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第七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知识讲解
工程水文学 第7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直接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2)第三节间接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7)第四节设计暴雨时空分配的计算 (9)第五节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11)第六节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15)小结 (26)课前指导课程要求要求学员建立设计暴雨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面暴雨量推求及设计暴雨时空分配的计算方法,认识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以及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原理。
课时安排共需6个课内学时,12 个课外学时课前思考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关系设计暴雨的时空分配计算与设计洪水有何不同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为什么要单独考虑学习重点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难点北京水科院推理公式的应用知识点设计暴雨的定义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与统计选样设计面暴雨量推求的方法设计暴雨时空分配的计算设计Pa的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的特点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北京水科院推理公式的应用第一节概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流域常因流量资料不足无法直接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而暴雨资料一般较多,因此可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特别是:(1)在中小流域上兴建水利工程,经常遇到流量资料不足或代表性差的情况,难于使用相关法来插补延长,因此,需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径流形成的条件发生显著的改变,破坏了洪水资料系列的一致性。
因此,可以通过暴雨资料,用人类活动后新的径流形成条件推求设计洪水。
(3)为了用多种方法推算设计洪水,以论证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即使是流量资料充足的情况下,也要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4)无资料地区小流域的设计洪水,一般都是根据暴雨资料推求的。
(5)可能最大降水/洪水是用暴雨资料推求的。
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内容有:(1)推求设计暴雨。
根据实测资料,用统计分析和典型放大法求得。
(2)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由求得的设计暴雨,利用产流方案推求设计净雨过程,利用流域汇流方案由设计净雨过程求得设计洪水过程。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课件

最 大 1日 最 大 3日 最 大 5日 最 大 7日
EX= 90.7 EX=151.7 EX=186.6 EX=224.0
CV= 0 . 4 4 CV= 0 . 4 1 CV= 0 . 4 1 CV= 0 . 4 1
CS /CV=4.0 CS /CV=4.0 CS /CV=4.5 CS /CV=4.5
(3)利用点面关系将设计点雨量转换成设计面雨量 根据设计流域面积F在Xf /X0~f 线上查出(Xf /X0) F , 则XF,P=X0,P* (Xf /X0) F
9.3 设计暴雨时空分配的计算
一、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计算 1、典型暴雨的选择和概化 原则: 能够反映设计地区的暴雨特性; 雨量大,强度大,雨峰偏后。
9.1 概述
一、采用设计暴雨的原因 (1)流量资料较短时,直接推求设计洪水有困难。 (2)直接法和间接法相互检验洪水是由暴雨产生的(为主要条
件),从本质上讲由洪水资料直接推求洪水,与由暴雨资料间接推 求,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3)暴雨资料相对较长,受人类影响较小,为间接法提供了 可能。
若流量资料充分,一般多用流量资料,其可靠性较高
2、方法 主要有: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综合单位线及流域 水文模型等。主要介绍:推理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验公式。
二、小流域设计暴雨
不考虑暴雨在流域面上的不均匀性,以点代面。
1、X24h,P的计算
(1)由X1d,P 推求X24h,P X24h,P=h.X1d,P
h=1.1~1.2
(2)用X24h的参数等值线图 先查出X24h的参数(均值、CV 和CS /CV 值)。再计算:
时的频率曲线突变的情况,否则要调整; (3)对所有点据总体拟合最优。
第七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921 1949 1903
统一样本法:
同独立样本法
1949
1832
1903
N2=141
N1=70
1935
n=33
1972
计算分析
调查期N1=70: 独立样本法:
1921年 1949年
1903年
已抽到上面排序
PM 12
2 70 1
0.0282
3 PM13 70 1 0.0423
1867
1852 1832 1921
特大洪水类型
类型:实测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2、为什么要考虑特大洪水?
在样本系列不长时,一般频率计算方法的成果变动很大。 系列愈短,抽样误差愈大。若用于推求千年一遇、万年一 遇的稀遇洪水,根据就很不足。
如果能调查到 N年(N>>n)中的特大洪水,就相当于 把n年资料展延到了N年,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 结果更合理、准确、稳定。
1、什么是特大洪水?
定义:实测系列和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比一般洪 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通过历史洪水调查,能知 其数量大小和重现期的洪水。
类型:实测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注释:历史上的一般洪水是没有文字记载和留下洪
水痕迹,只有特大洪水才有文献记载和洪水痕迹 可供查证,所以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一般就是特大 洪水。
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下游遭遇这种标准洪水时,通过水库及其它防洪措施
的调蓄,使控制点的洪水不超过河道允许的安全泄量。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分等指标
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
水工建筑物防洪标准
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六、设计洪水
定义: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洪水,或符合防洪标
准的洪水。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规划设计时,以某一标 准的洪水作为防御对象,使建筑的工程遇到不超 过这种标准的洪水时不会被破坏。工程规划设计 中所依据的一定标准的洪水,即为设计洪水。
用暴雨推算设计洪水

§9-2 暴雨资料充分时设计暴雨的推求
流域内及附近有足够多的雨量站、且观测 资料足够 长,足以计算长系列的流域平均雨量(称面雨量) 一. 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流域暴雨资料收集与审查→[选样]→每年各历时的最大 面雨量系列→[频率计算]→各种历时面暴雨量的理论频率 曲线→[设计频率]→各种历时的设计面雨量
图9-3 某水文分区定点定面暴雨点面关系曲线
依据暴雨点面关系求设计面雨量:例如在图9-3所代 表的水文分区中的某流域,流域面积为500km2,流域 中心百年一遇1d暴雨为300mm,由图上查得点面系数 a=0.92,故该流域百年一遇1d面雨量为 P1%=0.92×300=276mm 三、设计暴雨过程的确定——典型暴雨过程同频率放 大法 典型暴雨可在有长期观测的单站中选取
§9-5 可能最大暴雨的估算(自学)
§9-6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一、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设计暴雨扣除相应的损失,即得设计净雨 (一)拟定设计流域的产流计算方案 有暴雨径流资料时,可采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初损后 损法等 缺乏暴雨径流资料时,可采用省水文手册等规定的方法 (二)确定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a,p(或前期流域蓄 水量W)
PTP = iTp T = S P T 1− n
(9-2)
当T=24h时,PTp=P24p,n=n2,代入上式,得
S P = P24 P × 24 n2 −1
点雨量
(9-4)
求得Sp后,即可按式(9-2)推求任一历时T的设计
三、设计面雨量计算 各省、区的水文手册中,均刊有不同历时暴雨的点面 关系图或点面关系表,可根据流域位置查取点面系数 a,将设计点雨量转换为设计面雨量 四、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 常采用分区概化时程分配雨型来推求。如表9-1便是 某省第二水文分区的概化时程分配雨型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复习思考题及试卷讲解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部分章复习思考题1.水文循环的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什么是大循环、小循环?2.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相应地有哪些水文学的研究方法?3.描述降水特征的量有哪些?时-面-深曲线的特点。
4.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适用条件。
5.水文观测项目主要有哪些?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哪几类?6.流速仪测流量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用实测流速推算断面流量?7.描述径流的物理量有哪些?每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含义?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8.径流的天然补给来源有哪些?我国大部分河流汛期、枯期的主要径流补给分别是什么?9.什么是径流形成过程?一般将其分解为哪几个子过程?10.什么叫闭合流域?写出闭合流域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全球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
11.土壤蒸发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流域蒸发包括哪几部分?12.什么是下渗率?什么是下渗能力?降雨情况下,雨强、下渗率和超渗地面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13.蓄满产流的产流条件是什么?如何将其产流量划分成地面和地下两部分?14.超渗产流的产流条件是什么?如何用初损后损法计算超渗产流的产流量?15.如何进行前期影响雨量Pa的连续计算?降雨径流关系曲线有什么规律?16.单位线的概念和单位线的基本假定。
怎样用单位线进行地面净雨的汇流计算?17.如何用分析法推求流域单位线?为什么相同流域各次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不相同?18.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19.什么是重现期?重现期与频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百年一遇洪水是什么含义?20.我国常用的水文变量概率分布线型哪种线型?包含哪几个参数?目估适线法估计水文变量P-3型分布参数包括哪些步骤?21.在P-Ⅲ型分布参数x、C V和C S已知的情况下,如何求指定频率P的水文设计值x p?22.什么是年径流量?什么是设计年径流量?23.水文资料审查包括哪几个方面?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4.什么是设计洪水?简述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步骤。
工程水文学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Rp.t (5) 0 0 0.07 0.13 0.51 1.10 0 11.15 26.73
Wt (6) 18.93 17.38 16.06 17.80 20.65 29.11 41.36 38.81 89.70
备注
(7)
Wm=120 mm Kw,t=1.0 Wt为一 日开始 时蓄水 量(mm )5月14 日开始 时 18.93m m,是 由前面 计算得 到的
NCWU
NCWU
月.日 (1) 5.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Pt (2) 0 0 3 4.2 10.3 15.1 0 63.2 56.8
Ew.t (3) 9.8 9.1 8.9 8.2 7.7 7.2 7.4 3.6 3.2
Et (4) 1.55 1.32 1.19 1.22 1.33 1.75 2.55 1.16 2.39
NCWU
两时段降雨: P1=49mm P2=81mm
(130mm)
降雨开始时: Pa=60mm 由 P1=49mm,查 得R1=20.0mm。
(49mm)
由 P1 +P2=130mm, 查得R1+R2=80.0mm。 则第二时段净雨为 R2=80-20=60mm
NCWU
二 P+Pa~R两变量相关图法
第7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研究对象:
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 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 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 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 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 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 报等内容的基础。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采用实测雨洪(久旱无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 流域产流)资料确定。
取若干次洪水,其前期十分干旱( Pa ≈0),降雨 量相当大,达到全流域蓄满产流,取次洪水损失的最 大值。
流域实际蓄水量在0~WM之间变化。湿润地区80~
注意: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其基本假定是 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是同频. 率的。但这一假定在很 5
三、 暴雨资料收集、审查与插补延长 1、资料的收集 来源 :主要为站网观测资料。
2. 暴雨资料的审查 日雨量资料、自记雨量资料、分段雨量资料。(订 正) 可靠性、代表性、一致性。 3、插补延长 基本同前。
(3)特大值重现期的确定 一般认为,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流域平均面雨量
的重现期与相应洪水重现期相近。
.
15
3、面雨量频率计算 适线法:经验频率(期望值公式)、线型(P-Ⅲ
型)。
Cv>0.6,Cs≈3.0Cv;Cv<0.45,Cs≈4.0Cv 一般地区Cs≈3.5Cv。
4、设计面暴雨量计算成果合理性检验 1. 比较统计参数,随面积增大而逐渐减小。 2. 直接法计算结果与间接法计算结果比较。 3. 与邻近地区的特大暴雨历时、面积、雨深资料比较。
.
23
暴雨日程分配(同频率法)
1
2
3
45
6
7
X1P
典型分配比
303mm 设计雨量(mm)
X3P-X1P
典型分配比
91mm 设计雨量(mm)
X7P-X3P
典型分配比
30%
91mm 设计雨量(mm)
27
100%
303
40%
工程水文及水资源第七章电子教案

工程水文及水资源第七章电子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过程用的方法是S曲线法,具体如下。
所谓S曲线,就是流域上保持一个强度恒为10mm/Δt的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S(t),如图所示,其形状很像英文字母S,故称S曲线。
S(t)曲线实际上就是单位线纵标沿时程的累积曲线。
借助该图说明单位线的时段转换。
(四)小结
在由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时,洪峰和时段洪量有多个,如何组成洪水资料成了首要问题。
历时特大洪水资料的运用则带来了对其排位的分析和经验频率计算的新问题。
并顺势加以总括。
(五)布置作业
布
置
作
业
7-3单位线的应用
补
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总
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6 60.1 81.8 2.3
10.8 125.9 21.4 10.5 25.2 7.1 5.8
… 0.2 2.4
51.7 68.6 54.1
1
14.7 124 10 4.7 27.6 1.4 9.7 … 6.9 5.4
54.8 53.5 32.3 0.1
12.3 128.2 21.3 6.9 29.4 4.1 8.9
据此求得:
xp0.01%33m2m
(1)特大值的判断
经验频率点据明显偏离曲线。模比系数大,暴雨 的量级突出。
河北:63.8,河南:75.8,内蒙:77.8.
(2)特大值重现期的确定
一般认为,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流域平均面雨量 的重现期与相应洪水重现期相近。
4、面雨量频率计算 适线法: 经验频率(期望值公式)、线型(P-Ⅲ型)。
… 8.18 8.19 8.2 8.21 8.22 8.23 8.24 8.25
某流域不同时段年最大雨量统计表
A站 5.3 5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雨量 B站
26.6
C站 0.2 25.3
面平均 雨量 1.8 34.1
最大1、3、7日 面雨量及起讫日期
11.5 134.8 32.5 5.6 35.5 3.7 11.1
本流域或邻近流域实际大洪水资料对比分析。
③一致性 通过统计与成因两方面进行。不同类型暴雨分别考 虑。
⑶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样 选定面雨量计算方法
计算每年各次大暴雨 的逐日面雨量
选定不同 统计时段
1、3、7、 15、30日
统计逐年不同 时段年最大面雨量
年最大值法
样本
例7-1 : 某流域有3个雨量站,分布均匀,可按算术平均 法计算面雨量,统计某一年份不同时段雨量。
第七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一、适用条件
1. 流量资料不足或代表性差。 2. 资料缺乏一致性。 3.多种方法相互论证。 4.无资料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5.可能最大洪水是用暴雨资料推求的。
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内容:
1. 推求设计暴雨 根据实测暴雨资料,用统计分析和典型放大法求 得。
方法: 先求流域中心的设计点暴雨量,然后通过暴雨点 面关系,求相应的设计面暴雨量。
1、设计点雨量的计算
设计点雨量是要推求流域中心的设计点暴雨量。
资料情况允许: 如果流域中心或附近有雨量站,且有长系列观测 资料,可采用频率计算方法直接计算。
实际上: 一般是求出流域各站的设计点暴雨,绘制设计点 暴雨量等值线图,插值出流域中心的设计点暴雨量。
计算方法:
⒈设计面暴雨量的直接计算 ⒉设计面暴雨量的间接计算
1、资料的收集、审查与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样
⑴资料的收集 来源 :主要为雨量站网观测资料。
注意强度特大暴雨。
⑵暴雨资料的审查
资料类型: 日雨量资料、自记雨量资料、分段雨量资料。
①可靠性: 重点:特大或特小雨量观测记录。
②代表性 与邻近地区长系列雨量或其他水文资料,以及
设计点雨量频率计算过程:
⑴选样 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 特大值问题:
资料系列插补展延问题: 一般不宜采用相关法 。规范建议: ①距离较近时: ②一般年份: ③大水年份缺测: ④大水年份缺测: ⑤与洪水峰量关系较好时:
资料十分缺乏地区:
可查各省区水文手册中的各时段年最大暴雨量均 值及CV等值线图。
2.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4.6 10.2 0.0
7月4日为年最大1日:
X1日=128.8mm
8月22~8月24日8月为年 最大3日:
X3日=165.5mm
7月1日~7日为年最大7 日:
49.7 60.7 56.1 1.1
X7日=234.0mm。
2、面降雨量资料的插补展延
利用近期雨量:
X多
X少
1950
1960
1970
1980
利用点面关系折算: 定点定面关系、动点动面关系。
(1) 定点定面关系法 ①定点定面关系的建立
固定点:长系列资料的雨量站(流域中心或附近) 固定面:设计流域。
折减系数:
设计计算采用折减系数求:
选若干次大暴雨,求出若干个某时段暴雨量的α0 值,加以平均,作为点面折减系数。
②定点定面关系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用所求得的各时段设计点暴雨量,乘以相应的点 面折减系数,就可得出各种设计时段设计面暴雨量。
(2)动点动面关系
以暴雨中心点面关系代替定点定面关系:
以流域中心设计点暴雨量及地区综合的暴雨中心 点面关系去求设计面暴雨量。
某地区3天暴雨点面关系图
第三节 设计暴雨时、空分配计算
一、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的计算 方法: 典型暴雨同频率控制缩放。
2. 推求设计净雨 由求得的设计暴雨,利用产流方案推求设计净雨。
3.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利用流域汇流方案由设计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 过程。
基本假定: 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同频率。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示意图 设计暴雨
产流方案
河网
设计净雨
汇流方案 出口
设计洪水过程线 Q(t)
第二节 设计面暴雨量的推求 设计面暴雨量: 指设计断面以上流域的设计面暴雨量。
过程: ①计算该年份逐日面降雨量 ②采用年最大值法统计不同时段降雨量。
时段选取:
对于大、中流域的暴雨统计时段:我国一般取1、 3、7、15、30日,其中1、3、7日暴雨是一次暴雨 的核心部分,直接形成所求的设计洪水 部分,而 统计更长是为了分析计算起始时刻的流域蓄水量。
时间 (月、日)
6.3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3、特大值的处理
系列中是否含有特大暴雨直接影响系列的代表性。
一般暴雨变幅不很大,若不出现特大暴雨,统计 参数均值、Cv往往会偏小,但加入特大暴雨,未作特 大暴雨处理,又会使统计参数偏大。
例7-2 :福建长汀县四都站,根据1972年以前最
大一日雨量系列计算: x 1 日 1m 0,2 m C v 0 .3,C 5 s 3 .5 C v
Cv>0.6,Cs≈3.0Cv;Cv<0.45,Cs≈4.0Cv 一般地区Cs≈3.5Cv。
5、设计面暴雨量计算成果合理性检验 ①比较统计参数,随面积增大而逐渐减小。 ②直接法计算结果与间接法计算结果比较。 ③与邻近地区的特大暴雨历时、面积、雨深资料比较。
二、设计面暴雨量的间接计算
资料情况: 雨量站稀少、或观测系列甚短,或同期观测资 料很少甚至没有,无法直接求得设计面暴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