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和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工程类别划分及说明

1、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工程类别划分见表3-5。
表3-5
2、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丄程类别划分说明
(1)工程类别划分是根据不同的单位工程,按施工难易程度,结合我省建筑市场近年来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
(2)仿古建筑工程:指仿照古代式样而运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建造的建筑工程。
例如有:宫殿、寺庙、楼阁、厅堂、古戏台、古塔、牌楼(牌坊)、亭、船舫等。
(3)园林工程:指公园、庭园、游览区、住宅小区、广场、厂区等处的园路、园桥、园林小品及绿化,市政工程项LI中的景观及绿化工程等。
本费用讣算规则不适用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以及苗圃内项目。
(4)古塔高度系指设计室外地面标高至塔刹(宝顶)顶端高度。
(5)城墙高度系指设计室外地面标高至城墙墙身顶面高度,不包括垛口(女儿墙)高度。
(6)
(7)园林工程的占地面积以设计图示范围为准,其中的园路、园桥、水面等面积应包含在内。
(8)市政道路匸程中的景观绿化丄程占地面积以绿地面积为准。
(9)预制构件制作工程类别划分按相应的仿古建筑匸程标准执行。
(10)与仿古建筑物配套的零星项U,如围墙等按相应的主体仿古建筑工程类别标准确定。
(11)工程类别划分标准中未包括的仿古建筑按照三类工程标准执行。
(12)工程类别标准中,有两个指标控制的,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指标即可按该指标确定工程类别。
(13)工程类别标准中未包括的特殊工程,山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报上级丄程造价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仿古工程名词解释

1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2硬木千斤销
硬木斤销是用较硬木质材料做成的,贯穿老嫩戗、菱角木的加固木销,使相互间紧固而不能动摇。
套定额时,在仿古建筑定额中有相关项目。
3 枕头木
北方的枕头木即定额中的戗山木,是屋角檐桁上,为使翼角椽头部翘起,承接摔网椽的
底座木,按摔网椽的间距挖成若干椽槽,钉在梓桁和廊桁上面用以承放椽子。
南方的枕头木是指屋脊回顶上的鳖壳弯椽,它是支持鳖角壳板的弧形木,为矩形截面。
4 梁垫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梁垫配筋一般为:2片φ8-100x100钢筋网片。
建筑及园林的工程中的名词解释

建筑及园林工程中的名词解释1、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
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
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
2、窗台虎头砖:是指窗台下面挑出墙面约60mm的一皮砖。
3、腰线:是指墙面装饰时墙裙上沿的一道装饰性线条。
如瓷砖墙面可以在0.9~1.2m左右的位置设置一道特别样式的60mm宽的线条。
4、三合土:是用泥土、熟石灰、沙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经过夯实以后可以形成较为结实的地基、土墙等等,在没有水泥的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现在仍然广泛用于建筑、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上。
5、女儿墙:指的是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
依建筑技术规则规定,女儿墙被视作栏杆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层楼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公尺,而为避免业者刻意加高女儿墙,方便以后搭盖违建,亦规定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5公尺。
上人的女儿墙的作用是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
不上人的女儿墙的作用除立面装饰作用外,还固定油毡。
女儿墙的高度取决于是否上人,不上人高度应不小于800mm,上人高度应不小于1300mm。
有混凝土压顶时,按楼板顶面算至压顶底面为准;无混凝土压顶时,按楼板顶面算至女儿墙顶面为准。
6、空斗墙:用砖立砌(即侧砌)或平、立交替砌筑而成的空心墙。
可节省砖料和减轻自重。
是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民间建筑的传统做法。
用砖平砌部分称“眠”,立砌部分称“斗”,一般有无眠空斗墙和有眠空斗墙。
空斗墙一般适合用于地基土质较坚硬,门窗洞口尺寸较小场合。
7、勒脚: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
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完整word)园林工程名词解释

1。
园林工程:对组成园林的如地形、山石、水体、道路、植物和建筑按照一定原理、方法和功能要求进行加工的工程。
2。
园林用地竖向设计: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方向的布置处理。
3。
土方工程:在建筑区域与地形改造和整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过程。
4.土壤的容重:单位体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重量为kg/m35.土壤安息角(土壤自然倾斜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用α表示6。
土壤可松性: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体积面积增加的性质.7.平整标高(计划标高):基于某一水准面之上而表面崎岖不平的土体,经平整后使其表面成为水平的,平整后的这块土体的高度。
8。
零点:不挖不填的点.9.零点线:零点的连线.10.用水量标准: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生活水平和习惯,气候一级生产力方式等不同方式制定的各个用水点所需用水量。
11。
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12。
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对平均时用水量的比13.经济流速:既不浪费管材,增大投资,又不致使水头损失过大的流速.14.水头:水力学上将水柱高度称为水头15.水头损失:水在管中流动,水和管壁发生摩擦,克服这些摩擦而损失的势能。
16。
管道流量:又叫流量,单位时间内水流流过某个管道的量.17。
谷方:为了方式大径流对地面冲刷而在汇水线上布置一些达到降低其流速的山石。
18.挡水石:为了减少冲刷,在台阶两侧或陡坡处置石挡水,这些置石就是挡水石。
19。
护土筋:沿山石两侧陡坡或边沟地纵较陡的地段成行埋置土中的砖或其它砖材。
20。
管道比阻:每一米或每千米管道的阻力。
21。
铺盖:位于上游和闸底相接的不透水层22.护坦:下游与闸底相连接的不透水层,作用是减少闸底河床的冲刷和渗透23.驳岸:水体与土体相连接处为防止陆地被淹或水岸坍塌而扩大水面而建造的垂直结构工程24。
海漫:向下游和护坦相连接的透水层25.护坡:水体与土体相接处的缓坡结构工程26。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

枋f āng 椽chu án 戗qi āng 桷j u é 檩l ǐn 杙y ì 欹q ī 桁h éng 榫s ǔn 卯m ǎo桷:方形的椽子。
指平直如桷的树枝。
细木为桷。
又如:桷杙(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子。
~笔。
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又如:八架椽宋代房屋的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
“八架椽”即八椽之深。
清代则以檩数称呼,如“五檩”即宋代的四架椽,“九檩”即宋代的八架椽。
飞檐椽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的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加尾长(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举架系数三五举增高加斜为长度,椽径同檐椽。
罗锅椽在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长按顶步架,再加桁金盘一份,高厚同檐椽,下垫木条为机枋条。
枋,横架在柱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称为枋。
中国传统建筑的枋以其位置之不同分为四种:1.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
2.在金柱上的称为老檐枋。
3.在五架梁上的称为上金枋。
4.在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椽的作用与分类椽是按垂直与桁檩的方向,置放与桁檩之上,用于承受望板(屋面板)和瓦的构件。
一、椽的分类(一)、脑椽:最顶上一排屋脊处的椽子叫“脑椽”。
(二)、罗锅椽:又叫“蝼蝈椽”“顶椽”。
它是卷棚式屋顶位于两根顶金桁(即脊檩)之间的椽子。
(三)、花架椽:位于金步上的椽子。
花架椽按位置不同有上中下之分。
(四)、檐椽:一端位于金桁上(或重檐建筑的承椽枋上),另一端伸出在檐桁之外的椽子叫“檐椽“。
伸出檐桁之外的部分叫“出檐”。
(五)、飞椽(也叫“飞子”):附着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的椽子。
飞椽后尾呈楔形,钉附在檐椽之上。
椽子一般为圆形断面,而飞椽用矩形断面。
(六)、板椽(又称“连瓣椽”):用于圆形椽尖顶檐步架以上部位。
因圆形椽尖式建筑檐步以上部位越来越小,已不能使用单根椽子,故将各间椽子合并为几块梯形或三角形板块,以板代椽。
仿古建筑营造法一些名词解释

营造法一些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
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仿古建筑项目1、一斗三升:牌科之一,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
2、一斗六升:牌科之一,即于一斗三升上,再加拱及三升。
3、丁字科:牌科之一种,仅一面出参者。
4、十字科:牌科之一种,其内外均出参者。
5、大梁:架于两步柱上之横木,为最长柁梁之简称。
6、土衬石:基础出土处,四周所砌之石。
7、三飞砖:用砖三皮,逐皮挑出作为装饰,常用于墙门及垛头上。
8、三飞砖墙门:墙门上不用牌科,而代以三皮逐层挑出之砖者。
9、川(抱头梁):长一界之柁梁,一端承桁,一端连于柱。
位于廊者为廊川;位于双步者称短川,或简称川。
10、川夹底(穿插枋):位于川下之短梁,断面长方形,以增强联系,仅用于边贴。
11、山界梁(三架梁):位于大梁之上,山尖处,进深二界之柁梁。
12、山墙:建筑物两端山形之墙。
13、山花板(山花):歇山式殿庭山尖内;以及厅堂边贴山尖内,所钉之板。
14、山雾云:屋顶山界梁上空处,斗六升牌科两旁之木板,刻流云仙鹤装饰者。
15、弓形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梁弯曲若弓形者。
16、飞椽:钉于出檐椽之上,椽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屋檐伸出之长度。
17、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拱门,悬装于内部者。
18、门楼: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等装饰,上复以屋面,而其高度超出两旁之塞口墙者。
19、门当户对(门框):将军门两旁,直立之木框。
20、天王:殿庭屋顶竖带下端之人形饰物。
21、天花:屋内上部用木板制成的吊顶,板下施彩画称天花。
22、五山屏风墙:山墙高起若屏风状而成五级者。
23、五间两落翼:即七开间之歇山建筑物。
24、斗:牌科中其较大形似斗之立方木块,其上承拱及昂。
25、斗口:斗之开口处。
26、斗盘枋(平板枋):枋子之上,承托坐斗之枋。
斗盘枋上不置斗者则称定盘枋。
27、月台:楼上作平台,露天者。
28、月洞:墙垣上辟有空宕,而不装窗之空洞。
29、月兔墙:将军门下槛之下,高门槛两端,所砌之半墙。
30、水榭:平面为长方形,傍水之建筑物。
31、水戗(戗脊):建筑物翼角屋面上之脊。
32、升:类似升之小立方块,以承拱昂及连机。
33、内四界:南方建筑物,常连络四界承以大梁,支以两柱,此间之地位,即名内四界。
34、木角线:起线之一种,用于装饰者,其断面于转角处成相连之两小圆线。
35、开间(面阔):房屋之宽。
36、双步:连两界中置川童之柁梁,一端承桁,一端连于柱。
殿庭内四界后之地位,亦以双步名之。
37、厅堂:较普通平房构造复杂,深约六、七界,其构造材料用扁方者,称为扁作厅;用圆料者则称圆堂。
38、云头:梁首伸出廊桁外雕云形装饰,以承桁条者,或十字科之拱头作云头装饰者。
39、瓦口板(瓦口):锯成瓦楞起伏状之木板,钉于檐口,以稳瓦间空隙。
40、勾头狮:亦作钩头狮,殿庭水戗尖端,连于钩头筒上之饰物。
41、长窗(隔扇):窗之通长落地,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者。
42、石桩:一般断面200×200mm,长1.5m,打入土中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43、夯块石:打入石桩之间的块石,起固定桩位,增强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44、正贴:架构之位于正间者。
45、正脊:前后屋面,合角于脊桁之上,其上所筑之脊。
46、半栏:低栏干,上铺木板,可资坐息者。
47、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坐槛之下。
48、半窗:窗之装于半墙之上者。
49、出檐:屋顶伸出墙及桁外之部分。
50、立脚飞椽(翘飞椽):戗角处之飞椽,作摔网状,其上端逐根立起,与嫩戗之端相平者。
51、包檐墙(封檐墙):墙顶封护椽头者。
52、甘蔗脊:平房正脊式样之一。
筑脊两端,作简单方形回纹者。
53、发戗:房屋于转角处、配设老戗、嫩戗,使屋角翘起之结构制度。
54、龙吻(正吻):殿庭正脊两端,龙头形翘起之饰物。
55、台明:指台基露出自然地平的部分。
56、兰花座:殿庭屋顶竖带下端承托花兰之饰物。
57、边贴:梁架位于山墙之内者。
58、地袱:或作地复,用于墙门,铺于垛头扇堂间下槛下之石条。
59、地穴:墙垣上辟有门宕而不装门者,采用砖细做的地穴,就叫做砖细地穴。
60、光子(穿带):门框除两横料外,中间所用横料名为光子。
又板壁除上下槛,中间所用横料,亦名光子。
裙板所用横料亦同。
61、老戗(老角梁):房屋转角处,设角梁,置于廊桁与步桁之上者。
62、回顶(卷棚):厅堂两步柱间之界数成单数,其顶界架弯椽者,有三界回顶及五界回顶。
63、亚面(混):线脚之凹而带圆形者。
64、托浑(上枭):仰置之浑面起线。
65、字碑:正脊或墙门上留备题字之部分。
正脊字碑部分,亦称过脊枋。
66、阶沿(阶条):沿阶台四周之石,包括踏步。
67、阶台(台基):以砖、石砌成之平台,上立建筑物者。
68、收水(收分):墙之自下而上,渐渐向内倾斜之度数。
69、夹堂板(垫板及绦环板):连机与枋子间之木板,厚约半寸,中置蜀柱分隔之。
70、仿古建筑:指仿照古建筑式样而运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建造的建筑物。
71、观音兜:山墙由檐成曲线至脊,近脊处隆起似观音兜状者。
有半观音兜及全观音兜之分。
72、步柱(金柱或老檐柱):廊柱后一界之柱。
73、步枋(金枋):步柱上之枋。
74、步桁(金桁):步柱上之桁。
75、坐槛:半栏上铺之木板,备坐息用。
76、坐狮:殿庭水戗上之脊兽,用以装饰。
77、角飞椽:老戗上不置嫩戗,而以飞椽代之,宽与老戗同。
78、吞头:水戗戗根之兽头形饰物,张口作吞物状。
79、抛枋:外墙上部,以清水砖或水作做成形似木枋之枋。
80、走狮:殿庭水戗上之脊兽,用以装饰。
81、旱船:筑于水中,仿船形之建筑物。
82、里口木:位于出檐椽与飞椽间之木条,以补椽间之空隙者。
用于立脚飞椽下者名高里口木。
83、纹头脊:正脊两端翘起作各种复杂之花纹,称为纹头脊。
84、轩:厅堂之—部,深一界或二界,其屋顶架重椽,作假屋面,使内部对称者。
85、轩梁:在轩内交汇于两柱子之间梁内构件,其形状随着轩的形式不同而变化。
86、轩椽:轩内各种式样的椽子的总称。
87、轩桁:轩内的桁条,用于搁支轩椽。
88、库门:装于墙门上之木门。
89、连楹(连槛):门楹之相连者;其外椽作连续之曲线形。
90、连机:桁之下辅以与桁平行通长之小木枋。
倘其短者名为机。
机因所雕花纹式样之不同,名水浪机、蝠云机、金钱如意机、滚机等。
91、驳岸:沿河叠石成墙,中实塘石、泥土以为岸。
92、花边:盖瓦用于檐口,其边缘作曲折花纹者。
93、花篮靠背:竖带下端及水戗间,用砖砌成靠背状,以承天王,坐狮等饰物。
94、花墙洞(漏墙或漏窗):墙垣中所开空穴,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中空便凭眺及避外隐内之用。
95、花街铺地:以砖、瓦,石片等铺砌地面,构成各式图案。
96、进深:房屋之深。
97、金童柱(金瓜柱):亦名金矮柱,童柱之位于金桁下者。
金童柱加多时有上、下金童柱之分。
98、金柱:脊柱与步柱间之柱。
99、金刚座(须弥座):露台外缘,作凹凸之线脚者。
100、美人靠(吴王靠):装于半墙面可以作靠背的半栏,在外缘做成曲形靠背状。
101、垂莲柱:亦名荷花柱,即花篮厅之步柱不落地,所代之短柱。
102、垂带石:踏步两旁,由阶台至地上斜置之石。
103、承重:承托楼板重量之大梁,在后双步时称双步承重。
104、枋:小于梁之辅材,断面为长方形。
105、板壁:木板之隔断物。
106、拍口枋:枋之上直接置桁者。
107、拔亥:梁端前后各按梁厚锯去五分之一,成斜三角形,其斜弦上端,起自机面处,下端至梁底离桁中心半界处,谓之剥腮,亦称拔亥。
108、枕头木:南方回顶,于顶椽之上设一横木即枕头木,上安草脊桁,再列椽铺瓦。
109、抱柱(抱框):柱旁用以安置窗户之木框。
110、抱梁云:梁之两旁,架于升口,抱于桁两边之雕刻花板。
111、雨挞(雨搭):墙外伸出部分以避雨者,又地坪窗栏杆外所钉之木板。
112、昂:牌科向前伸出之拱,拱端下垂,作靴脚或凤头状。
113、底瓦(板瓦):瓦之仰置,叠连接成沟者。
114、和合窗(支摘窗):窗之装于捺槛与上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向上下开关者。
115、宕子:门窗框宕之统称。
116、实拱:拱之在柱头之上,为增加荷重能力,将拱料加高,与升腰相平,而与拱端锯出升位之拱。
117、宝瓶:牌科斜拱之上,承老戗下之瓶形木块。
118、单檐:建筑物之仅有一重出檐者。
119、封檐板:檐口瓦下钉于檐椽(或飞椽)端之木板。
120、侧塘石(陡板):以塘石侧砌,用于阶台及驳岸者。
121、闸椽:椽与桁间隙处所钉之间断木板。
122、戗角(翼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123、戗山木(枕头木):摔网椽下所填之齿形斜木。
124、卷戗板:戗角立脚飞椽背上的木板。
125、亮花筒:屋脊漏空部分,中以五寸筒对合砌成金钱形。
126、界(步):两桁间之水平距离,为计算进深之单位。
127、挖底:梁、双步、川底部自腮嘴外向上挖去部分。
128、挂落:柱间枋下之木制似网络漏空之装饰品。
129、挂落飞罩:与挂落同,惟悬装于内部,花纹较为精致。
130、挂芽:做细清水砖墙门上,荷花柱上端,两旁之耳形饰物。
131、眉川:扁作之短川,形似眉状弯曲者,亦称骆驼川。
132、重檐:凡建筑物有二重出檐者。
133、垫拱板(拱垫板):两牌科间所垫雕刻漏空花卉之木板。
134、垫板(余塞板):将军门之门当户对与抱柱间所垫之板。
135、亭:平面为圆,正方或正多角形之园林建筑物,以备游息者。
136、柱顶石:石磴和磉石联在一起,由一块石料做成,叫柱顶石。
137、帮脊木(扶脊木):脊桁上之通长木条,与桁平行,以助桁之负重。
138、茶壶档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椽弯曲似茶壶档者。
139、草架:凡轩及内四界,铺重椽,作假屋时,介于两重屋面间之架构,内外不能见者,用以使表里整齐。
140、砖细:亦可谓“细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切割、刨削、打磨、雕刻等技法,对砖再进行细致的加工,由此生成的物品即为砖细。
砖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出现的画像砖的形成和发展。
141、将板枋:做细清水砖墙门,斗盘枋绕于荷花柱顶处,凸出之部分。
142、将军门(大门):门之装于门第正间脊桁之下者。
143、浑面:线脚之一种,其断面凸出成半圆形者。
144、结子:用于栏干及窗之空档,雕成花卉之木块。
145、阀阅(门簪):将军门额枋之上,圆柱形之装饰品,以置匾额者。
146、阁:平面为方形,可以登楼,重檐双滴,四面开窗之建筑物。
147、竖带(垂脊):殿庭自正脊处沿屋面下垂之脊。
148、屏门:装于厅堂后双步柱间成屏列之门。
149、贴式:建筑物之架构、梁、柱等之构造式样。
明间之构架称正贴,次间称边贴。
150、钩头筒(勾头):筒瓦用于檐口,作圆形舌片状者。
151、桁:承椽之圆木,或成长方形,架于梁端或牌科之上。
152、哺鸡:筑脊两端作鸡形之饰物。
有此哺鸡者称哺鸡脊。
153、哺龙:筑脊两端有龙首形之饰物,称其脊为哺龙脊。
154、砷石(门枕石,抱鼓石):将军门旁所置之石鼓,上如鼓形,下有基座之饰物,亦用于牌坊及露台阶沿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