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王蛟

合集下载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精选全文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效,采用节能技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优化设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利用非传统能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利用电力驱动电机转动车轮的汽车,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完全消除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电动汽车的电能可以通过电池储存,也可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获得。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能效更高,性能更稳定,维护成本更低。

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市场上有多款成熟的电动汽车品牌,如特斯拉、比亚迪等。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将传统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的汽车,其主要优点是既可以使用传统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也可以使用电动机进行驱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效率比传统汽车高,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目前,丰田、本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

3、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氢气和氧气在氢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从而驱动车辆的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减少了传统汽车排放的废气和噪声,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汽车。

目前,丰田、本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氢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汽车能源消耗量占全球总能耗量的20%左右,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节能技术研发的目标是提高汽车的能效,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降低汽车的运营成本。

1、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指在保证汽车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汽车重量的技术。

轻量化技术可以通过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手段来实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整车轻量化系数 -回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整车轻量化系数 -回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整车轻量化系数-回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China)是我国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致力于推动汽车科研和发展。

在不断推进绿色环保的今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整车轻量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整车轻量化系数”的相关问题,探讨整车轻量化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整车轻量化的背景和意义。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汽车工程学会提出了车辆整车轻量化的重要战略,旨在减少汽车的重量,从而降低车辆能耗和排放。

其次,我们来详细介绍整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

整车轻量化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中,车身轻量化技术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采用轻质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度钢材,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身的重量。

此外,结构优化设计、模拟分析和制造工艺改进等方法也是实施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手段。

底盘轻量化主要包括减少底盘部件的重量以及改进悬挂系统,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

动力系统轻量化则针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传动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传动系统的重量和能耗,进一步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接下来,我们将回答整车轻量化系数的含义。

整车轻量化系数是衡量车辆整车轻量化程度的重要参数。

它表示整车重量与标准重量之间的比值,标准重量是指在满足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传统材料所设计和制造的车辆重量。

整车轻量化系数越小,表示整车轻量化的效果越好。

在实施整车轻量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材料选择。

合理选择轻质材料是整车轻量化的关键。

优秀的轻质材料应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并满足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

其次是结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车身和底盘的结构设计,可减少材料使用量,同时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张庆国
【期刊名称】《汽车周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如今,汽车作为一种通行工具,给人们出行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国家的经济一直在不断的增长,所以我们的汽车,也在不断地增加。

由于机动车尾气中存在着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它们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目前,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也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为了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对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从而达到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目的。

本文重点就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有关内容作了详细的叙述与探讨。

【总页数】3页(P0025-0027)
【作者】张庆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
【相关文献】
1.鼓励传统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专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数据资源中心咨询业务事业部总监助理、节能研究部部长任焕焕
2.汽车新能源与节
能技术应用研究3.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4.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5.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愈发凸显,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指采用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燃油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新型动力总成技术,它利用电池储存电能,并通过电机驱动车辆前进。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无尾气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满足日常通勤和城市出行的需求上也日益成熟。

而混合动力汽车则是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结合,利用两种动力源相互协调工作,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而燃料电池汽车则是通过氢能源来提供动力,不仅零排放,还具有高效能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节能技术应用除了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汽车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轻量化设计、动力总成优化、车辆智能化等方面。

轻量化设计是指在不影响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车辆自身的重量,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设计,从而降低车辆的能耗和尾气排放。

动力总成优化则是通过引擎、传动系统、底盘等部件的优化设计,提高整车的燃油利用率和动力性能。

而车辆智能化则是通过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控制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节能技术的应用将有效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实现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的前景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缓解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研究

基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研究

【摘要】21世纪,位于首要问题的是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

因此,研发的有关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如何应用相关事项,成为重大挑战。

本文着重这两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现经济飞速发展,全球汽车拥有量正逐步上升。

但汽车的排放与汽车使用能源逐渐枯竭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寻找新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是本文对于节能技术研究的主要思路。

1汽车新型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存在意义21世纪,全球达成共识:交通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最根本途径即能源转型。

近年来,全球汽车保有量正在逐步上升,主要的增幅是来自发展中国家。

并且预计直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会突破12亿辆。

国际能源机构(IEA)有统计数据表明,未来石油用在交通上的比例将会占到全球石油总消耗量的62%以上。

由于使用量的不断加大,国际油价不断升高,并且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预测在2020年之后,全球有关石油的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将会出现净缺口。

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时产生的大量有害物是造成局部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此看来,汽车新型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必要出现的衍生产物。

2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结合效果2.1混合型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具备两个或以上可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

内燃机车发电机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此类车上装有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内燃机车发电组、燃料电池等等。

由于组成部件、控制策略以及布置方式的不同,也因此被分成了各种分类形式。

根据其驱动联接方式,主要是分为以下三类系统:2.1.1串联式动力系统此类系统一般由内燃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产生的电能首先是通过控制单元先传到电池,接着再传输给电机转化为动能,最终通过变速机构来驱动汽车;2.1.2并联式动力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两个驱动系统,传统内燃机系统和电机系统共同存在,这样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驱动汽车单独工作;2.1.3混联式动力系统混联式系统特点在于内燃机和电机各有一套机械变速机构,采用行星轮式,或者齿轮系结构结合的方式,从而综合调节这两种系统之间相互转速关系。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翼4(下)0引言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传统汽车能源主要以汽油为主,汽油是石油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汽车的污染问题已经被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将具备极大潜力。

1发展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逐渐加剧,各国也逐渐重视起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重视能源转型。

以汽车工业为例,全球汽车保有量在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持续上升,这加剧了石油的消耗过程,可能会超过60%。

加上石油供应不太稳定,国际油价起起伏伏,这也使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有巨大推广意义。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氢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气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等类型。

其中,混合动力汽车以日本汽车企业生产的为主,技术相对成熟,且在日本、欧洲与北美市场反应良好;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气动力汽车等各项关键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部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汽车新能源技术2.1汽车氢动力技术氢动力技术是很多汽车品牌推崇的理想节能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是强化对性能较好储气装置的应用,可以对多层复合金属材料进行中空设计,在维持液态状态的同时储存氢气燃料,使生产成本更加可控,也无需扩大机械内部结构空间。

如果氢动力技术趋向成熟,则汽车最终的污染排放物是水,可以真正实现污染零排放,体现了无污染的特征,彰显了汽车技术的环境友好型发展趋势。

2.2电力驱动技术纯电动车核心可以利用电力驱动,实现对各装置的控制,在驱动动力上以车载电源为主,应用电机完成对车轮的驱动。

以电力驱动技术为主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气污染,而且电机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噪声,从而避免对人体产生的噪声伤害。

浅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浅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技术创新210 2015年12期浅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刘凯崔瑶李桂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当前,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汽车耗能和废气排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面对汽车的大量生产一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将会逐步的枯竭,所以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对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笔者分析改善我国汽车节能的主要技术路径,对我国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2-0210-01汽车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车用能源消费(以公路交通能耗代替)持续大幅增加。

2010年,我国车用能源消费达到2.414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76.23%,年均增幅高达21%。

如今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提倡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则成了当今社会上的主体。

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我国汽车工业走节能环保发展道路,降低汽车排放污染、摆脱对石油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培育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产业共同决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

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作者:赵力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8期摘要:如何保障汽车工业不受能源和能源浪费、污染的困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对资源消耗、污染严重的汽车厂家尤为重要。

笔者在文中分析了汽车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就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02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是汽车行业提高收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当代汽车业面临竞争白热化,能源问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基本表现有:人工成本比例较高;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汽车能源费用消耗巨大;环保成本不断增加等,都让汽车厂家、用户乃至整个社会单位的成本节约实施的比较艰难。

唯有充分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分析现存问题,才能有效节约能源、增长收益。

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的实质是分析怎样以高效益的实现能源开发,以收益增长、环保节能为目标,对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分析、改进、控制和完善,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并以此带来高经济效益的过程。

1 现代汽车能源的环境污染因素分析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

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车用燃料是汽车工业的血液。

目前,汽车燃料仍是以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为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膨胀,燃料被大量消耗,造成了石油产品供需矛盾日趋严重。

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HC、CO、NOX微粒,铅化物和碳化物,它们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因此,各大汽车公司一方面采用先进技术,选用轻量化材料,改进现有汽车的结构;专家指出,面对现今柴油量紧价高的局面,改变资源供应非人为之事,只有充分发挥内燃机的工作效率,提升燃油的燃烧经济性,或能有效缓解用油紧张,因此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积极进行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王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在我国的保有量越来越高,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也
越来越多,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空气,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新
能源汽车的研发,打破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对控制尾气排放,提高城市
空气质量,保护国民生活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技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
1 引言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重要问题,节能与环保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

汽车燃
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急需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

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
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

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
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车用燃料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汽车燃
料多以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区车辆
保有数量直线上升,对燃料的需求量急剧膨胀,同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种现状,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一方面采用技术改善的方式,改善汽车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积极进行
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
发展,现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并且已经分别完成了3类新能源汽
车的功能性样车试制、性能样车试制以及产品样车试制,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
术的研发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

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
较大进展,已初初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3 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应用
3.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

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
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

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
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

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
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
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

此外,混合动力
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
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

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

从电机输出功率
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
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

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
动力,是在内燃机上增加启动电机的方是所获取的,所采用的启动电机是发电启
动一体式电动机,以此为基础控制发动机启动和停止。

轻混合动力系统则采用集
成启动电机,这一第汽车减速成和制动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而在汽车行驶过
程中发动机则等速运转。

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电压电机,当汽车在加入或大负
荷状态时,电机辅助驱动以补充发动机自身功率的不足。

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采用
高压启动电机,其混合程度可达50%以上,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3.2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传统点火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压燃点火,活塞压
燃点火的压缩比更高,而火花塞点火则使发动机的噪音和工作震动更小。

汽车压
燃技术是将传统的火花塞点火方式和活塞压燃点火方式进行结合,通过提高发动
机的压缩比,使燃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燃烧,从而达到提高燃油使用率的目的。

采用压燃技术能使发动机的燃烧温度降低,减少辐射热传递,而且燃烧周期更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3汽车可变排量技术
可变排量,也称为切缸工作循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通用汽车公司运
用于凯迪拉克汽车上。

目前在中国已经研究出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来控制
排量的技术。

这项技术是根据空气冷缩热胀的原理,在汽车刹车或者怠速时,汽
车的热气管道会向发动机输入热空气供内燃机燃烧,空气密度的降低使得在保证
理想空燃比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喷油量,而同时因为进气密度的降低,压缩进程
时压缩空气所需的能量也随之而降低。

因此,我们可以在发动机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在刹车和怠速时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减少喷油,降低排放。

3.4蓝驱技术
蓝驱技术是在原发动机和车型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节能
技术。

相较于普通车型,应用蓝驱技术的车型调整了变速箱3挡到5挡的传动比,使汽车在高速成巡航状态下能够更省油。

同巅,蓝驱技术还从空气动力学原理出发,对车身设计进行了优化,如底盘高度、风阻系数、胎压、滚动阻力等。

4 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与节能应用的建议
4.1加强对汽车节能产品的开放以及改进工作
我国的国产汽车工业并不发达,在汽车制造技术也多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
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更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是建议在基础汽车
制造技术之上的,如果连基础技术都掌握的不够成熟的话,更罔论系能源技术的
研发。

因此,我国的汽车工业首先要进行改善的是自身的制造基础,从传统技术
上寻找突破口,同时实行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传统汽车产品的“两手抓”政策,从
里到外的促进我国汽车节能的进一步发展。

4.2鼓励并促进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
发展新能源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为我国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长远的发
展项目,需要长时间不断的投入,并且具有极高的投资风险。

这种特点导致我国
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新能源技术开发产生怯步的心理,造成技术研发,创新止
步不前的困局。

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尽快采取相关政策改善,通过整合国
内科技、资金和人力资源,集中有限的资金和科研人员,采用与企业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直接投人资金鼓励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的零部件,并且形成标准化和
产业化。

4.3加强新能源开发的管理工作
目前在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研发方面存在一些恶性竞争,例如上游产业
与下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技术采用后各制造商之间的利益竞争等等,都制约了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的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不只是开
发应用本身,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

有生产要素的合开利用、制度的完善、
人员管理、汽车生产过程的高效性,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达到实现新能
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目的。

5 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让我国汽车工业
可通过对全新领域的探索,跨越传统汽车领域技术壁垒,而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
同一起跑线上。

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
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朝新能源汽车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夏爽.试论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130.
[2]臧秀源.浅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41-142.
[3]张雪.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的相关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