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情考察

合集下载

怀宁县双季稻苗情监测总结与分析

怀宁县双季稻苗情监测总结与分析

怀宁县双季稻苗情监测总结与分析摘要对怀宁县双季稻的苗情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双季稻;苗情监测;总结与分析为了掌握怀宁县水稻生产动态,准确分析水稻生产形式,增强指导水稻生产的科学性,提升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

2007年怀宁县积极配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的安排,抽出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了早晚两季稻苗情监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今后水稻产业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笔者现将该县双季稻监测工作的总结与分析介绍如下。

1 监测概况1.1 组织领导由怀宁县农业委员会牵头,2007年初成立怀宁县苗情监测基地领导小组,由县农委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农委综合计划科、土肥站、农科所及监测田所在乡镇的农业站组成,日常工作由技术力量雄厚的农科所负责实施。

县农委领导在监测期间,定期检查督促。

1.2 监测点的建设1.2.1 监测点的选择。

选择在交通便利、种植双季稻面积较大、区域性较强的乡镇设立监测点。

2007年怀宁县选择了2个乡镇(月山镇和黄龙镇),在月山镇选择了1个种粮户和3个农户,黄龙镇选择了1个农户,县农科所1点,各农户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吃苦耐劳。

1.2.2 监测点报告措施。

由农科所抽调专人从事观察记载工作,并建立苗情档案簿,在省农委“网上办公平台”申请工作室,从苗前准备到收获称重,均记录在档案薄,记录了秧苗素质。

茎蘖期,周一、周四下田查询,每点30株,周二、周五在省农委“网上办公平台”上报茎叶消长动态,跟踪农事活动,调查农艺性状,收获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测产评估,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省农委。

1.3 监测点技术实施1.3.1 监测品种及育秧方式的选择。

早稻选择了3点杂交品种和3点常规品种,晚稻均为杂交品种。

早稻杂交品种以金优974等为主,薄膜湿润育秧,人工移栽,常规稻以中98-18为主,采用直播栽培,晚稻有岳优9113、五优308等,湿润育秧,人工移栽。

1.3.2 技术推广和培训。

在生产前期对监测田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由县土肥站具体实施,按照双季产量1.65万kg/hm2的目标,配好N、P、K肥;栽培上,由农科所对监测人员和农户于3月20日和6月5日就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培训,于4月25日、5月25日、7月30日、9月1日分别印发技术操作要点,指导监测户进行生产。

苗情监测在泾县单季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苗情监测在泾县单季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苗情监测在泾县单季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摘要结合5年的苗情监测工作,阐述苗情监测的任务与目标,指出该工作对泾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植保统防统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低产田改造、农机农艺相结合、商品化育秧机插秧、规避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指导作用,建议农业部门将该工作分区域纳入农技推广常规工作。

关键词苗情监测;水稻产业;机插秧;安徽泾县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30°50′,东经117°57′~118°41′,县域面积2 059 km2,黄山余脉横亘县内,境内东南部黄子山为最高峰,海拔1 174.8 m,泾县县城所处的青弋江河谷平原海拔30~40 m,境内地势地貌多样,山地、丘岗纵横交错。

泾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山区气候特点明显,气温有垂直变化与地区差异。

历年年平均温度15.6 ℃,无霜期一般为239~240 d,≥10 ℃积温平畈地区为4 950 ℃。

全县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 114.8 h,降雨量南端的榔桥镇和北端的童疃乡为1 400 mm,其他乡镇为1 600 mm。

泾县自2007年起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2008年起至今,连续5年承担安徽省农委下达的水稻苗情监测任务。

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和苗情监测在泾县单季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总结介绍如下。

1 水稻苗情监测的任务与目标根据《安徽省水稻苗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县选择监测点、监测田块和监测品种,监测点先后设在南部的榔桥镇黄田村、河西村、榔桥村和北部的昌桥乡昌桥村、新桥村,分别代表泾县山区和泾县畈区2个典型稻作生态区。

榔桥镇监测点田块土壤为低位强潜麻砂泥田土种,昌桥乡监测点为次潜麻砂泥田土种,监测点监测田块的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生产条件、栽培方式和种植品种、播栽期及管理水平等均在当地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监测点每年考察记载水稻生育期、苗情动态、田间管理、产量结构和灾害性天气等内容,并进行汇总。

实验六水稻高产栽培的看苗诊断

实验六水稻高产栽培的看苗诊断

实验六水稻高产栽培的看苗诊断一、目的初步掌握水稻栽培中看苗诊断的技术。

学会在不同情况下,判断苗情好坏的标准,及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调控水稻的叶色和长势长相,使之群体处于最佳状态,最后获得高产。

二、内容说明水稻的叶色、长势、长相在其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变化。

叶色是指水稻在正常情况下的黄、黑交替的阶段性变化;长势是指水稻植株生长快慢,主要是指分蘖发生的迟早、分蘖数的多少,以及出叶速度的快慢和各叶长度的变化;长相则是指稻苗生长的姿态,包括株型和群体结构。

这三个诊断指标,各有其独立的内容,但又是互相联系的。

因此,田间看苗诊断要全面地综合考虑。

(一)苗期的长势长相1. 健壮苗:插秧前苗高适中,苗基宽扁,秧苗叶片挺直有劲,不披而具弹性;叶鞘短粗,叶枕距较小;秧苗叶色绿,带有分蘖;白根多;秧苗单位长度干物重大。

2. 徒长苗:苗细高,叶片过长,有露水时或下雨后出现披叶,苗基细圆,没有弹性,叶枕距大,叶色过浓,根系发育差。

3. 瘦弱苗:苗短瘦,叶色黄,茎硬细,生长慢,根系差。

(二)分蘖期的长势长相1. 健壮苗:返青后,叶色由淡转浓,长势蓬勃,出叶和分蘖迅速,稻苗清秀健壮。

早晨有露水时看苗弯而不披,中午看苗挺拔有劲。

分蘖末期群体量适中,全田封行不封顶(封行是顺行向可见水面在1.5-2.0m之内),苗晒田后,叶色转淡落黄。

2. 徒长苗:叶色黑过头,呈墨绿色;出叶,分蘖末期叶“一路青”,封行过早,封行又封顶。

3. 瘦弱苗:叶色黄绿,叶片和株型直立,呈“一柱香”,出叶慢,分蘖少,分蘖末期群体量过小,叶色显黄,植株矮瘦,不封行。

(三)幼穗分化期的长势长相1. 健壮苗:晒田复水后,叶色由黄转绿,到孕穗前保持青绿色,直至抽穗。

稻株生长稳健,基部显著增粗,叶片挺立青秀,剑叶长宽适中,全田封行不封顶。

群众对此种长相总结为四句话:“风吹禾叶响,叶尖刺手掌,下田不缠脚,禾秆铁骨样”。

2. 徒长苗:叶色乌绿,贪青迟熟,秕谷多,青米多。

3. 瘦弱苗:叶色枯黄,剑叶尖早枯,显出早衰现象,粒重降低。

水稻苗情指标范文

水稻苗情指标范文

水稻苗情指标范文1.苗高:苗高是指水稻幼苗自地上部分正常草丛中的基部至上部第3片叶片顶端的高度。

苗高能够反映出苗期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

通常来说,苗高越高代表生长速度较快,苗期生长良好。

2.叶色:叶色是指水稻幼苗的叶片颜色表现,对应了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活性。

正常健康的水稻叶片应为深绿色,鲜艳且均匀。

若出现叶片黄化、起斑点等异常叶色,则可能是由于病虫害、营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3.叶片形态:叶片形态主要包括叶片形状和叶轴的坚固程度。

正常水稻叶片应呈狭长形状,叶缘平滑,叶轴坚挺。

形态不正常的叶片可能表明受到了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或者遭受了病害侵袭。

4.叶片数量和排列:水稻幼苗的叶片数量和排列对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每株水稻幼苗应该有4-6片叶片,叶片排列整齐均匀。

倘若叶片数量较少或者过多,或者排列不齐,都可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光合效率。

5.叶片的形态学特征:水稻幼苗的叶片形态学特征包括叶色、质地、叶形、叶尖和叶鞘等。

正常的水稻叶片应该为深绿色,质地柔韧,叶形挺拔,叶尖锐利,叶鞘完整。

若出现叶片变色、鞘状物异常、质地瘤状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存在生长异常或者受到病虫害侵袭。

6.根系状态:水稻的根系直接影响其吸水、吸养分和生长发育。

正常健康的水稻根系应该有较多的细根,根系发达,根长从3至5厘米。

倘若出现根系发育不良、根系颜色发白、根系变软等现象,则可能是由于缺水、缺养分、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根系异常。

7.整体生长情况:对水稻苗情进行综合评估时,还需要考虑整体的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稻苗的层数、分枝数量、茎秆粗细等指标来评估幼苗的整体生长情况。

正常健康的水稻苗应具有适当的层数和分枝数量,茎秆粗细适中。

总之,水稻苗情指标是通过观察苗高、叶色、叶片形态、叶片数量和排列、叶片形态学特征、根系状态以及整体生长情况等一系列指标,来评价水稻幼苗的状态和健康程度。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及时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水稻苗情指标

水稻苗情指标

水稻苗情指标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和产量对于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苗情是指水稻播种后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因此,对水稻苗情进行准确评估和监测对稻田管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水稻苗情指标及参考内容。

1.苗高:苗高是衡量苗期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从播种开始到移栽或秧苗发育阶段结束,稻谷苗高会逐渐增长。

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其高度增长的速度也可能不同。

通过测量苗高的变化,可以评估水稻苗期生长的情况。

2.苗叶数:苗叶数是用于评估水稻苗期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水稻在播种后约7-10天内出现两片真叶,此后每2-3天出现一片新的真叶。

因此,通过观察和计算苗叶数的变化,可以评估水稻苗期的生长状态和发育速度。

3.根系状况:水稻根系的发育状况对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正常的水稻根系应该呈白色,没有病斑和腐烂现象。

通过观察和检测水稻根系的健康状况,可以评估土壤条件和根系吸收能力,进而调整水稻的灌溉和施肥管理。

4.叶色:水稻的叶色也是评估苗情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叶片应该呈现出鲜绿色,没有黄化或枯黄现象。

如果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可能是由于养分缺乏或病害感染等引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苗粗、茎粗:苗粗和茎粗是评估水稻苗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茎粗和苗粗与生长情况和品种有关,一般来说,茎粗和苗粗都越粗壮,说明生长状况良好,产量潜力更高。

因此,通过测量和比较水稻的苗粗和茎粗,可以评估生长状况和预测产量。

以上是水稻苗情指标及参考内容的介绍。

通过对苗高、苗叶数、根系状况、叶色以及苗粗和茎粗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全面评估水稻苗期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以确保稻田的高产和稳产。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

度、始穗期、齐穂期、成熟期等;水稻生育 两个品种往年正常的早造生育期都是 !"% 比往年要高 %1 摄氏度,比 "1!% 年要高 *1
期调查: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叶龄、 天,今年偏迟是天气影响造成。
摄氏度,降雨量相比往年和 "1!% 年都有所
叶数。稻主茎每叶历期天数调查。从叶龄看
+、生育期:主要监测水稻各生育期的 下降,再加上 & 月下旬至八月初出现了历
带来的伤害情况;水稻功能叶形态调查:
-、水稻冠层叶和主茎伸长节间数:主
"、监测的内容
之间,理想的分蘖高峰期的亩分蘖总数也 时,比历年平均日照少 ,* 小时,"1!& 年上
定点定期观察记载#从播种至收获,对 应该应在 *1 万到 *- 万之间,因此,从最终 半年温度与往年相比温度和降雨量反常的
其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进行定 有效穗的角度来衡量,野香优新华占和 2 月份在四月初至五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发
品种大田 %%&'" 以上。秧苗的整体素质, 存在偏长的现象,生殖生长期基本正常总 照条件并且雨水要少、天气温度不能太高。
可以利用取样的方法来对秧苗素质进行监 生育期受到寒潮天气影响;2 两优 &,** 历 根据水稻受到气候影响的特性并结合统计
测,秧苗共调查 "( 株。包括:播种期、亩播 期 %+ 天,前期生长也偏迟。从生殖生长期 出的气候条件可知,"1!& 年的水稻产量与

栽培技术
Zaipeijishu

水稻苗情监测分析


黄丽
水稻苗情监测是水稻种植的一项基础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种植水稻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它具有耐寒、耐涝、耐盐碱等优点,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稳定产量高。

由于其重要性,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水稻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水稻种植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 我们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深入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基地,与农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方式、种植技术、面临的问题等。

2. 问卷调查: 我们针对水稻种植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资金支持、种植设备使用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1. 水稻品种: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脱散稻种基本上是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

少数农民试种了一些新的水稻品种,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效果有限。

2. 种植管理:由于大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种植知识和技术指导,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一些农户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污染,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3. 资金和技术支持:调研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农民面临着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

他们很难获得相关的贷款和政府支持,以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4. 种植设备:由于缺乏适当的种植设备,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力和牲畜耕作方式,效率低下。

5. 水稻病虫害:部分农民反映他们遭受了水稻病虫害的损失。

他们缺乏相应的防治技术和知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

五、改进措施1. 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地区水稻种植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量。

2. 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和改进种植方式。

3. 种植设备更新:引导农民更新种植设备,提高种植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4. 病虫害防治: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蔸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蔸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蔸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蔸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同时观察蔸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蔸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蔸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蔸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蔸,选定观察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
2011年 水稻试验苗情考察记载表
考察日 期 处 考察内容 穴数(万/亩) 基本苗(万/亩) 月 日 (移栽 总茎蘖数(万/亩) 期)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6月30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7月7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7月15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7月22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7月29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8月5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总茎蘖数(万/亩) 8月12日 叶龄(张) 绿叶数(张) 秧苗素 苗高(cm) 质考察 (50株) 单株分蘖 (根) 生育期记载(月/日):落谷期 拔节期 孕穗期 叶龄 绿叶数 (张) 分蘖率 % 移栽期 抽穗期 醒棵期 成熟期 分蘖期 收获期 假茎粗 (cm) 理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