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噪音测量标准
国家标准GB_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

4 . 4 . 2 . 6 . , 测点布设应尽量远离公路 、 航道 、 工厂、 施工现场 等非铁路 噪声 源。当无法远 离时 , 测量应
2
TB/T 3 05 0- 2 00 2
尽量在时间上 避开 这些非铁 路噪 声的干扰。 如在测量时 受到偶然干扰, 应在记录中说明干扰的声 级、 类
应有 3 个测点。 4 . 4 . 2 . 5 补 充测 点的布设
需确 定铁路两 侧噪 声分布时, 应增设补充测点。在 边界与敏感点或敏感区 之间可按照 距边 界3 0 m , 6 0 m , 1 2 0 m 设 置测点, 必要时 可增加2 4 0 m的 测点。当 测点位置不 便于测量时, 可以 适当 前移或 后移测点。
I E C 6 5 1 声级计 3 术语和定义 下 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பைடு நூலகம் 1
铁路 噪声 r a i l w a y n o i s e
铁路机 车车辆 运行和铁路 沿线 站、 场、 段、 所作业 中产生的噪声。
3. 2
铁路 噪声测量边界 b o u n d a r y o f m e a s u r i n g r a i l w a y n o i s e 边界 b o u n d a r y 距铁 路外侧轨道中 心线 3 0 m处或铁路沿 线站、 场、 段、 所的边界。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标准的 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 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 本标准口 G B / I ' 3 7 8 5 声级计电、 声 性能 及测试方 法 G B / I 1 2 5 2 5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 B / I ' 1 7 1 8 1 积分平均声级 计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音限制和测量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音限制和测量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音限制主要参考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具体的限制要求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噪音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列车运行噪音限制:要求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这个限值可以根据列车类型、车速、运行路段等因素进行调整。
2. 列车制动噪音限制:要求列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制动噪音主要源于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需要通过设计优化和制动系统改进来降低噪音水平。
3. 列车车体噪音限制:要求列车车体产生的噪音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车体噪音主要源于车体震动和振动,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和隔音材料等手段来降低噪音水平。
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室外测量法:在列车运行的轨道旁使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列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噪音水平。
2. 列车车体振动测量法: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仪器对列车车体的振动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到噪音水平。
3. 列车制动噪音测量法:使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对列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列车制动系统的噪音水平。
4. 列车车内噪音测量法:在列车车厢内使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对车内噪音水平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乘客在列车内的噪音暴露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音限制和测量方法,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标准有所差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音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音学要求和测量方法1. 嘿,你知道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声音可不能太吵闹呀!这就好比你在安静看书的时候,旁边有人大声喧哗,那多烦人呀!对于声音学要求,那可得好好把控呢。
比如在站台上,列车进出站的声音不能过大,否则会吓到乘客的!测量方法也得科学合理呀,不能随便乱来,得准确知道声音到底有多大才行呢。
2. 哎呀,想想看,如果站台声音乱七八糟的,那乘客们得多难受呀!就像你在乱糟糟的市场里,根本没法好好思考一样。
所以对站台声音学的要求很关键呀!那怎么测量呢?这就像是给声音来个“体检”,得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才行呢,可不能马虎哟!3. 你说,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声音要是一直嗡嗡响,谁还愿意在那等车呀!这就跟一个不停响的闹钟在你耳边一样让人心烦意乱呢。
声音学要求得严格执行呀,可不能让噪音泛滥!测量的时候也得精细呀,就像给声音做个精确的“画像”,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它呀!4. 嘿呀,要是站台的声音让人受不了,那不是糟糕透了吗!这就像唱歌跑调一样让人难受呢。
对于声音的测量方法一定要选对呀,不然怎么能知道声音合不合格呢!比如可以用那种很专业的仪器,就像医生用的听诊器一样,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呢。
5. 你想过没有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声音要是不合理,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呀!就好像一件衣服不合身一样别扭呢。
那声音学要求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哟!测量的时候也得认真对待,不能随随便便呀,不然怎么能保障乘客的体验呢!6. 哎呀呀,站台声音要是没搞好,那可真是大问题呀!好比一道菜盐放多了,没法吃呀!这声音学要求可得落实到位呀,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呢!测量的办法也要选好呀,难道还能瞎测一气不成?7. 哇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声音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类似你听音乐,音质不好会让你很不爽一样呀!那怎么知道声音合不合格呢,当然得靠测量方法啦!可不能马马虎虎的呀,必须得认真哟!8. 嘿,你想想,站台的声音要是乱七八糟的,那多可怕呀!简直就像一场噩梦呢!所以声音学要求一定要严格呀!测量的时候也要仔仔细细的,不能出一点差错,就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呢。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最新国标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进、出站时的噪声限值,混响时间要求,测量方法和试验报告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60km/h、采用钢轮钢轨支撑、以电能为动力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声学环境设计和评价,运营线路的站台声学环境的测量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5.1电声学声级计第一部分:规范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5173电声学声校准器GB/T 30675.2声学室内声学参量测量第2部分:普通房间混响时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 Aeq,T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简称为等效声级。
L Aeq,T=10lg[1t2−t1∫p A2(t)p02t2t1dt](1)式中:L Aeq,T——等效声级,单位为分贝(dB(A));t2−t1——规定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p A(t)——噪声瞬时A计权声压,单位为帕(Pa);p0——基准声压,取20μPa。
注:当A计权声压用A声级L pA表示时,计算公式见公式(2):L Aeq,T=10lg[1t2−t1∫10(L pA10⁄)∙t2t1dt](2)3.2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声音已达到稳定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注:测量时,常用开始一段声压级衰变5 dB(A)至35 dB(A)的情况外推到60 dB(A)衰变所需的时间。
[来源:GB/T 3947—1996,12.47]3.3背景噪声background noise没有列车通过时站台上的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地区和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限制。
一般来说,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城市轨道交
通(地面段)属于4a类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为昼间70dB (A),夜间为55dB(A)。
这意味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线路在白天和夜晚的噪声排放都不应超过这个标准。
然而,对于高架线路和车辆段、停车场等区域,具体的标准和限制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排放还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影响,例如建筑物的布局、高度和隔音措施等。
为了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排放,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使用低噪低振设备、设置消音装置、设置声屏障等。
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对噪声的控制和防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标准和措施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当地环保部门或专业机构。
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幅射噪声测量仪器方案

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幅射噪声测量仪器方案JGJ/T170-2009《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幅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于今年3月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7月1日实施。
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建筑物室内振动限值和建筑物室内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对于不同功能区,它们的限值如表1:表1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室内振动与二次幅射噪声限值室内振动的频率范围规定为 4 Hz〜200 Hz,测量的铅垂向振动加速度按表2规定的1/3倍频程中心频率的Z 计权因子进行数据处理,按计权因子修正后得到的各中心频率的振动加速度(振级),采用的评价量为1/3倍频程中心频率上的最大振动加速度级(简称分频最大振级,记为VLmax)。
选择什么仪器来测量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幅射噪声呢?利用一般振动计或环境振动分析仪无法测量这样的振动,而AWA6291型实时信号分析仪可以满足测量要求。
AWA6291可以测量频率范围低至1Hz的振动,在进行Z方向1/3倍频程实时环境振动频谱分析时,将频率计权设定为加速度(线性),测得各频带振动加速度值,再将 4 Hz〜2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各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的振级加上表2中规定的计权因子,得到按计权因子修正后各中心频率的振动加速度(振级),其中最大振动加速度级(简称分频最大振级)就是被测室内振动的评价值。
该振级值既可以是瞬时值,也可以是等效振级。
对于室内二次辐射噪声,要求采用1级积分声级计或其它相当的声学仪器,测量频率范围16 Hz~200 Hz 的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轨道交通沿线建筑物室内二次辐射噪声的评价量。
而一般1级声级计测量的是10Hz~16(或20)kHz频率范围的A声级,2级声级计测量的是20Hz~8(或12.5)kHz频率范围的A声级,它们都无法直接测量这一低频A声级。
利用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1级)可以完成这一测量要求,当它配置1/3倍频程实时分析软件,利用自定义频率计权功能,在自定义频率计权菜单下,将16 Hz〜2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各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的计权因子设定为声级计标准规定的A计权因子(见表2),同时将其它中心频率点的计权因子设置为-INF (即-旳。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
测量方法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的测量方法标准也是非
常重要的。
国际上,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测量建筑物及其他
设施辐射振动》的标准(EPA/600/R-93/182),该标准规定了通过安装振
动传感器在建筑物上测量和监测振动的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
评估方法。
国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
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的测量方法规范》(TB/T3355-2024),
该规范详细说明了测量建筑物振动和噪声的仪器设备、测量点的选择和布置、测量参数的处理和评估等内容。
以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和噪声
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测量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物的振动和噪声水
平是否超过限值,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
同时,这些标准的制定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技术指
导和保障。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
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控制噪声和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
营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噪声测量标准

交通噪声测量标准是评估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影响的重要依据。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噪声测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遵循一定的国际或区域性标准。
在测量交通噪声时,通常会在交通干道的两侧选择测量地点。
这些地点应该能够代表交通噪声的实际情况,并且要远离其他可能的噪声源。
测量时间通常会选择在昼间和夜间进行,以评估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噪声情况。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测量设备通常使用声级计,这是一种能够测量环境噪声分贝值的设备。
在测量时,需要将声级计放置在测量地点的指定高度和距离上,并按照规定的测量时间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通常按照噪声标准的规定进行。
通常需要20分钟的时间测量的结果值,即为噪声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可以用来评估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具体的交通噪声测量标准可能会因地区、时间段、交通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可能会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制定不同的噪声标准。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可能会对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噪声制定不同的标准。
在进行交通噪声测量时,建议参考当地的噪声测量标准和规定。
这样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国内技术政策及标准法规 .........................................................................................................18 4.2 国外相关政策及法规.................................................................................................................22
(4)征求意见稿讨论会 为全面准确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水平和技术现状,规范技术的应 用和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完成国家环境保护部《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 (简称《技术政策》)指导文件的编制,2013 年 4 月 23 日我所组织召开了《技术政策》项 目的专家咨询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政府、行业专家和企业的专家代表,有来自国家环境保护 部、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咨询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 七一一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宝曼科技有限 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易科路通铁道设备有限公司、隔而固振动控制 有限公司、北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2 家单位的 45 名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与会专家和代表集 思广益,围绕《技术政策》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组将 对专家提供的资料和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和研究,为《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定稿提供参 考。
6 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 31
6.1 总则.............................................................................................................................................31 6.2 合理规划 .....................................................................................................................................33 6.3 优化设计.....................................................................................................................................35 6.4 源头措施.....................................................................................................................................36 6.5 传播途径消减.............................................................................................................................37 6.6 敏感目标.....................................................................................................................................39 6.7 鼓励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42
3 制订技术政策的必要性 .................................. 14
3.1 我国城市轨道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严峻..........................................................................15 3.2 我国缺乏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指导付出的代价高昂..................................................................17 3.3 控制噪声振动污染是公众的追求目标......................................................................................17
5 技术政策制订的基本原则、编制依据和技术路线 ............ 29
5.1 基本原则.....................................................................................................................................29 5.2 编制依据.....................................................................................................................................29 5.3 技术路线.....................................................................................................................................31
1
(3)开题报告及项目论证 编制组结合既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 措施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现状,初步确定了技术政策的框架体系,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初稿及其开题报告。 2012 年 9 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 制技术政策》开题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咨询公司、北京易科路通铁道设备有限公司的专家和代表。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对技术政策的框架结构和技术内容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编制组 对此十分重视,并一一记录,在后续工作中重点论证和修改完善。
附件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编制组 2013 年 8 月
1
项目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 项目统一编号:42.1.2 承担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 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宝曼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斌、王世强、户文成、宋瑞祥、李磊、毛旭东、
1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由来
为防治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与振动环境 质量,保护既有文物古迹,保障影响区域内的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开展 2012 年度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 计划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328 号),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 列入 2012 年项目计划。项目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 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宝曼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完成。
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控制技术概况
2
2.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世界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 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变得多种多样,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多 种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其便捷、快速、准时、节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优势, 越来越成为全球各大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并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 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凡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 市都建有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 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被誉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就世界范 围而言,1950 年以前开通地铁的城市数目较少,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对地铁的建设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进入 20 世纪中叶,地铁的建设开始加速,新开通地铁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地 铁建设的重点地区也不断变化。1863-1900 年,新开通地铁的城市仅有 7 个,主要集中在欧 洲以及北美的美国;而在 20 世纪前 50 的里,前开通地铁的城市数量一共只有 13 个,但是 建设的重点地区已经开始变化,亚洲取代北美洲成为地铁建设的重点地区。而在 20 世纪后 半叶,新建地铁城市的数量急剧上升,从 1951-1975 年间新增 30 个到 1976-2000 年间新增 62 个。在 2000 年后仅三年时间里面,新增地铁的城市就有 9 个。欧洲一直是地铁建设的重 要地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交通政策。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以 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以及经济发展,地铁开发热点地区开始转向亚洲、南美洲等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就世界范围来看,欧洲是地铁总通车里程最长的地区。截止 2003 年底修建 地铁的城市共有 51 个,占全世界城市数目的 42%,总通车里程超过 3000Km,约占全世界总 通车里程的 42%;亚洲虽然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其总通车里程已超过 2000Km, 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