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常见高烧不退的疾病及其防治
可能导致猪高烧不退几种猪病,对症下药方能有效

可能导致猪高烧不退的几种猪病,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猪高烧不退的原因可能算是最复杂的了。
所以针对猪高烧不退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判断出病因,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今次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可能导致猪高烧不退的几种常见疾病。
一、弓形虫病猪体温区间:40摄氏度~42摄氏度作为一种原虫病,猪弓形虫病对养猪业的威胁着实非常严重,发病的猪死亡率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而且这种疾病还能感染人。
猪弓形虫病的表现症状与猪流感有些相似,所以会对判断病因造成一定的迷惑性。
我们在判断是否是猪弓形虫病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猪的精神状态(是否低沉)2、猪的食欲(是否正常)3、猪的走路姿势(是否摇晃)4、猪的头、耳、四肢(有无血斑)如果上述症状全部都有,并且伴随有咳嗽、犬卧甚至是口吐白沫等现象,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是猪弓形虫导致的。
针对这种疾病,一般建议使用磺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母猪除外)。
二、伪狂犬病猪体温区间:41摄氏度~42摄氏度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病也是有可能引起高烧不退的。
我们在判断是否是猪伪狂犬病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一)外在症状1、呼吸状况(是否困难)2、身体状况(腹泻呕吐)(二)解剖症状1、猪的肾脏(是否肿大)2、猪的腹膜(充血血点)一般来说如果猪发烧不退的同时,且具有上述的症状,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伪狂犬病了。
这种疾病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针对伪狂犬还是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做好接种免疫以及饲养管理等。
三、链球菌病猪体温区间:41摄氏度~43摄氏度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病同样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并且可能导致发热和败血的症状。
我们在判断是否是猪链球菌病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眼部状况(眼结膜是否潮红、时常流泪)2、呼吸状况(是否呼吸困难、时常咳嗽)3、肢体状况(后肢是否不灵活、关节肿胀、跛行)4、体表状况(是否有紫红色斑块)一般来说如果猪高烧不退,并且出现有上述的症状,那么多数情况下就是由链球菌病导致的。
怎么防治及治疗猪反复发烧

在猪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 E、锌、硒等,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恢复。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猪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物理治疗
环境控制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通风,降低湿度和温度,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 生。
隔离治疗
将生病的猪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猪。
消毒剂选择
选择广谱、高效、无残留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等。
消毒范围
包括猪舍、用具、饲料和水源等,确保全方位消 毒。
健康检查
定期检查
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检查内容
关注猪的体温、食欲、呼吸、排泄等方面,以及皮肤、淋巴结等部 位的变化。
异常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治疗、淘汰等,防止疾病传 播。
怎么防治及治疗猪反复发烧
2023-11-09措施 • 治疗方案 • 日常护理 • 注意事项
01
反复发烧的原因
病毒感染
01
02
03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可通过 直接接触病猪或污染的饲 料、水源等传播。
猪流行性感冒
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可 通过空气传播,多发于春 秋季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冠状病毒引起,主要侵 害猪的胃肠道系统。
细菌感染
猪肺炎链球菌病
由链球菌引起,常继发于 其他疾病或应激条件下。
猪丹毒
由丹毒杆菌引起,常表现 为急性败血症和皮肤疹块 。
猪副伤寒
由沙门氏菌引起,常表现 为急性腹泻和败血症。
寄生虫感染
弓形虫病
由弓形虫引起,主要侵害猪的 神经系统。
几种易引起猪高烧不退疾病的防治措施

几种易引起猪高烧不退疾病的防治措施一、鉴别诊断:①猪瘟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
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
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
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
肾颜色变淡,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②蓝耳病本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
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病程7-15天。
在同一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持续感染,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
临床指标:猪群突然发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病理指标:肉眼可见肺水肿、出血、淤血,以心叶、尖叶为主的灶性暗红色实变;扁桃体出血、化脓;脑出血、淤血,有软化灶及胶冻样物质渗出;心肌出血、坏死;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淋巴结出血;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以上病变随猪的个体差异、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
③猪流感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
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黏液,有时杂有血液。
肺病变部呈紫红色如鲜牛肉状。
④猪链球菌病哺乳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猪高烧不退的原因及防治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猪高烧不退的原因及防治
笔者作为从事兽医工作30多年的老兽医,通过近半年来对高烧不退的猪发生病因的调查,结合自已的实践经验,谈谈猪高烧不退怎么办,供养猪户参考。
猪高烧不退的发病病因
猪高烧不退的实质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引发的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的猪病。
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猪肺疫、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原混合和交叉感染,病原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且最为典型。
应激因素由于猪圈设计不合理,造成圈内高温高湿、子猪饲养密度大、子猪断奶过渡不好、子猪混群咬斗、出售子猪长途运输、疫苗接种、缺水造成应激等。
营养因素缺乏青绿饲料供给,导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及不平衡。
变质发霉饲料损害肌体。
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性药物等。
药物因素-是不对症下药,只听别人说用什么药好,就只用这-种药,这样加速了猪的死亡。
二是滥用抗生素。
三是治疗中用药不当。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对猪瘟病毒伴发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猪肺疫、
1。
防控生猪高热病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疾病防控策略•疾病防控措施•公共卫生安全•案例分析与应用•未来展望与挑战01疾病概述定义生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猪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绝食现象,身体消瘦,贫血,皮肤发红,咳嗽,呼吸困难等。
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本病主要感染生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以3-6月龄的猪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如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呈区域性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诊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对于病猪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减少死亡。
治疗诊断与治疗02疾病防控策略疫苗接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选用高质量疫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疫苗,避免使用低效或无效疫苗。
定期免疫监测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了解猪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抗病毒药物,定期进行药物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定期药物保健合理使用药物轮换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耐药性产生。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03药物预防0201提高猪舍通风、采光、温度等环境条件,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增强猪群抵抗力。
强化营养管理避免转栏、运输、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减少应激因素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消毒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交叉感染。
人员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猪高热病会不会传染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猪高热病治疗方法,猪高热病会不会传染对于高烧不退的猪应结合病因来对症治疗,而导致猪高烧不退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染上了猪肺疫或者猪瘟,对于猪肺疫造成的高烧不退,可以按照每kg体重注射庆大霉素1-2mg、四环素7-15mg,每天2次,当猪的体温下降后便可以停止,若是因为猪瘟造成的高烧不退,通常应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同时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还需要及时隔离病猪并做好消毒工作,平时还需要保证猪舍的温暖与干燥,降低猪群发病的几率。
一、猪高烧不退怎么办1、治疗方法(1)针对高烧不退的猪,应根据病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宜随意治疗。
(2)针对因为猪瘟导致的高烧不退,一般需要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此来保护猪。
(3)针对因为猪肺疫导致的高烧不退,可以用链霉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按照每kg猪体重,为猪注射庆大霉素1-2mg、四环素7-15mg,每天2次,直到猪的体温下降。
2、预防方法(1)发现发烧的猪之后需要立马将其隔离,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
(2)平时还要做好消毒、通风、保温的工作,确保猪舍的温暖、干净以及干燥,降低病菌滋生的几率。
二、猪高热病治疗方法1、治疗方法(1)可以给病猪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高热金针+头孢,用量为每kg体重注射0.1-0.2ml,注射次数为1-2次。
(2)需注意,若周围有病毒源污染,可以间隔7-10天,再注射1次。
2、如何预防(1)在高温季节,需要及时降温,保证猪舍的凉爽,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工作,避免猪舍过于潮湿。
(2)做好灭蚊蝇、灭鼠的工作,以此来阻断传播途径。
三、猪高热病会不会传染1、是否会传染(1)猪高热病通常会传染,该病的传播速度通常比较快,一般是大猪与母猪先发病,通常在2-5天左右时便会波及全群,在10天左右时便会扩散至整个猪场。
(2)有的时候,母猪与仔猪会发病,随后再传染给中猪、大猪。
2、发病的症状(1)发病之后,病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0-42.5°C,并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者食欲废绝、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有泪斑、被毛粗乱等症状。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 燥,定期消毒,保持适宜的饲养密 度和通风条件。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内外的生 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 入和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 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定期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猪。
病能力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供 适宜的饲养环境和条件,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加强猪群的疾病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养殖户对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传 授防控知识和技能
制作宣传资料,普及猪高热症 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加强消毒:定 期对猪舍、用 具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按 照免疫程序, 及时为猪只接
种疫苗
加强监测:定 期对猪只进行 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异常情
况
经费保障:确 保防控措施的 经费充足,保 障防控工作的
顺利进行
THANK YOU
汇报人:
播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但以夏季
和秋季较为常见
易感群体:猪群普遍 易感,尤其是仔猪和
怀孕母猪
流行特点:发病急、 传播快、死亡率高, 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
失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皮肤发红等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测、病理解
剖等
诊断标准:体温超过 40.5℃,伴有其他症
猪高热症状疾病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和给药方案
药物选择:根据 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 物
易引起猪高烧不退疾病及其防治

易引起猪高烧不退疾病及其防治(一)猪瘟:猪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寒颤,伏卧喜睡,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防治:(1)加强日常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2)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2-4头份/头)。
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8-10头份/头)猪瘟疫苗及时进行接种。
加大疫苗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的有效措施。
(3)当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发病初期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一般每日注射1次,连续2-3次。
(二)猪流感:潜伏期2-7天,猪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达42℃,减食或绝食,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防治:(1)猪发烧时用解热镇痛药,肌肉注射30%安乃近3-5毫升或口服阿斯匹林2-4克。
(2)控制继发感染,肌肉注射2%氨基比林10毫升或青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
(三)猪肺疫:体温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可视黏膜充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屎。
在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点。
死亡率在70%左右。
预防:定期按时注射猪肺疫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力。
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其次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四)猪链球菌病:哺乳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生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
运动失调,后驱不灵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常见高烧不退的疾病及其防治
多数疾病可以在巡检中通过认真观察去发现。
日常饲养中引起猪体温升高的疾病较多,约占到80%,常需要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常见的有如下七种:
一.猪瘟高热稽留,痉挛,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可发生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也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有呕吐,有时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
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病程一般为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
病理变化急性型: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
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死,以边缘多见、呈黑色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导致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
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防治(预防为主)免疫接种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
仔猪:20-25日龄首免,4周后二免。
后备及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一次。
怀孕及经产母猪:断奶后及配种前1个月免疫一次。
种公猪:4个月免疫一次,一年3次。
紧急接种:常量的4~8倍,5~7天产生抗体。
治疗解热、消炎、抗病毒及高免血清疗法,对症治疗。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预防接种,猪群发病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
二、猪流感潜伏期2-7天,猪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达42℃,食欲减退或消失,精神沉郁,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病理变化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黏液,偶有血液。
肺病变部位呈紫红色。
防治1.猪发烧时用解热镇痛药,口服阿斯匹林2-4克。
现在有新药卡巴匹林钙,饮水加药效果良好;
2.控制继发感染,肌注青霉素80-160万单位/头。
3.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
三、猪肺疫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体温可升高到41-42℃,,张口喘气,呈犬坐姿势,短干性咳嗽,可视黏膜充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屎。
胸部和前肢水肿,在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点。
死亡率在70%左右。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猪的抗病力。
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的药为氟苯尼考,其次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四、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
哺乳及保育仔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
运动失调,后躯不灵活。
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猪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病理变化败血症,病猪表现全身各气管充血、出血,并有化脓症状。
打开颅腔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血管突起,有化脓性病灶。
防治执行剪牙、断尾、阉割等操作时注意消毒;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治疗本病青霉素类药物效果较好,每日2次,连用3天。
五、猪弓形虫病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型人畜共患病,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及繁殖障碍为特征。
类似猪瘟和流感,猪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食欲废绝。
头、耳和四肢下部有淤血斑,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喜卧,咳嗽。
严重时呈犬坐势。
口流白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病理变化肝略肿,有坏死点和出血点,肾皮质小点出血,膀胱有少数出血点。
肠回盲部有淋巴滤泡肿胀,胸、腹腔有黄色积液。
防治猪场定期开展灭鼠工作,禁止养猫。
症状较重的病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07克与10%葡萄糖100-150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病初一次可愈,一般2-3次。
症状较轻的猪,磺胺-6-甲氧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07克,一次肌肉注射,首次注射加倍,每日两次,连用3-5天即可康复。
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
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病变多以死亡为转归,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可用疫苗进行预防治疗。
病猪体温可达到42℃或者更高,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或横卧姿势,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带血的红色泡沫,腹部、耳尖发绀。
病理变化病猪的胸膜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物附着,胸腔积液,肺充血、出血。
防治该病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等敏感性高,其中以30%氟苯尼考注射液最为敏感。
七、猪伪狂犬病幼龄猪易感,突然发病,高热(41~42℃),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后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稍长出现后肢麻痹;断奶猪主要表现呼吸系统疾病,继发细菌感染时更甚。
病变:缺少肉眼病变,常出现浆液性鼻炎、坏死性扁桃体炎或肺淋巴结出血;肝脏有散在白色坏死灶(直径2~3mm);脑为非化脓性脑炎,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有点状出血,病程较长者脑脊液明显增多;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肺水肿及其他肺炎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