 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忧郁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背诵《锦瑟》。

(2)写一篇关于《锦瑟》的鉴赏文章。

李商隐《锦瑟》教案第二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锦瑟》的象征意义,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锦瑟》的象征意义。

2. 诗歌的比较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深入理解。

2. 比较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锦瑟》的注释和译文。

2. 相关古代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锦瑟》的象征意义有何感悟?2. 诗歌比较鉴赏(1)选取与《锦瑟》主题相近的古代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范文(精选3篇)李商隐诗《锦瑟》教案1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基础,但对诗中典故所蕴含的深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六、教学过程(二)请同学们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再读一遍,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三)同学们不懂,大概是对全诗整体把握上有困难,但是对诗中有些字句还是能懂的。

是不是?懂一点的举手。

懂多少就说多少。

估计学生对首联和尾联懂一点,很可能是似懂非懂,不一定彻底懂。

对颔联和颈联估计是真不懂。

这样,我们先把似懂非懂的搞懂,再学习最难懂的中间两联。

好不好?(四)请同学们说一说首联的意思。

(六)中间两联读不懂的原因是典故太多。

因此,读懂这两联的前提条件是清楚典故的原意,以及在本诗中的用意。

(七)再看颈联(腹联)总起来看,中间两联四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梦幻——凄厉——寂寥——飘渺。

这些特点暗合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于是诗人选择了相关典象,营造了动人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就是《锦瑟》一诗的中间两联含义,我们这样把他破译了。

加上首联和尾联,整体意思就很清楚了:听瑟引发感受——梦幻——凄厉——寂寥——飘渺——更加惘然伤感(八)作业:李商隐诗《锦瑟》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锦瑟》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年代、文学流派等。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锦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锦瑟》,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有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锦瑟》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年代。

2.2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

3.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准备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

4.2 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查阅。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生平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5.3 课堂讲解讲解《锦瑟》的创作背景,包括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年代。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锦瑟》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5.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李商隐及其作品的理解。

5.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6.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6.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诗歌;(2)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锦瑟》诗歌文本、相关注释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预习《锦瑟》诗歌,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题目“锦瑟”,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会(1)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锦瑟》诗歌;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锦瑟》与其他唐代诗歌的异同;(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唐代诗歌的特点。

2.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仿写《锦瑟》风格的诗歌;(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评价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背诵《锦瑟》诗歌的情况;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惑;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024年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

2024年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

2024年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篇1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译写法,点读法。

一课时。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精选4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锦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以其深深的哲理和音乐美感而闻名。

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教授《锦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锦瑟》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2. 理解《锦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学习分析和解读《锦瑟》的技巧;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5.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锦瑟》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引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理解(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锦瑟》,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让学生认识到《锦瑟》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忍。

提问学生对于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比喻和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锦瑟》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就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4. 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向学生播放《锦瑟》的音乐演奏,让学生倾听并感受曲调中的哀怨和美感。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并与之前的课堂讨论相对照,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写作任务(3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诗歌的解读和启示等。

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完成文章。

6. 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展示给全班,教师和同学们可以针对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和文笔等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写作成果等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言、积极思考和深入解读。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范例

高中语文《锦瑟》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3)掌握《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的理解。

2. 《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的掌握。

难点:1. 《锦瑟》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的理解。

2. 对《锦瑟》的深层次意象和象征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锦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锦瑟》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锦瑟》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深入解读《锦瑟》中的意象和象征。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锦瑟》的感悟。

6.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锦瑟》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的学习。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锦瑟》。

2. 写一篇关于《锦瑟》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锦瑟》的诗意、诗意、诗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典故。

背诵《锦瑟》一诗。

2、学会通过典故把握诗歌主题,体悟李商隐诗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诗无达诂”的鉴赏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鉴赏《锦瑟》一诗,理解诗歌典故,感悟诗中的感情(重点)。

2、把握李商隐无题诗主题的多义性(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名言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2、简介诗人《唐才子传》中载: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

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

西昆派: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

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

因为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得名,故后人将这一流派称作西昆派。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

擅长诗歌、骈文,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李商隐的散文,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李商隐的工本章奏(骈文)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

李商隐19岁因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令狐楚是骈体文的专家,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25岁因令狐綯奖誉进士及第。

年底令狐楚病逝,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

不久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

第二年年初,26岁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

同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27岁,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29岁时宰相李德裕全权处理朝政。

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孝三年。

30岁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病故。

32岁李商隐结束了守孝,10月重新回到秘书省。

33岁,三月武宗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牛党得势,错过了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

之后一直在各地幕府供职。

37岁时令狐绹升任宰相。

38岁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

46岁李商隐忧郁而死二、初读感知1、齐读2、解题《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唐赵磷《因话录》记述:“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

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

筝之名自此始。

”瑟具弦五十,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绪乱.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3、找出诗眼①找出流露诗人情感的字词。

无端、思华年、迷、春心、泪、惘然②哪个字词表明主要内容?内容之眼:思华年;③哪个字词表明诗人情感?情感之眼:惘然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①用通俗语言阐述首尾两联主要内容。

②此情指什么?颈联和颔联流露诗人怎样情感?迷惘、哀怨、伤感、无奈(如云烟虚无缥缈)锦瑟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它的繁音促节勾起了我对美丽青春的回忆,回想这一生,有过迷惘和哀怨,也有过伤感和无奈,这些凄迷缥缈的情感哪是等到追忆时才有?当年就已让我感到不胜怅惘了。

三、深入赏析清朝王士禛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写: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现代叶嘉莹: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

1、难解是原因是什么?大量用典是锦瑟的一大特点。

2、解读典故典故一: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评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欣自得好像自己真是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却又惊惶不定地发现,原来我还是庄周呀。

庄周弄糊涂了,他不知道在梦中是庄周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庄子的本意在说明一个如梦似幻、物我混同的境界。

①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如梦似幻、无我混同、人生如梦、快乐适志、超然世外典故二:望帝啼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

”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

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

”②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为美好事物消逝而伤感、感叹时局、坚守理想、感情真挚、期待来世、背负骂名典故三:鲛人泣珠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太平御览》:“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文选》:“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

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③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感恩、怀才不遇典故四:暖玉生烟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相传宝玉埋在地下,晴天时会出现烟云,远看分明,近看却无,只有识玉的人才会找到玉石所在。

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④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怀才求仕、清明之愿、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诗歌追求主旨含蓄深婉。

典故四:紫玉成烟干宝《搜神记》“吴王夫差小女紫玉悦童子韩重,欲嫁之,不得,气结而死。

重游学归知之,往吊于墓侧,玉形见,赠重明珠,因延颈而作歌。

重欲拥之,如烟而散。

”“紫玉成烟”后来成了典故,一般指少女去世。

⑤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悼念爱妻、理想缥缈虚幻四、探究诗歌主旨董仲舒:“诗无达诂。

”“《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

”“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左氏引《诗》,皆非《诗》人之旨”《锦瑟》歧见丛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怀人说(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咏瑟说、音乐说、诗序说、感时叹世说1、你倾向于哪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2、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①悼亡说《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这是悼妻子王氏的诗,朱彝尊说:“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首联写,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物化;颈联,‘珠有泪’,哭之也。

‘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

尾联,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怅惘,意其人必然婉然多病,故云然也。

②令狐青衣说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有人猜测,当年令狐绹府中有个叫锦瑟的侍妾,擅长歌舞音律,义山于是以她的名字作诗,写内心婉曲复杂的情愫,这便是“令狐青衣说”。

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

③咏瑟说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

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

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

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黄朝英《缃素杂记》(适意、悲怨、清旷、平和)④音乐说首联写素女具五十弦瑟而弹,“一弦一柱思华年”犹《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

只是白诗是琵琶女借弦诉身世,李诗是弦乐勾起听者思华年。

颔联颈联用四组意象来描绘乐曲:先是令人茫然自失,如庄生梦蝶;接着,曲调变为杜鹃的令人感伤的鸣叫;然后是柔宛凄清,仿佛鲛人的珠泪滴落在月夜的海上;最后,乐曲在良玉生烟般的飘渺意境中结束。

尾联写曲终怅惘若失,犹《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自伤身世说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首联写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为可悲也。

⑥矛盾说《锦瑟》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鹊”是幻想出世和坚守入世之矛盾的形象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沧海遗珠之痛苦和玉暖生烟之渴盼的矛盾的形象化。

而最后一联则反映了诗人期望被理解和不为世人原谅的矛盾。

⑦诗歌序言说《锦瑟》作于李商隐晚年,但在《李义山诗集》中却是排在篇首。

《锦瑟》就是诗集的序言,李商隐借以阐明他的诗歌创作理念。

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华年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

三四句,言作诗之法也。

心之所思,情之所藏,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杜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

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

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

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

五、课堂演练1、提供材料李商隐曾屡次写诗寄赠令狐陶,其中一些篇什,或近迹陈情告哀,或希求汲引推荐,有的甚至可以说“词卑志苦”,但令狐陶始终没有放弃对李商隐的打击。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13年的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诗一首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