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工业应用和生产工艺(更新至2017年)
环氧丙烷工业应用和生产工艺(更新至2017年)

环氧丙烷应用和生产主要工艺路线一、环氧丙烷基础性质中文别称:氧化丙烯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相对密度:0.859 g/cm3(20℃)熔点:-112℃沸点:34℃环氧丙烷易溶于水,是无色透明的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在铁、锌等碱金属存在下易引起自聚反应,所以必须用干氮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贮存在容器内加以保护,使用不锈钢洁净容器进行贮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
二、环氧丙烷的应用领域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之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以及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的生产。
聚醚多元醇(PPG)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性、造纸工业消泡剂和原油破乳剂等),也可用作润滑剂和专用溶剂等。
丙二醇(PG)主要用作抗冻剂、有机溶剂等,也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还用于生产医药等的重要中间体。
丙二醇醚是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
全球环氧市场主要是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70%;其次是生产丙二醇。
在我国约8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8%用于生产丙二醇,其次是生产丙烯酸酯(2%)和醚类(2%)。
因国内聚醚多元醇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环氧丙烷最大的消费地。
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1、氯醇法,(1931实现工业化)主要反应式:⏹氯醇化反应⏹皂化反应皂化是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氧化物的过程。
氯醇法制环氧丙烷的原料消耗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旭硝子、日本三井、美国陶氏等公司的氯醇法技术,我国的生产企业不断对氯醇法工艺装置进行改扩建,使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氯醇法工艺每生产1t环氧丙烷大约有40~60t含氯化物的废水和2~4t的废渣产生,这种工艺生产的废水处理非常困难,污染严重。
此外,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也对设备有很大的腐蚀,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氯醇法生产工艺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环氧丙烷市场和生产工艺

环氧丙烷市场和生产工艺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涂料等领域。
本文将对环氧丙烷市场和生产工艺进行介绍。
一、环氧丙烷市场概况环氧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其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环氧丙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合成树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涂料等领域。
在合成树脂领域,环氧丙烷常常被用作交联剂,能够显著提高树脂的耐热性、电气性、耐化学性能等。
在聚合物领域,环氧丙烷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增韧剂,在提高聚合物的韧性、耐磨性和强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涂料领域,环氧丙烷则是一种重要的交联剂和增塑剂。
与其他化学原料相比,环氧丙烷具有粘稠度低、揮发性小、反应性好等特点,使得它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环氧丙烷市场需求将会稳步增长,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新材料的开发需求、科技产业的不断推进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等。
二、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环氧化剂法和直接氧化法两种。
环氧化剂法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是将环氧丙烷前体丙烷加入到含有氧化剂的液体中,使其在化学反应下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反应需要控制温度、氧化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保证环氧丙烷的纯度和产率。
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是将丙烷气体与空气或纯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形成环氧丙烷。
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由于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环氧丙烷的纯度和产率较低。
综合来看,环氧化剂法是目前环氧丙烷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环氧丙烷的生产效率和纯度将会不断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树脂、粘合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丙烷氧化、环氧化和裂解等步骤。
首先是丙烷氧化过程。
在该过程中,丙烷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丙醛,并由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环氧丙烷。
这一步骤是整个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催化反应,产物的纯度和收率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
接着是环氧化过程。
在此阶段,通过环氧化反应将丙醛转化为环氧丙烷。
这一步骤需要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可以提高环氧丙烷的产率和纯度。
最后是裂解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对环氧丙烷进行裂解,得到相应的产品和副产品。
裂解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以得到理想的产物,同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等关键环节,以确保环氧丙烷的产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环保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至关
重要,只有全面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才能达到高效、环保的生产目标。
环氧丙烷工艺

环氧丙烷工艺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
环氧丙烷工艺是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其主要原料为丙烯和过氧化氢,通过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丙烷。
本文将从环氧丙烷的性质、应用、工艺流程、反应机理等方面介绍环氧丙烷工艺。
一、环氧丙烷的性质和应用环氧丙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强烈的臭味。
其化学式为C3H6O,分子量为58.08。
环氧丙烷的密度为0.885 g/cm3,沸点为34.6℃,熔点为-119℃。
它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环氧化合物,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高反应活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物理性能等。
环氧丙烷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环氧树脂、表面活性剂、染料、药物、农药、金属腐蚀防护剂等。
其中,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等领域。
环氧丙烷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制造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止痛剂、麻醉剂等。
此外,环氧丙烷还可用作消毒剂、杀虫剂、杀菌剂等。
二、环氧丙烷工艺流程环氧丙烷工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即环氧化反应和环氧丙烷的分离纯化。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步骤的工艺流程。
1. 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是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过程。
环氧化反应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原料处理:丙烯和过氧化氢为环氧化反应的主要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
丙烯需要去除杂质,保证其纯度达到99.5%以上。
过氧化氢需要进行稀释,以降低其浓度,同时加入稳定剂,以避免其分解。
(2)反应器:环氧化反应需要在反应器中进行。
反应器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
反应器内设置搅拌器和加热器,以保证反应物混合均匀和反应温度稳定。
(3)催化剂:环氧化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
常用的催化剂有过渡金属盐、离子交换树脂等。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4)分离纯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合成树脂、乳液、涂料、胶水等产品。
本文将介绍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
环氧丙烷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通过碱催化的环氧化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是原料准备。
生产环氧丙烷所需要的原料主要有丙烯、过氧化氢、碱液等。
丙烯是碱催化环氧化反应的底物,过氧化氢是反应的氧化剂,碱液用来催化反应并调节反应的pH值。
接下来是反应过程。
首先,将丙烯和过氧化氢注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碱液。
反应釜内有特殊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速反应进程并提高产率。
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是十分关键的。
一般来说,反应温度在40-60摄氏度之间,反应压力在0.5-1.5兆帕之间。
反应时间一般较短,大约在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不等。
反应完成后,得到的产物是环氧丙烷。
但是,反应中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和杂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蒸馏。
将反应混合物进行适当的加热,使其在不同的沸点下发生蒸发和冷凝,从而将环氧丙烷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品。
生产环氧丙烷的工艺中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性。
由于丙烯和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引发爆炸和燃烧,因此在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反应设备上安装防爆设备,严格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
除了上述的环氧化反应工艺外,还有其他一些工艺路线可以生产环氧丙烷。
例如,丙烯可以通过直接氧化反应转化为丙醛,然后再通过氧化裂解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或者利用丙烷进行催化裂化得到丙烯,再进行后续的环氧化反应。
这些工艺路线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总结起来,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碱催化的环氧化反应,经过原料准备、反应过程和产物处理等步骤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采取安全措施,同时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图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流程图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粘接剂、涂料、塑料、合成树脂等领域。
它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原料制备、环氧化反应和后处理。
首先,在原料制备步骤中,需要准备两种原料:丙烯和过氧化剂。
丙烯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可通过石油裂化或乙醇脱水制备。
过氧化剂通常选择过氧乙酸或过氧化脂肪酸,可以通过过氧化氢与醇反应得到。
将这两种原料进行准备后,可以进入下一步骤。
接下来,进行环氧化反应。
通常情况下,这一步骤使用的催化剂是碱金属醇盐,如钠醇盐或碳酸钠。
在反应器中,通过将丙烯与过氧化剂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催化剂并搅拌,使其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中,丙烯中的双键被氧化生成环氧丙烷。
同时,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如丙烷醇醚和醇酸等也会产生。
在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关闭反应器,将反应混合物交给下一步。
最后,进行后处理步骤。
后处理主要包括分离环氧丙烷和其它副产物,以及对环氧丙烷进行纯化。
通常,首先将反应混合物进行冷却,使其分离出环氧丙烷和醇酸等无关物质。
然后,使用分离设备,如蒸馏塔或萃取器等,对环氧丙烷进行纯化,去除其中的杂质。
最后,将纯化后的环氧丙烷进行包装。
以上就是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通过原料制备、环氧化反应和后处理这三个步骤,可以高效地生产出纯度较高的环氧丙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
范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遵守环保政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环氧丙烷工业应用和生产工艺(更新至2017年)

环氧丙烷应用和生产主要工艺路线一、环氧丙烷基础性质中文别称:氧化丙烯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相对密度:0.859 g/cm3(20℃)熔点:-112℃沸点:34℃环氧丙烷易溶于水,是无色透明的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在铁、锌等碱金属存在下易引起自聚反应,所以必须用干氮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贮存在容器内加以保护,使用不锈钢洁净容器进行贮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
二、环氧丙烷的应用领域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之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以及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的生产。
聚醚多元醇(PPG)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性、造纸工业消泡剂和原油破乳剂等),也可用作润滑剂和专用溶剂等。
丙二醇(PG)主要用作抗冻剂、有机溶剂等,也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还用于生产医药等的重要中间体。
丙二醇醚是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
全球环氧市场主要是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70%;其次是生产丙二醇。
在我国约8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8%用于生产丙二醇,其次是生产丙烯酸酯(2%)和醚类(2%)。
因国内聚醚多元醇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环氧丙烷最大的消费地。
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1、氯醇法,(1931实现工业化)主要反应式:⏹氯醇化反应⏹皂化反应皂化是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氧化物的过程。
氯醇法制环氧丙烷的原料消耗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旭硝子、日本三井、美国陶氏等公司的氯醇法技术,我国的生产企业不断对氯醇法工艺装置进行改扩建,使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氯醇法工艺每生产1t环氧丙烷大约有40~60t含氯化物的废水和2~4t的废渣产生,这种工艺生产的废水处理非常困难,污染严重。
此外,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也对设备有很大的腐蚀,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氯醇法生产工艺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环氧丙烷生产方法与工艺

一.环氧丙烷的简介:环氧丙烷,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
其结构式为:环氧丙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环氧丙烷工业产品为两种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混合物。
凝固点-112.13℃,沸点34.24℃,相对密度(20/20℃)0.859,折射率(nD)1.3664,粘度(25℃)0.28 mPa?S。
与水部分混溶[20℃时水中溶解度40.5%(重量);水在环氧丙烷中的溶解度12.8%(重量)],与乙醇、乙醚混溶,并与二氯甲烷、戊烷、戊烯、环戊烷、环戊烯等形成二元共沸物。
有毒,对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可损伤眼角膜和结膜,引起呼吸系统疼痛,皮肤灼伤和肿胀,甚至组织坏死。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的重要原料,各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农药、纺织、日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环氧丙烷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我国环氧丙烷(PO)产业发展受技术水平、环保因素、原料供应等三方面影响,部分装置一直难以满负荷生产,2001年以后,国内PO产能、产量增幅均不是很大,而同期聚氨酯等下游消费领域需求则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见表1、表2。
表1 2005年我国PO消费结构%消费领域比例消费领域比例聚醚多元醇84.76醇醚1.87PG/DM C7.78表面活性剂等3.27碳酸丙烯酯2.33表2 2001-2005年我国PO市场供需状况统计万t/a年份产能/万t.a-1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20 01 47.633.03.6忽略36.6 90.220 02 49.032.05.3忽略37.3 85.820 03 49.041.411.6 0.1 52.9 78.320 04 55.543.019.10.1 62.0 69.420 05 55.551.315.11.0 65.4 78.420 06E 95.569.012.1.0 80.0 85.0随着中海壳牌25万t/a装置、山东石大胜华4万t/a、天津大沽6万t/a扩建装置、山东东大3万t/a等装置的投产,截至2006年末我国PO产能已增长至95.5万t/a,同比增长7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氧丙烷应用和生产主要工艺路线
一、环氧丙烷基础性质
中文别称:氧化丙烯
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相对密度:0.859 g/cm3(20℃)
熔点:-112℃
沸点:34℃
环氧丙烷易溶于水,是无色透明的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在铁、锌等碱金属存在下易引起自聚反应,所以必须用干氮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贮存在容器内加以保护,使用不锈钢洁净容器进行贮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
二、环氧丙烷的应用领域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之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以及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的生产。
聚醚多元醇(PPG)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性、造纸工业消泡剂和原油破乳剂等),也可用作润滑剂和专用溶剂等。
丙二醇(PG)主要用作抗冻剂、有机溶剂等,也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还用于生产医药等的重要中间体。
丙二醇醚是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
全球环氧市场主要是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70%;其次是生产丙二醇。
在我国约8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8%用于生产丙二醇,其次是生产丙烯酸酯(2%)和醚类(2%)。
因国内聚醚多元醇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环氧丙烷最大的消费地。
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1、氯醇法,(1931实现工业化)
主要反应式:
⏹氯醇化反应
⏹皂化反应
皂化是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氧化物的过程。
氯醇法制环氧丙烷的原料消耗
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旭硝子、日本三井、美国陶氏等公司的氯醇法技术,我国的生产企业不断对氯醇法工艺装置进行改扩建,使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氯醇法工艺每生产1t环氧丙烷大约有40~60t含氯化物的废水和2~4t的废渣产生,这种工艺生产的废水处理非常困难,污染严重。
此外,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也对设备有很大的腐蚀,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氯醇法生产工艺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早在2000年,美国就淘汰了氯醇法工艺;在2011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也将其列入限制类别。
不过我国目前主要环氧丙烷生产工艺还是氯醇法,约为60%左右。
2、共氧化法(或称联产法,1967年实现工业化)
共氧化法主要是PO/SM技术和PO/TBA工艺
PO/SM:丙烯与乙苯共氧化生产环氧丙烷和苯乙烯的工艺
PO/TBA(MTBE):丙烯与异丁烷共氧化生产环氧丙烷和叔丁醇(进一步与甲醇反应加工为甲基叔丁基醚)的工艺,
共氧化法工艺与氯醇法相比环境污染较小,且联产产品的生产降低了产品成本;但共氧化法工艺流程长,设备造价高,投资大,环氧丙烷只是1个产量较少的联产品,每生产一吨环氧丙烷会联产2.2吨苯乙烯或2.5吨叔丁醇,需要同步考虑联产产品的销售问题。
此外,共氧化法产生的污水COD(化学需氧量)较高,处理费用比较高。
国内采用PO/SM(苯乙烯)工艺的主要有中海油壳牌在广东惠州的25万吨/年生产装置和中石化镇海炼化在宁波镇海的28.5万吨环氧丙烷装置。
3、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工艺(HPPO法)
HPPO工艺是由过氧化氢(双氧水)直接催化丙烯制得环氧丙烷,这种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而且无污染,无其他副产产品,只有环氧丙烷和水生成,属于环境友
好的清洁生产系统。
这种工艺是当今的先进生产工艺,投资相对少,能耗也较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工艺。
目前过氧化氢真接氧化法工艺分别由赢创工业集团(原德固萨,Degussa)与伍德(Uhde)公司、陶氏化学和巴斯夫(BASF)公司联合开发和工业化推广。
第一家采用该工艺的工厂由SK化学于2008年建成,产能为10万吨/年。
同年,BaSF/陶氏在安特卫普也建了一家HPPO工厂,产能为30万吨。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HPPO法装置仅为吉林神华30万吨项目(国内第一套HPPO法生产装置,总投资25亿元)和中石化长炼长盛10万吨项目,目前运行均不稳定,负荷较低。
4、PO三种工艺路线比较
5、国内主要PO生产厂家及生产工艺
我国2012年PO产能为176.5万吨,2015年为277.7万吨,2017年预计到400万吨。
近年来国内聚氨酯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大大拉动了我国环氧丙烷的消费。
氯醇法工艺在我国占总生产能力的60%左右,由于其存在废水废渣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氯醇法工艺在我国未来的时期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我国已禁止新增审批氯醇法装置,自2010年起,至少有17.5万吨氯醇法的装置遭关闭。
相对环保的联产法和HPPO法装置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