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知识点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政策(当时雅各宾派专政)。
《人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1804——1814年革命性: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沉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五年后(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应认清以下三点:第一,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第二,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第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法国革命的国内意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二、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其世界意义主要是指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相同点:1.原因相同: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扫清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2.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3.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影响相同:革命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掌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5.革命进程大体相同:最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外,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2.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美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1789—1875年法国政体的变迁从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 年宪法颁布,是法国政体极不稳定、交替演变的阶段。
从1789 年到1875 年的86年内,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平均约7年更换1次。
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引起了政体的复杂多变,政体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等等,出现过三次君主立宪政体,两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
1789 年,法国大革命胜利,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立宪党人同封建主妥协,制定了1791 年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体。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确定了国民主权、三权分立两大原则;国王是行政元首,享有相当大的权力,也要受到很多限制,要服从国民议会、服从宪法和其它法律;国会享有广泛的立法权;司法权由选举的法官独立行使,任何时候,国会、国王都不得行使司法权。
1789年宪法建立的君主政体,尽管有着同旧势力妥协的一面,但它并不是旧制度下的封建君主政体,而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由于法国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新旧势力之间缺乏长期妥协的基础,巴黎人民又发动了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存在三年之久的君主立宪的统治。
1792年9月22日成立的共和国,各阶级和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仍很尖锐复杂宪法变更仍很频繁,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和督政府、执政府四个时期。
1793 年,激进资产阶级的代表雅各宾派将革命推向高潮,制定了1793年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法国政体为共和国体制,国民会议的权力至高无上。
1794年热月政变后,执政的大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共和三年宪法,削弱了共和政体的民主内容,要求全体人民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权利。
1795 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形式上保留共和政体,实际上是军事独裁。
他通过以下的几次制定和修改宪法,完成了从共和到帝制的演变,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君主独裁制。
1804 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帝制。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1789年:人权和权利的宣言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起点。
1789年5月5日,由于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压迫,代表大约98%的法国人的第三等级,也就是普通人民,组织起来,并于6月20日宣布了《人权和权利的宣言》。
这个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原则,为后续的革命行动奠定了基础。
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的被袭击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狱被袭击事件。
巴士底狱是一个象征着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的监狱。
这次袭击象征着人民对专制主义和不平等的反抗,这一天也被定为法国国庆日。
1789年8月4日:封建权力的废除1789年8月4日,法国大革命的国民立法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决议,废除了封建制度下的特权和等级差别。
这些决策取消了贵族特权和教会的特权,向各种特权表达了抵制。
1791年6月20日:立宪制宣布1791年6月20日,法国制宪会议宣布制定了一部由君主路易十六签署的宪法,确立了法国的立宪制度。
这个宪法首次将国家权力控制在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手中,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共和国正式宣告1792年9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法国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成为一个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决1793年1月21日,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当局的审判下被处决。
路易十六的处决标志着大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引发了一系列内外政治动荡的事件。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戈尔迪昂政变1799年11月9日,将军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戈尔迪昂政变。
拿破仑废黜了法国执政机构,以此来掌握政权,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这个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和拿破仑时代的开始。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人教版中考历史——法国的兴衰荣辱

人教版中考历史——法国的兴衰荣辱重点解析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1、原因:(1)18世纪晚期,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法国等级制度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级仇视特权阶级。
(3)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4)美国独立战争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领导阶级:法国资产阶级3、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5、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6、进程:(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2)发展: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建立共和国:1792年8月,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外国侵略: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欧洲一些国家以此为借口,侵略法国。
(5)高潮:(1793年夏,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结束: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7、意义(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799-1815)1、上台: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2、建立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4、对外战争的影响: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5、帝国的覆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复辟。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轨迹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轨迹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其重要事件。
一、背景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当时法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政治腐败和国家财政危机等问题。
法国王室和贵族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和权力,而农民和城市工人则处于贫困和艰难的境地。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状况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引发了法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二、三级会议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召开了三级会议。
这次会议旨在征询各阶层对财政改革的意见。
这一举措引发了民众的期望和希望,但会议最终却因为贵族的阻挠而陷入僵局。
民众意识到,王室和贵族并不真正希望改革,于是开始了自发的示威和抗议。
三、巴士底狱的被袭法国人民对于王室和贵族的不满终于在1789年7月14日爆发出来。
这一天,民众攻占了位于巴黎的巴士底狱,表示对专制统治的反抗。
这个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也成为了废除君主制的开始。
四、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目标之一是争取人权和平等。
为此,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定并颁布了《人权宣言》。
这份宣言承认了人们的自由、私有财产权和平等的权利,成为了后来世界范围内人权的重要里程碑。
五、立宪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暴力冲突,法国于1791年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建立了立宪制度。
这一新的政治体制大大削弱了王室的权力,确立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原则。
六、雅各宾派的崛起和恐怖统治法国大革命进入了极端的阶段,1793年至1794年间,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
在雅各宾派的领导下,法国实行了恐怖统治,追求所谓的公民道德和党派纯洁。
成千上万的人被判处死刑,包括前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在内。
七、拿破仑的崛起1799年,法国革命的暴力和动荡使得法国社会对内外部的稳定和秩序感到疲惫。
拿破仑·波拿巴出现在舞台上,他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并成为法兰西第一执政。
法国大革命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法国大革命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法国大革命是在1789年爆发的。
法国大革命是指从1789年至1799年期间法国发生的一系列政
治和社会变革。
这次革命的爆发源于法国社会的不满和不公平现象,以及国家财政危机的加剧。
大革命期间,法国废除了绝对君主制,
建立了一个立宪君主制,并推进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
法国大革命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789
年至1791年,这是革命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法国人民推翻
了君主制,实行了宪法和人权宣言,并建立了一个立宪君主制。
第
二阶段发生在1792年至1794年,这是革命的激进阶段。
在这个阶段,法国通过恐怖统治来镇压政治敌对势力,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
改革,并废除了君主制。
第三阶段发生在1795年至1799年,这是
革命的共和阶段。
在这个阶段,法国建立了一个共和制,并经历了
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对外战争的挑战。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为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现代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风潮。
总的来说,法国大革命是在1789年爆发的,它是一场标志性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法国及全球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格局。
革命法国的历史转折

革命法国的历史转折革命法国的历史是一个充满曲折、激烈和重要性的时期。
这段历史跨越了从1789年到1799年的十年间,涵盖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革命性的社会运动,它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并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革命法国历史转折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巴黎,当时法国国民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贫富差距巨大、粮食短缺、失业率上升,这种社会动荡为革命的爆发铺平了道路。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的开始,后来又发生了议会暴动和巴士底狱的袭击,人民的不满逐渐集结成对现存政权的公开挑战。
这些事件奠定了大革命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历史的转折点。
第二阶段:恐怖统治的崛起大革命的第二个关键时刻是恐怖统治的崛起。
1793年至1794年,法国国民公会掌握了政权,实施了恐怖统治政策。
恐怖统治期间,数千名政治敌对人士被处决,包括被认为是国内敌人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女王。
恐怖统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但也加强了法国内部的团结,以及对外战争的决心。
这一时期,尽管极度残酷,但法国法兰西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新的宪法奠定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基础。
第三阶段:拿破仑的崛起1804年,法国大革命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那就是拿破仑的崛起。
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拿破仑通过迅速推进领土扩张和改革法律体系来重塑法国。
拿破仑的军事胜利使法国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土,并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拿破仑还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令,限制了封建特权,并在整个欧洲传播了法国的法律、教育和思想。
尽管拿破仑的崛起给法国带来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但他最终的战争失败导致了他的流亡。
1814年,波旁王朝恢复了法国的王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
总结革命法国的历史转折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大革命的爆发,恐怖统治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崛起。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而且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结束(年)

法国大革命结束(年)法国大革命结束(1799年)一、背景法国大革命是指从1789年开始的一场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旧制度,建立民主政体,并彻底改变法国社会结构。
这场革命历经数年时间,经历了封建专制摧毁、国王废黜和革命运动高潮等多个阶段。
二、法国大革命的演变1. 第一阶段(1789年-1791年)这一阶段,人民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度。
在这个时期,起义民众夺取了巴士底狱,标志着革命的开始。
此后,国民议会成立,通过了《人权宣言》,限制了王权,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2. 第二阶段(1792年-1794年)这一阶段,法国革命进入了高潮期。
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第一共和国。
同时,恐怖统治期间发生了许多政治屠杀事件,如大革命执政委员会对反对派的大规模镇压等。
3. 第三阶段(1795年-1799年)这一阶段,革命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时期。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成功发动了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成立了执政府。
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进入尾声。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 政治影响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法国逐渐走向了拿破仑独裁时期。
虽然法国大革命未能持续延续民主理念,但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对后世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社会影响法国大革命结束后,封建制度被击垮,废除了特权阶级,实现了财产平等,人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这对后来的法国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对欧洲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法国的革命思想逐渐扩散到欧洲各国。
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开始要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并纷纷爆发了革命运动。
法国大革命为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与影响。
四、结论法国大革命于1799年结束,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
尽管革命的进程经历了曲折与动荡,但它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并非终点,它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人们思考民主、自由和社会正义的重要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789 年 5 月 5 日,国王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在会议中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的财政危机,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按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论进行改革。
6 月17 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并在一个网球场举行了宣誓,“网球场宣誓”标志着他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斗争纲领。
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会议。
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愤怒。
7 月14 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占领了市政厅,接管了政权,建立了新政府——常务会议,并组织了武装力量——国民自卫军。
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标志。
新成立的制宪会议实际上成为了最高国家权力机构,但制宪会议代表的成分很复杂,大体分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贵族的君主立宪派、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和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因三
个不同派别执政而分为三个阶段。
一、大革命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执政时期()君主立宪派执政期间发生了几件重要事件:第一,发表了《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这次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宣布了人权、法制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的同时,又宣布了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就从根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
第二,制定了1791 年宪法。
1790 年,制宪会议为了改造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宪会议通过法令,宣布教会地产归国家所有,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制。
制宪会议在1791 年制定了宪法。
宪法宣布“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它保留了君主制,明确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
法国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三,发动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
法国大革命引起了周边欧洲封建国家的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
1792 年 4 月20 日,吉伦特派内阁对普、奥宣战。
第四,立宪派倒台。
前线的军事失利,宫廷的通敌以及将领们的叛变行为,都引起了
人民的极度不满,他们把仇恨都集中在君主及王室身上。
8 月10 日,两万巴黎劳动人民在巴黎公社的领导下,占领了王宫。
路易十六世带领全家逃离皇宫。
巴黎公社的委员出席了立法会议,在他们的压力下,立法会议不得不宣布废除1791 年宪法,国王退位,实行普选制,并逮捕国王。
君主制在革命中被推翻了,立宪派内阁倒台。
二、大革命第二阶段:吉伦特派执政时期()1792 年8 月10 日的起义使吉伦特派取得政权,成立新的行政机构——行政委员会,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第一,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决路易十六。
1792 年9 月21 日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决定,宣布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 年 1 月14 日国民大会投票通过了对路易十六立即执行死刑的决议。
第二,抵御反法同盟和国内叛乱。
1793 年 1 月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之后,欧洲各国君主更加惶恐了,他们决定对付法国革命。
1793 年 2 月,“反法同盟”成立,之后联军就大举进攻,法军步步败退。
在前线危急的同时,法国国内又爆发了反革命叛乱,这是被推翻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僧侣一手制造的,他们企图配合反法同盟的攻势,从内部瓦解革命,以便达到扑灭革命的目的。
第三,发行“指卷”和限价运动。
吉
伦特派的社会经济政策招怨于民,对外战争又带来了财政上的亏空,于是无限制地发行“指卷”。
“指卷”泛滥的结果,必然是急剧贬值,导致日用品特别是粮食价格飞涨。
饥饿把群众推上斗争的道路,群众展开了“限价运动”。
到了1793 年春,罗伯斯庇尔提出的关于“粮食最高限价法案”获得国民大会的通过。
吉伦特派百般阻扰,千方百计打击雅各宾派领导的巴黎公社,法国人民再也无法容忍吉伦特派的统治了。
巴黎人民于5月31日- 6月2日发动暴动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三、大革命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专政后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以下重大事件:第一,实施土地法和制定1793 年宪法。
雅各宾派开始执政时,法国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严峻的形势,雅各宾派沉着应付一切,一方面调动一切力量予国内外敌人以迎头痛击,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团结人民。
1793 年 6 月颁布了土地法,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1793 年 6 月24 日又通过一部新宪法。
这部宪法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最民主的宪法。
第二,采取革命民主专政和革命恐怖。
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成立了公安委员会,实行了革命民主专政,即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
实际上把革命恐怖及打击敌人的任务放在首要地位。
同时,雅各宾派政府也用恐怖手段去推行社会经济措施,无情打击奸商、投机商及囤积居奇者。
但是革命恐怖有扩大化的错误,特别是把恐怖扩大到普通人民身上,镇压一般奉公守法的商人和农村居民。
第三,取得抗击反法同盟的胜利。
雅各宾派在镇压国内反革命以后,集中力量对付反法联军。
同时,对军队进行了彻底改革,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10月两度打败了奥军,12月打败了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入侵军队,到年底,法国境内的联军已被肃清。
第四,热月政变和雅各宾派的倒台。
1794年3-4月雅各宾派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斗争,马拉被暗杀,丹东、埃贝尔等人被处死,雅各宾派趋于孤立。
一方面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罗伯斯庇尔个人专权和滥用恐怖,为一心一意推翻雅各宾派专政的政治集团提供了可乘之机。
7 月,国民大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1794 年7月27 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
热月党人于10 月解散国民大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
1789 年到1794 年的法国大革命以急风骤雨之势摧毁了法国古老的封建制度。
热月政变结束了革命冲击的动荡时期,迎来
了巩固革命成果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