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

合集下载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着小扣子向远方张望。
(有删改)
17.分析第三段中关于黄狗的叙写对小说的作用。
1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扣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19.简要分析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20.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副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枢,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地洒落。
来年,在小扣子的一再要求下,母亲种了一块荞麦。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答案】D【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 。

【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解析】C选项“过”的意思是“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语出《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点评】本题考察实词的多个义项。

考生容易将“过”的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做题时要仔细推敲文本,将“经过”一意代入题中,会发现与文意不符。

本题适合用代入法,而其余几个选项比较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判断出来。

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还要有灵活的方法,方可百战不殆。

7. B【解析】B项出自“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结合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艮很欣赏王冕,于是去拜见了王冕的母亲,而不是王冕拜见了王艮的母亲。

C项中,篆(zhuàn) 籀(zhòu)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书体的称谓。

指篆文和籀文,籀文指大篆,出现于周宣王时期。

篆文指小篆,是由籀文(大篆)发展而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分析,难度中等。

8.(1)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不出十年,这里就要一片荒芜了,为什么还要去当官呢!(4分,判断句1分,“狐兔游”1分,“何以……为”1分,语句通顺1分)补充答案:8(1)第一分句1分,必须是判断句,译为“你真愚昧啊”、“你是愚昧的”不得分。

江苏省南京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______。

(《礼记•学记》)(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

(荀子《劝学》)(3)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屈原《离骚》)(4)陛下亦宜自谋,______,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5)观古今于须臾,______。

(陆机《文赋》)(6)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7)乱石穿空,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写一个___ 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 __-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___。

A. 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 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 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 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 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 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 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___. ___.___.___. __.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 ①④②⑤③B. ①⑤②③④C. ②①⑤③④D. ②①③④⑤5.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 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XXX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丹青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丹青的印痕。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I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I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Ⅲ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2018届江苏省三模语文试卷答案

2018届江苏省三模语文试卷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答案2018.4 1.B (解析: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盲人骑瞎马:瞎子骑着瞎马。

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2.A (解析: B.“戎马”原指战马,这里代连续多年的战争。

C.“尺素”原指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这里代书信。

D.“朱门”原指古代王侯贵族府第大门漆成红色,这里代豪门贵族。

3.C4.B5.D (解析:对五颗星的理解牵强)6.B(解析:“阕”在这里是“终,完毕”的意思。

)7.D(解析:子陵台是第三次哭祭之地。

)8.(9分)(1)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到别处呢?”(4分,“惊”“适”“盍”“诸”各1分。

)(2)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

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

(5分,第一句1分,“济”“阴”“相”“著”各1分)9. (3分)(1)为怀念文天祥而哭。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2)为江山久陷敌手而哭。

(今余且老。

江山人物,睠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3)为人们淡忘亡国之痛而哭。

(“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

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每点1分,共3分)附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

明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

又过了一年,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

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

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

它和文人艺术真是▲,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

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漫不经心千篇一律大异其趣B.漠不关心千人一面大异其趣C.漠不关心千篇一律各异其趣D.漫不经心千人一面各异其趣2.下列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3分)A.随便你走进哪个教室,课桌上都堆着很多根本没用的资料。

B.讲台一边站着一个人,班主任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同学。

C.他真的很好说话,只要你跟他相处几天,就会发现这一点。

D.这家培训机构发来短信,请学员务必在5月10日前去领证。

3.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然,所谓的“抄书”,其实大有讲究。

▲。

不过,“文抄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尺度与审美标准,否则会变成偷懒甚至抄袭的借口。

①不仅仅是中国文人抄书,外国人中也不乏这种雅趣。

②抄书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料准备,也是一种写作技巧,还可以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③你要读书,最好是深入字丛,在那里驻足、悠游、徜徉,而不是走马观花。

④清代第一流学者中,不乏喜欢此道者。

⑤本雅明就有这样的妙喻:就像坐飞机无法领略窗外风景,除非你亲自走进风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 。

【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 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

②③按照逻辑顺序应相连,③中“这时却全呈黛青色”,与④中“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相连也合情理,因此可得出顺序为B。

4. B【解析】A答案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C答案将蚊蚋飞舞的样子比喻为银亮的雾;D答案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

由此可排除ACD,答案为B。

5.C【解析】南京书展标志由南京首字母N和繁体的“书”字组成,字母N象征开放的城门,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代表符号,表示南京书展欢迎与包容的态度。

另外,标志虚实相间,既代表了引领和搭建书籍交流平台的实力,也象征了不断增长和繁荣的图书交易。

ABD正确,C 答案过度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 C【解析】C选项“过”的意思是“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语出《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点评】本题考察实词的多个义项。

考生容易将“过”的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做题时要仔细推敲文本,将“经过”一意代入题中,会发现与文意不符。

本题适合用代入法,而其余几个选项比较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判断出来。

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还要有灵活的方法,方可百战不殆。

7. B【解析】B项出自“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结合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艮很欣赏王冕,于是去拜见了王冕的母亲,而不是王冕拜见了王艮的母亲。

C项中,篆(zhuàn) 籀(zhòu)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书体的称谓。

指篆文和籀文,籀文指大篆,出现于周宣王时期。

篆文指小篆,是由籀文(大篆)发展而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分析,难度中等。

8.(1)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不出十年,这里就要一片荒芜了,为什么还要去当官呢!(4分,判断句1分,“狐兔游”1分,“何以……为”1分,语句通顺1分)9.“洒落不羁、狂狷耿介、不慕名利、淡泊自处、甘于贫穷、甘于平淡、安贫乐道、讲究孝道”。

(4点即4分)【解析】“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

”可以看出他的洒落不羁与狂狷耿介。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可以看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可以看出他的甘于贫穷、甘于平淡、【参考译文】王冕,字元章,是诸暨地区的一名农家子弟。

父亲要他放牛,他就把牛放到田垄上,悄悄溜到学校,听村里的孩子们读书,晚上回去,牛不见了,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他。

有段时间他住在寺庙,夜里坐在佛像的膝上,就着长明灯读书。

安阳韩性听说了王冕的事感到很讶异,招他为弟子,于是王冕跟从韩性学习,通晓《春秋》。

他曾经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就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掉,转而读古兵法书。

王冕总是头戴高檐帽,身穿绿蓑衣,足踏长齿屐,挥击木剑,有时骑着牛穿行于街市中,有人不喜欢他的狂傲。

同乡王艮很欣赏王冕,于是去拜见了王冕的母亲。

王艮任江浙的检校官,王冕前去拜访,穿的鞋子破烂不堪,脚趾露出而挨着地面,王艮就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担任官职。

王冕笑而不言,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

回去接她的母亲到会稽,他驾着白牛拉的车,穿戴古代帽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子都嘲笑他,王冕也不在意。

他在住处靠着土墙搁放锅具,做饭奉养母亲,并以教导弟子为常行之事。

高邮的申屠駉(jiōng)任绍兴理官,路过钱塘的时候,向王艮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艮说:“有个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操行是不有求于世俗,您要想和他交谈,非亲自去他家求见不可。

”申屠駉到了以后,就马上派遣下属通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君。

”推辞不见。

申屠駉于是来到他的住所,所行礼节十分恭敬,王冕这才见了他。

他东游吴地,北到燕京。

泰不华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的人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翰林学生危素,王冕不认识他,但知道他住在钟楼街。

一天,危素骑马拜访王冕,王冕行礼请他坐下,不问他的姓名,忽然说:“您是住在钟楼街吗?”危素说:“是的。

”王冕便再也不跟他说话。

危素走后,有人问王冕客人是谁,王冕笑着说:“他肯定是危太仆,我曾经读过他的文章,有诡异之气,今天见到了他,行为举止也是如此。

”王冕擅长写诗,通晓篆籀文字,最初用花乳石刻私人印章,尤其擅长画梅花,用胭脂作没骨体之画。

燕京贵人争相求画,于是王冕把一幅画挂在墙上,在上面题诗,有的人认为有讽刺时政之意,想要抓他。

王冕觉察到危险,赶紧回到会稽,对他的朋友说:“黄河将要变道向北流去,天下将要大乱了!”带着妻子儿女隐居在会稽的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太祖攻占婺州,派遣胡大海攻打绍兴。

人们奔走逃窜,王冕却不为所动。

兵士抓住王冕,一起去见胡大海。

胡大海向他请教询问策略,王冕说:“我们越地之人一向信守忠义,不可以随便侵犯的,你要是以忠义待人,那人人心悦诚服,如果你们行不义之事,那这里的人必将敌对到底。

”太祖听说过他的名声,授予他咨议参军的官职,但王冕一夕之间因病而死。

朱彝尊说:元朝末年多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王冕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宋文宪《王冕传》问世,世人都用“参军”这一身份看待他。

王冕何曾担任过一天参军啊?(我)于是另外写了这篇传记,把它呈给史馆,希望编纂史书的人有所选择。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 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3分,每点1分)11. 淹留巴蜀,国事艰危,年华老去,兄弟离散。

(4分,每点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1)则孤陋而寡闻 (2)善假于物也 (3)来吾道夫先路 (4)以咨诹善道 (5)抚四海于一瞬(6)此情可待成追忆 (7)惊涛拍岸 (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境美;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盘桓与绵长;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16. 内容上,表达作者对不同乐器的独到理解,体现叶老师的音乐素养及对“我”的影响;结构上,为后文表达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张本。

(4分)17. 笛声清亮,让人霎时获得心灵的感动;音乐丰盈,启悟人生,使人心中雪亮;叶老师言传身教,使我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奏百般乐器,须屏除表演之心;处喧嚣俗世,须保持冷静淡泊。

(6分,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8. 首先,由“混账”的本义引出观点,即我们不能把“混账”的眼光一概否定;然后,具体分析医学上存在的种种“混账”;最后,呼吁对医学上的一些“混账”应持宽容态度。

(6分,每点2分)19. 病因学的“混账”指:对于个体疾病的因果分析都是推测性的、或然的、片面的。

良知上“混账”指:医生为追求个人利益违背良知滥开药品。

(6分,每点3分)20. 墓志铭表达了人类医学的真实处境,含蓄回答了前文问题,从而启发读者思考人类医学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少不了游戏。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处事方式,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游戏,有的需要积极投入,有的则要保持距离。

一、审题立意三模作文试题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形式。

材料由三句议论话语构成。

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

议论主体是“游戏”。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游戏”的基本义是“玩耍”、“娱乐”。

开头一句讲“游戏”与生活的关系。

此句只表明一种客观存在,并非价值判断。

中间一组排比句从“娱乐活动”“处事方式”“人生态度”几个层面,由显到隐由实入虚地对“游戏”进行胪列式诠释,意在引导考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比较并择取写作对象。

作为“娱乐活动”,“游戏”形式多样,从传统的下棋打牌到新兴的网络游戏,不一而足;作为“处事方式”,“游戏”方式特别,它应指那种不同流俗不拘常规、以诙谐幽默轻松愉快态度来待人接物的形式和方法;作为“人生态度”,“游戏”内涵丰富,它可以指不庄重不严肃的消极颓废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指不太拘泥和较真成败得失等人生结果的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列举两种对“游戏”的态度,意在引发考生对择取的写作对象理性思考,表达观点。

试题选择“游戏”作为写作中心,其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引导考生围绕“游戏”观察社会,描述生活,思考人生,发表意见,抒发情感。

忙碌单调的生活节奏,需要“游戏”来调节;冷硬隔膜的人际关系,需要“游戏”来软化融合;浮华时代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游戏”的人生态度要冷静审视仔细辨察。

二、判分说明1.判分原则从每一篇作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每一位考生负责,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分数负责,恰如其分。

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①作文要紧扣“游戏”来写。

“游戏”是本次写作的中心。

“游戏”——不管是写“娱乐活动”还是“处事方式”或是“人生态度”,都要具有“游戏”的特点。

比如,下棋打牌是“游戏”,爬山骑行不是“游戏”。

再如,“游戏”人生体现着不过分计较人生输赢,但忘怀得失不代表就是“游戏”人生。

判卷时,要看文章写的是否“游戏”,分辨出自然契合和牵强附会。

②对于写“游戏人生”的作文要审慎。

试批中发现不少考生写以“游戏人生”为主体。

通常情况下,把人生视为“游戏”不可取,但我们看到有的考生把“游戏人生”放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思考,以徐文长、柳三变等人为例,提出“游戏”的人生态度可以排遣人生悲苦、保持清者自清,不仅言之成理,而且见解深刻。

所以,对于写“游戏人生”的作文要审慎,要就这篇判这篇,不可带着成见一概而论。

③议论文看“是否讲出了道理”、“会不会讲理”。

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审题准确是基本要求,但是单做到这一点还不够。

评判议论文,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一类卷应该是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充分分析,议论有层次,说理有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庸浅表,论证分析简单幼稚,尽管形式上中规中矩,应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对似连实断、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半途改道的作文,原则上判为“五类卷”(不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