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1010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及结构设计

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及结构设计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及结构设计学生联系电话指导教师教学站点专业完成日期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及结构设计学生姓名袁北林教学站西安联合学院专业班级机电专1028121(联合)内容与要求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2、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3、论据要翔实,论证要充分4、字数不低于8000字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20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审查意见表学生姓名黄天佑教学站点西安联合学院专业、班级机电专1028121(联合)论文题目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分析及结构设计序号评审项目指标分值评分1 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学习态度端正。

2 2能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2 1.52 工作能力与水平能够综合和正确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

1 1能够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0.5毕业设计(论文)所得结论具有应用或参考价值。

1 1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1 13 论文质量论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笔流畅,语言通顺。

2 1.5 方法科学、论证充分;专业名词术语使用准确。

2 1.5 设计类计算正确,工艺可行,设计图纸质量高,标准使用规范。

4 工作量论文正文字数达到8000及以上。

不足8000字的,每少500字扣2分。

8 85 论文格式论文正文字体字号使用正确,图表标注规范。

3 2 论文排版、打印、装订符合《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6 56 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1 1 是否同意参加评阅(填写同意或者不同意): 同意总分30 26说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得参加评阅: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或内容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2、毕业设计(论文)因1/2以上内容与他人论文或文献资料相同,被认定为雷同的;3、正文字数不足6000字的。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
3、2007.4.26~2007.5.10绘制多功能液压抽油机液压系统图。
4、2007.5.11~2007.5.25外文资料翻译,撰写设计说明书。
5、2007.5.26~2007.6.8毕业设计文件打印、撰写答辩提纲准备答辩。
五、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六、院(系)审批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
邵发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2003级机制本科专业
学生姓名
陈艺
学号
034071714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名称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
设计(论文)
起止时间
2007年3月26日至200 7年6月8日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课题性质
真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
设计多功能液压抽油机的液压系统,驱动抽油机完成多功能作业。与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学生在生产现场做毕业设计,全面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主要内容:
1、对抽油机进行结构分析。
2、设计抽油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
3、绘制抽油机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二、基本要求
1、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2、按制图标准设计多功能液压抽油机液压系统图和有关零件的零件图,图纸比例1∶1,毕业设计图纸总工作量不少于2张零号图纸。
3、按学院毕业设计的书写格式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000字。
3、邵阳学院图书馆。
3、主要参考资料:《机械工程设计手册》,期刊杂志《工程机械》。
4、山河智能有限公司抽油机装配车间实习、技术部资料查阅。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是《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说明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实践项目。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基于机械系统的实际产品,并完成相应的设计报告和实物样品。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学习并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学习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学习应用前沿技术和材料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围绕机械系统设计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课程设计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课程设计的选题,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具备一定实际意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涵盖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展示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选题,编写一个完整的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选题背景和目标:介绍选题的背景和解决的问题;•系统需求分析:对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确定;•方案设计:提出至少3种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出最佳方案;•详细设计:对最佳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零部件设计、装配设计和工艺设计等;•结果分析与验证: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总结与展望: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

3.3 实物样品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报告,制作一个实物样品。

实物样品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和展示设计的功能。

4. 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的流程如下:1.学生选择课程设计选题,并整理选题方案提供给指导老师审核;2.学生根据审核结果,进行设计报告的编写;3.学生根据设计报告,进行实物样品的制作;4.学生进行设计结果的分析和验证,并撰写结果分析报告;5.学生进行设计过程的总结和展望,并撰写设计总结报告;6.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实物样品和相关报告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

机械课程设计---油田抽油机

机械课程设计---油田抽油机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油田抽油机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系统总体方案的确 (1)三、设计原始数据 (2)四、电动机的选择 (3)五、传动比的分配 (4)六、执行机构尺寸计算 (5)七、机构运动分析 (6)八、V带设计 (15)九、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7)十、齿轮的传动计算 (18)十一、减速器机体的尺寸设计 (31)十二、轴的设计 (32)十三、键的选择及强度较核 (33)十四、轴承寿命计算及静强度 (35)十五、轴的强度较核 (37)十六、参考文献 (41)计算及说明主要结果一、设计题目:油田抽油机二、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系统总体方案:电动机→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初选三种传动方案,如下:(a)二级圆柱齿轮传动(b)为涡轮涡杆减速器(c)为二级圆柱圆锥减速器系统方案总体评价:(b)方案为整体布局最小,传动平稳,而且可以实现m c R 35604.1)2sin(sin ==ψθ,其中m c 5.1=; θsin 221R L C C =R L C AC L C C AC 2sin sin 21121==∠θR C AC L AC 2sin 222=∠其中,由于032][=α,则:02133775.242][=-=∠ψαA C C002173917.148)2][(180=-+-=∠ψαθC AC⎩⎨⎧==+==-1052667.11176882.121AC AC L a b L a b 解得:m a 1437893.0=,m b 2614775.1=;m b a c c b a d 410937.1]sin[)(2)(22=+-++=α七、 机构运动分析:1.数学模型 如图所示,取以A 点为原点、x 轴与AD 线一致的直角坐标系,标出向量和转角,由封闭向量多边形ABCD 可得1.35604R m =01224.33775C C A ∠=012148.73917AC C ∠=m a 1437893.0= m b 2614775.1=1.410937d m =122()()(/2)22122''"i i i AB BC BC l e l e l e ϕπϕπϕπϕϕϕ+++++33()(/2)233'"i i DC DC l e l e ϕπϕπϕϕ++=+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可得22112222'cos 'cos "sin AB BC BC l l l ϕϕϕϕϕϕ++ 23333'cos "sin DC DC l l ϕϕϕϕ=+22112222'sin 'sin "cos AB BC BC l l l ϕϕϕϕϕϕ--+ 23333'sin "cos DC DC l l ϕϕϕϕ=-+解得2221122332332'cos()''cos()"sin AB BC DC DC l l l l ϕϕϕϕϕϕϕϕϕϕ-+--=-()222113232332'cos()'cos()'2"sin()AB BC DC BC l l l l ϕϕϕϕϕϕϕϕϕϕ-+--=-2.框图设计3.程序和计算结果Visual C++ 程序#include "stdio.h"332.3697410231.481.044P d C mm n ≥==Ⅱ332.264171.06 1.069843.421.894P d C mm n ≥=⨯=Ⅲ 中间轴各轴段设计:1.各段轴的直径轴段1为轴承径,其直径应符合轴承内径标准,且31.4d mm ≥Ⅱ,由此选定35d mm =1。

抽油机说明书

抽油机说明书

一、概述在油田开发的时候,油层自然能量不足,不能自喷时,利用本抽油机,借助抽油杆带动抽油泵将原油抽至地面。

由于游梁式抽油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造容易和维护方便,目前在全世界各油田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复合平衡异相曲柄抽油机是一种节能型抽油机,主要通过复合平衡结构以及改变抽油机的杆件比和曲柄形状,使其工作运转愈加合理,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说明书使用于我厂生产的复合平衡异相曲柄抽油机,说明书对抽油机的性能、结构及安装、使用、保养等作了简要说明,现场工作人员在安装使用本抽油机前,应详细阅读本说明书,同时为了使抽油机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现场工作人员可根据各油田的实际使用情况。

对本说明书中所列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修正。

抽油机规格型号说明:例:CYJY12-6-73 H F①②③④⑤⑥①CYJY—异向曲柄游梁式抽油机②12—悬点最大负荷120千牛③6—最大冲程6米④73—减速器额定扭矩73千牛·米⑤H—减速器采用双圆弧齿轮传动⑥F—复合平衡二、技术规范说明:1、该表中冲次计算以电机转速740r/min为基准,若配备降速装置实现冲次至1~3r/min,同时可以通过匹配电机,降低抽油机冲次。

2、若选用具有硬特性的电动机,控制柜应增设软启动控制系统,防止对于选用具有硬特性的电动机,电器控制系统应增设软启动,否则将对减速器产生冲击,严重影响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二)许用工况参数(三)抽油机选用用户根据井深、下泵深度和油井情况,合理选择抽油杆组合、泵径、冲程和冲次等参数。

附表1和给出了抽油机曲柄转角的扭矩因数,用以计算抽油机减速器输出的最大净扭矩。

计算公式:Mn=TF (W-G )-M 平Sin (θ+τ) 式中: Mn----减速器净扭矩,kN m ;TF-----扭矩因数,m ;M 平----旋转平衡重最大平衡力矩,kNm ; W------悬点载荷,kN ; G------结构不平衡重,kN ;θ-----以12点钟为零度,面对抽油机,油井位于右侧, 曲柄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机械毕业设计8API抽油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8API抽油机设计说明书

A P I 抽油机模块化设计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设计概述 (2)二、总体参数规划 (2)三、机构尺寸规划及计算结果 (4)四、结构设计与模块划分 (7)五、模块的划分与三维建模 (14)六、三维抽油机组装 (23)附表一:58种API抽油机主要性能指标 (24)一、设计概述本设计项目是根据江汉石油学院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机械制造总厂签定的《API抽油机模块化设计》合同书的要求进行的。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抽油机以后,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抽油机的厂家起来越多,原来生产抽油机的专业化厂家,如:兰石、宝机、三机厂、四机厂等基本转产,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油田机械制造厂,随着这些机械制造厂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国内抽油机市场上早已趋于饱和状态,这样就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出口环境的改善,机电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幅上升,石油机械产品的出口也从无到有,数量也在逐年不断地增加,这几年,抽油机的出口也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抽油机需求地区一般是工业较不发达地区,他们没有本国的抽油机标准,大多数抽油机进口国如印尼、阿根廷、印度以及叙利亚、埃及等中东国家。

这些国家在定货时均以API (美国石油学会)标准为依据,且大多数为常规型抽油机,而定货的特点是数量少,品种多,交货时间短。

为此,对于一个抽油机生产厂家而言,要满足这些要求,从而赢得定单并非易事。

这样,开发全套的API系列抽油机产品设计图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此,笔者运用PRO/E计算机绘图软件,建立抽油机零部件的三维模块化图库,开发出55种API常规抽油机设计图样,可基本满足国内抽油机出口品种的需要。

PRO/E美国参数化技术公司(PTC)推出的计算机三维CAD软件,它是当今世界机械工程领域最流行的计算机三维CAD软件之一。

它采用单一的数据库,并集三维实体建模、装配造型、NC 自动编程和加工、有限元分析、机构运动仿真等功能于一体,其功能之强大,应用范围之广泛远非其它三维绘图软件能比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摘要本说明书侧重研究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依据已确定的运动参数以变速箱睁开图的总中心距最小为目标,制定变速系统的变速方案,以获取最优方案以及较高的设计效率。

在机床主传动系统中,为减少齿轮数量,简化构造,缩短轴向尺寸,用齿轮齿数的设计方法是试算,凑算法,计算麻烦且不易找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经过对主传动系统中三联滑移齿轮传动特色的剖析与研究,绘制零件工作图与主轴箱睁开图及剖视图。

要点词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传动副;构造网;构造式;齿轮模数,传动比目录摘要. (I)第 1 章绪论 (1)课程设计的目的 . (1)课程设计的内容 (1)理论剖析与设计计算. (1)图样技术设计 (1)编制技术文件 . (1)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2)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2)技术要求 (2)第 2 章运动设计 . (3)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确实定. (3)转速范围 (3)转速数列 (3)确立构造式 (3)确立构造网 (3)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 (3)确立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 (4)核算主轴转速偏差 . (4)第 3 章动力计算 . (5)带传动设计 . (5)计算转速的计算 . (6)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7)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11)第 4 章主要零零件的选择 (12)电动机的选择 . (12)轴承的选择 (12)变速操控机构的选择 (13)第 5 章校核 (14)轴的校核 . (14)轴承寿命校核 (15)第 6 章构造设计及说明 (16)构造设计的内容、技术要乞降方案. (16)睁开图及其部署 (17)结论 . (18)参照文件 . (19)道谢 . (20)第1章绪论1.1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经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术,达到稳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1 课程设计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结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转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2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2.1 课程设计题目和技术参数题目2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min=35.5r/min; Nmax=800r/min; 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n=710/1420r/min2.2 技术要求(1)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

(2)各滑移齿轮采用单独操纵机构。

(3)进给传动系统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3 运动设计3.1 确定极限转速,公比、变速级数Nmin=35.5r/min ,Nmax=800r/min; =1.41; z=8 3.2 转速数列=1.41=(1.06)635.5、71、100、140、200、280、400、800 共8级转速3.3 确定极限转速Rn=Nmax/Nmin=800/35.5=22.543.4 确定结构网和结构式(1)写传动结构式主轴转速级数Z=8. 结构式11=22×23×24(2)画结构网:其结构式与结构网如图2-1所示:图2-13.5 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绘制转速图,如图2-2所示:图2-23.6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1)Sz100-120,中型机床Sz=70-100(2)直齿圆柱齿轮Z min18-20,m 4(3)齿数确定:由查表法可得各变速组齿轮齿数及齿数和如表2-1所示3.7 绘制传动系统图:系统转速图,如图2-3所示:图2-34 动力设计4.1 传动件的计算转速(1)各轴的计算转速如表2-2所示:表2-2 各轴的计算转速4.2 主轴的轴径设计(1)主(Ⅲ)轴轴颈直径确定:为了提高主轴抗震性,采用两支承,以前支承为主.由结构要求,查表选择主轴前端直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可急回抽油机简介
挖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久远, 可以追溯到1840 年。当时美国西部开发,进行铁路建设,产生了模仿人体构造,有大臂、小臂和 手腕, 能行走和扭腰类似机械手的抽油机, 它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在轨道上行走。 但是此后的很长时间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没有得到很大的发 展,应用范围也只局限于矿山作业中。 导致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其作业 装置动作复杂,运动范围大,需要采用多自由度机构,古老的机械传动对它不太 适合。而且当时的工程建设主要是国土开发,大规模的筑路和整修场地等,大多 是大面积的水平作业, 因此对抽油机的应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抽 油机的发展。 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了在拖拉机上配装液压反铲的悬 挂式抽油机。 随着液压传动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传动技术,抽油机有了 适合它的传动装置, 为抽油机的发展建立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抽油机技术上 的一个飞跃 。同时,工程建设和施工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进行大规模国 土开发的同时,也开始进行城市型土木施工,这样,具有较长的臂和杆,能装上 各种各样的工作装置, 能行走、 回转, 实现多自由动作, 可以切削高的垂直壁面, 挖掘深的基坑和沟槽的抽油机得到了广泛应用[2]。
Koppe制造的目前世界上首台最大的RH40。 型全液压抽油机, 铲斗容量达42m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压油源为18台变量轴向柱塞泵,总流量高达10200L/min,原动机为2台
QSK60柴油发动机, 总功率高达2014kW,由于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
统设计经常在较恶劣环境下持续工作, 其各个功能部件都会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系统的可靠性日益受到重视。美、英、日等国家推广采用有限寿命设计理论,以 替代传统的无限寿命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 法、优化设计、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技术、疲劳强度分析方法等 先进技术应用于液压抽油机强度研究方面,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美国提出了 考核动强度的动态设计分析方法。日本制定了液压抽油机构件的强度评定程序, 研制了可靠性信息处理系统使液压抽油机的运转率达到85%-95%, 使用寿命超过1 万小时。近几年来,随着液压抽油机产量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世界上著名 的抽油机生产商纷纷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来提高自己抽油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液压系统逐渐从开式系统的转变;(2)系统的节能技术 成为研究的重点; (3)系统的高压化和高可靠性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4)系统的操 纵特性上升到很重要的地位;(5)液压系统与电子控制的结合成为潮流[4]。 (1) 开式向闭式液压系统的转变 采用三位六通阀,其特点是有两条供油路,其中一条是直通供油路,另一条 是并联供油路。 由于这种油路调速方式是进油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同时起作 用,其调速特性受负载压力和油泵流量的影响,因此这种系统的操纵性能、调速 性能和微调性能差。另外,当液压作用元件一起复合动作时,相互干扰大,使得 复合动作操纵非常困难。 由于抽油机作业工程中要求对液压元件能很好地控制其 运动速度和进行微调, 而且在其工作的许多工况下要求多个执行元件完成复合动 作,而长期以来使用的开式液压系统无法满足抽油机的调速和复合动作的要求。 近年来在国外的抽油机液压系统中出现了闭式负载敏感系统(CLSS)。它可以采 用一个油泵同时向所有液压作用元件供油, 每一个液压作用元件的运动速度只与 操纵阀的阀杆行程有关,与负载压力无关,泵的流量按需提供,而且多个液压作 用元件同时动作时相互之间干扰小,因此操纵性好是闭式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外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 从20世纪60年代液压传动技术开始应用在抽油机上至今,可急回抽油机速
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己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抽油机 产品的额定压力大都在30MPa以上,并且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朝着更高 的压力甚至采用超高压液压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流量通常在每分钟数百升;功 率在数百千瓦以上。如德国Orensttein&
1 前言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是一种多功能机械, 目前被广泛应用 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电力工程和矿山采掘等机械施工中,它在减轻繁重的体 力劳动, 保证工程质量。 加快建设速度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由于液压抽油机具有多品种,多功能,高质量及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受到 了广大施工作业单位的青睐。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的生产制造 业也日益蓬勃发展。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发展主要以液 压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由于抽油机的工作条件恶劣,要求实现的动作很复杂,于 是它对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液压系统也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 最为复杂的。 因此,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已经成为推动抽油机 发展中的重要一环[1]。
1968-1970年间,液压抽油机产量己经达到抽油机总产量的83%,其时对抽油
机液压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十分成熟, 液压抽油机已经具有了同步控制系统和负载 敏感系统L。 自第一台手动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诞生以来的160多年 当中,抽油机一直在不断地飞跃发展,其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 目前国际上迅速发展全液压抽油机,对其控制方式不断改进和革新,使抽油机由 简单的杠杆操纵发展到液压操纵、气压操纵、液压伺服操纵和电气控制、无线电 遥控、电子计算机综合程序控制。在危险地区或水下作业采用无线电操纵,利用 电子计算机控制接收器和激光导向相结合,实现了抽油机作业操纵的完全自动 化。 所有这一切,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良好的前提[3]。 据有关专家估算,全世界各种施工作业场约有65%至70%的土石方工程都 是由抽油机完成的。抽油机是一种万能型工程机械,目前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工 程机械的第一主力机种, 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上己占据首位, 并且仍在发展扩大。 抽油机的发展主要以液压技术的应用为基础, 其液压系统已成为工程机械液压系 统的主流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施工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液压抽油机 需要大幅度的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是液压抽油机行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在技术方 面, 抽油机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是液压系统设计,所以对其液压系统的分析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0年在意大利北部生产了第一台液压抽油机。 第一台液压抽油机采用定量 齿轮泵,中位开式多路阀,工作压力为9Mpa,所有执行元件互相并联连结。由单 泵向6个执行元件供油。由于早期液压抽油机主要采用了定量齿轮泵,不能按需 改变供油流量,无法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因此其能量损失很大,不能满足抽 油机复合动作的复杂要求,且可操纵性差。另外,早期试制的液压抽油机是采用 飞机和机床的液压技术, 缺少适用于抽油机各种工况的液压元件,配套件也不齐 全,制造质量不够稳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液压抽油机进入 了推广和蓬勃发展的阶段,各国抽油机制造厂和品种增加很快,产量猛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