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合集下载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和教科书中,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200个有趣且有深度的物理生活小常识,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奥秘。

1.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产生的。

当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闪电。

2.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内反射形成的。

它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3.月球的亮度是太阳光的反射,因为月球没有自己的光源。

4.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的,所以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5.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所以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

6.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发光的像素点组成的,这些像素点通过电流的开关来控制。

7.CD和DVD上的信息是通过激光读取的,激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8.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9.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红外线可以穿透一些物体。

10.太阳能是通过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11.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是因为它们的骨骼结构轻巧且空心,减少了重量。

1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形成气流。

13.摩擦会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双手来回搓热时会感到温暖。

14.水的密度最大是在4摄氏度,所以当水冷却到这个温度以下时,密度会变小,水会上浮。

15.冰可以漂浮在水上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

16.冰会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导致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

17.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足够大,可以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变为气态。

18.水的蒸发会带走热量,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水蒸发会让我们感觉凉爽。

19.空气的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高山上的空气比低地稀薄。

20.火焰是由可燃物质的气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产生的,火焰中的亮光是燃烧产生的。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1水中筷子变短光的折射
2水中有树的倒影光的反射
3路面上有油膜,呈彩虹色光的干涉
4凸透镜可以点火凸透镜聚光作用
5大树底下有光斑小孔成像
6路面上有人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7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8雨后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9人看到日出比实际要早光的折射
10汽车挡风玻璃要倾斜一定角度光的反射
11汽车驶过,听到声音的频率逐渐变小开普勒效应
12障碍物阻挡不了声音的传播声波的衍射
13用电热丝加热电流的热效应
14用微波炉加热波具有能量
15冬天湖面结冰,冰面下没有结冰水的反常膨胀
16被水蒸汽烫伤比被水烫伤更严重液化放热
17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物体摩擦起电
18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库仑定律
19通电导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电流的磁效应
20指南针指南地球是个大磁体
21发电机的线圈转东产生电流电磁感应
22打雷乌云带电放电
23听铁轨可以更早判断火车来了声音在铁中传得比在空气中快24宇宙中对话需要无线对讲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5太阳光能传到地球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26你推墙,感觉墙推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7大卡车爬坡时要减速功率一定时,速度和牵引力成反比
28吸盘可以紧紧地吸在墙上大气压强
29用针扎手痛受力一定时压强和表面积成反比
30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排开水受的重。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

(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11)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3)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4)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15)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6)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

(17)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18)用吸管“喝”汽水:大气压的挤压(19)将菜放在锅里炒能熟:热传导现象(20)人和车能在地面行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21)人体肌肉运动:杠杆原理(22)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3)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是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24)汽车急刹车(减速)时: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25)钢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26)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

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是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

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和物质世界的科学领域。

它依靠实验证据和理论构建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发生和演变。

物理学中有许多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理解自然法则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

1. 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解释了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的行为。

狭义相对论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

广义相对论则给出了引力的描述,认为引力是由于物质弯曲了时空结构。

2.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学,它描述了粒子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即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不确定性原理,即无法准确同时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以及量子叠加和纠缠现象,即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

3.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量和能量转化的物理学,它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守恒能量的原理,表明能量在各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热量是不可逆的,永远无法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它还引出了熵的概念,即系统的无序性。

4. 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电荷的基本定律包括库仑定律,它描述了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描述了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电磁学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

5.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基于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导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即F=ma;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且方向相反。

6. 波动学:波动学研究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波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速度等。

波动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波的叠加原理,即当两个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和衍射现象。

7. 统计物理学:统计物理学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的行为。

初中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你都了解吗

初中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你都了解吗

初中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你都了解吗
物理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初中物理课会让学生了解很多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原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初中物理必备的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那些常考的物理现象及原理
 【水滴入滚热的油锅会立刻爆炸】
 原理: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滴入油中会迅速沉入油的底部,同时水在高温作用下急剧汽化而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热油中形成气泡并不断膨胀上升。

由于气泡内部的压力比较大,从而导致气泡在热油表面爆裂开来,溅起油花,并发出爆裂的声音。

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反应,不是化学反应。

 【将豆腐冰冻一段时间再解冻,豆腐内部会出现非常多的小孔】。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如果水掉入热油锅中,它将立即爆炸]原理:水的密度高于油的密度。

当水滴入油中时,它将迅速沉入油底。

同时,水在高温的作用下迅速蒸发并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热油中形成气泡,并不断膨胀和上升。

由于气泡内部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会导致气泡在热油表面破裂,溅出机油,并发出破裂声。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

[如果将豆腐冷冻一段时间后解冻,豆腐上会有很多小孔]原理: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放入冰箱中,水会被冷水冷冻,水凝固后体积会变大。

解冻冷冻的豆腐后,小冰晶融化,体积减小,因此豆腐中会有许多小孔。

水先沸腾,然后在真空中冻结原理:水将在真空中沸腾,因为压力低于当时水温的饱和蒸汽压。

连续沸腾会使水温降至冰点,最后冻结成冰。

[凉爽时,潮湿的地方会使人感觉比干燥的地方更冷]原理:温度低时,湿度高的空气中会有更多的水分。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比热容,它将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湿度高的地方会感觉较冷。

[后视镜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原理:汽车后视镜可以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因为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且凸面镜形成的图像小于真实物体的图像,从而“扩大”了视野。

[高压锅快速煮饭]原理: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加。

高压锅中的气压高于普通锅中的气压。

当水沸腾时,压力锅中的温度会比普通锅中的温度高,并且食物煮得更快。

[红光通常用作指示灯]原理:红光的波长约为610-750nm,是所有可见光中最长的。

波长越长,被散射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红光具有最强的穿透力。

[海市age楼]原理:海市rage楼是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它是通过大气折射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而形成的虚像。

[北极的冰屋可以保暖和预防寒冷]原理:(1)由于冰室坚固,气密,可以使冷风远离冰室;(2)冰是不良的热导体,可以很好地隔热。

屋子里的热量很难通过冰墙传到外面。

(3)冰屋上没有窗户,可以大大减少房屋内外的空气对流。

[通过浸入石灰水中可以延长生鸡蛋的保存时间]原理:鸡蛋是有生命的,它们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常考的物理生活现象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 常考的物理生活现象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常考的物理生活现象
150个物理现象与原理有哪些,常考的物理现象都是什幺,小编整理了
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考的物理生活现象有哪些
 【水滴入滚热的油锅会立刻爆炸】
 原理: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滴入油中会迅速沉入油的底部,同时水在高温作用下急剧汽化而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热油中形成气泡并不断膨胀上升。

由于气泡内部的压力比较大,从而导致气泡在热油表面爆裂开来,溅起油花,并发出爆裂的声音。

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反应,不是化学反应。

 【将豆腐冰冻一段时间再解冻,豆腐内部会出现非常多的小孔】
 原理:豆腐中含有较多水分,放入冰箱后,水受冷凝固,水凝固时体积变大。

冰冻豆腐解冻后凝固的小冰晶溶化,体积减小,因此豆腐内部会出现很多小孔。

 【水在真空中会先沸腾后结冰】
 原理:水在真空中会先沸腾是因为气压低于当时水温的饱和蒸气压,持续的沸腾会使水的温度降低到它的凝固点,最后冻结成冰。

 【天凉时,湿润的地方比干旱的地方使人觉得更冷】
 原理:气温较低时,湿度大的空气中的水分较多,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湿度大的地方会感觉更冷。

 【汽车后视镜扩大驾驶员视野】
 原理:汽车后视镜能扩大驾驶员视野,是因为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且其所形成的像比实物小,从而“扩大”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如高度,速度、温度、电磁性质)等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物理变化另一种说法。

换句话说,物理现象是指可直接感知的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而不同于物理本质,物理本质是对同类物理现象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

光与微粒:
物理现象中光与微粒
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

丁达尔效应指光经过胶体(例如乳剂、混悬剂)时产生散射。

当光射向溶液时,光受到的散射较少,大部分光都能通过溶液。

但射向胶体时,胶体的粒子散射光,使得那些粒子有被散射的光的颜色。

维基中的讲: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这是因为胶体微粒较大,对光线产生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可用以区别)。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

这主要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散射出来的光。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之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 ~700 nm ),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类似这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

这是因为云、雾、烟
尘也是胶体,只是这种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其实丁达尔效应可以这么简单理解,纯净:光直通通的过去,没有毛边胶体:光一头大一头小,光路呈细长椭圆柱状,且毛边小将近不可见;其他混合:和胶体相比,光路不如胶体细长,且毛边明显可见。

网上找到的这段我觉得还可以:
实际上得到的浑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的直径范围往往包括了属于胶体粒子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方法将分散物精密分开,使一部分粒子的半径都大于10的-7次方,而又小于10-6次方,则这样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乳浊液或浑浊掖,这样的分散系的性质就和胶体有明显的区别,而我们制作的胶体也是这样,如果胶粒子的半径就控制在10的-8次方附近的一定范围,则它的光学效应则更明显,如十分清朗的天空,没有一点沙尘,而空气中只有微小的水汽,这个微小是指水滴,不是指完全分子化的水,若完全分子化,则空气就是均相的,属于溶液范畴了,这样的大气环境,可能还十分糟糕呢,为什么?因为没有了光的散射现象,在背光的地方,是一个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了,而有水滴的空气,则不然,但它的半径一定要小到胶粒子的程度,否则就要陷入迷雾之中了,这样的环境大气的透明度十分好,但大气的折射和散色率也在恰当的状况,那样的天空就是湛蓝的,而水滴的半径在10的负6次方,并形成大块的团,它可以漂浮在天空,就是云团,我们在山上,进入云团,就是进入了雾里,可以看到细小的水滴的移动状况。

我们做一个箱子——暗箱,往里面通入水气,若水滴的半径小于10的-9次方,哪怕它的密度大一些,用一束白光照射,则看不到光柱,什么都没有,若半径在10的-8次方,就可以看到微弱的乳光柱,它的光色是微蓝的。

若水滴的半径在10的-6次方,就可以在明光下感到箱子里面是雾状的不透明感,水汽雯氤。

光线通过,则逆着光路观察,发现光明显减弱,因为水滴是透明的。

而垂直观察,则看到的白色的光路,而且可以发现光锥现象十分明显。

我们在密林里感受透过的阳光,是什么样子?雨后天晴的感觉或清晨,和中午空气干燥时,那些一道道的光柱的散开的角度,和光柱的颜色是不同的,我们在看脚底下班驳的日影,有时是带有明显的紫色。

都和水滴的光学性质有关,水汽浓重,则光锥角度大,光投射的距离也小;而干燥的情况,则光锥角度小,亮度大,投射远,颜色偏蓝;这里还有水滴对光的折射作用,光照到水滴,一部分被反射回去,一部分透入水滴,在水滴的里面反射和折射,这些光,有的再出来,他态度方向是均匀的,所以看到的是白色的,若光线被明显折射,则可以看到彩虹。

而对于其他的分散质,由于它们的透光性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若是液体,半径在10的负9到-7之间,则往往形成乳白色的,我们知道牛奶是白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奶油,还有蛋白质,我们可以有不同颜色的不溶于水的油,通过超声波混合,得到的乳浊液往往都是白色的,在暗箱里观察光路通过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果乳浊液的厚度合适或浓度合适,可以发现透过光是红色的,从理
论上讲,透过光的颜色,可以有多样的。

但实验的结果不尽人意,得到红光容易,.如果是固体微粒,则在垂直的角度观察,光柱的灰暗的浊光,可以在光柱里观察到微粒运动状态。

总结一下,就是胶体是透明的,浊掖是浑浊的,它们有明显的区别,除非浑浊度十分微弱,分散质很低,是可以用丁达尔方法分辨浑浊体系的,因为在光路上,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微粒的存在,而胶体是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