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检验技术总结
寄生虫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引言寄生虫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为了深入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进行了寄生虫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寄生虫病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现将实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旨在掌握寄生虫的基本知识,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提高我们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2. 实训内容(1)寄生虫的基本知识: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等。
(2)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掌握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如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皮肤传播等。
(3)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学习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如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活体检查等。
(4)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了解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掌握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等。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学习等方式,对寄生虫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为实训打下了基础。
2. 实训实施(1)寄生虫标本观察: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观察了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如蛔虫、钩虫、绦虫等。
(2)寄生虫生活史学习:通过学习寄生虫的生活史,我们了解了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
(3)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实践: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操作,掌握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
(4)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学习:通过学习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我们了解了不同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案。
(5)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实践:在实验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寄生虫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训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寄生虫病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寄生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寄生虫总结

病原学诊断技术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的基本方法。
为了取得准确的结果,送检标本需保持新鲜,保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如检查肠内原虫滋养体,最好立即检查,或暂时保存在35-37℃条件下待查。
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粪便中不可混入尿液和其它污染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一)直接涂片法(二)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连续作3次涂片,可以提高检出1、蠕虫卵检查滴1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三)2、原虫检查(四)滋养体检查:涂片应较薄,方法同查蠕虫卵。
(五)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直接涂片方法同上,以1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粪便涂抹方法同上。
(六)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最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其次为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
(二)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此方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时间,如粪膜厚且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不易辨认。
(三)浓聚法1、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积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自然沉淀法本法主要用于蠕虫卵检查,蠕虫卵比重大于水,可沉淀于水底,使虫卵浓集。
离心沉淀法:将滤去粗渣的粪液离心1-2分钟,倒去上层液,注入清水,再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沉淀3-4次。
本法省时、省力,适用于临床检验。
2、浮聚法利用比重较大的液体,使原虫包囊或蠕虫卵上浮,集中于液体表面。
(1)饱和盐水浮聚法:此法用以检查钩虫卵效果好,也可用于检查其他线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2)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此法适用于检查原虫包囊、球虫卵囊、线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四)毛蚴孵化法依据血吸虫卵内的毛蚴在适宜温度的清水中,短时间内可孵化出的特征而设计的方法。
(五)肛门拭子法适用于检查肛周产卵的蛲虫或常可在肛门附近发现的带绦虫卵。
1、棉签拭子法2、透明胶纸法用长约6cm,宽约2cm的透明胶纸的胶面,粘贴肛门周围的皮肤,然后将有胶的一面平贴在玻片上,镜检。
寄生虫实验总结范文

寄生虫实验总结范文实验选用了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物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记录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以及宿主的行为和生理变化来分析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实验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寄生虫和宿主选择: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寄生虫物种和宿主,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实验组建立:将一定数量的寄生虫接种到宿主体内,同时设立对照组,确保实验的对比可靠性。
3.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和记录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包括寄生虫的数量、大小、寄生器官的形态等。
4.宿主行为观察:观察宿主的行为变化,例如进食量的改变、活动范围的缩小等,以及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5.宿主生理变化观察: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宿主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液参数等,分析寄生虫对宿主的生理影响。
6.结果分析:将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影响程度。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寄生虫对宿主的生理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定居并进行繁殖,会对宿主的生理机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实验中观察到宿主的体温下降、血液参数异常等生理变化。
2.寄生虫对宿主行为的影响:寄生虫的存在会导致宿主行为改变。
大部分宿主在受到寄生虫感染后,活动范围会减小,食欲减退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到寄生虫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在适宜条件下,寄生虫可以迅速繁殖并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
综上所述,本次寄生虫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对寄生虫对宿主的生理和行为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由于实验的范围和条件所限,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
因此,为了深入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进一步的研究。
上半年寄生虫病工作总结

上半年寄生虫病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防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探索寄生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社会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对寄生虫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这些发现为我们更好地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包括宣传教育、疫苗研发和防治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减少了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速度。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寄生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努力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寄生虫病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控制和防治。
总的来说,过去的半年里,我们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防治寄生虫病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让社会更加健康和美好。
总结归纳常用粪便检查虫卵

总结归纳常用粪便检查虫卵粪便检查虫卵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人体内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虫卵检查可通过观察和鉴定粪便样本中的虫卵,帮助医生判断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一些常用的粪便检查虫卵方法。
一、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是最常用的粪便检查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新鲜的粪便样本取一小块,放在玻璃片上。
2. 用玻璃棒或者玻璃杆将粪便涂开,形成薄片。
3. 将涂有粪便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载物片上,用盖玻片盖住。
4. 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虫卵的存在。
二、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虫卵检查方法,适用于一些虫卵较小、密度较轻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粪便样本放入容器中。
2. 加入一定量的饱和盐水或者浓热盐水。
3. 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使粪便样本中的虫卵浮到液面上。
4. 将液面吸取一定量到显微镜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5. 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虫卵的存在。
三、离心沉淀法离心沉淀法是一种虫卵检查方法,适用于一些虫卵较大、密度较重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粪便样本放入离心管中。
2. 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并充分搅拌均匀。
3. 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一定的转速进行离心。
4. 离心后,将上层液体倒掉,只留下底部沉淀的物质。
5. 从沉淀中取一定量到显微镜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6. 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虫卵的存在。
四、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虫卵检查方法,适用于一些虫卵比较困难观察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粪便样本放入容器中。
2. 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或者浓硝酸。
3. 充分搅拌均匀,使粪便样本中的虫卵溶解。
4. 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溶液到显微镜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5. 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虫卵的存在。
通过以上总结的常用粪便检查虫卵方法,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粪便检查虫卵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能够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寄生虫实习报告总结

寄生虫实习报告总结寄生虫学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寄生虫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实验和观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以下是我在寄生虫实习过程中的总结。
一、实习内容本次寄生虫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寄生虫标本采集与鉴定: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寄生虫标本,包括粪便、尿液、血液等,并掌握了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和鉴定方法。
2.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了解其生活史过程,包括感染阶段、繁殖阶段等。
3. 寄生虫感染实验:我们参与了寄生虫感染实验,观察感染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分析了感染因素对寄生虫的影响。
4. 寄生虫病诊断与治疗:学习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如显微镜检查、病原学检测等,并了解了各种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
5. 寄生虫防制措施:掌握了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
二、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操作显微镜、制片、染色等实验步骤,熟练掌握了寄生虫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技巧。
2. 丰富了科研经验:通过参与寄生虫感染实验,我们了解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科研方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升了理论素养:通过实习,我们对寄生虫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实习感悟1. 寄生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2. 科研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操作,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3. 寄生虫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寄生虫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总之,寄生虫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寄生虫总结

(1) 粪便检检查
查滋养体(稀粪便)或包囊(干粪便)
(2)十二指肠引流或肠检胶囊法
查滋养体
(3) 小肠活检
查滋养体
二、血清学诊断和核酸诊断
防治措施:
治疗的首选药物是甲硝唑;环境卫生、粪便管理、水 源管理;饮水饮食卫生。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和生活史:
前鞭毛体(1根鞭 毛)因白蛉叮咬 而感染人、狗 等其他动物
鞭毛虫纲
• 蓝氏贾第鞭毛虫、利什曼原虫、 阴道毛 滴虫、锥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和生活史:
食入被成熟 包囊污染的 包囊在十二指肠脱囊, 食物和水 发育为滋养体(四对鞭 毛),在十二指肠和小 肠上端寄生,行二分裂 增殖
滋养体在大肠成 包囊随粪便排出
河狸(beaver)被 认为是保虫宿主
诊断:
一. 病原学诊断
蜱
蜱螨亚纲-蜱目-硬蜱科、软蜱科 硬蜱
形态特征: 1.躯体有无盾板
软蜱
2. 腭体从背面可见 躯体盾板大小
雄蜱 雌蜱
生活史和主要习性:
1.不完全变态(卵、幼虫、若虫、成虫)。 2. 除卵外的各发育期均吸血。 (1) 根据其更换宿主次数不同可分为单宿主型、二宿主 型、三宿主型。 (2) 软蜱吸血快在宿主上停留时间短,为多宿主型,可 多次吸血。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1. 直接侵害 2. 作为病原体寄生 3. . 传播疾病:(1)机械性传播;(2)生物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疾病的方式: 1. 发育式:如丝虫经蚊虫的传播。 2. 繁殖式:如虫媒病毒、鼠疫杆菌等在各自媒介体内的繁殖。 3. 发育繁殖式: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并繁殖。 4. 经卵传递式:恙虫病立克次体必须在恙螨体内繁殖,并可经
锥虫
病原体
寄生虫检验重点技术总结

寄生虫检查技术总结一.名词解释(总论里旳)1.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放受益,一放受害并为收益旳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合,这种生活关系叫寄生。
2.寄生虫与宿主?:在寄生关系中,收益旳一方,即营寄生生活旳低等生物称为寄生虫,受害旳一方,指被寄生虫寄生旳人或动物称为宿主。
3.寄生虫旳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毕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旳全过程及其所需旳外界环境条件。
4.异位寄生:指寄生虫在常用寄生部位以外旳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5.转续宿主:滞育状态旳寄生虫幼虫旳非正常宿主。
(寄生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间断或感染期。
7.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旳临床症状和体征体现,但是在粪便里可以查到虫卵,且可以传播病原体。
8.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要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完毕一代旳发育。
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人体寄生虫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二.填空题1.共生分为: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寄生2.寄生虫生物学分类: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3.寄生虫旳类型;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和体内寄生4..宿主旳类型;终宿主(如蛔虫)、中间宿主(幼虫寄生)、保虫宿主(成虫寄生)、转续宿主5.寄生虫旳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6.寄生虫对宿主旳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7.寄生虫流行旳基本环节: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染途径(经口、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传染,接触,胎盘、输血感染)易动人群三.消化道寄生虫(一)线虫——蛔虫1.蛔虫是人体肠道内寄生最大,最常用旳线虫。
2.形态:成虫称粉红色,死后称灰白色,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外围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旳唇瓣。
雌虫长20~35cm,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尾端尖直,雄虫较短,15~31cm,生殖器为单管型,尾端向腹面卷曲,有可伸缩旳象牙状旳交合刺一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检验技术总结
一.名词解释(总论里的)
1.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放受益,一放受害并为收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
这种生活关系叫寄生。
2.寄生虫与宿主?:在寄生关系中,收益的一方,即营寄生生活的低等生物称为寄生虫,
受害的一方,指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称为宿主。
3.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过程及其所需
的外界环境条件。
4.异位寄生: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5.转续宿主:滞育状态的寄生虫幼虫的非正常宿主。
(寄生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间
断或感染期。
7.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但是在粪便里可以查到虫
卵,且可以传播病原体。
8.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要经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完成一代的发育。
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
二.填空题
1.共生分为: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寄生
2.寄生虫生物学分类: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3.寄生虫的类型;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和体内寄生
4..宿主的类型;终宿主(如蛔虫)、中间宿主(幼虫寄生)、保虫宿主(成虫寄生)、转续宿主
5.寄生虫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6.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7.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染途径(经口、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传染,接触,胎盘、输血感染)易感人群
三.消化道寄生虫
(一)线虫——蛔虫
1.蛔虫是人体肠道内寄生最大,最常见的线虫。
2.形态:成虫称粉红色,死后称灰白色,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外围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雌虫长20~35cm,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尾端尖直,雄虫较短,15~31cm,生殖器为单管型,尾端向腹面卷曲,有可伸缩的象牙状的交合刺一对。
3.虫卵:分受精卵和为受精卵。
(1)受精卵:宽椭圆形。
棕黄色,卵壳内含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在虫卵两端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半月形空隙。
(2)未受精卵:蛋白质膜薄,卵壳外面凹凸不平,与卵壳之间无间隙。
4生活史要1.人是唯一终宿主2.成虫寄生部点位小肠3.感染期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经口5.成虫寿命一年左右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5.致病性
胆道蛔虫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
6虫卵检查:是诊断蛔虫感染最重要的,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涂3张,
(2)水洗沉淀法。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
十二指肠钩虫C
1.形态:成虫活体为肉红色,死后为灰黄色。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虫体前端口囊的腹侧缘有附着器官钩齿或板齿,两侧有一对头腺,其分泌抗凝素和乙酰胆碱酯酶。
2.
3.虫卵:(不以区别)
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内含有4~8个卵细胞,细胞与卵壳之间有一圈均匀、明显的空隙。
4.幼虫、钩虫的幼虫简称为钩幼。
分为杆状幼和丝状幼。
(其形状有助于虫体鉴别)
5.丝状幼具有感染能力
6.钩虫体内有3种单细胞的腺体:(1)头腺1对,抗凝作用。
(2)咽腺3个:分泌乙酰胆
碱酯酶,破坏乙酰胆碱,减低宿主肠壁的蠕动。
(3)排泄腺1对:抑制宿主的血液的凝固。
7.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口、胎盘或乳汁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损害的主要部位肺脏
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细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
8致病性
(1)幼虫致病:A皮肤侵袭期。
B肺部移行期:特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成虫致病:(致病最严重)又称肠道寄生期,引起宿主慢性失血和消化道症状
9引起贫血的原因::
头腺分泌抗凝素,使血液渗出;
频繁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更多伤口渗血
虫体损伤肠黏膜,影响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虫体吸血量大,边吸血边排除;
10.诊断。
粪便检查钩虫卵或孵化出钩幼是确诊钩虫感染的依据。
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饱和食盐水浮聚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三.)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
1形态:雌虫长3~5cm尾端钝圆,雄虫长3~4cm尾端向腹面呈螺旋形弯曲,末端有交合刺1根。
2虫卵: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栓,内含一个卵细胞。
3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性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幼虫体内移行无
寄生方式半组织型寄生
4致病性;
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重度感染者
消化道症状腹痛、慢性腹泻、食欲减退
慢性失血大便隐血或带有鲜血、贫血
肛门脱垂见于儿童重度感染者
5诊断;
鞭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粪便中虫卵的检查,常用的方法是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集卵法
四,蠕行住肠线虫——简称蛲虫
1.形态;虫体称乳白色,细小如线头,虫体前端角皮膨大形成其特征性的头翼,咽管末端
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雌雄虫体大小差异悬殊,
2.虫卵:蛲虫卵呈柿核型。
无色透明,卵壳较厚,卵内胚胎已发育至蝌蚪期(内含1条
胚幼)
3.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人体回盲部,还可异位寄生。
感染阶段感染性卵
感染方式经口、空气或自体外感染(肛门→手→口)
雌虫在宿主熟睡后爬出肛门,在肛周皮肤上产卵,虫卵经6h发育为感染期卵。
4.致病性
雌虫产卵所致肛门、会阴部刺激症状;
肠黏膜损伤所致消化道功能紊乱;
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主要累及泌尿生殖道和盆腔、腹腔;
其他症状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症状。
5.诊断:病原检查是诊断蛲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1)肛门擦拭查虫法
6蛲虫的主要感染方式:
(1)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
(2)间接接触感染
(3)吸入感染
(4)逆行感染
三、吸虫
(一)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
肠吸虫
人体最大的肠道寄生吸虫
1、形态: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 ~140μm ×80~85μm ;卵壳较薄,卵盖不明显;内含一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是人体最大蠕虫卵
2、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菱角、荸荠、水草
3.致病性
机械性损伤和超敏反应的发生是成虫致病的主要原因。
4,诊断
粪便中检获虫卵或成虫即可诊断。
也可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1.疟原虫的感染期是C
A. 裂殖体
B. 配子体
C. 子孢子
D. 滋养体
E. 囊合子
2.恶性疟环状体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是A
A. 发作开始时
B. 发作后数小时
C. 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D. 发作后48小时
E. 发作后10天左右
3.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A
A. 红内期裂体增殖
B. 红外期裂体增殖
C. 配子体
D. 子孢子
E. 囊合子
4.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A
A. 裂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
B. 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
C. 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
D. 二分裂发增殖
E. 出芽生殖
5.既可引起复发,又可引起再燃的疟原虫虫种包括E
A. 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B. 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C.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D. 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E.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