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某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1. 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和建议。
2. 问题描述
目前,该河道存在以下问题:
- 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水流不畅,加大了洪水的风险;
- 河道两岸的堤坝缺乏维护,存在损坏和倒塌的风险;
- 河道沿线存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了河水。
3. 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本次设计的目标如下:
- 保障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加固和维护河道两岸的堤坝,确保其稳定可靠;
- 解决沿线污水排放问题,提高河道水质。
4. 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1. 清淤工程: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淤作业,确保河床的通畅。
2. 堤坝维护与加固:加强对河道两岸堤坝的维护工作,修复已损坏的部分,并在必要的位置进行加固工程。
3.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对沿线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以保证出流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4. 绿化工程: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程,种植草坪、树木等植被,提高河道景观质量。
5. 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
- 河道水流通畅,减少洪水风险;
- 堤坝稳定可靠,减少倒塌风险;
- 河道水质得到改善,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 河道景观质量提升,增加市民的生活享受。
6. 结论
本文档提出了一份某河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提高河道的功能和质量。
我们预期通过实施这些设计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该河道的状况,最终造福于周边市民和环境。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漳河河道治理初步设计报告一、河道整治目标1.水质改善:通过净化水源、清除污染源、增加沉淀池等手段,使漳河水质指标达到Ⅳ类以上,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河岸整治:清理河岸的垃圾和杂物,修复河岸的绿化和防护设施,提高河道景观和安全系数。
3.泥沙治理:采取河道疏浚、悬浮泥沙治理、土地保护等措施,减少漳河的泥沙淤积,保持河道的通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河道整治方案1.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水源:提供高质量的河水供应,用于养鱼养殖和农田灌溉,降低污染物浓度。
(2)清除污染源:对沿岸工业企业进行环保检查,督促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3)增设沉淀池:在漳河的关键位置增设沉淀池,利用沉淀池对易沉淀物进行截留,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
(4)加强巡查和监测:增加巡河人员,定期监测漳河的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异常情况。
2.河岸整治方案(1)清理垃圾和杂物:开展河岸垃圾清理行动,加强河道巡查,罚款或处罚违法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
(2)修复绿化和防护设施:根据河岸不同位置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绿化,增加防护设施,保护河道的稳定性。
(3)提高沿岸居民意识: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教育,提倡环保生活方式,减少人为造成的污染。
3.泥沙治理方案(1)河道疏浚:根据河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疏浚工程,恢复河道的通航能力。
(2)悬浮泥沙治理:采用养殖河蟹等沉降泥沙的生物方法,将漳河的悬浮泥沙减少到合理水平。
三、河道整治效益1.水质改善能够提高漳河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2.河岸整治能够提高河道的景观品质,增加居民的休闲观赏空间,提高附近房地产价值。
3.泥沙治理能够维护河道的通航能力,促进水上交通和经济发展。
总之,漳河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初步设计报告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将为漳河的改善提供参考,希望可以促进漳河河道治理的进程,为山东省创造更好的水生态环境。
推荐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大纲(初稿)

推荐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大纲(初稿)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的冲刷计算公式计算。
(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D.2.2-1公式有误,式中“+”应改为“某”。
)(1)平顺段护岸冲刷深度用下式Vcp??V??允??n1??hB?hp式中:hB—局部冲刷深度(m);hp—冲刷处的水深(m),以近似水位最大深度代替; VCP—平均流速(m/s);V允—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n—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取n=1/4(2)斜冲护岸段冲刷深度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范中D.2.2-2式计算:23tg?hp?2式中:2?Vj?30d2g1?m△hp—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α—水流流向与岸坡的夹角;m—边坡系数;d—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cm);[(非粘性土,指按重量计,取大于15%的筛孔直径),粘性土按照规范当量粒径表查得。
]Vj—水流偏斜时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m/s),近似按设计洪水位时流速代替。
报告中应列出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取值及最不利情况的冲刷计算结果;应列出各计算断面流速,冲刷深度。
4.7排涝规划说明排涝标准、排涝方案(简述第5章有关排涝设计内容)。
4.8清淤、疏浚规划说明疏浚位置、长度、工程量(简述第5章有关疏浚设计内容)。
9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工程等级与标准5.1.1依据保护区的防洪规划、保护区的重要性,按防洪规范确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
中小河流堤防一般为10-20年一遇洪水,保护区排涝标准一般为5~10年一遇。
5.1.2按有关规范确定堤防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一般为4-5级。
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包括水文、地形、地质等有关资料及图纸。
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5.3.1稳定河宽论证与堤距选择堤距要大于或等于稳定河宽,应满足行洪安全要求。
5.3.2堤线方案选择根据堤线布置原则和选定的堤距、河宽、河道岸线情况和河岸建筑物情况、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选择不同的堤线进行比选,推荐合理的堤线方案。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精品文档100页

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二〇一二年五月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黄顺平校核:官丰峰设计:卢家艺目录1 综合说明 (1)1.1绪言 (4)1.2水文 (7)1.3工程地质 (9)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3)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5)1.6施工组织设计 (18)1.7工程永久占地 (19)1.8环境保护设计 (19)1.9节能降耗分析 (21)1.10工程管理设计 (21)1.11设计概算 (23)1.12经济评价 (24)2 水文 (24)2.1气象特征 (24)2.2水文基本资料 (25)2.3水文特征 (25)2.4洪水 (27)3 工程地质 (32)3.1前言 (32)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 (32)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3)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 (38)3.5场地稳定性评价 (39)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 (40)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4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2)4.1项目建设的依据 (42)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5)4.3项目建设的任务 (48)4.4工程规模 (49)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5)5.1设计依据 (55)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55)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 (56)5.4堤防工程设计 (59)5.5堤防附属建筑物 (65)6 施工组织设计 (67)6.1施工条件 (67)6.2施工导流与排水 (69)6.3主体工程施工 (69)6.4施工总布置 (71)6.5施工总进度 (74)6.6工程招标 (74)7 工程永久占地 (77)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 (77)7.2投资概算 (77)8 环境保护设计 (80)8.1环境影响 (80)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2)8.3综合评价 (82)9 节能降耗分析 (83)9.1概述 (83)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 (83)9.3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84)9.4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86)9.5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88)9.6结论意见和建议 (88)10 工程管理设计 (89)10.1工程管理性质 (89)10.2明确管理范围和任务 (89)10.3工程年运行费用 (90)11 设计概算 (91)11.1编制说明 (91)11.2主要工程量 (91)11.3主要材料用量 (92)11.4投资概算结果 (92)12 经济评价 (94)12.1概述 (94)12.2国民经济评价 (95)14.3综合评价 (96)1 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区概况xxx位于xxx省中部,南与xxx的xxx、xxx接壤,北与清远市、韶关市相望,东临惠州,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一、项目概况
现整治河流位于XXX省XXX市XX县XX村,全长约XX公里,由摘要和抓要建成,南面临江河,距离XX约XX公里,自古以来以其碧涓清波、碧流涌活等美誉远近。
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建设项目,旨在整治河道,开工现场整治工程将遵循“建立新湖,更新河道,改善河流,维护河湖环境,优化河水质量”的方针,建设出一条安全、节约、美观、环保、新颖的河道。
二、设计理念
(1)梳理河道功能:梳理河流的整体功能,继承和发挥河流原有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合理配置,实现综合有效利用。
(2)提高河流泥沙运移能力:在河道内安装多节序九洞渠,增加搬运能力,使河流更加开阔、整洁。
(3)增强河流水质控制:安装水质改善设施,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使河流环境变得更加洁净。
(4)优化河流环境:在河道内设置各种风景植物,将河道环境变成更加美丽的景色,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河流的水质。
(5)保护河流包围环境: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改善河流包围环境,以防止污染源的外溢,保护河流环境。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精心整理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适用范围《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治理标准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设计原则(((5总体要求(1)初步设计必须以批准的规划为依托,建设内容应基本与规划项目一致。
(2)初步设计应加强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行洪及河势稳定分析。
(3)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应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要进行多方案同精度比选后推荐最优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4)各专业要求的附图应汇编成册。
地质专业根据实际需要可另行编制单行本。
(5)初步设计报告应附有关规划审批、立项文件及城镇发展规划批复文件。
1综合说明概述各章内容,并附工程特性表。
备注:清淤工程量已含在堤防工程中。
在是否生态堤内打“√”,没有的项目打“——”。
2水文2.1流域概况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流域和河流特性,说明工程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影响。
2.22.32.42.5(1)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洪水。
(2)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3)上下游梯级水库对工程设计洪水的影响。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概述:三门县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东临三门湾、西靠天台山、北接宁波、南邻临海市。
该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0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438平方公里,下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6℃,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空气质量优,为国家I级标准。
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中、西部属低山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
花桥镇位于三门县城海游镇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28°55′18″,东经121°28′36″。
全镇总面积约8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3%,耕地面积占11%,水面、溪滩面积占6%。
辖34个行政村,人口总数为人。
花桥镇西洋溪位于花桥镇,红星水库下游,上游有支流两条。
河道出花桥镇后,汇入蒲锋港流经红旗塘后出海。
但由于该河道年久未经治理,河内淤积严重,河道断面突变较大,河道泄流能力极低,一到梅汛季节,极易造成内涝,洪水不能及时排入下游,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当地人民迫切希望对该溪进行疏浚整治,保护人民正常生活生产安全。
因此花桥镇人民政府于2008年3月委托我公司对该塘内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进行设计。
我公司接受该委托任务后,立即进行实地勘测和设计工作,并于4月底完成。
水文计算: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水文计算。
自然条件及水系方面,花桥镇地处山区,地势高低落差较大,河道纵横,水系发达。
西洋溪为该镇主要河流,上游有支流两条。
我们对该河道进行了流量观测和水位观测,并进行了水文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河道的流量和水位,确定了河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制定了治理方案,对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提高了河道的泄流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内涝和洪涝等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花桥镇人民政府、XXX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感谢。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至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工程概况某河流域位于A东南部的B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C村东北,流经等镇,于镇村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其中,在A境内长43.9公里,流域面积443.3平方公里。
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老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坦埠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39.7公里。
受A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某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编制完成了《A市某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1、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新建堤防20.52公里;2、从浪暖口向上游至坦埠村河道清障排淤10.26公里。
第二节工程建设缘由某河是贯穿C、A、D三市防洪工程的主干河道,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洪河道,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涨快退速等特点,目前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同时人为侵占河道、拦河造地、河道挖沙现象也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沿岸堤防已远远达不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如今沿河两岸已有20多万人口,跨河两岸已有桃威铁路、309国道及青威高速公路从中通过,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旦发生水灾,其危害后果将十分严重。
历史上曾给两岸几十万人口及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多次灾难,成为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因此,无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还是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从根本上消除洪灾隐患,保护沿河两岸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改善环境,加速某河的彻底根治,完善整个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第三节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一、文件依据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设计文件的委托书;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3、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范围、标准和定额资料;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2、《防洪标准》GB50201—94;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4、《山东省防潮堤工程若干技术问题暂行规定》;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T338—89);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8、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三、设计标准。
(一)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二)工程等别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该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
(三)地震根据《国中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实施),查得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第五节工程建设内容1、桩号0+000~10+260段两岸堤防加高加固;2、桩号0+000~10+260河道清障排淤。
第六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主要技术指标二十年一遇设计堤顶高程9.6~10.63米。
二、工程量及投资本工程,共需完成土方开挖128.25万立方米,河道筑堤5078.66立方米。
全部工程概算投资301.4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05.76万元,临时工程30.92万元,其它费用37.39万元。
三、经济评价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34.02 %,经济净现值457.1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62,由此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人国民经济角度分析,该工程是合理可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非常显着的。
四、工期安排计划2004年1月开工,2004年4月竣工,工期4个月。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第一节工程区概况一、自然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位于A市某河中下游、从入海口浪暖口向上至坦埠村10+260公里处。
某河位于北纬36°58'~37°20',东经120°05'~121°40',发源于昆嵛山西麓C区曲家口村东北的某口,从C区的莒家庄、水道两乡镇向南流经A市境内的下初、冯家、南黄镇和D市境内的小观等乡镇,于浪暖口入黄海。
干流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14条支流中较大支流有老清河(F=100KM2),薛家沟(F=64KM2),坦埠沟(F=39.7KM2)。
整个流域呈叶状,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流域内有两座中型水库,即位于C境内的瓦善水库和位于A市冯家镇境内的花家疃水库。
二、地形地貌某河流域内山脉为昆嵛山系,多为东南走向。
其中山区丘陵占大部分,上中游一带地势较高,坡度陡,下游及河口一带地势平坦且低洼。
其地貌特征为:山区约占15.4%,丘陵占49.2%,主要分布于中上游一带,下游及河口一带的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为本流域内主要的耕作区。
三、水文气象某河流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但受海洋气候影响,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等特点,但风偏大、偏多。
区内的气温、降雨、风况情况如下:1、气温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1.4℃,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25.5℃。
年内各月最寒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温度为-2.6℃,温度最高是八月份,平均温度24.9℃。
多年平均无霜期221天。
历年最大冻土深60cm。
2、降水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3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一是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往往集中在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降水量年际变化也较大,建国以来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降水量1506.7mm,最小年份是1999年,降水量355.88mm,河水受降雨影响,暴雨季节河水猛涨,雨季过去,水量明显减少,遇大旱及枯水季节则常发生断流干涸。
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自北向南呈递增趋势。
本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3、风况项目区属于东亚季风区,区内季风盛行。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风力较大;夏季受太平洋暖气团控制,多偏南风,一般情况风力比冬季小,而台风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往往对沿海造成风暴潮灾害。
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4~6m/s,从年内时空分布看,春季3~5月份风速较大,一般风速5~7m/s,6~8月多偏南风,8~9月份时有台风发生,台风的风力强大,是风暴潮灾害多发季节,冬季偏北风多,平均风速一般在4~7m/s。
4、海浪入海口地处黄海区,风浪与涌浪出现频率相近。
夏、秋季浪高较大,台风是引起大浪的主要天气系统。
波浪周期与台风浪周期相对应,涌浪在冬季最强,风浪高度在1~3m。
5、潮汐概况沿海潮汐主要由太平洋潮波经东海传入的协振潮控制。
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一次海潮历时12小时24分。
根据A口潮位站测得的资料,多年平均最高潮位2.543m。
四、社会经济概况某河流域辖C的莒格庄、水道和A的下初、冯家、南黄及D市的小观等六个乡镇,流域控制面积652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7万人,耕地28.84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94元,流域内农业以粮食、花生、蚕茧、蔬菜及畜牧业为主,工业以轻工产品为主,流域内工、农业总产值25.9亿元。
第二节河道防护范围本河道防护范围系根据若无防洪设施,洪水泛滥所造成的淹没面积而定。
因河道中上游主要为山区,下游段地势相对开阔平坦,因此主要的淹没区在下游段。
据此计算出某河淹没面积为65平方公里(清水河段淹没宽度为750~2000米,水深1~1.5米;清水河与某河交界处至入海口段淹没宽度为1~11公里,水深1.5~2米之间),淹没耕地5万亩,淹没3个乡镇45个村庄,人口7.5万,淹没桃威铁路3.3公里,潍石公路4.5公里,损失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
第三章设计洪水分析计算第一节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某河发源于C昆嵛山的某口,干流全长69公里,流域面积652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老清河(F=100KM2),薛家沟(F=64KM2),坦埠沟(F=39.7KM2),本流域有中型水库两座,即位于C境内的瓦善水库和位于A市境内的花家疃水库。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某河流域选用雨量站4处,见下表。
计算系列也均大于30年,所有水文资料都摘自水文年鉴及水文系统水文整编成果,为本次初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某河雨量站一览表第二节设计洪水计算本流域设计洪水计算采用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一、本流域有中型水库两座,因其流域面积较小,且无实测暴雨资料,因此作为无实测资料地区计算从《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山东省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等值线图”和“山东省最大二十四小时暴雨变差系数等值线图”上,查流域中心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点雨量、变差系数,然后由流域面积查点、面换算系数,即可求出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设计面雨量,三日设计雨量可由H3=KH24式求得,K取1.25 。
二、本流域河道有实测的雨量资料,其面雨量均值、C V值计算如下:1、暴雨资料的选取及系列的生成根据水文年鉴和近几年水文资料整编成果,先统计各单远24小时、3日年最大面暴雨量,具体方法是对各选定的雨量站,6-9月逐日求平均降雨量,然后滑动挑选年最大24小时、3日面雨量,各计算单元统计系列及选用雨量站见下表:某河设计暴雨统计系列及选用雨量站表2、频率计算求面雨量均值、C V值应用上述统计系列分别计算各个系列均值、C V值,取C S=3.5 C V适线。
适线时重点考虑中、上部点据,设计采用的均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设计C V值一般比计算值偏大。
3、设计暴雨求得流域各资料系列均值、C V值后,查P-Ⅲ型曲线表可得到不同频率的K P值,由X P=K P X可求得各种设计频率的年最大24小时、最大3日设计面雨量,本流域上的中型水库防洪标准近期按5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远期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
考虑到下游河道防洪要求,增加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标准。
河道设计断面防洪标准,近期按10年一遇设计,远期按20年一遇治理。
河道上各控制单元设计暴雨计算结果见表3-1,中型水库设计暴雨计算结果见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