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3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练习

合集下载

现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专题练习之欧阳语创编

现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专题练习之欧阳语创编

八年级下语文“概括大意”专题练习班别:姓名:学号: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

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二、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1、摘句法。

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如:《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

(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

(2)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

”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

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

或“山野对歌”3、提问法。

如果段落中没有中心句,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这一段我就不知道什么。

”《云南的歌会》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对歌的年轻女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能耐。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一)鲁迅《雪》……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

(3)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 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大意,进而提炼出中心主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能揭 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5)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 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 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 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 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 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 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答案: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 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 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 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思维解析:
第一步:审清题干,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 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 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 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地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 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 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学阅读课件第三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学阅读课件第三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没有回答 没说出口 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 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3、聪明的人起点很高,笨拙的人起点很低,但笨人只要坚持不懈 地努力,最终能取得成功。
4、“赞赏”好。因为赞赏有赞扬和欣赏之意。 5、有自尊心、刻苦好学的人。 如:“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他的成 绩一直在提高。”“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6、有爱心,且懂得教育孩子。(3分,大意对即可)略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 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 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 答案。
1、请概况叙述本文内容(40字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分)
2:母亲在回答儿子的提问,经过一个过程才给出了满意的答案,每一次提问,母亲是怎样做的?从文中选择 词语填入下表。(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 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 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 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 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技巧: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技巧: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解题技巧: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解题技巧: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解题技巧: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解题技巧: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解题技巧: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讲义】三年级上下册语文阅读讲义4.概括事件内容部编版(有答案)

【考点讲义】三年级上下册语文阅读讲义4.概括事件内容部编版(有答案)

4阅读·概括事件内容大脑体操知识梳理我们最常用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楚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画杨桃》一文,时间:上图画课的时候。

地点:课堂上。

人物:老师和同学们。

事件起因:老师让“我们”画杨桃。

经过:一位同学画得不像,招来同学的嘲笑。

结果:老师表扬了他,讲清楚了不一样的原因。

然后加以串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上图画课的时候,老师要同学们画杨桃,一个同学在自己座位处看到的杨桃像是五角星,可是其他同学在别的地方看却不像。

他的画招来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说:“你们画画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才和你们画的不一样。

”2 摘抄点句法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式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总结句,它们往往有概括主要内容的作用,所以我们只要找到它们进行摘抄就可以,而总起句一般在开头,总结句一般在结尾。

3 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概括段意可以借助段落中心句。

(2)把各段的段意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时,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

(3)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因为有的段落甚至可以舍去。

4题目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从而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爬天都峰》一文,把题目扩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就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再具体一些,加上时间、地点,就成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再突出“怎么去爬”,就成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在我和老爷爷的相互鼓励下爬上了天都峰”。

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特色讲解让马长征途中,班长胡光陪同志的马在一次战斗中被打死了,从此他只好步行。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指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对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是一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训练。

小学生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全面理解文章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确保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文章,学生需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来确定。

学生可以尝试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或重复出现的词汇,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核心信息在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学生可以开始提炼文章的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是指文章中提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帮助他们提取核心信息:-文章在讲什么?-文章中提供了哪些关键细节?-文章中用了哪些例子或论据来支持中心思想?第四步:归纳总结根据提取的核心信息,学生可以开始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支持该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阅读简短的篇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推荐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简单的文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来进行概括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做练习题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分组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每个小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然后进行对比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4.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第3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练习

(完整版)第3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练习

第二讲学习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成语3、积累古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聚沙成塔1、诗人李白人称()。

A、诗圣B、诗仙C、诗囚D、诗鬼2、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高适B、岑参C、王维D、孟郊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诗。

A、风B、雨C、雪D、竹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7、“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

A 、杭州B 、苏州 C、徐州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作者李清照是()A、清代B、唐代C、宋代D、明代9、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D、春潮带雨晚来急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基础读破――成语的运用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

我们常弄错成语意思的原因有下面几条:1、望文生义2、褒贬颠倒3、使用对象错配小华在作文簿上写道: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比手划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裏招摇撞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裏目瞪口呆、充耳不闻。

容易写错的成语换然一新(焕)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其数(计)走头无(投)汗流夹背(浃)挤挤一堂(济)鬼计多端(诡)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汹)免为其难(勉)弱不经风(禁)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山(孙)迫不急待(及)山青水秀(清)随声附合(和)永往直前(勇)仗义直言(执)星罗其布(棋)练习一、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第三课 概括

第三课 概括

第三课申论的概括(概括一)08年国考概括题作业:准备一支黑笔,一支蓝笔,一支铅笔,按我所讲,做08年国考第一题。

里司令的一个重要观点:想考第一的人,第一步,是要弄清楚你的对手如何答题,而不是考虑这个题怎么做。

第二步,是在弄清楚别人怎么做的情况下,再想办法超过别人,争取把自己的答案做到得最高分。

只能认识别人的人,充其量是聪明。

既认识别人更认识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智慧。

站在大胸襟肩膀上的,是大智慧;窝在小肚鸡肠里的,只会是小聪明。

一般考生、占90%以上的考生,老是在想申论该怎么写,如何写好申论。

老是认为一个内行的老师就应该教我申论到底怎么样写。

你们看到的华图、中公、党史版的书和培训班,是不是都是在如此教申论的写作呢?是!只有当人们受到挑战的时候,他们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现在我要求同学们都做出这一题来,然后贴在群相册里,大家比较看一看,然后,自己想办法在这些人里面争取当第一名.现在我们看看同学们关于申论第一题的答案,然后你就想象,这些人就是对手,现在他们在向你挑战。

你必须答到最高分,才能胜利。

以08年申论国考第一题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

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下面是ABCDEF考生的答案,请大家当一回阅卷者,看完后,回答这么几个问题:1、看看他们的答案按得分点来算,能够得多少分?2、查查他们得分低的原因?找出出现这种答案在查找划线、合并同类项和概括方法上的错误。

3、想一想如何超过他们的答案?A考生:具体来看,在怒江水电资源开发问题上存在着较大争议。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怒江水电开发究竟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是否能协调兼顾好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主张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主要有:怒江具有巨大的水能开发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学习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成语3、积累古诗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聚沙成塔1、诗人李白人称()。

A、诗圣B、诗仙C、诗囚D、诗鬼2、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高适B、岑参C、王维D、孟郊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诗。

A、风B、雨C、雪D、竹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的诗。

A、父爱B、母爱C、师爱D、友情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7、“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

A 、杭州B 、苏州 C、徐州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作者李清照是()A、清代B、唐代C、宋代D、明代9、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D、春潮带雨晚来急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基础读破――成语的运用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

我们常弄错成语意思的原因有下面几条:1、望文生义2、褒贬颠倒3、使用对象错配小华在作文簿上写道: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比手划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裏招摇撞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裏目瞪口呆、充耳不闻。

容易写错的成语换然一新(焕)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其数(计)走头无(投)汗流夹背(浃)挤挤一堂(济)鬼计多端(诡)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汹)免为其难(勉)弱不经风(禁)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山(孙)迫不急待(及)山青水秀(清)随声附合(和)永往直前(勇)仗义直言(执)星罗其布(棋)练习一、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3、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

4、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

5、接着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

6、不说对,不说不对,不表示肯定或否定。

7、就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镇定,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8、指人们做事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达到目的。

9、不怕劳苦,不怕埋怨,形容一心为公的思想。

10、做事有开头,也有结尾,非常认真,能坚持到底。

11、举动非常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12、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13、用来形容事情、道理很明显,容易清楚。

14、常常做某事,成了习惯。

15、医治不好的病。

16、做了一件事,得到两种好处。

17、白天干了,夜里还要接着干。

18、年纪虽老,精力却更加旺盛。

19、气得头发直竖,把帽子也顶起来。

20、高兴得像发狂那样。

二、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在横线上写词语。

()舟()剑()己()人()己()人()死()归自相()拾金()()株()兔一()千里眉()色()花()柳()()发()颜翠色()流1、表现人物品质的:2、描写自然景物的:3、描写人物外貌的:4、描写人物神态的:6、描写人物动作的:7、表示看的意思的:8、含有反义字的:9、含义近义字的:10、含义有修辞的:阅读宝典方法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段意合并法。

二:要素串连法。

三:题目扩展法。

四:摘录句段法。

五:取主舍次法。

实践篇【练习一】篱笆里的读书声牛顿15岁那年,他的母亲把他从学校中叫回来,要他去学习经商,每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着牛顿外出做一次买卖。

牛顿对这些商贾琐事,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统统把这些事情交给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所小房间里读书.有时,他索性交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躲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兴高采烈的大诵其书,却被他的舅父看见了.舅父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数学书,舅父大为感动,他专程赶到牛顿家里,劝牛顿的母亲,准许牛顿继续读书上学。

请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二】坚持写作,一丝不苟俄国作家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朋友问。

“没关系。

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

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茹科夫斯基。

在午饭之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理捧着剧本,一字一字地朗读起来。

茹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睡着了。

茹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有些难为情。

可果戈理对他说:“我曾请求你对我的著作加以批评。

你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

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练习三】书是知识的宝库。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一位大文豪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找出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3、用“”画出说明书是人们“良师益友”的句子,并背诵。

【练习四】剥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节拍),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机投入),我心生(可怜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名不副实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执意)。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悲伤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凉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划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说说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细读短文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拓展一、读句子,写词语。

(6分)1.jìnɡ mì( )的大千世界,yùn hán( )着无穷的ào mì( ),有志的孩子去积极tàn suǒ( )吧。

2.树林里十分热闹,有的小鸟仿佛在yín sònɡ( )诗歌,有的小鸟仿佛在yǎn zòu( )吉他,有的小鸟仿佛在歌唱春天。

二、用“肖”字加偏旁组字填空。

(4分)陡的悬崖俊的姑娘畅的商品遥的生活弥漫的烟胜利的息满地的纸香甜的元三、补充成语。

(8分)( )高望重意味( )长投( )取巧 ( )( )乐道望( )生畏随心所( ) 不拘一( ) ( )冲( )撞四、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6分)保护呵护爱护1.护士阿姨悉心()每一个刚降临人间的小生命。

2.我们要注意书写姿势,()自己的眼睛。

3.小名很()自己的书本,给新书都包上了书皮。

技术战术技艺4.张叔叔修理汽车的()十分熟练,至今没有遇到难题呢。

5.魔术师的()高超,表演的魔术神奇无比。

6.全军将士个个都赞叹朱总司令的()高明。

五、点击名句,补充名言警句。

(6分)1.,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2.,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3.,虫声心透绿窗纱。

(刘方平)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5.卧看满天云不动,。

(陈与义)6.不是花中偏爱菊,。

(元稹)六、选填关联词语,并用落选的一个关联词语造句.............。

(4分)与其……不如无论……都如果……就哪怕……也1.()我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会退步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