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全国百强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全国百强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全国百强名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领军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前几天我在网上买了一款大屏幕电视,还有一套自己喜欢的手办玩具,很快就到货了。

”家住山东省某县级市的“小镇青年”说,现在工作稳定,收入也在逐渐增长,“买买买"变得更频繁、更有底气了。

他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喜欢在网上购买电动牙刷、体脂秤、车载小冰箱等产品。

如今,“小镇青年”中的“剁手党”越来越多了。

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三线以下城市消费频次同比增长50%以上,县城消费频次同比猛增近90%。

爱买、能买的“小镇青年剁手党",甚至让不少品牌专门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制商品。

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线上消费渠道向乡村市场下沉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环境改善等因素的带动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也在持续释放。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消费正呈现出从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下沉的趋势。

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下沉市场“圈粉”无数,抖音、快手等新晋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拼团"消费模式日渐火爆,来自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们正在以其强大购买力,为消费增添新活力。

材料二:如今,移动支付、智慧物流、社交电商、网约车等新业态迅速发展,网络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市场下沉创造了更多机遇和条件,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巨大消费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2020届陕西省(全国II卷)百校联盟高三TOP20(9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陕西省(全国II卷)百校联盟高三TOP20(9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陕西省(全国II卷)百校联盟高三TOP20(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

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

《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

《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

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

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

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

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

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

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2020届全国高考百强中学高三仿真试卷(三十)语文

2020届全国高考百强中学高三仿真试卷(三十)语文

2020届全国高考百强中学高三仿真试卷(三十)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A【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第一重要的是”错误,原文有“除了……各地还”,这说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是最重要的规则。

C项,“文脉的不同”错误,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问题,中西部的资金短缺是经济不发达使然、东部用财政资金购买专业化社会服务是经济发达使然。

D项,颠倒主客体,保存城市文脉后能够促进旅游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等。

2.【参考答案】D【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D项,“正反两方面辩证论述”错误,这段文字主要是从优先保护和合理利用两个方面辩证论述,但不是正反两个方面论述。

3.【参考答案】B【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关系混乱,原文是“必须在保存完好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进入百姓生活,才能发挥出传递文明、保存特色、启迪心灵的作用”,意思是城市文脉要发挥传递文明等作用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城市文脉载体要保存完好,二是这些文化资源要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三是要进入百姓生活。

B项既缺少了“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这一条件,又将“进入百姓生活”当成了“发挥出城市文脉在传递文明等方面的作用”的结果。

4.【参考答案】C【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根源”错误,原文是“各种‘山寨’货充斥其中……甚至有人认为,下沉市场就是低质低价商品市场”,从“甚至”分析“山寨”货出现农村市场与这种认识有关,但绝对不是根源。

5.【参考答案】A【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胡乱联系。

“小镇青年”在“十一”黄金周的消费频次的增长是与之前相比的,不是与农村线上或线下的消费渠道相比的。

6.【参考答案】①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满足下沉市场需求的商品,提高服务质量。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全国百校大联考试卷与及答案摘要: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试卷(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现象,除了按时间的推移而传承和发展外,还会表现为空间的转移,或者说表现为各民族文化的渗透。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以及在自身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思维程式等,往往决定着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

它的文化创造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也便被框定在民族特征的范围里,不能超越。

这样一种因素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进程,必须忠实地按它原有的轨迹前进。

只有确切地了解了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在荨重本民族文化性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才有可能建设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

文化的发展除承袭性和民族性以外,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文化发展适应新的时代呈蓬蓬勃勃态势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机能失去其弹性时,那必然表现出衰落的征候,这种征侯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便由衰落而至于灭亡,民族也随之而沉沦。

【语文】2019-20学年全国百强名校高三年级“领军考试”-试卷

【语文】2019-20学年全国百强名校高三年级“领军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语文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行”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命题。

《左传》《尚书》里面的言论都认为行比知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

事实是人无论是在获取知识还是在形成品德过程中,知(懂得道理)总是比行(运用、践履)更为容易。

孔子虽然并未明确讨论知行范畴,但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实际上不缺乏对知行问题的思考和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实践。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弟子之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即孔子以文献、品行、忠诚、信实教育弟子。

这四方面实际上指文献典籍与道德品行两方面,大致可以归为知与行两方面。

两方面关系如何?在《论语·学而》中孔子告诫:“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很清楚,孔子的教育首重道德,或者说在知与行之间是首重行。

为什么重行?首先,学习的目的在于致用。

他以学《诗》为例,指出不仅需要学懂记牢,还要能够运用于政治、外交,否则,学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其次,道德品行的形成在于践履。

懂得了社会道德规范,就须体现于生活实践,将道德认识和行动统一起来,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由此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再次,一个完整的求知过程包含着学、思、行三个环节,人由学而知,进行思维加工,以获取正确的认识;所学得的知识、所形成的认识还须在践行中得到检验,证明其是否有效。

全国百强名校2020-2021高三上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wd无答案)

全国百强名校2020-2021高三上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wd无答案)

全国百强名校2020-2021高三上学期领军考试语文试题(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

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述为多。

在孔子看来,“人之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

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

甚至认为“丧死”之事更为重要:“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视“送死”之事,是因为其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儒家首先肯定人类作为世界上最有情智的群体,对于死去亲人的情感远胜于其他动物。

认为作为万物之中最“有知”的生物,对逝去的亲人理当表现出悲戚与敬畏之心来,反之,是危险的。

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谓“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他之所以仅由“送死不忠厚”就如此“武断”地在道德上给予此类人以判定,是其见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对待文化传统也必定不敬。

我们一般认为仁只是关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理论。

其实,在儒家看来,仁首先要处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生者对死去的亲人尚且没有痛惜与敬慎之心,对待周围并无亲情关系的人又怎能有怜惜与关爱之心呢?依孟子的观点,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而对自已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则与禽兽无异也。

这也正是儒家要把“事死”作为孝的终极标准的内在原因。

丧礼是形成稳定共同体的文化结构。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丧礼是家族内部的“头等大事”,当一个家族中有老人去世,所有族人都把给这位长者送终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丧葬并非丧礼的终结,作为丧礼的延续,祭祖活动也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

敬天法祖,是儒家礼仪的核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时,他们也深信对祖先的感念必将得到祖先的荫佑。

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试卷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福州古厝》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近日,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考察调研,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文脉的关注。

城市文脉是贯穿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血脉,是这个城市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个性。

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脉,因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资源和动能。

今天,国人有能力在城市文脉保护中大有作为了。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其他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制度探索。

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外,各地还制订了许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

这些具体细致的法规将会为城市文脉的保存延续发挥长久的积极作用。

但是直到今天,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文脉保存制度建设的路仍然很长,城市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空白处需要填补,都有大量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要做。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

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比较积极。

一般说来,企业更适合于需要投资并能得到回报的项目,社会组织更适合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个人则多做志愿者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