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教案(世界历史上册)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作为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所规定的历史课程之一,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人教版内容涵盖了从古代文明、中世纪到近代的世界历史发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社会的根源,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章:古代文明本章学习的时期是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476年,涵盖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的战国时期等古代文明中的代表性国家和地区。

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学生可以理解文明的形成、传播和互动的历史进程,并在其中找到线索,探寻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第二章:古希腊本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古希腊的政治和哲学。

希腊古典时期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度、霸权政策、民主政治等是学生们重点学习的内容。

伴随城邦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哲学思想也随之产生并盛行于整个希腊地区,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对古希腊文化和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其文化内涵。

第三章:罗马本章以公元前753年至公元476年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为主要学习对象。

历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它们通过罗马公民权的扩大和罗马法的创造得以展示出来。

罗马在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创新思想、建筑技术和战略思想对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理解并学习罗马文明,有益于学生建立对历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审美和认知。

第四章:中世纪本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和文化。

欧洲中世纪时期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个时期的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为分散的国家之一,这也为整个欧洲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多样性。

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中世纪的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及其代表性意义,从而建立对中世纪的认识。

第五章:文艺复兴本章主要探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和文化。

那个时期被认为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世纪结束,启示了现代时代的开始、欧洲西方世界的文化意识的逐渐崛起、艺术的复兴和发展。

世界历史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世界历史上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2)第1课人类的形成 (2)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9)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2)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2)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5)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8)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8)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1)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4)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7)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30)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0)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3)第12课美国的诞生 (35)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8)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41)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3)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43)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6)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48)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8)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51)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4)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57)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7)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60)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63)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63)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66)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江苏省邳州红旗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部分 一体化教案 川教版

江苏省邳州红旗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部分 一体化教案 川教版

初三历史教案1: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一.教学目标: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2. 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二.知识梳理:1.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2.南方古猿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的山顶洞人)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4.现代人分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5.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代替。

6.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是: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三.课堂训练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3.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5.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6.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经历的社会是()7.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是()8.下列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知其母,不知其父”9.阅读下列材料: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初三历史教案2: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主备:李春宝时间:7.24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2.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三.知识梳理(一)、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最早)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作用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上最大的金字塔。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学案人教版表格式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学案人教版表格式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学案(人教版表格式)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的起源;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经历的四个阶段。

2、理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的作用。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学习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2-3页思考以下问题:(1)人类是由谁发展而来的?在何时?我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些进化阶段?主要代表分别是什么?(2)想一想: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3)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妇女在氏族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男子取代?(读教材P4)(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2、我们的问题(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向全班同学共解)3、老师的问题:请你利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一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异同点。

三、拓展延伸分组讨论一下,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和后果。

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形成中的人:起源、原因、时间人类的出现完全形成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形成母系氏族公社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2、方法归类:学习列表法比较相近问题如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以区分知识点。

五、巩固训练1、选一选练一练(1)迄今所知,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出现在()a、非洲b、美洲c、亚洲d、欧洲(2)人类是从古猿发展来的,人类形成于()a、二三百万年前b、二百万年前c、三四百万年前d、一二百万年前(3)下列属于“形成中的人”的是()a、非洲南方古猿b、印尼爪哇人c、中国元谋人d、法国克罗马农人(4)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想一想、再回答:有人说“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转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总第二课时)设计人:安振霞使用人:学习目标:1、说出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课教案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课教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古代、近代)【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 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 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 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 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内容标准】(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优秀教案2、解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严重步骤,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的。

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三省的沦亡,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剧了民族危机。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人事变后,发出了抗日的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并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的加深,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引起了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也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的过程并识记其时间。

(2)理解蒋介石采取不抵制政策的原因。

(3)掌握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情况2、解析(1)能够分析和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2)能够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3)能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对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这一难点较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原因是作为高一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强。

对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阶级的本质来分析。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其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

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力量的不满。

这一切,与蒋介石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带来不同的影响。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亡,日本法西斯势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斗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

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

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

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

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史的基本概念,熟悉世界史的基本内容;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加强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古代文明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古代文明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总结古代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2. 老师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回忆并总结已学过的古代文明知识。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老师介绍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如古代文明的农业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影响等;2. 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古代文明的贡献,如古代文明对科学、艺术等领域的重要影响。

步骤三:知识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学生分组完成小组讨论,探究不同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贡献;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与全班共同总结各个古代文明的贡献。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提交练习答案,老师进行批改并与学生讨论。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2. 学生回答提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探究兴趣,在小组合作和课堂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了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对古代文明贡献的思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早期的人类文明第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一、课标: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二、重点:1、早期人类的代表2、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三、难点:人类是怎样从古猿转化而来的四、教学:(一)人类的形成早期猿人三四百万年前晚期猿人“完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中的一支早期智人黄色人种晚期猿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注:1、人与动物的区别:人能制造工具和参加劳动。

2、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妇女在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氏族:以血缘关系组成比较稳定的社会集团父系氏族后期家庭私有制国家(文明时代)五、参考资料:1、直立人:距今180万~20万年生活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

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向亚洲和欧洲扩散。

直立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用火、甚至狩猎。

中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都属于直立人。

2、智人:即“智慧的人”,简称“智人”。

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

其中又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两个发展阶段。

3、早期智人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

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到五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更新世中期后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4、晚期智人原称“智慧的人”,简称“智人”,又称新人,一般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1万年以来的人类称为现代人)。

5、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6、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8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

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一、课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2、知道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3、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二、重点1、古埃及金字塔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3、古印度种姓制度三、难点1、古老文明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老文明的特点: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五、参考资料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

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宗教原因。

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

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

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

其次是政治原因。

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

2、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一词最初以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

其实最为古老的、土生土长的印度文化早已被人遗忘,今日我们所熟悉的印度文化,来源于一个半游牡民族“雅利安人”。

大约公元前2000年后期,雅利安人从中亚侵入印度,打败了当地的土著居民。

当雅利安人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形成了四大原始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教是由最初的吠陀宗教统一而来,该教认为梵天是世界的最高主宰,一切万物皆由梵天所造。

在其统治过程中,为了加强最高种姓(婆罗门)的地位,捏造了所谓的不洁理论,声称“人体至肚脐以上,被宣布为较为干净的部位,而口则被认为最为清净的部位”,而婆罗门由梵天的口所创造的,理所当然是人类中最优秀、最高贵的人,享有世上的一切。

第二等级:刹帝利,由梵天双手创造,即王公贵族与武士集团。

一、二等级掌握着国家的祭祀与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由梵天双腿所造,属于普通的劳动者阶层,包括商人、手工业者、自由农民等,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并负有向国王纳税的义务。

第四等级为没有任何特权的首陀罗,由梵天双足产生的,是最不洁的。

主要由雅得安人所征服的土著居民构成,从事奴隶与雇工等劣等、低贱的职业。

此外,,还有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派生出的亚种姓与杂种姓人(旃陀罗),他们被称之为“不可接触的贱民”,被严格禁止与各种种姓成员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最极端的时期,甚至不能进入某些人的视线。

他们只能从事被认为不洁的行业,如刽子手、屠夫、掘墓人、清洁工等,因为这些行业玷污了宗教的某些仪式。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

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

如一个百岁的刹帝利看到一个10岁的婆罗门,也要向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

在古印度,高种姓人犯罪,一般只处以罚金,低等级种姓犯罪,特别是侵犯高种姓的人身安全,则给予相当严厉的制裁。

由不同种姓的男女“通奸”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旃陀罗),他们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他们不能与其它阶层的人居于同一处所,若要进城,则必“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所以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

3、《汉谟拉比法典》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志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第3课西方文明的摇篮一、课标:1、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二、重点:1、“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及评价。

2、理解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影响。

三、难点:1、理解和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2、理解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影响。

四、教学。

政治表现: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原因: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时代”主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8罗马共和国(前509布匿战争(前264—前146年)2罗马帝国(前27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五、参考资料斯巴达:议事会(共30人,包括2位国王,国王为世袭,另28人在氏族内选出,其中监察官的权力不断加强,最终成为权力的主宰)民众大会(有决定权,但只能对议事会的议案以欢呼的形成表示同意,形同虚设)雅典:提秀斯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宪制的活动,它的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这一过程希腊人称这为“塞诺西辛”,意为联合一统。

雅典是以协议的方式建立国家,和斯巴达之通过征服立国不同。

提秀斯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把国内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业者只在公民大会中有一席之地,绝不能当官掌权。

前683年雅典执政官多达9人,揽军政法等权。

梭伦改革: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及倍审法庭。

克利斯提尼改革: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的部落体制进行选举。

以10个部落各选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

会议成员在合格候选人中抽签产生。

伯里克利改革:前487年,执政官不再经过选举,而是像五百人会议成员那样抽签产生,到前457年,公民大会便决定可让第三等级公民任执政官,后来又扩大到第四等级,并一律由抽签产生。

罗马共和国: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有否决权,任期一年。

正常情况下,执政官人选由前任执政官提名,经森都利亚大会表决通过,元老院批准,最后由库里亚大会授予最高统治权。

第二单元亚欧封建文明第1课亚洲封建国家一、课标: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二、重点: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影响2、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3、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三、难点:1、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的作用四、讲述时间:646年人物:孝德天皇大化改新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经济:实行土地国有制,定期分地给农民,农民向国家纳税。

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背景: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①麦加创立伊斯兰教②在麦加传教受挫兴:经过: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③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630年,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接受伊斯兰教,承认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

结果: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衰:帝国分裂(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五、参考资料1、大化改新背景(1)苏我氏的独裁势力严重威胁日本皇室的权威(2)周边国家的强大,使日本感到一种压力(3)有识之士迫切需要改革2、阿拉伯在辽阔的沙漠和氏族社会的环境中,阿拉伯人过着一种动荡的生活。

但是,贫乏的物质生活,使阿拉伯人时有衣食不周之虞。

尤其每逢大旱之年,饥渴迫使广大人畜濒于死亡的边缘。

于是,劫掠他人就被视为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各氏族、部落为争夺牧场、水源和牲畜等财物,经常发生战争。

第2课欧洲封建社会一、课标1、以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二、重点: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2、城市兴起的意义3、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三、教学形成:查理·马特改革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经济上: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政治上: 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产生于教会或者封建主的领地 争取自治权[赎买(主要形式),斗争(琅城起义)]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原因:拜占庭帝国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兴起的文明因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交融与发展第1课 古代世界的征服战争一、课标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二、重点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2、罗马帝国扩张 三、难点古代世界征服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参考资料: 1、希波战争:封建等级制度教皇和教会第2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一、课标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二、重点1、马可·波罗来华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三、难点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四、教学交流中介:阿拉伯原因:①地处东西方贸易通道的连接点上②长期从事东西方贸易阿拉伯数字创造者:古印度人改进和传播者:阿拉伯人口述者:马可·波罗执笔者:马可·波罗狱友《马可·波罗行纪》内容: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见闻影响: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神往②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刺激作用第3课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一、内容标准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楔形文字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与传播3、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