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100道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100道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100道《政治经济学》习题集(修订本)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剩余价值瓜分练习题及答案

剩余价值瓜分练习题及答案

剩余价值瓜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剩余价值是指:A. 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其工资B. 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其生活费用C. 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其必要劳动时间D. 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其个人消费答案:A2.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A. 剩余价值 / 总价值B.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C. 剩余价值 / 固定资本D. 剩余价值 / 总资本答案:B3.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C. 工人的超额劳动D. 资本家对市场的控制答案:C4.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包括:A. 延长工作日B. 提高劳动生产率C. 降低工人工资D. 所有以上答案:D5. 剩余价值的瓜分主要涉及以下哪些主体:A. 产业资本家B. 商业资本家C. 借贷资本家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6. 剩余价值的产生基于________的劳动。

答案:剩余7.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反映了________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答案:资本家8.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________是剩余价值的直接生产者。

答案:工人9. 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________来完成。

答案:商品交换10. 剩余价值的瓜分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________现象。

答案:再分配三、简答题11. 简述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计算方法为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

12. 描述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

答案: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

四、论述题13. 论述剩余价值瓜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答案:剩余价值的瓜分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同资本形态之间相互竞争和合作的结果。

剩余价值的瓜分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圣才出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圣才出品】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①生产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即W=c+v+m。

这三部分价值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代表过去的劳动;v和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代表现在的劳动。

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仅仅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因此,这两部分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或称为生产费用。

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就由c+v+m转化为K+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W=K+m的公式就变成W=K+P。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值被称为市场价格。

市场价值形成后,生产技术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超额利润。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都竞相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当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改善了经营管理时,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就会提高,利润率就会下降。

由于各个生产部门都会通过内部的竞争形成自己的商品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这就势必引起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与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展开争夺利润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

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所投入的资本量来获得平均利润。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

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剩余价值的分配练习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练习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剩余价值全部归资本家所有B.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C.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D.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A. 企业主收入B. 利息C. 地租D. 工资A. 平均利润B. 生产价格C. 商品价值D. 剩余价值率二、填空题1. 剩余价值分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转化为______和______。

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______是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判断题1. 剩余价值分配只与资本家和劳动者有关,与土地所有者无关。

()2. 在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中,平均利润率是不断上升的。

()3. 利息、地租和企业主收入都是剩余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简答题1. 简述剩余价值分配的基本过程。

2. 解释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

3. 利息、地租和企业主收入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年剩余价值为100万元,其中利润为60万元,利息为20万元,地租为10万元,企业主收入为10万元。

请根据剩余价值分配原理,分析该企业的剩余价值分配情况。

六、计算题1. 假设某企业的年剩余价值为500万元,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为2000万元,可变资本为1000万元。

计算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

2. 如果一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为8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的利息为100万元,土地租金为50万元,企业主所得的利润为350万元。

计算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七、名词解释1. 剩余价值2. 利润3. 利息4. 地租5. 平均利润率八、论述题1. 论述剩余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剩余价值分配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同步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同步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同步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多项选择题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2.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3.商业资本的作用是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4.借贷资本A.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B.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C.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关D.它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闲置货币资本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5.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A.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C.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D.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6.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C.习惯和法律传统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7.银行利润A.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B.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8.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C.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9.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哪几个阶级之间的关系A.产业资本家B.农业资本家C.农业雇佣工人D.土地所有者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0.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A.平均利润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利息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简答题1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正确答案:(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剩余价值生产》 练习题

《剩余价值生产》 练习题

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 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叫W=k+m,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14.90)×1.88×30-437.10(元),再求m'=m/v-437.10/32.34×100%=1351.58%,从而得出答案。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22.65-14.90 *1.88 *30=437.1437.1/32.34*100%=1351.58%政治经济学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第六题有修改)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答案: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

即w=k +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3.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因此商业利润只能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4.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5.一切地租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所以,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没有什么区别。

6.只有垄断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的资本家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并以此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

因此,级差地租是优等地本身创造的价值。

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农产品就不再按商品价值而是按生产价值出售。

四、问题解答1.利润是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为什么说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没有违背价值规律?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来源、地位和作用?5.产业资本家为什么要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6.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7.怎样理解虚拟资本及其作用?8.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9.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五、计算题1.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该企业每月得到利润是多少?(2)利润率是多少?(3)年利润率是多少?2.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

预付资本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完毕。

平均利润率为15%。

试求:(1)该年度生产该批产品不变资本多少?可变资本多少?(2)产品的成本价格多少?(3)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是多少?(4)得到的平均利润是多少?(5)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6)单就此厂而言,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批产品价值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3.假定有一个纺织生产部门预付产业资本9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4:1,剩余价值率m′=100%, 求:(1)年产品价值多少?(2)没有商业资本家参与时平均利润率是多少?(3)如果商业资家为了销售产品而预付商业资本100万元,这时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多少?这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各得多少平均利润?4.某银行资本家通过贷款业务获得利润15000元。

如果他用此款项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

当时银行存款利息率为3%,试问:(1)每张股票可以卖多少钱?(2)通过抛售股票,银行资本家又可多得多少利润?5.某资本家自有资本11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万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1075万元,同时把它全部贷出。

已知其存款利息率为3%,贷款利息率为5%,求:(1)该银行得利润多少?(2)利润率为多少?6.假定农业部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相等,并且与工业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均为100%,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8:2,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C:V)为6:4,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投资情况如下(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

在存款利息率为3%的情况下,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习题答案(第7章)一、综合选择1.C2.D3.A4.A5.B6.BC7.BC8.ABCD9.B 10.C11.B 12.AD 13.A 14.A 15.A 16.AC 17.AB 18.D 19.A 20.A21.CD 22.AC 23.ABCD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是指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也称生产成本。

它是经营者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和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

2.平均利润是指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它是利润的转化形态,实质上仍然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不过它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

3.商业资本是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4.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

它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借贷资本是指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它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6.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7.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100%,它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8.股票价格专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

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9.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它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真实资本相对而言,是有权凭有价证券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所有权资本。

10.级差地租是指农业中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农产品实际成本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这种地租是同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所以叫级差地租。

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位置的优劣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因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1.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勒索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它之所以称为绝对地租,因为它是绝对的,不依土地好坏为转移,租种任何一块土地都要缴纳的地租。

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是整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小,生产的剩余价值少,从而使利润率降低。

②如果从个别企业来说,则正好和部门的情况相反。

个别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并使利润率提高。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决定利润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利润率,一个是资本总量。

如果资本总量不变,利润量会随利润率的高低而增减。

如果利润率不变,利润量又会随资本总量的多少而增减。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在减少,它的绝对量却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