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

合集下载

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5
植物油脂 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9
4 食品添加剂
Q/GSLS0001S—2017
4.1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
应符合 GB 8955 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同一品种的原料、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所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35
大豆油
GB/T 1536
菜籽油
GB/T 1537
棉籽油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6.2 抽样 从同一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品和备用样品,抽样数量为3桶,2桶用于检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完整版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2.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2.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粮油学会团体标准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Sunflower Seed oil)编制说明《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10月《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按产量排列,葵花籽仅次于油菜籽、大豆和花生之后,排名第四,葵花籽油是我国的优质食用油源。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葵花籽油认知度的提高,我国葵花籽油的消费数量快速增长,通过业界共同努力,葵花籽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标准葵花籽油也已更新,从国家政策和我国油脂市场的需求情况看,葵花籽油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但目前国内葵花籽油加工生产企业之间仍有一定差距,除了部分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连续化、机械化加工方式外,小规模、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仍然较多,这不仅对葵花籽油的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也造成了葵花籽油产品深度开发利用率较低,产业链较短的问题。

如果在葵花籽油加工过程没有科学合理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就无法保证对葵花籽油加工过程中的风险物质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因此,建立规范的葵花籽油加工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葵花籽原料中可能会存在黄曲霉毒素B1、塑化剂、苯并芘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等风险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油脂制取过程大量迁移至葵花籽油中。

此外,在浓香葵花籽油的生产中,不当或过度的炒籽会造成葵花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明显升高,这些风险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制定“葵花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指导葵花籽油加工厂规范生产,完善葵花籽油产业标准体系,促进葵花籽油产业健康发展,也能对其他油料油脂的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对实现油脂加工业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的实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随着近年来国家、行业对食用油安全的严格管理以及消费者对食用油产品更高的要求,很多科研工作者对食用植物油包括葵花籽油中风险成分的成因,控制方法和脱除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葵花籽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在葵花籽油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葵花籽油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

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

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3年第6号)发布,自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一、五项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确切的阐述,统一定义和表述。

2、明确强制条文该五项标准均为条文强制性标准,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三个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程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最低等级压榨成品油和最低等级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做出了明确的限定,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3)增加了原料和加工工艺标识的条款。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加工工艺按“压榨法”、“浸出法”进行明确标识。

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和原料产地进行明确标识。

3、重新划分产品分类和等级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食用,只能作为加工成品油的原料。

成品油则是指经过精炼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成品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4、对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油脂的质量要求包括4个方面: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和其它。

1) 特征指标:新增加了特征指标。

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检测提供参考。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

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
(4)将 卫生 指标 修改 为食 品安全 要求 ; (5)修 改 了型式 检验 和标 签 要求 ; (6)修 改 了储存 、运 输要 求 ,增加 了销 售要 求 。 3 3项植 物 油 国家标 准 的质量 要 求 3.1 GB/T 1534_ 2017《花 生 油》质 量要 求 花生 原油 的质 量 指标 :过 氧化值 、酸价这 两 个指 标直 接采 用 GB 2716食 品安 全 标准 的 限量 。成 品花 生油 的质 量 指 标 中 压 榨 成 品花 生 油 质 量 指 标 见 表 1,浸 出成 品花 生油 质量 指标 见 表 2。 3.2 GB/T 1535— 2O17《大豆 油》质 量要 求 成 品大 豆油 的质量 指标 见 表 3。
l58

标 溪
CHINA 0ILS AND FATS
新 的《花 生 油》《大 豆 油 》《葵 花籽 油》
产 品 国家 标 准解 读
薛雅琳 ,潘俊升 ,张 东
(1.国家粮食局 科学研 究院,北京 100037;2.北京京 东世 纪贸易有限公 司 ,北京 101111)
中 图分 类 号 :TS225.1;TS207
的食 用 植 物 油 ,3种 食 用 植 物 油 的消 费 量 已 经 占食 2 3项 植物 油 国家标 准 制 (修 )订 的主 要 内容
用 油总 消 费 量 (2016年 3 075万 t)的 60% 以 上 ,其
(1)修 改 的 有 关 术 语 和 定 义 ,参 照 了 GB/T
品质质 量关 系 着 消 费 者 的 身 体 健 康 。2002年 为 了 8873-2008《粮 油 名 词 术 语 油 脂 工 业 》,GB/T
收 稿 日期 :2018—06—04 作者 简介 :薛雅琳 (1963),女 ,研 究员 ,主要从 事粮 油 品质安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五种食用油的新的国家质量标准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1.1规范名词术语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

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

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

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

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

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

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

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葵花籽油 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 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国家标准葵花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主要原料为葵花籽。

葵花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为了规范葵花籽油的生产和质量,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证葵花籽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在原料选取、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葵花籽油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其次,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对其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包括葵花籽油的外观要求、感官指标、化学成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比如,葵花籽油的色泽应清澈透明,无异物和悬浮物;气味应清香,无异味;酸价、过氧化值、透明度等指标也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质量指标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保证葵花籽油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此外,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还对其包装、标识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标识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同时,对葵花籽油的储存条件也有详细的要求,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之,葵花籽油的国家标准的颁布,对葵花籽油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葵花籽油时,也应该注意查看产品的标识和质量证明,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葵花籽油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葵花籽油国家标准GB10464-2003 2003-0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3-10-01实施。

5质量要求
硬脂酸C18∶02.7~6.5
油酸C18∶114.0~39.4
亚油酸C18∶248.3~74.0
亚麻酸C18∶3ND~0.3
花生酸C20∶00.1~0.5
花生-烯酸C20∶1ND~0.3
山嵛酸C22∶00.3~1.5
芥酸C22∶1ND~0.3
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ND~0.3
木焦油酸C24∶0ND~0.5



6
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

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

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

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

6.8加热试验按GB/T5531执行。

6.9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

6.10含皂量检验按GB/T5533执行。

6.11皂化值检验按GB/T5534执行。

(5.1
7

7.3型式检验
7.3.1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按第5章的规定检验。

7.4判定规则
7.4.1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标签除了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
8.1产品名称
8.1.1凡标识“葵花籽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浸出”
字样。

9
酸值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表2压榨成品葵花籽、浸出成品葵花籽油质量标准
项目质量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色(罗维朋比明25.4mm)≤——黄35红3.0 黄35红5.0
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黄15红1.5 黄25红2.5 ——
具有葵花具有葵花籽气味、滋味无气味、气味、籽油固有油固有气味
口感好口感良好气味和滋和滋味,无
味,无异味异味
透明度澄清、透明澄清——
水分及挥发物(%) ≤0.05 0.05 0.10 0.20
不溶性杂质/(%) ≤0.05 0.05 0.05 0.05
酸值(KOH)、(mg/g) ≤0.20 0.30 1.0 3.0
过氧化值/(mmol/kg) ≤ 5 5 7.5 7.5
无析出物,罗微量析出物,
维朋比色:黄罗维朋比色:
色值不变,红黄色值不变,
加热试验(280'C) ——色值增加小红色值增加
于4.0小于0.4蓝
0.5
注:1时,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