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4.7 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选择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自然选择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自然选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知道自然选择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2.运用自然选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自然选择的过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自然选择的PPT,用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选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选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然选择的知识解释现象。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自然选择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自然选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选择的概念和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7谁选择了它们》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7谁选择了它们》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观察、实验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身边的生物和环境充满好奇,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鸟的迁徙、鱼的洄游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观察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4、7《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4、7《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含答案)

4.7《谁选择了它们》练习一、填空题1.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

2.大自然改变并选择着(),()因生活的环境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

3.()生活在美洲中部,()生活在美洲南部,()生活在寒冷的北极。

4.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并且()。

5.黄色青蛙的出现是(),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

二、选择题1.下列是因大自然的选择而改变的是()A.野猪B.长颈鹿C.杂交水稻D.大象2.( )经过人类的培育和选择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金鱼。

A.鲫鱼B.鲤鱼C.带鱼D.娃娃鱼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C.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D.水稻经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4.野猪、野鸭经过(),变成家猪和家鸭,身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A.人类的圈养B.人类的培育C.杂交D.人类的选择5.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极地动物()A.北极狐B.北极狼C.北极燕鸥D.灰狐三、简答题大自然改变着生物。

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谁选择了它们》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2.生物生物解析:大自然(环境的变化)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生物因生活的环境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

3.灰狐红狐北极狐4.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解析: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5.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二、选择题1.C2.A解析:鲫鱼经过人类的培育和选择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金鱼,身体特征发现了明显的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同步练习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题1.物竞天择,________,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2.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________ ,身体愈接近________;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________。

二、单选题3.对同一物种来说,生活在越热的环境中,它的个体就()。

A.不变B.越小C.越大4.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

A.圆形B.方形C.三角形5.为了更好的(),北极熊的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长得越小。

A.跳跃B.抵御寒冷C.游泳6.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狐狸,愈冷的地方个体就()。

A.愈大B.愈小C.一样7.下列是大自然的选择改变着生物的是()。

A.金鱼B.杂交稻C.长颈鹿8.下面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A.青蛙的保护色B.长颈鹿的长脖子C.金鱼多种多样的形态和色彩D.红狐和灰狐外形不同三、判断题9.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10.北极狐圆而大的体型有利于保温。

()11.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2.大自然就是运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3.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不会有所不同。

()14.如今的生物,已经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变化了。

()四、解答题15.简答题。

(1)说一说北极狐适应生活环境的身体特征。

(2)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例子,比如说野猪通过人工驯养变成家猪等。

你能再列举3个例子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适者生存2.愈大;圆形;小二、单选题3. B4. A5. B6. A7. C8. C三、判断题9.√ 10.√ 11.√ 12.√ 13.√ 14.√四、解答题15. (1)北极狐的身体较大,体型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都比较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 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 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7 谁选择了它们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青蛙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很难被发现。

这种体色有利于青蛙捕食和躲避敌害。

这种现象说明()。

A.青蛙的生长影响了环境B.青蛙的生长适应了环境C.青蛙的生长改变了环境D.青蛙的生长依赖环境2 . 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它就会死亡。

这说明生物()。

A.能影响环境B.能改变环境C.依赖环境3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制约C.环境对生物无影响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4 . 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A.灰色B.绿色C.黄色D.褐色5 . 有些鸟类有迁徙的习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迁徙的鸟类的是()。

A.生活在一起的喜鹊B.返乡报春的家燕C.结伴远航的大雁二、填空题6 .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___)。

7 . 池塘里的鱼是用________运动的,靠________呼吸。

8 . 雌鸵鸟集中____________,雄鸵鸟孵蛋,这种繁育方式是与____________的气候相适应的。

三、判断题9 . 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消耗的热能较多,所以身体瘦小。

(_____)10 .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

(______)11 . 小梦认为:所有的花都能结出果实,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小鸡。

(______)12 . 植物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

(_______)13 . 植物不会运动,所以植物不是活的。

(______)四、简答题14 . 鱼能在水中呼吸的原因?15 . 我们曾见到过许多有生命的物体,把它们的类别写下来。

(注意只写物体的大类别,不能写个体的名称)16 . 简答题: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它们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PT课件

《谁选择了它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PT课件
谁选择了它们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
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
成员。
2、
和 自然选择 可以改变生物特
征。
2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栖息环境。( √ )
2、动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影响环境。( × )
3、自然选择能改变生物的特征,而人工选择不能改变生物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5
的特征。( × )
4、生物的种类会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 √ )
5、在田野里,绿色的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
其他体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 √ )
6、动物的生存和淘汰受到人类的影响,但与环境无关。 ×
2020年10月2日
2
谁选择了它们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
5、适2合020生年10活月2日在冰雪世界的狐狸是( )
3
谁选择了它们
1、古代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长有短,出现这种不同
个体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的 遗传 。
2、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
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掉了原因是
物竞20天20年择10月,2日适者生存。
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的地方个体就愈( A )。 A、大 B、小 C、差不多 2、( B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
形的目的。 A 、减少阻力 B、飞得更高 C 、防御
敌害
A
3、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 )。
A、圆形 B、A 方形 C、三角形
4、为了更好地( ),北极熊的耳和尾都变得很小。
A、抵御寒冷 B、在冰面上跳 BC、在海水中游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7谁选择了它们 教科版 (共27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7谁选择了它们 教科版 (共27张PPT)
6
7
灰狐:体长 50—80厘米 ;体重大约 2—3千克;主 要活动范围: 森林、沼泽地 。善爬树,在 树枝间跳跃自 如。
8
红狐:别名有:狐、 狐狸、赤狐、 南狐 、草狐
红狐是最常见的狐狸,体长 约80厘米,体重4---6.5千克 ;体型细长,具尾腺,能施 放奇特臭味,称“狐臊”。 赤狐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 北美洲大陆,还被引入到澳 大利亚等地,栖息于森林、 灌丛、草原、荒漠、丘陵、 山地、苔原等多种环境中, 有时也生存于城市近郊。
16
• 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 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 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 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7
18
19
通过人工饲养的动 物与它们的野生同 类比有什么特点?
体形更庞大
20
稗 bài 一年生草本 植物,长在稻田里 或低湿的地方,形 状像稻,是稻田的 害草。果实可酿酒 、做饲料。
人工培育后有什么 不同?
水稻产量增加
21
前后有什么不同?
更加美观
22
你说对吗?
• 野猪、野鸭经过人类的圈养,变成家猪 和家鸭,身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 鲫鱼经过人类的培育和选择变成具有欣 赏价值的金鱼,身体特征发现了明显的 变化;
• 稗子(野生水稻)与水稻经过人工杂交, 培育出杂交水稻。
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23
26
谁选择了它们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
的地方个体就愈(A )。 A、大 B、小 C、差不多
2、( B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的目的。 A 、减少阻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