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导学案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与规范作答学案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与规范作答学案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与规范作答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2.把握诗歌的解题技巧及规范作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及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导入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解题技巧及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三、解题技巧—审题认真1.诗词主体基本理解诗的内容重点字词和意象卒章显志,末句传情例: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相关信息诗题蕴含的信息内容的前后提示(注释)作者与时代背景例:2008年福州市质检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昊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②,二水中分白鹭洲③。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漫游金陵时所作。

凤凰台:在今南京凤凰山上。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飞集于此山而筑此台。

②三山:一名拥国山,在南京西南,三峰并列,故名。

③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两支,故名。

四、答题规范1.学会行话,术语作答⏹类别方面: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赛诗、抒怀诗等。

⏹风格方面:豪放(恢弘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崛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放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

高三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诗歌鉴赏导学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二、知识归纳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的景物,因此通常称为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三、真题展示(阅读下面各诗及答案,并完成后面问题)1.(2014全国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学习重点:目标2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与疏理】:一、知识链接:(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1、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2、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3、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4、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5、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学习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竹枝词九首(其九)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本诗写于诗人任夔州刺史期间。

①烧畲:烧荒种田。

问:后两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小结答题步骤:【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09浙江)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问:1、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小结解题要点:【当堂检测】:请结合近几年高考诗歌情感类题目命题特点,围绕情感这一考查重点,试从不同角度给下面这首词命题,要求自拟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以4分为标准自拟评分标准。

要求: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情感;2、手法+情感的考查【小结与反思】:1.知识归纳2.我的感悟【课后拓展】:(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1课时)导学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一课时)
秋天的遐想
吹着秋天的风,淋过秋天的雨,温暖着深秋的缕缕阳光,感受着这个季节带给我的快乐与忧伤,在遐想的憧憬中徜徉,没有金钱与物质欲望,没有权势与政治较量,只有少许感伤和青春迷茫!
秋天的雨下的沉寂而又淅沥,来的悄然去的毫无声息;没有电闪雷鸣的帷幕,没有狂风大作高潮,一切都变得那么委婉那么寂寥,却总能够给予人淡淡悲凉与忧伤;像一首主旋律总能勾起内心些许记忆的过往,喜与悲,得与失,是与非;亲情,友情,爱情,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纠结煎熬。

雨侵透衣衫打湿了发梢却冲淡不了回忆符号,就让所有记忆是随着雨中的落叶尘封心底,化作基石伴着我们走向人生的远方!
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慰藉了大地辛劳,却孤独了枝头依靠。

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们对万物的感伤。

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一切变得那么顺理成章。

光阴在四季轮回中穿梭,岁月却苍老了脸庞!岁岁年年皆不同,我们不能驻足青春留住年华,只能让记忆定格曾经的美好时光!
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孤独与惆怅。

心灵在过往与现实中游荡无处躲藏,遐想一片田园风光,邂逅一段情感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袅袅炊烟起,品粗茶淡饭香;一起策马牧羊,一起望秋水长天,一起观满天星斗,小桥流水茅草屋旁,月下共饮一杯自酿美酒两情相依儿女情长好生浪漫……
岁月的年轮还在继续,一切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把所有的遐想放进行囊,伴着着青春的激情和力量继续前行远方,创造一个奇迹铸就一段辉煌。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教学案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教学案

课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教教案(一)姓名:课型新讲课编号时间层次:主备人谭琳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署名樊会芳段长署名一.学习目标学习诗歌鉴赏方法,培育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学习要点、难点:1诗歌境界和诗歌形象类答题模式和步骤。

2注意专业术语的运用。

三.使用说明及自学指导1.读题目,作者和说明。

2.读诗歌内容。

3.读题干带问题剖析全诗。

四、自主学习内容自读释疑,整体感知一、剖析境界型发问方式: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如何的境界气氛?这首诗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①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光景,联想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争优美。

2.②归纳光景所创造的气氛特色。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等。

3.③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慨的情怀” 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何而“感慨”。

二、剖析形象型发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如何的形象?答题步骤: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用精华的语言归纳形象的特色。

③形象的意义 ( 诗人寄望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真理。

)预习检测( c 级)1.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季。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2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究海洋作波浪。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如何的艺术形象?五,教课流程(一)知识回首,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

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雄奇瑰丽的诗歌宝库。

这些精良作品,以其洗炼的语言、诚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良的艺术为我们显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阅读这些作品,足以使我们宽阔胸襟、陶冶情操、健全人品、滋补精神。

所以,在每节前五分钟,我都以不一样的形式进行诗歌鉴赏。

在实践中,我努力把美学、绘画、影视、戏剧、宗教等知识引入诗歌鉴赏,探索出了八种鉴赏方法,讨教方家。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一、学习目标:⒈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⒉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难点: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方法归纳——尝试高考——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⑴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⑵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讨论,会激活学生思维。

⑶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三、考点分值㈠考纲诠释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㈡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㈢考题类型:表述或表述选择四、预习内容㈡-年辽宁省高考诗歌鉴赏信息统计表五、导入新课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三)诗歌得主旨把握之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得常见得思想内容;辨清作者得观点态度。

2、熟练掌握该考点得解题技巧。

【考向探究】诗歌得内容就是指诗歌中描写得物、人、事得总与,就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与作者观点得关键,分析诗歌得内容要结合诗歌中得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得创作意图。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得,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就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就是语言得揣摩,都就是为了解读诗歌得得思想感情。

近几年得高考试题中更就是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得考查力度。

【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分别概括这首诗得颔联与颈联得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得感慨。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瞧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这首元曲得主旨就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就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得。

【备考锦囊】一、常见得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得主旨就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得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二、这类试题得解题方法1、要知人论世2、要结合时代特点3、要利用暗示信息(诗题、关键词、注释等)4、抓住题材类型5、抓住景物形象特点(典型意象)三、答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巩固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高考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品味关键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寻找关键字。

2、赏析关键字。

3、如何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及难点】找准诗眼,品味诗人情感【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按诗歌的音律角度不同来划分的。

古体诗在字数,句数,韵律和平仄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古代相对自由的一种诗体。

其时间主要在唐代以前。

到了唐初年间,开始形成了在字数、句数、声韵、平仄和对仗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二者又都属于与新诗——我国“五四”运动中形成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旧诗。

但唐以后仍有不少的诗人写作古体诗和乐府诗。

二、乐府诗实际上,乐府诗应划归于古体诗的范畴,但因其有自身的特殊性,才抽出来单列的。

“乐府”,原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都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诗。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乐府诗。

三、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诗只有4句,而律诗共有8句。

绝句又可以说成“截句”,据说是从律诗中间4句“截取”出来而形成,但要求却没有律诗严格。

故绝句可以两两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是,律诗中间4句,即颔联颈联则必须对仗。

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平仄声和音韵的要求。

超过8句以上的律诗就称为排律了。

四、诗的两种风格可以分为“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种流派,作为诗余的词,到宋代诗坛上也出现了两种风格和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作品的语言请丽、含蓄,词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大多数都比较婉转、缠绵,其情调或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写作刻功精细,题材较为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感叹不幸等。

其中也有词写山水花木,触情于景等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归纳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的题目类型。

2、掌握诗歌鉴赏基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二、诗歌鉴赏题的基本题型
《画堂春》(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画堂春》(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春日即事》(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春日即事》(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鹧鸪天》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08湖南卷: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题型归类:
三、基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一)题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09年全国卷Ⅲ)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学生答案:桑树已经伸出柔嫩的枝条,蚕虫也生出了不少,平冈上草儿细细,黄牛哞叫,落日余晖照在还有些寒气的林子里,树上落着几只乌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08年山东卷)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学生答案:凋落的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池中,霏霏细雨使天空不能放晴,杏园一片憔悴的模样,杜鹃也在无奈地鸣啼,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抒发了春归的无奈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二)题型:
《画堂春》(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学生答案1:细节描写。

写了作者凭栏随手捻弄花枝,又把花枝放掉,面对斜晖没有言语,用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

学生答案2:动作描写。

作者用动作体现了小楼独倚的轻快、对花枝的怜爱,到对春光易逝的感叹。

归纳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三)题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学生答案:“网”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细密如丝的小雨下个不停,好像细密的网一样,要网住整个春天,写出了春雨的连绵不绝和细密、绵长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08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①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②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境内。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学生答案:李诗的“愁”是得闻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后为朋友担忧的情感,无人可说,只好寄与明月。

王诗的“愁”表现了他虽被贬谪却能在龙标怡然地生活,体现了作者的豪放与豁达。

归纳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小结:
四、课堂巩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这首诗的颈联(第三联)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金陵怀古王珪①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①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