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检验检 疫能够确保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符 合国际标准的检验检疫也能够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
1、促进农业生产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通过对种子、种畜、种禽等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保证其 质量和安全,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提 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01 一、学科概述
目录
02 二、学科内容
03 三、学习方法建议
04 四、考试复习建议
05 参考内容
一、学科概述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涉及动植物健康、人类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平衡的重 要学科。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和安全评估, 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学科内容
1、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包括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定义、目的、任务 和重要性。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结 果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步骤。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技术:包括生物学技术、化学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 技术、免疫学技术等。
4、常见动植物疫病的检测与鉴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常见疫病的 检测和鉴定方法,以及其流行病学特性和影响。
4、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需要各国共同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制定和遵守国际标准,能够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也能够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 进国际贸易、促进农业生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其能 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06植物检疫复习材料

《植物检疫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和/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有措施。
2.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
3.限定性有害生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4.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6.疫区: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为害,并正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7.害虫全种群治理(TPM):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消灭,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8.害虫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的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决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是限定性的有害生物及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
11.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降低一种限定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12.产地检疫与预检: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时到产地或加工包装场所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植物检疫学》教案

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绪论
1
2
植物检疫法规
2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3
2
植物检疫程序
3
2
植物检疫程序
4
2
植物检疫程序
4
2
植物检疫程序
5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5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6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大的害虫:
重点:中国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体系与职能。
难点: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植物检疫法规
1、植物检疫法规: (1)植物检疫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2)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 (3)中国植物检疫法规简介; (4)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与职能。2、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
课目
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PRA的信息来源及其研究工具
系统理论讲授 图片展示。
名称
第四章 植物检疫程序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检疫的主要程序; 掌握现场检疫及实验室检 测的主要方法。
重点
难点
现场检疫及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4学时
第四章 植物检疫程序 第一节 检疫许可 (1)检疫许可的概念与意义; (2)检疫许可的审批手续 第二节 检疫申报 (1)检疫申报的基本概念; (2)检疫申报的办理手续 第三节 现场检疫 (1)现场检疫的概念与内容; (2)现场检疫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检疫监管 (1)产地检疫和预检 (2)隔离检疫 (3)疫情监测 第五节 实验室检测 (1)比重检测 (2)染色检测 (3)软X光透视检测 (4)洗涤检测 (5)保湿萌发检测 (6)分离培养检测 (7)鉴别寄主检测 (8)血清学检测 (9)显微镜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菌瘿: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讲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
⏹限定的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所关注的有害生物。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有些是日常生物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也称为“一般性有害生物”或“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已经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和可能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多种有害生物,相当于“限定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植物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检疫措施,如马铃薯青枯病、玉簪属植物病毒X 。
有害生物类型比较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分布现状无或极有限存在,可能广泛分布分布非常广泛经济影响可以预期已经知道已经知道官方控制根除或封锁抑制为害不采取措施官方检疫要求任何传播途径只针对特定种植材料不检疫(无害化处理)检疫允许量零非零大于零植物检疫----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含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植物产品)有严重危害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检验和检测技术及检疫处理技术,提出检疫决策的科学。
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法规:是指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和环境,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的法令对进出口和国家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植物检疫学复习重点

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一防治对象不同1植物检疫:针对国家指定危险性特别大的、可随种子苗木和认为调运而传播的一些病虫、病原或害草2:植物保护:针对任何危害或者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命的机体。
二、处理要求不同1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或辐射处理后达到至少不育状态,不计成本,不留后患2、植物保护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阀值或防治标准以下,还有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
往往要求不彻底杀灭。
三、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不同1、植物检疫重点是及时掌握国内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等情况,对有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做风险分析,做出检疫决策。
以法规为依据,依靠各部门紧密合作来防止有害生物传入或者传出。
2植物保护针对本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重要病虫鼠害,包括他们发生流行与防治。
制定某地区某一作物上特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计划植物检疫的重要性1引种与检疫:防止引种时引进有害生物并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主权与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一项重要主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他的特殊功绩在于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3外贸发展与检疫:植物检疫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起着特殊作用,既保护了经济的发展,更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信誉4植物检疫的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ISPM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SPS 和ISPM 内容有何异同《sps协议》的主要内容:《sps协议》是对出口国有权进入他国市场和进口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安全,两个方面的权利的平衡。
《sps协议》要求缔约国所采取的建议措施应以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为基础,要求缔约国尽可能参加如IPPC等相关的国际组织。
《sps协议》要求缔约国坚持非歧视原则,即出口缔约国已经表明其所采取的措施已达到检疫保护水平,进口国应等同接受这些措施《sps协议》要求各缔约国采取的检疫措施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
森林植物检疫学习资料

森林植物检疫学习资料1.相关法律法规依据1.1主要依据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1.2植物检疫条例1.1.3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1.1.4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1.1.5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1.1.6林业行政处罚规定1.2其他相关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有关重要名词2.1检疫对象: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有害生物,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对象及其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制定。
2.1.1国家林业局以2004年第4号公告,发布了新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于2005年3月1日生效。
这十九种有害生物是: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松突圆蚧、杨干象、薇甘菊、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松疱锈病菌、蔗扁蛾、枣大球蚜、落叶松枯梢病菌、杨树花叶病毒、红棕象甲、青杨脊虎天牛、冠瘿病菌、草坪草褐斑病菌。
2.2补充检疫对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需要,制定本地区的补充检疫对象名单,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2.2.12002年2月26日省林业厅公布了省补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4种)及其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产品名单: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马尾松、华山松、油松、赤松、樟子松、黑松等的苗木、枝条、原木)、枣疯病(枣属植物的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黑蜕白轮蚧(蔷薇、玫瑰、香樟、苏铁、乌桕、七里香、金缨子等的苗木及木材)、油橄榄孔雀斑病(油橄榄的苗木及果实)。
2.3应施检疫的植物产品2.3.1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括:①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②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③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④可能被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其它林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检疫申报:是有关检疫物数天、输出以及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3、检疫监管:是检疫机构按照检疫法规对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在检疫期间所实行的检疫监督与管理程序,以防止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的应检物扩散。
4、检疫许可: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某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向植物检疫机关事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输入或引进的法定程序。
5、饱和式释放(又称淹灭式释放):为了迅速产生效果而释放大量生物防治物或有益生物。
6、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必需确定的最小范围的限定区。
7、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8、非疫生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9、非疫生产点:植物产地内划定的田块,有科学依据证明在那里没发生特定有害生物、生产者能在一定时期能保持此状况,并且被作为以非疫生产地相同方式管理的单独的田块。
10、缓冲区:为植物检疫目的由官方界定并需采取植物检疫或其他控制措施的一个地区,以尽可能减少目标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该界定区、或毗邻的地区。
11、监控:为核查植物检疫状况而持续进行一项官方程序。
12、检验: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进行官方的直观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物和/或是否符合植物检疫法规。
13、检疫:对限定物采取的官方限制,以便观察和研究,或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或处理。
14、检疫机关:对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的官方机关。
15、检疫区:已经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防治的地区。
(原称“疫区”)16、截获(有害生物的):在入境货物检查时对有害生物的查获。
17、扣留:对货物进行官方扣留或监管以作为一项植物检疫措施(见检疫)。
18、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
19、拦截(货物的):禁止或限制不符合植物检疫法规的进口货物进入。
20、临时措施:由于目前缺乏充分资料而尚未在技术上充分证明合理的情况下确定的一项植物检疫措施或程序。
临时措施需要定期审查和尽快在技术上证明合理。
21、灭活:使微生物不能生长。
22、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23、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供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
24、限定的有害生物: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5、限定区: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限定物进入、在其中和/或从其输出须采用植物检疫法规或程序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限制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的地区。
26、熏蒸:用一种以完全或主要呈气态的化学药剂对商品进行的处理。
27、有害生物(pest):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2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商定的解释):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一个生物体是否为有害生物、该生物体是否应限定以及应为此采取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29、预检:由输入国国家植物保护机构或在其定期监督下在原产国进行的植物检疫出证或核可。
30、原木:未经加工或处理的木材。
31、证书:证明货物状况符合某种法规或标准的官方文件。
32、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
33、植物检疫程序:官方规定的执行植物检疫措施的任何方法,包括与限定有害生物有关的检验、检测、监视或处理的方法。
34、植物检疫证书:参照国际植保公约标准证书所制定的,证明货物的植物卫生状况符合植物检疫法规的官方文件。
35、中间检疫:在原产国或目的地以外的一个国家内检疫。
36、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37、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第一、二章1、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具体的参照书本)①防治对象不同A 植物保护:任何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机体。
B 动物检疫:国家指定的危险性特别大的、可随种子苗木和人为调运而传播的一些病虫、病原物或害草。
②处理的要求不同A 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或辐射处理后至少达到不育状态,不计成本、不留后患。
B 植物保护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标准以下,还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往往要求不彻底杀灭③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具有国际性、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2、植物检疫的重要性①引种与检疫:防止引种时引进有害生物并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②主权与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一项重要主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它的特殊功绩在于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③外贸发展与检疫:植物检疫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起着特殊作用,既保护了经济的发展,更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信誉④植物检疫的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的主要内容:1植物保护和国际贸易中植物检疫措施应用的检疫原则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框架3生物防治物和其他有益生物的输出、运输、输入和释放准则4建立非疫区的要求5植物检疫术语汇编6监测准则第15号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明确了木质包装除害处理及标识方法,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采用该标准,而不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出具植物检疫证书等。
该标准要求输出国对木质包装除害处理过程实施监控,给予实施除害处理木质包装生产企业特定的编码。
输入国有权对采用第15号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木质包装实施检疫。
4、SPS协议和ISPM内容有何异同?(供参考)SPS协议的主要内容:①科学依据②国际标准③等同对待④风险分析⑤非疫区概念⑥透明度原则⑦SPS措施委员会5、植物检疫的任务和目的:--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封锁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不使其向没有发生的地区传播--对已传入新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消灭第三章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IPPC把有害生物区分为限定的有害生物(RP)和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RP)两类。
限定的有害生物又可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QP)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
RP--限定的有害生物 NRP--非限定的有害生物QP--检疫性有害生物 RNQP--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3、简述如何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有时间看看)答:标准将PRA分成三个阶段,一是PRA的启动;二是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三是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具体的程序包括:(一)信息收集。
(二)PRA的开始阶段(起点),实质上就是风险识别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PRA的起点、确定PRA地区及收集PRA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审查早先的PRA)。
(三)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①有害生物归类;②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③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
(四)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五)不确定性的描述。
第四章植物检疫程序1、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检疫监管与检疫监测、检疫处理和出证。
2、简要说明植物检疫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现场检验:肉眼检查、过筛检查、x光机检查和检疫犬检查实验室检测:比重检测、染色检测、洗涤检测、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检测、鉴别寄主检测、血清学检测、显微镜检测、分子鉴定和计算机辅助鉴定3、植物检疫处理包括哪些基本类型?①退回或销毁处理②禁止出口处理③除害处理老师ppt:1)除害处理:物理除害(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化学处理(药物熏蒸)等;2)避害方法:禁止出口、限制卸货地点和时间、改变用途、限制使用范围和加工方法。
3)退回;4)销毁4、实现疫情监测的有效方法有哪些?疫情监测的方法:一般检测与监测、特定调查和诱捕监测5、产地检疫、预检和隔离检疫三者有何区别?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
隔离检疫,是对进境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和处理的检疫过程。
第六章除害处理1、除害处理的原则?答:①除害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②处理措施应当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减低到最小;③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消灭病虫,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④处理方法应当完全可靠,保证在特定货物中无残毒,也不污染环境;⑤处理方法还应尽量保证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观;⑥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
1、化学处理法主要有熏蒸、农药常规处理以及运输工具的除害处理等。
熏蒸剂按物理性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体;按化学性质分为卤代烃类、氰化物类、硝基化合物类、有机化合物类、硫化物类、磷化合物类和其他类;从应用观点可分为低相对分子质量高蒸气压类和高相对分子质量低蒸气压类。
(书本具体介绍的有:溴甲烷、磷化铝、硫酰氟、环氧乙烷、氯化苦和氢氰酸)3、物理处理法包括低温处理、热处理、电磁波处理和气调处理。
其中,低温处理包括速冻处理和冷处理;热处理包括干热处理、蒸汽热处理和热水处理。
第七、八、九章1、常用熏蒸剂:溴甲烷、磷化铝、硫酰氟2、以下重点掌握原产地、中国有无分布、处理方法小麦矮化腥黑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p142 烟草霜霉病菌p149 玉米霜霉病菌p152 大豆疫霉病菌p155 马铃薯癌肿病菌p159 榆枯萎病菌p163 梨火疫病菌p171(重点)植物线虫:松材线虫p209(重点)鞘翅目:马铃薯甲虫p217 墨西哥棉铃象p220 欧洲榆小蠹p231双翅目:地中海实蝇p247 (重点)柑橘小实蝇p250(重点)蜜柑大实蝇p252 鳞翅目:美国白蛾p264(重点)半翅目:葡萄根瘤蚜p278(重点)3、国内无分布的:①真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烟草霜霉病菌、榆枯萎病菌(荷兰榆病菌)、松树脂溃疡病菌②原核生物:梨火疫病菌、椰子致死黄化病菌、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③病毒:马铃薯帚顶病毒香石竹环斑病毒(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和蚕豆染色病毒曾发生过)④线虫: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⑤鞘翅目:墨西哥棉铃象、咖啡果小蠹、欧洲榆小蠹、大谷蠹、双钩异翅长蠹、家天牛、断眼天牛⑥双翅目:地中海实蝇、油橄榄实蝇、苹果实蝇、墨西哥按实蝇、高粱瘿蚊⑦鳞翅目:云杉卷叶蛾⑧半翅目:可可褐盲蝽⑨同翅目:(葡萄根瘤蚜发生过)⑩其他害虫:大家白蚁、木薯单爪螨⑾危险性害草中水葫芦是有意引进的1、一类检疫性害虫:墨西哥棉铃象、欧洲榆小蠹、谷斑皮蠹、地中海实蝇2、植物检疫法规包括:(1)国际性法规与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 (2)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水葫芦益处:1、一定程度上形成生态景观,美化环境,可供观赏2、水葫芦不仅可以作为饲料,供猪等牲畜食用3、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改善空气质量4、还是净化水的生态功臣,分解有毒物质,保障人体健康5、药用价值,祛风、平肝化痰等6、可制取清洁燃料,转化为有机肥,还可生产化妆品、日用洗涤用品、消毒剂7、根系回填到菜地可改良板结土壤水葫芦危害:1、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2、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