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合集下载

86.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模型有哪些?

86.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模型有哪些?

86.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模型有哪些?86、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衰减模型有哪些?在当今高度依赖无线通信的时代,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获取信息,这都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然而,在无线通信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衰减,这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信号衰减的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信号衰减模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但基础的模型,它假设信号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理想自由空间中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的衰减与传输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信号的频率也有关系。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适用于卫星通信等长距离、无障碍的通信场景。

比如说,当我们通过卫星电视接收信号时,就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大致估计信号的衰减情况。

路径损耗模型是另一个常见的信号衰减模型。

它考虑了信号在实际环境中传播时,由于建筑物、地形、植被等因素造成的损耗。

路径损耗模型通常比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更复杂,因为它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

比如在城市环境中,高楼大厦会阻挡信号,导致信号强度大幅下降;在山区,地形的起伏也会对信号传播产生影响。

阴影衰落模型则关注的是由于大型障碍物(如山丘、建筑物等)造成的信号阴影效应。

这种模型认为,即使在同一地点,信号强度也会因为障碍物的遮挡而出现随机的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用对数正态分布来描述。

想象一下,当你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行走时,有时会突然发现手机信号变弱,这可能就是受到了阴影衰落的影响。

多径衰落模型是无线通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

当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个反射和散射体时,会产生多个路径的信号,这些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可能导致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快速变化,从而引起多径衰落。

多径衰落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两种情况。

快衰落通常发生在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比如在行驶的汽车中;慢衰落则与环境的长期变化有关。

瑞利衰落模型是多径衰落模型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假设信号的多径分量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没有直射路径。

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

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

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转载▼路径损耗(path loss)是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输特性造成的。

在路径损耗模型中一般认为对于相同的收发距离,路径损耗也相同。

阴影(shadowing)效应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障碍物造成的,这些障碍物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和绕射等方式衰落信号功率,严重时甚至会阻断信号。

多径衰落即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是通过不同的直射、反射、折射等路径到达接收机。

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条路径中发射波的到达时间、相位都不相同。

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如果同相叠加则会使信号幅度增强,而反相叠加则会削弱信号幅度。

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会发生急剧变化,就会产生衰落。

路径损耗引起长距离上(100m~1000m)接收功率的变化,而阴影引起障碍物尺度距离上(室外环境是10m~100m,室内更小)功率的变化。

两者在相对较大的距离上引起功率变化,故称其为大尺度传播效应(largescale propagation effect)。

多径信号干扰也会引起接收功率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发生在波长数量级距离上,这个距离较短,所以称为小尺度传播效应(smallscale propagation effects)。

多径信号的时延扩展可以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即针对信号的中不同的频率万分,无线传输信道会呈现不同的随机响应,由于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落是不一致的,所以经过衰落之后,信号波形就会发生畸变。

由此可以看到,当信号的速率较高,信号宽带超过无线信道的相干带宽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后各频率分量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造成符号间的干扰,此时就认为发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反之,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低,信道带宽小于相干带宽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后各频率分量都受到相同的衰落,因而衰落波形不会失真,没有符号间干扰,则认为信号只是经历了平衰落,即非频率选择性衰落。

第2章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第2章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
E
|
2
|
Ed
| sin( )
2
2
|
Ed
| sin( 2 hT hR R
)
PR
Ae
| E |2
0
Ae
4|
R
)
PR
4PT
(
4 R
)2
GT
GR
sin2 ( 2 hT hR R
)
—修正的Friis方程
如果R比hT hR大得多,sin可用来近似,
PR
PT
GT
2
路径损耗、阴影及多径与距离的关系
Pr (dB) Pt
仅路径损耗 阴影及路径损耗 多径、阴影及路径损耗
log(d )
3
2.1 无线电波传播
1)自由空间或视距传输(直射); 2)反射:当无线电波遇到碰到几何尺寸比电磁波波长大
得多的物体,发生反射,如建筑物、山脉和过往车辆等; 3)绕射:当无线电波被尖利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射;
29
2.4.1 地面传播:物理模型
二、绕射
来构造一个圆族,经过每个圆从T到R的路径长度为:
R q / 2 q为整数,额外路径长度为半
波长的整数倍的点的集合;
R h2 d1 d2 , v h (2 d1 d2)
2 d1d2
d1d 2
h rq
qd1d2 ,
d1 d2
vq 2q
即菲涅尔-基尔霍夫绕射参数vq定义了一个额外路径不变的椭圆;
其中:(t) 2 f (t)t (t)
7
2.2 发送和接收信号模型
s(t) (t) cos((t) 0 ) cos(2 fct) (t) sin((t) 0) sin(2 fct) 可定义载频为fc的带通信号s(t) sI (t) cos(2 fct) sQ (t) sin(2 fct)

室内传播模型

室内传播模型

下行链路预算模型为:天线口功率(dBm)=路径损耗+阴影衰落余量(dB)+人体损耗(dB)-终端接收增益(dB)+终端接收灵敏度(dBm)1、路径损耗根据室内传播模型Keenan-Motley:LP=32.5+20logf+20logd+pWiLP:路径损耗f:频率(MHz)取值2600Mhzd:发射机与接收机间距离(km)取值0.02P:墙壁的数目取值2Wi:室内墙壁损耗取值20dBLP=32.5+20lg(2600)+20lg(0.02)+2*20=106.822、阴影衰落余量阴影衰落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又称慢衰落。

决定阴影衰落的主要参数有阴影衰落的标准方差和边缘通信概率,阴影衰落标准方差的典型值在5~12dB之间,一般取8dB,边缘通信概率是根据服务质量要求有关,服务质量越高边缘概率越大。

阴影衰落余量=NORMINV(边缘覆盖概率,0,标准方差),其中的0是指正态分布函数的均值。

阴影衰落余量= NORMINV(95%,0,8)=13.163、人体损耗人体对电磁信号的影响,一般取3dB。

4、终端接收增益是指接收机的天线增益,一般取0dB。

5、终端接收灵敏度终端接收灵敏度=噪声功率+噪声系数+信噪比噪声功率=热噪声功率谱密度*带宽热噪声功率谱密度=K*TK:玻尔兹曼常数(J/K)1.38*10-23J/KT:绝对温度(K)300K(27℃)热噪声功率谱密度=10lg(K*T*1000)=-174dBm/Hz带宽(Hz):20*106Hz噪声功率=-174+10lg(20*106)=-174+73=-101dBm噪声系数: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取5dB信噪比:-6dB终端接收灵敏度=-101+5-6=-102dBm天线口功率(dBm)=106.82+13.16+3-102=20.98。

阴影衰落计算公式

阴影衰落计算公式

阴影衰落计算公式
阴影衰落计算公式是计算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因被障碍物遮挡而
导致信号强度下降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阴影衰落是指在信号传输
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山体、树木等障碍物的阻挡或反射而引起的信
号强度降低的现象。

阴影衰落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雷利衰落模型和对
数正态衰落模型。

在雷利衰落模型中,阴影衰落系数根据路径损耗和
遮挡因素来计算。

其具体公式为:
L = 20log10 (d) + 20log10(f) + S
其中,L表示路径损耗,d表示传输距离,f表示频率,S则是一
个随机变量,用来表示遮挡影响。

S的均值为0,方差为σ^2,符合正态分布,其大小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因素。

对数正态衰落模型则将S视为一个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
公式为:
L = 10log10(d)+ 20log10(f) + X
其中,X为一个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均值为μ,方差为
σ^2。

其具体含义与雷利衰落模型中的S类似,表示遮挡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雷利衰落模型还是对数正态衰落模型,其计算公式在实际
应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同的路径环境、遮挡形式、频率等因
素都会对阴影衰落产生影响,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

因此,在实际场景中,还需结合实际测量、模拟等手段进行验证和修正。

总之,阴影衰落计算公式在通信、遥感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评估信号传输质量、优化网络规划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但需
要注意的是,其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实际环境中还需进行综合考虑和
验证。

路径损耗和衰落的分析与计算

路径损耗和衰落的分析与计算

路径损耗和衰落的分析与计算在移动通信领域,路径损耗和衰落是两个重要的参数,能够影响无线信号传播与接收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合理的分析和计算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非常重要。

路径损耗是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其大小会随着信号频率、传输距离、信号穿过物体的种类和密度等因素而变化,主要是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会被吸收、散射以及绕射等现象所导致的。

而衰落则是指在一个窄带的信道中,由于多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等因素,导致信号的强度、相位和频率发生变化,其大小和频率带宽等因素相关。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路径损耗和衰落的分析与计算。

一、路径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路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信号能量在空气中的吸收,散射和绕射。

我们通常用单位距离内信号的功率来表示路径损耗,而单位距离内功率的损失与传输的距离是成线性关系的。

其中,路径损耗和频率和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自由空间路径损失公式确定。

自由空间路径损失公式:L = 20log10(d) + 20log10(f) - 147.56其中,L表示路径损失,d表示传输距离,f表示信号频率。

这个公式可以在计算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路径损耗时,提供一个非常准确的参考。

对于其他环境下的路径损耗计算而言,我们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衰落和反射这个公式也有一些的改进版本,如芝麻公式、Okumura模型、Hata-Okumura模型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计算。

二、衰落的分析与计算衰落是时域或频域上信号值的变化,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方面,它是无线通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衰落情况下,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1. 多径衰落多径衰落指的是由于信号同时经过多个路径(反射、绕射、散射等)到达接收端,形成了多条干涉叠加并相互作用的信号,影响了其幅度和相位等特征,导致信道中出现了多频率或多符号的失配现象。

多径衰落的大小和形状与传播信号的频率、接收设备的位置和方向、传播媒介的物理性质及其形状等因素有关。

信道频率 损耗模型 阴影模型 衰落模型

信道频率 损耗模型 阴影模型 衰落模型

信道频率损耗模型阴影模型衰落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无线通信中常用的四个模型:信道频率模型、损耗模型、阴影模型和衰落模型。

这些模型是对无线信号传输的描述,可用于无线电路设计、无线网络规划、信号覆盖预测等领域。

一、信道频率模型信道频率模型是描述无线信道频率特性的模型。

由于每个频率都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因此,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是需要建模的一个方面。

信道频率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在不同频率(即不同带宽)上信道的性能和损失。

其中,常见的信道频率模型有两种:理想无限平坦频率响应模型和实际的有限频带响应模型。

理想的无限平坦频率响应模型假定无线信道对所有频率的信号响应相同,并无任何滚降和干扰。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在不同频谱范围内比较不同的无线网络方案,例如Wi-Fi和蜂窝无线电连接。

实际的有限带宽响应模型基于实际信道的复杂特性,由于加性白噪声和多径反射等,信号的响应会随着信号频率而发生变化。

这种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但是比起理想模型更加复杂。

二、损耗模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如空气介质、障碍物、雨雪、建筑物等。

而这些环境因素会因传输距离的不同而导致信号衰减,这就是所谓的信号损耗。

损耗模型主要被用来描述这种随距离而发生变化的信号弱化。

由于信号损耗涉及到多个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准确的信号损耗模型是必须的。

普遍采用的损耗模型包括路径损耗模型和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

路径损耗模型考虑了多种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包括距离、传播介质、障碍物、频率、传输功率等。

该模型描绘了信号强度沿着直线传输路径的弱化过程,并使用密集度函数表示环境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损耗模型,它假定空气介质是完全透明的,没有任何干扰。

这种模型假设无线信号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沿着一条直线传播,其信号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平方根而减弱。

三、阴影模型阴影模型是一种经验模型,用于描述障碍物阻挡无线信号的效果。

在真实环境中,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存在很多干扰,包括建筑物、植被、地形等障碍物,因此阴影模型非常重要。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线信道的衰落特性⽆线通信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代模拟系统仅提供语⾳服务,不能传输数据;第⼆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it/s,最⾼可达32kbit/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it/s。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陆续在各国投⼊商业运营,必将给⼈们的⽣活带来更多的⽅便。

过去所采⽤的⼀些成熟的⽆线技术,例如窄带信道中的调制技术,由于其速率的限制,已渐渐被宽带信道调制技术所代替,对宽带信道的传输性能及调制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度。

⽆线通信的发展⽬标是使⽤者能够在任意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实现即时通信。

⽆线电波的传播⽆线信道的电波传输特性与传播环境—地貌、⼈⼯建筑、⽓候特征、电磁⼲扰情况、通信体移动速度和使⽤的频段等密切相关。

⽆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和服务质量、⽆线通信设备要采⽤的⽆线传输技术都与⽆线移动信道性能的好坏密切相关。

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墙壁、地⾯、建筑物和其他物体会对电磁波形成反射、散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线移动信号的损耗包括⾃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阴影衰落和多径效应。

⽆线电波在理想的空间中传播时,电磁波的能量不会被障碍物吸收,也不存在电波的反射、折射、绕射、⾊散和吸收等现象,但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电磁能量在扩散过程中产⽣球⾯波扩散损耗;由于电波传播遇到的障碍物等阻挡,形成电波阴影区,阴影区的电场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阴影效应。

引起的衰落幅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正态衰落或⾼斯衰落);由于移动传播环境的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称为多径衰落。

当接收信号中⽆主导信号时,衰落振幅服从瑞利分布。

当接收信号中有主导信号时,衰落振幅服从莱斯分布。

多径衰落使信号电平起伏不定,严重时将影响通话质量。

⽆线电波的衰落作⽤使得到达接收端的信号的功率变⼩。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存在的任何障碍物都会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

发送和接收信号模型在频率范围为0.3GHz~3GHz的UHF频段和频率范围为3GHz~30GHz的SHF 频段,电波的传播特性良好,天线尺⼨也⽐较⼩,很适合⽆线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1 概述
无线通信是要实现信息准确可靠且高速地传输,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因为无线信道易受噪声、干扰和其他信道因素影响,而且由于用户的移动和信道的动态变化,这些因素还在随时间随机变化。

其中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是两个影响接收信号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将讲述两者对接收功率变化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信道传播模型。

2 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模型
调制器中的振荡器产生实正弦信号,不是复指数信号,实际上信道只改变了发送信号在不同频率处的幅度和相位,因此接收信号也是实信号。

又因为我们采用复数信道建模,所以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发送和接收信号表示成一个复信号的实部。

下面分别给出发送和接收信号模型。

2.1 发送信号
发送信号表达式为
2()Re{()}c j f t s t u t e π= (1)
其中u(t)一个复信号,P u 为功率,u(t)称为s(t)的复包络,即u(t)的振幅就是s(t)的振幅。

发送信号s(t)的功率P t =P u /2。

2.2 接收信号
接收信号表达式与发送信号类似,只是叠加了噪声:
2()Re{()}()c j f t r t v t e n t π=+ (2)
其中n(t)为信道噪声。

v(t)=u(t)*c(t),其中c(t)是信道的冲激响应。

3 路径损耗
路径损耗是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播特性造成的。

显而易见,传播距离越大,辐射扩散越大,路径损耗也越大。

假设发送发送信号功率为Pt ,相应的接收信号功率为Pr 。

则定义信道的路径损耗(path loss )为
1010log t L r P P dB dB P =
(3) 信道只能衰减信号,所以用分贝表示的路径损耗一般都是非负值。

下面根据不同的信道传播特性对不同的信号传播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3.1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在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中,信号经过自由空间到达距离d 处的接收机,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信号沿直线传播,产生接收信号:
2/2()Re ()c j d l j f t G e r t t e πλπλ-⎫⎪=⎬⎪⎪⎩⎭ (4) l G 2/j d e πλ-是由传播距离d 引起的相移。

由式(4)可得自由空间路径损耗为
()2
10102410log 10log t L l l d P P dB P G πλ==
(5) 3.2 两径模型
两径模型属于单一的地面反射波在多径效应中起主导作用。

如图1所示,其接收信号由两部分组成:1)经自由空间到达接收端的直射分量和2)经地面反射到达接收端的反射分量。

两径模型中接收信号为 2/2(')/22()()()Re 4c j l j x x l j f t r ray G u t e R G u t e r t e πλπλπτλπ
--+-⎧⎫⎡-⎪⎪=+⎢⎨⎬⎢⎥⎪⎪⎣⎦⎩⎭
(6) 其中τ是反射波相对于直射波的时延,l G 益乘积,R 是地面反射系数,r G x 方向上的发送天线和x ’方向上的接收天线增益的乘积。

图1 两径模型
若发射信号是窄带的,即 ()()u t u t τ≈-。

则接收信号功率为
24'j l r r t G R G e P P l x x φλπ-⎛⎫= ⎪+⎝⎭V
(7)
其中φV 表示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相位差,当t r d h h +?时,可得
()2'4=t r x x l h h d ππφλλ+-=
V (8) 则由式(7)和式(8)可得,两径模型路径损耗为
2
210410log l t r L G h h P dB d λπλ⎛⎫=- ⎪⎝⎭⎝⎭ (9) 根据式(7)可画出接收功率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这条曲线可分为三段:1)d<h t 时,接收功率随距离缓慢增加;2)h t <d<一个临界值d c 时,两个分量产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极大值极小值;3)d>d c 时,功率随d -4减小。

为了清楚起见,将曲线去平均近似值,得到三段折线图:第一段中,功率恒定;
第二段中,每10倍距离功率下降20dB ;第三段中,每10倍距离功率下降40dB 。

图2 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3.3十径模型
十径模型是两边是建筑物的街道中无线电的传播,由于反射后信号能量衰减,故我们忽略经三次以上反射的路径。

又由于街道两边各有一条路径,所以该模型中共有十条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十径模型
十径模型中接收信号功率与两径模型计算方法类似,这里不再讨论。

4 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是有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障碍物造成的,这些障碍物会吸收、反射、散射和绕射等方式衰减信号功率,甚至阻断信号。

信号在无线信道传播过程当中遇到的障碍物会导致信号衰减,而这些造成信号衰减的因素,如障碍物位置、大小和介电性质一般都是未知的,因此我们只能用统计模型来表示这种随机衰减。

最常用的模型是对数正态阴影模型,即发射和接收功率之比的分
贝值服从正态分布。

假设发射和接收接收功率比值为/t r P P ψ=,
1010log dB ψψ=,则dB ψ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22()()22dB dB dB dB dB p ψψψψμψσπσ⎧⎫-⎪⎪=
-⎨⎬⎪⎪⎩⎭ (10) 其中dB ψμ为dB ψ的均值,由实测值或解析模型确定。

在实测中,dB ψμ就等于路径
损耗。

对于解析模型,dB ψμ须综合考虑障碍物造成的平均衰减和路径损耗。

dB ψσ为标准差。

多次信道测量表明,dB ψσ范围在4dB~13dB 之间。

dB ψμ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因为1)存在路径损耗,2)距离增加障碍物增多,造成的平均衰减增大。

当阴影衰落由阻挡衰减主导时,其衰减可近似为
()d s d e α-=
(11)
其中α为衰减系数,d 为障碍物厚度。

若有i 个障碍物衰减系数分别为i α,厚度分别为i d ,则衰减为
()i i
i d s d e α-
∑= (12)
5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混合模型
将路径损耗模型和阴影衰落模型叠加在一起就可同时反映r t
P dB P 与距离的
关系,如图4所示,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的混合模型的曲线围绕着路径损耗正好体现了因距离增加,接收信号功率随障碍物增多而发生的随机变化。

图4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随距离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