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收回港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更是促成港澳回归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表格、文字材料,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同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内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教学难点】“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翻阅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查找与香港有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学生根据第12课所学知识作答:①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何时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④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见课本P62-63,任举两例)⑤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是?(青藏铁路)【设计意图】回忆第12课相关知识点,做到课课清,防止学生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部分内容混淆。

◆出示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问: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澳门)七子指的是祖国怀抱的七块地方。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有三块地方为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台湾)【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常识性知识,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回归的历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但他们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坚定立场和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认识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和我国政府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讲授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知识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4.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的事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以及“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香港、澳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也需要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掌握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

2.案例教学法: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的事实。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献。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播放香港和澳门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

2.呈现(10分钟)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呈现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认识到“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的盛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文字材料的分析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通过材料研读提高分析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难点:一国两制
三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问题的由来:《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含义)
回归后的发展:持续发展、稳定繁荣回归后的问题: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备课标1.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核心概念:了解、认识二、备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阅读史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识记“一国两制”的内容、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等基础知识;目标2:通过回忆旧知识,说出香港、澳门问题是由哪两个国家造成的;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三、备学情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段史实发生在学生出生之前,尽管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其有所了解,但对其历史根源不是很清楚,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比较陌生。

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性格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弄够掌握2.重点知识:85%以上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70以上学生弄够掌握四、备教材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具体介绍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后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设计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环节中。整个活动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真正充
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题
计划学时
1 课时
本课是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 13 课。1、本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
教 材
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可以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 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2、本节课思路清晰,内部逻辑分明,要重点把
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 长期不变。“两
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 制 ” 指 的 是 两
变。
种社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史料 4 第一章第五条 澳
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
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
学生: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 (1)1984 年 12
变。
月,中英签署联
教 过程与方法:

2、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
目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看课本插图中激动人心的情景及相关视频,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
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资源准备
课程标准
自制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及相关教学挂图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
1、学生看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以及我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认识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

2.史料和图片: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方便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
生:《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
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史料展示: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
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
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

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回归祖国起了促进作用。

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目标导学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港澳回归的基本情况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驻军对主权拥有的意义。

3.提出问题:香港在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呢?
提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回顾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理清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

提示:以香港为例。

香港问题的由来: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通过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

香港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方案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6.教师提问:港澳区旗的象征意义。

提示: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二)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课堂总结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变成现实,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我们祝愿香港和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相信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本节课思路清晰,内部逻辑分明,要重点把握好“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伟大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的原因,敦促学生熟记港、澳回归祖国的时间。

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本节重难点以图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