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湘潭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育部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问答题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
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或经济)2.调查项目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教材第四章P108课后习题答案)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按月收入分组(元)村民户数(户)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20 30 35 25 10合计120 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完整版)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答案在最后面,答案仅供参考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在双侧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选为()。
A、H0:M ≠M0,H1:M = M0B、H0:M= M0 ,H1:M<M0C、H0:M= M0 ,H1:M ≠M0D、H0:M = M0 ,H1:M ≥M0正确答案:C2、由变量y倚变量x回归和由变量x倚变量y回归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A、一个是直线方程,另一个是曲线方程B、与方程对应的两条直线只有一条经过点C、方程中参数不同,意义也不同D、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C3、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资料的来源正确答案:C4、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正确答案:C5、统计整理是()。
A、统计调查的前提,统计分析的继续B、统计研究的最终阶段C、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的继续D、统计研究的初始阶段正确答案:C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B、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D、如性别正确答案:C7、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正确答案:D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 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正确答案:C9、某质量管理部门对某企业准备出厂的180件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170件为合格品,为证明该企业的全部产品的合格率是否达到95%,应采用哪一种假设检验()。
统计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郑贵华颜泳红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第三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三章思考练习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何作用?2.统计分组的原则是什么?3.统计分组有哪些基本类型?4.组距分组涉及的要素有哪些?5.频数分布有哪些种类?6.累计频数或频率有何作用?7.统计表的种类有哪些?8.统计表的构成包括哪些内容?9.统计图有哪些主要类型?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是数据整理的基础;__________是数据整理的中心;__________是数据整理的结果。
2、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其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数据整理结果的显示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结果,也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与前提,其基本构成要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统计表的构成要素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行标题、_________四个部分;(二)判断题1、在组距分组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2、对连续型数据既可以作单项分组又可以作组距分组,而离散型数据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3、统计分组数列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统计表的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5、单项分组通常只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 )6、在对连续型数据进行组距分组时,统计次数一般应遵循“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
( )7、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 )8、茎叶图主要用于显示分组数据。
9、直方图主要用于显示品质数据10、数据透视表可以灵活、快捷地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交叉汇总(三)单项题1、在统计分组时,首先应考虑( )。
A.分成多少组 B.选择什么标志分组C.各组差异大小 D.分组后计算方便2、对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研究,要正确地选择的分组标志应当是()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职工月人均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3、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D.另行分组4、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是()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C.即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5、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6、在连续型数据的频数分布中,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A.520 B.510 C.500 D.4907、在一般情况下,宾词是()A.统计表的构成形式 B.统计表要说明的总体C.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各个组8、分布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9、有12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频数分布,应采用()A.单项分组 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形式分组均可10、向下累计次数的含义是()累计次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郑贵华、颜泳红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第四章思考与习题一、思考题1.什么是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2.算术均值.众数和中位数有何关系?3.什么是几何平均数?其适用场合是什么?4.什么叫离散趋势?测度离散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所有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2.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0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中位数为。
3.算术均值有两个重要数学性质: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均值的__________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均值的__________等于最小值。
4.简单算术均值是__________的特例。
4.几何均值主要用于计算__________的平均。
5.在一组数据分布中,当算术均值大于中位数大于众数时属于________分布;当算术均值小于中位数小于众数时属于________分布。
6.__________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是测度数值型数据__________最主要的方法。
7.为了比较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要计算__________;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要计算________。
8.偏态是对数据分布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测度;而峰度是对数据分布_________的测度。
(二)判断题1.众数的大小只取决于众数组与相邻组次数的多少。
()2.当总体单位数n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3.根据组距分组数据计算的均值是一个近似值。
()4.若已知甲企业工资的标准差小于乙企业,则可断言: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好于乙企业。
湘潭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概率1、这6个数字选出5个来排列的方法有56P 种,首位为0的有45P 种,而首位不能为0的为:4556P P -600=.2、任取5件,其中有4件正品与一件次品的取法为: 1347C C 105=.3、证明:()P A B C [()]P A B C =()()[()]P A B P C P A B C =+-()()()()()P A P B P AB P C P ACBC =+-+-()()()()[()()()]P A P B P AB P C P AC P BC P ACB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4、A 表示任取3件中有一件为次品事件,50件中任取3件的取法为350C ,而有一件为次品的取法为21455C C ,2145535099()392C C P A C ∴==.5、(1)任取四球都是白球的取法有46C ,而任取四球的取法有412C ,因此任取四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46412133C C =(2)任取6球恰好3白2红1黑的概率为:4216426122077C C C C =. 6、(1)每个盒子都放有的方法有10!,而总共的放法有1010,因此没有一个空盒子的概率为1010!10; (2)至少有一个空盒子的概率为1010!110-. 7、由题知:)1,0(,∈y x 且56<+y x ,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为符合条件的点,其面积25172)156(212=⋅--=∆AOB S S ,此事件的概率为:251711=⨯=S P 8、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可知所求的概率为:9511213232211121=⨯⨯⨯⨯-⨯⨯=-==∆''∆∆∆AOBB A A AOB AOBS S S S S P 9、(1)取得2个红球的可能有28C ,而总共的取法为210C ,所以两次取得都是红球的概率为452821028=C C ;(2)两次中一次取得红球,另一次取得白球的方法有1218C C ,而总共的取法为210C ,因此此事件的概率为2101218C C C 4516=;(3)因为两次取得红球的概率由(1)知为4528,因此其对立事件即至少一次取得白球的概率为451745281=-; (4)设1A 表示第一次取得白球事件,2A 表示第二次取得白球事件;显然这两事件是对立的,即)()(21A P A P =,至少一次取得白球事件为21A A ,根据概率性质有:)()()()(212121A A P A P A P A A P -+=)()(2212A A P A P -=而由题知4517)(21=A A P ,两次取得白球的概率为451)(2102221==C C A A P ,代入上等式有459)(2=A P 51=. 10、设A 表示此密码被译出的事件,1A 表示甲译出事件,2A 表示乙译出事件,3A 表示丙译出事件,1B 表示一个人译出事件,2B 表示只有两人译出事件,3B 表示3个人译出事件,显然1B ,2B ,3B 相互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四)综合题⑴总体:证券从业者;样本:随机抽取的1000名证券从业者⑵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⑶消费支付方式是标志⑷统计量第二章(一)填空题1 调查数据实验数据2 一次性全面3 随机4 询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5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6 一览表7 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8 精确度及时性有效性(二)单选题(三)多选题(四)判断题第三章(一)填空题⑴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分布数列(频数分布)⑵各组数据呈现均匀分布或对称分布⑶统计表和统计图⑷各组变量值和频数⑸数字资料(四)多选题(五)计算题1. ⑴顺序数据(4)基本上呈对称分布。
评价等级为“一般”的最多,评价为“较好”和“较差”的较少,评价为“好”和“差”的更少。
⑵比较:与直方图比较起来更直观,但是茎叶图保留了每一个原始数据⑶折线图(略)3.⑴排序略⑵频率分布表如下直方图(略)4.(略)第四章(一)填空题⑴集中趋势 离散程度 偏斜和峰度 ⑵1080 1050⑶离差之和 离差平方和 ⑷加权算术平均均值 ⑸速度和比率 ⑹右偏 左偏 ⑺方差 离散程度 ⑻平均数 标准差⑼对称性 偏斜度 尖峰和平峰(三)单选题(五)计算题 1.①(1)x =274.1(万元);Me =272.5 ;q L =260.25;q U =291.25。
(2)17.21=s (万元)。
2.①5.64=x ; m o 为65; m e =65②m e ≈x ≈m o接近对称分布,日产零部件集中于60-70个3. 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97%;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8.964.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元),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元); 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5.(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男生体重的离散系数0.08。
(2) 男生:x =27.27(磅),27.2=s (磅); 女生:x =22.73(磅),27.2=s (磅); (3)68%;(4)95%。
6.(1) 离散系数,因为它消除了不同组数据水平高地的影响。
(2)成年组身高的离散系数:024.01.1722.4==s v ; 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032.03.713.2==s v ;由于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系数大于成年组身高的离散系数,说明幼儿组身高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大。
第五章(一)填空题 1.时间 统计指标2.绝对数 相对数 平均数;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绝对数时间序列3.逐期 累计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4.各期发展水平 序时平均数5.增长1%绝对值6.最末水平 最初水平 中间各期发展水平7.长期趋势 不规则变动8.奇数项 偶数项 奇数项9.400%10.同期平均法 趋势剔除移动平均法(二)判断题(三)单选题(四)多项选择题(五)计算题1.(1)525人;(2)1767(万元);(3)3.366(万元/人);(4)10.097(万元/人)(5)824.6万元,52万元(6)106.96% 6.96%=2003)3.yˆ =232.146+6.785t(t1ˆy=232.146+6.785t10=232.146+6.7857*10≈300(万吨)20124.115.16%5.略第六章(二)填空题1.综合指数;2.基期;3.个体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4.平均指标数值可变构成指数组平均数指数结构影响指数5.对等关系乘积代数和;6.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五)计算题1.(1)Lq=1.07667 ,Lp=1.61000;(2)Pq=1.07971; Pp=1.61455(3)略2.(1) 111.52%,12500元; (2)62.05%,-74000元 (3)179.72%,86500元 3.(1)%27.93125550117100 , %83.921018009450010111011==∑∑='==∑∑=p q pq P z q z q P q q 。
(2)略。
4.(1)拉氏加权产量指数=100.45% (2)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111.03%5. ⑴43.2亿元;⑵106.67%,24亿元; ⑶19.2亿元⑷2.432.190.24 , %112%105%67.106=+=⨯。
6. 95.78%,-40万元7.(1)1.207369=1.051414*1.148329 968元=240元+ 728元 (2)1.13227=0.986015*1.1483290.315018元/公斤=-0.03331元/公斤+0.348325元/公斤第七章(一)填空题1.样本统计量;2.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理;3.样本均值;4.随机抽样 最大的抽样效果;5. 1(二)判断题(五)计算题 1. 0)9585()},1601660(1636,78{~=≤≤--x P N x2. %575.3%)95%90(},)1(,{~=≤≤-p P nN p πππ第八章(一)填空题1.点估计 区间估计;2.无偏;3.样本统计量 允许误差4.样本统计量 总体参数5.1000 40 ;6.少;7. 4.742~5.258(五)计算题1.(1)14.2=x σ;(2)E =4.2;(3)(115.8,124.2)。
2.(500±8.113) (500±8.113)×30003. (1)(2000±2.352) (2)p=80%,(80%±8%)4. 11 (不重复抽样)5. 265(不重复抽样)6. (1)(51.37%,76.63%);(2)175。
第九章(一)填空题1.备择假设 原假设;2.双侧检验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3.弃真错误;4.检验统计量 显著性水平;5.总体方差已知 正态 t ;6.假设检验(三)单选题(四) 多选题 1.AD 2.AB(五)计算题1.mm H 55:0=μ ;mm H 55:1≠μ51.54=x 72.1/-=-=nx Z oσμ不拒绝原假设。
2.g H 800:0=μ ;g H 800:1≠μ33.116/60800820/=-=-=ns x t o μ不拒绝原假设。
3. 小时8.5:0=μH ;小时8.5:1 μH5.4/=-=ns x t o μ拒绝原假设。
4. %40:%;40:10 ππH H =P=%3820076= 58.0)1(-=--=no o op Z πππ不拒绝原假设。
5. %20:%;20:10 ππH H ≤23.0)1(=--=np p o p t π不拒绝原假设。
6.(略)第十章(一)填空题1.正相关 负相关;2. 相关图 相关系数;3. -1~+1; 4. +1 -1; 5. 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 6. t ; 7. 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8.对因变量进行估计与预测; 9. 区间估计; 10.可决系数(判定系数) 估计标准误差(二)判断题(五)计算题1.(1)r=0.985(2) x y0955.091.17ˆ+-= (3)回归系数表示教育经费每增加1万元,在校学生平均增加0.0955万元。
2.(1)r=0.85(2) x y 12.374.89ˆ-+= 斜率即回归系数表示商品价格每增加1元,需求量将减少3.12吨。
(3)(吨)06.4ˆ=y s 3.(1)r=0.99;(2)x y074.0273.7ˆ+-=,回归系数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利润额增加0.074万元; (3)销售额为1200万元时利润额的估计值:(万元)76.811200074.0273.7ˆ=⨯+-=y4.(1) r=0.83 ,高度显著正相关;(2)x y 55.140.29ˆ+=,回归系数表示广告费用每增加1万元,超市销售额增加1.55万元;(3)0:;0:1110≠=ββH H ; 34.346.055.1ˆˆ1===ββs t 根据α=0.05, n=7,查得:57.2)27(025.0=-t57.2)27(025.0=-t t ,∴拒绝原假设。
(4)若广告费x=15万元,则销售额(万元)65.521555.140.29ˆ=⨯+=y5.(1)数据散点图如下:(2)根据散点图可以看出,随着航班正点率的提高,投诉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3)设投诉率为y ,航班正点率为x建立回归方程 x y07.00178.6ˆ-= 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是航班正点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的投诉率(次/10万名乘客)下降0.07。
(4)拒绝投诉率与航班正点率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的假设。
(5)航班按时到达的正点率为80%,估计每10万名乘客投诉的次数可能为:4187.08007.00178.6ˆ=⨯-=i Y (次/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