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王”的微笑--解老师_

合集下载

查里德克莱德曼

查里德克莱德曼

理查德·克莱德曼理查德·克莱德曼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1953年12月28日-),法国钢琴演奏家。

本名菲利浦·罗贝路易·帕杰斯。

理查德·克莱德曼不是以古典钢琴曲而见长,而是主要弹奏一些现代爱情曲目。

生活特写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人物简介:出生地:法国巴黎罗曼威鲁镇性别:男身高:177 cm生日:1953 年12 月28 日星座:摩羯座体重:66 kg眼睛:蓝色国籍:法国优点:守时、善良发色:金黄色缺点:拘谨格言:自我忠实成名曲:(法语)Ballade pour Adeline(中文译)给爱德琳的诗(日文译)水边的阿狄丽娜希望:生一堆小孩,尤其是男孩最喜欢的食物:红烧小牛肉最喜欢的运动:网球和冰上曲棍球最喜欢的饮料:水果鸡尾酒最喜欢的电影:《星际大战》理想中的女性:通晓音乐,静若处子的淑女最喜欢的作曲家:肖邦、拉威尔、德彪西最喜欢的电影演员:马龙·白兰度个人经历理查德·克莱德曼 5 岁开始习琴,6 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后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16 岁开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学校音乐比赛优胜,以优异成绩毕业。

克莱德曼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界是一颗明童年时的理查德·克莱德曼日之星。

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开始同米谢尔·沙德合作,经常出入录音室,并结识了当时法国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奥利佛·杜桑(Olivier Toussaint)。

由于克莱德曼不仅具有高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深得杜桑的赏识。

1976 年,克莱德曼为电视剧配乐,独奏了《给爱德琳的诗》,后这首曲子成为电视剧配乐,播出后,电视台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咨询;各唱片行内拥挤着要求订购此曲唱片的顾客;唱片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80 万张唱片。

钢琴曲 瓦妮莎的微笑 解析

钢琴曲 瓦妮莎的微笑 解析

钢琴曲《瓦妮莎的微笑》解析在众多钢琴曲目中,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瓦妮莎的微笑》无疑是一首充满魅力与生命力的作品。

这首曲子自从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乐迷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旋律优美,更因为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好情感。

本文将从曲子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瓦妮莎的微笑》进行深入的解析。

一、创作背景关于《瓦妮莎的微笑》的创作背景,唱片中似乎从未对这首曲子作过明确的说明。

但我们可以从曲子的命名以及理查德·克莱德曼与Olivier Toussaint的合作中,窥见一些端倪。

瓦妮莎可能是一位真实存在或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她的微笑给予了作者无尽的灵感,使得这首曲子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而理查德·克莱德曼与Olivier Toussaint的合作,更是为这首曲子注入了独特的法式浪漫情怀。

二、音乐结构《瓦妮莎的微笑》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较为简洁明了的三段体形式。

全曲速度较快,右手八分音符较多,这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流动感。

在旋律上,作者运用了波浪音、加花等技巧,使得音乐的色彩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

而左手的伴奏则采用了较为常见的分解和弦形式,为右手的旋律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在曲子的第一段,作者通过轻盈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勾勒出了瓦妮莎微笑的形象。

这一段的音乐色彩明亮,充满了活力,使得人们仿佛能够看到瓦妮莎那灿烂的笑容。

在第二段中,作者通过转调和变奏的手法,使得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

这一段的音乐更加抒情,仿佛在描绘瓦妮莎微笑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而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通过加强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使得整首曲子达到了高潮。

这一段的音乐充满了力量,仿佛在歌颂瓦妮莎微笑的美好与力量。

三、演奏技巧在演奏《瓦妮莎的微笑》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首先,要把握好曲子的速度和节奏,使得整首曲子能够流畅地进行;其次,要注意右手的旋律线条,要使得旋律优美而富有表情;再次,要注意左手的伴奏部分,要使得左手与右手能够协调地进行;最后,要注意曲子的整体感和情感表达,要使得整首曲子能够打动人心。

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新词,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10月11日星期四教学目标:学会生字9个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题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为什么微笑?……)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荣誉敲打眼眶沉吟娴熟玫瑰铭记炉火纯青如诗如画(2)比一比,在组词匈()眶()娴()铭()胸()框()闲()名()誉()()()()吟()()()()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课文,写出__的主要内容。

(__记叙“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故事。

)2、默读课文,__几次写“钢琴之王”的微笑,划出相关语句。

四、作业1、写生字词2、比一比,组词教学反思:学生能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总结语言不简洁,有的语句不够通顺,需要同学间的交流,修改和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10月12日星期五教学目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之王”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呢?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之王”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微笑:(1)个别说: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3)姑娘:羞愧诉说原委(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钢琴之王--李斯特ppt课件

钢琴之王--李斯特ppt课件
25
“爱之梦”的背后的故事
• 作曲家在年轻的时候深深的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 •, • 可是由于地位的悬殊没有能当面表 • 达,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直到某一天,他看到了一首诗,
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和他的心情非 • 常切合,于是他就给这首诗谱曲,后来又根据这首诗歌改
编成一首同名的钢琴曲,就是我们 • 听到的这个作品,它叫“爱之梦”。 • • 乐曲富于诗意的音乐氛围,音乐优美动听、情绪舒缓, • 梦幻般的、甜美的爱情主题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21
李 斯 特 的 成就----钢 琴 音 乐
1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 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
2 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 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
3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 --获得 “钢琴之王” 美称。
4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 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 漫主义原则.
11
6岁,起开始学习音乐。 10岁,为了李斯特的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 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跟车尔尼学钢琴、跟 萨列埃里学作曲。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他已经可以 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
12
12-28岁,巴黎时期 。
李斯特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
在巴黎,他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 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
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说:“好了,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 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 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第 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 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

《钢琴之王的微笑》

《钢琴之王的微笑》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0“钢琴之王的微笑”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语文
学段:高段
年级
六年级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王双
怀柔三小
69623762
实施者
王双
怀柔三小
69623762
指导者
魏金玲
当看到冒充自己学生的小姑娘时,“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呢个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个人肯定就是您了。”是他的微笑消除了她的顾虑把身世娓娓道来。
当明白真相后,“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是他的微笑鼓励着她,坚定了摆脱困境的决心。
评价量规
等级
评价标准

语句基本通顺,有内容
☆☆
语句较通顺,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挚
☆☆☆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研读,自主解疑,我以为有这样几个突出之处:
1.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白板参与教学,在课堂上实现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能够了解文章内容,能够从课文中提取简单的直接或间接信息。但是对于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感情及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聂耳拜师

聂耳拜师

聂耳拜师___________________聂耳家隔壁住着一位木匠师傅。

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劳动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枝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

笛声传来,聂耳似乎听到了欢乐的笑声,哀怨的泣诉,愤怒的呐喊。

他跑到木匠师傅跟前,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了侧耳倾听。

木匠师傅指着短笛问他孩子你对这个感兴趣吗聂耳点点头恳求说师傅您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点点头收下了这位未来的大音乐家做徒弟。

1、给文中留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2、按“短笛夜奏”、“听乐入神”、“求师收徒”这三个意思,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3、用一个能概括这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做这段话的开头,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4、聂耳是怎样听木匠师傅吹奏短笛的?这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___”线画出联想的句子。

这是由_______引起的联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琴之王”李斯特一天,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偶尔在大街上看见一则海报,上面写着:“本人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学生,明晚在维也纳剧场举行个人演唱会……”他想,我从来收过徒弟,怎么突然冒出个学生来了呢?李斯特回到旅馆,就有一位姑娘上门来了。

她身材俊俏,但脸色苍白,()进门()用颤抖的声音向李斯特说:“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偷偷地跟邻居学钢琴。

十八岁考上了音乐学院,()___(jiǎo)不起学费,()第二年就退学了。

之后,我又苦苦地练习。

为了生存,我到处去找工作,可是都没有人要我。

我必须有一个___(jié)出的人物做自己的后台,于是我撒了谎……”姑娘哽咽了一下,接着说:“今天,我看到报纸上登着您也到了维也纳的消息……我……我对不起您,您惩罚……我吧!”李斯特走上去____(ān wèi)她:“小姐,请不用害怕,我原谅你。

舒伯特[训练]

舒伯特[训练]

舒伯特[训练]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奥地利》1797-1828)——《歌曲之王》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 1797-1828)奥地利人(去世时年仅31岁)。

1797年生于维也纳,在一个中等的家庭中成长。

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

他幼年随兄长及父亲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后来在一个教会唱诗班担任童高音,并开始正式学习学习。

1808年十一岁时考入维也纳帝国及皇家学校,以后加入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并完成了《第一交响曲》。

1812年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学习。

1814年10月19日,舒伯特第一次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据说是这首歌曲导致德国艺术歌曲的诞生,此说虽不精确,却有一定道理。

1818年被邀请到匈牙利担任艾斯特哈萨公爵府中(海顿曾与此担任宫廷乐长,直到1790年乐团解散为止)任其女儿的音乐老师,廉取固定收入。

在1821年出版他的《魔王》一曲时,己经谱写了将近七百首乐曲。

1823年,疾病开始折磨舒伯特,住院期间,他写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的一些歌曲。

1828年舒伯特溘然长逝,时年31岁。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

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4篇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4篇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钢琴老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课余时间,妈妈送我去学习钢琴。

我的钢琴老师姓王,她不但叫我钢琴,也很关心我的学习。

她好像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一样来照顾!记得那次,我快要参加钢琴考级,妈妈因为我记不住《梦中的婚礼》的谱子而烦恼,几乎每天要我练琴的时间五小时以上,可是我就是记不住那谱子,让我的达到满负荷。

这是王老师微笑的走过来,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颖,每当听到你弹琴时,王老师即使再不高兴,也会变成心花怒放。

所以,你只有用心去弹,才能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像一位小绅士一样在钢琴键上快乐的飞舞着!“学会了,学会了。

”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大厅告诉爸爸妈妈、王老师。

我这时心中真想告诉全世界我学会了。

几天后的钢琴考级,我顺利的通过了。

这就是我的王老师,她总是会用她独特的办法来叫我弹钢琴,帮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我爱我的王老师我的钢琴老师作文2在我的课余时间,我的妈妈把我送去学习钢琴。

我的钢琴老师姓王,她不但教我钢琴,而且还很关心我的学习。

她好像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一样来照顾!我记得有一次,快要参加钢琴考级的时候,妈妈因为我记不住《梦中的婚礼》的谱子而烦恼,几乎每天要我练琴的时间五小时以上,可是我就是记不住那谱子,让我的达到满负荷。

这是王老师微笑的走过来,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颖,每当听到你弹琴时,王老师即使再不高兴,也会变成心花怒放。

所以,你只有用心去弹,才能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像一位小绅士一样在钢琴键上快乐的飞舞着!“学会了,学会了。

”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大厅告诉爸爸妈妈、王老师。

我这时心中真想告诉全世界我学会了。

几天后的钢琴考级,我顺利的通过了。

我的王老师就是这样的,她总是会用她独特的办法来叫我弹钢琴,帮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 微笑
第一次
什么情况 下微笑的 寻找学生
为什么要 微笑 和蔼可亲
姑娘的表现 和感受 脸红、羞愧 ,泪水夺眶 而出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微笑
第4自然段
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 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 微笑?
第二次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
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 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 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 斯特的学生了。”
第二次微笑
第12自然段
(3)姑娘的两次泪水有何不同?
第一次是羞愧的泪水,这一次是感动的泪水。
(4)自由读8—16自然段,分角色对读。 (5)此时你对李斯特有了怎样的认识?
第三次
李斯特也把一束金黄的郁金
香送给了姑娘。他微笑着说 :“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 ,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 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 声,就加入了我学生的行列 。
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
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李斯特的话什么意思?从他的微笑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次微笑
第21自然段
姑娘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她当时的心情怎样? 姑娘的表现和感受: 为成功而喜悦 由衷的感激、羞愧
理解重点句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 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
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
“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有不少感受。
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你写一写。
三次 微笑
第一次
什么情况 下微笑的 寻找学生
为什么要 微笑 和蔼可亲
姑娘的表现 和感受 脸红、羞愧 ,泪水夺眶 而出 惊讶、激动 ,眼泪又流 了出来
第二次
明白真相
微笑鼓励
第三次
第二次微笑
第12自然段
(1)李斯特为什么提议与姑娘同台演出?他的用意 何在?讨论并回答。
(2)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这位姑娘,你会怎样想?
三次 微笑
第一次
什么情况 下微笑的 寻找学生
为什么要 微笑 和蔼可亲
姑娘的表现 和感受 脸红、羞愧 ,泪水夺眶 而出 惊讶、激动 ,眼泪又流 了出来 喜悦、感激 、羞愧
第二次
明白真相
微笑鼓励
第三次
同台献艺 成功
微笑祝贺
第三次微笑
第21自然段
李斯特也把一束金黄的郁金香送给了姑娘。他 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
一(1)李斯特是著名的钢琴演 奏家,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
二(2--16)在德国的一家小旅馆内,李斯特听 说有人冒充他的学生要举办钢琴演奏会。当 天傍晚找到了那位冒充自己学生的姑娘,问 明原委后亲自辅导她弹奏,姑娘十分感动。
三(17--22)第二天晚上,在歌剧院内,李斯 特与姑娘同台演出,获得了成功。姑娘感慨 万分。
北京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
当时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5岁对钢琴发生兴
趣,8岁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赴维也纳深造,
13岁在巴黎初次公演大获成功。1840—1848年
间,漫游欧洲演奏,声誉达到顶峰,赢得“钢琴 之王”的头衔。
夺眶而出:泪水一下子从眼眶里涌了 出来。形容心情特别激动,控制不住 眼泪。 炉火纯青:相传炼丹时炉子里的火发 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比喻学 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 步。 如诗如画:意境像诗像画一样美好。 本课形容琴声像诗画一样美妙。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联系上 下文想一想:
“钢琴之王”的三次微 笑有什么不同? 可以做简单批注。
三次 微笑
第一次
什么情况 下微笑的
为什么要 微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姑娘的表现 和感受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 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 住在这,明天就要举办钢琴 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 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