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42页PPT

C核心、内容和原则
核心: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内容: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 共同性 可持续性
2,中国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的发展
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现在的 13亿多。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 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 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 1000美元。
(4)可持续发展
A背景: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为2.5亿 1750年,7.28亿;1900年,16亿 ;1950 年,25亿;1980年,44亿;2019年,60亿; 2040年,100亿。
资源: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
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 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 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是和很紧缺的。
主要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 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 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 了近360ppm。201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 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 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年为70%,59%。
第六讲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制多坚 度种持、 。分按在 配劳分 方分配 式配关 并为系 存主上 的体,
2
基本特征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 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 起来,使市场在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 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 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世界基尼系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比 较大的社会现象
1、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必须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 2、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必须结合 “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来看待和评价收入 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 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 更好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 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 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 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公共产品得丌到满足;
场 能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要点三
总结词
内生增长模型与Solow-Swan模型不同,它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即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决定的。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生增长模型通常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生产效率会提高,从而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这种模型通常涉及到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知识溢出等内生因素。
结论
内生增长模型表明,经济增长可以由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推动,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如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要点三
总结词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解释,它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并且劳动增长率是变化的。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详细描述
财政政策的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且受到经济周期、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并不稳定。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水平等因素,因此需要谨慎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降低利率可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等货币政策操作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并刺激经济增长。
02
经济增长的源泉
01
02
资本积累的途径包括增加政府和私人部门的投资、提高储蓄率等,这些措施可以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生产能力。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增加投资和储蓄,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4101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econom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当代中国经济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时效性经济发展趋势、战略和经济政策措施方面的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近期中国经济在增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概况,使学生掌握思考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强化训练在经济研究上的思维习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特征。
2. 掌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课程总成绩:根据小论文、提问、讨论、出勤、小测验等综合给定成绩。
(七)参考书目《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中国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二、中文摘要当代中国经济主要介绍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3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1.4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重点: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难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二讲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2.1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2.2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2.3李约瑟之谜的提出2.4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重点: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难点: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第三讲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1.2合作化运动与传统体制的结果1.3 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重点: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难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第四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2学时)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1.2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重点: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难点:“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第五讲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改革的进程1.2 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重点: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难点:改革的进程第六讲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城市工业部门改革1.2 微观经营机制改革1.3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1.4 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重点: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难点: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第七讲国有企业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国有企业引发的一些问题1.2 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1.3 国际比较: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重点: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难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第八讲金融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金融部门的现状1.2 金融部门的改革重点:金融部门的现状难点:金融部门的改革第九讲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1.2 1980-1993: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1.3 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1.4 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重点: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难点: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第十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分类1.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1993年的改革计划1.3 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重点: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难点:1993年的改革计划第十一讲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分析1.2 1979-1996年的4次经济波动1.3 1997-2008年: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1.4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重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
我国经济增长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
一、三次产业结构概况 2.改革开放后的三次产业概况 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主导型工业化思想继续发挥作用,但已开 始弱化,而以市场主导型工业化的成分不断增加。 三次产业结构显示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定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 农业在稳步增长中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主要农产品的总量问题 得到基本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合理。尤其是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轻工业为主导、90年代加快基本工业的发展以后, 轻重工业、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受城市 化滞后及体质性约束等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第三产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从第 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劳动力主要转向生产率较低的社会服务业,而生 产率较高或对产业升级起促进作用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年 份
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 78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年 份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
2002-2009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图
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越南:1993-2004年,经济年均增长率 7.4%,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2004年第一产 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 业增长7.7%。 老挝经济增长缓慢 古巴经济稳定低速增长 朝鲜经济发展逐渐走出低谷
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 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 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 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 作方式。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 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 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 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 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 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二)财政金融状况改善,抗风险能 力增强
2008年,俄罗斯稳定基金规模达到3.85万 亿卢布,外汇储备量达5021亿美元,仅次于 中国和日本。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 增加 2007年,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 的位次从2002年的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 位.2007年资本净流入达471亿美元,占国内 总产值的3.3%。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 份
一、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情况
1.中国、古巴、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东剧变后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在积极探索 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占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 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 马克思主义的重新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 3.在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正在重新 集聚。 4.亚洲、非洲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在饱尝新自由主 义的苦果之后,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课件

#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本次PPT课件将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 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一、引言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本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二、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GDP增长率、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均GDP。
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因 素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就业和政策;外部因素涵盖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 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 和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展望,以及经济增长 的风险和机遇。
五、结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未来展望,以及用户提 问与答疑。
六、参考文献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6、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n (1)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n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
政府支出。前三者为内生变量,最后为外生变 量。
n 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n 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 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n 内涵不同、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n 有四种组合:有增长,有发展
n
有增长,无发展
n
无增长,有发展
n
无增长,无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目前世界上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三 种情况:
n 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国家,巴西、阿根廷、墨 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世界银行统计,滞留 时间达37年。
n 二是努力摆脱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
n 三是成功跨越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新兴工 业化国家。
PPT文档演模板
n 4、中国是否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 n 民工荒、人口红利、人口诅咒
n 人口红利:社会出生率从高到低转变中,少儿 比例低,劳动人口比例高,老龄化还没达到较 高水平,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种状态。
n 未来我国还是面临劳动力的相对过剩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资本市场的作用不断增强:低收入国家股票市 价总值与GDP的比20%-30%,中等国家50%, 发达国家等于或高于GDP。中国2009年达到 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个问题思考: 二个问题思考: • 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不是中国民族资本 其一: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 其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30年代,中国 其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30年代 20- 年代, 经济是否日趋衰退? 经济是否日趋衰退? • 理论与事实有背,后者需要重新思考。 • 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很 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 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30年代初期或中期, 30年代初期或中期 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30年代初期或中期,达到 历史的最高水平。 历史的最高水平。 • 吴承明先生认为:1921年到1936年,是中国 吴承明先生认为:1921年到1936年 年到1936 资本主义范围扩大的时期,或资本主义化的时期。 资本主义范围扩大的时期,或资本主义化的时期。 •
• 195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81.64亿 195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81.64亿 年前后 181.64 人均国民收入为43.8 43.8元 元,人均国民收入为43.8元。 • 1887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为143.43亿元, 1887年 中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为143.43亿元, 143.43亿元 减少了21%,年递减0.64%; 21%,年递减0.64%;人均国民收入下 减少了21%,年递减0.64%;人均国民收入下 降为38 38元 1850年减少13%,年递减0.35 年减少13%,年递减 降为38元,较1850年减少13%,年递减0.35 %。 • 1914年,国民收入:从143.43元,增加到 1914年 国民收入: 143.43元 187.64元 增加了30%。年增长率为 %。人 30%。年增长率为1 187.64元,增加了30%。年增长率为1%。人 均国民收入: 38元 增加到41.22 41.22元 均国民收入:从38元,增加到41.22元,增长 %,年增长率只有0.3%。 年增长率只有0.3 8%,年增长率只有0.3%。 • 1887-1914年,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后,进 1887-1914年 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后, 入其初步发展时期。 入其初步发展时期。
• 从GDP来统计。1914-1936年: GDP来统计 1914-1936年 来统计。 • 1914年到1936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从 1914年到1936年 中国的国民收入: 年到1936 187.64亿元 增加到257.98亿元, 亿元, 257.98亿元 187.64亿元,增加到257.98亿元,增加了 37%。年递增1.45 %。年递增1.45%。 37%。年递增1.45%。 • 人均国民收入:从41.22元,增加到50.51元, 人均国民收入: 41.22元 增加到50.51 50.51元 增加了23%,年均增长0.92%。 23%,年均增长0.92 增加了23%,年均增长0.92%。 • 无论是增长幅度和增长率都超过了前一时期, 无论是增长幅度和增长率都超过了前一时期, 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 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最好的时 期。 • 美国匹北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战前中 美国匹北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 国的经济增长》 认为: 国的经济增长》,认为:抗日战争前的半个世 中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过程, 纪,中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在国家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GDP无法衡量社会的公平程度。 • GDP衡量不出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 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 GDP衡量不出人们的幸福程度。 • GDP完全衡量不出司法的公平水平,而司法公 正恰恰影响到企业间的纠纷和消费者与企业间 的纠纷。 • GDP更衡量不出政府的民主化程度和贪污腐败 程度。 •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国民 幸福总值。
• • • • • • • • • •
中国: 中国: 2008年 3.37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2008年:3.37万亿美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亿元, 11.4%。 2007年: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6年: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6年 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亿元 10.7% 2005年 182321亿元 比上年增长9.9% 亿元, 9.9%。 2005年: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04年 136515亿元 比上年增长9.5% 亿元, 9.5%。 2004年: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2003年 116694亿元 比上年增长9.1% 亿元, 9.1%。 2003年: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02年 102398亿元 比上年增长8% 亿元, 8%。 2002年: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 2001年 95933亿元 比上年增长7.3% 亿元, 7.3%。 2001年: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000年: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 200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 (单位:万亿美元): 国家 GDP亿 实际增长率 [--]欧盟 18.93 1.5% [1]美国 14.33 1.4% [2]日本 4.844 0.7% [3]中国 4.222 9.0% [4]德国 3.818 1.7% [5]法国 2.978 0.9% [6]英国 2.787 1.1% [7]意大利 2.399 0.0% [8]俄罗斯 1.757 6.0% [9]西班牙 1.683 1.3% [10]巴西 1.665 5.2% [11]加拿大 1.564 0.7% [12]印度 1.237 7.3% [13]墨西哥 1.143 2.0% [14]澳大利亚 1.069 2.1% [15]韩国 0.953 4.3%
• (2)用收入法核算GDP:也叫要素支付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也叫 GDP 要素成本法。 • 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GDP =工资+利息+ 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3)用生产法核算GDP:又叫部门法。这种 用生产法核算GDP 又叫部门法。 GDP: 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 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 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 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 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 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 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 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 问题:100多年经济总状况是发展了还是处于停 问题:100多年经济总状况是发展了还是处于停 滞不前状态? 滞不前状态? • 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 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 一个长期内不断增长。 一个长期内不断增长。 •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概念内容更广泛: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概念内容更广泛: • 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经济:国民收入和 刘大中、叶孔嘉: 中国大陆经济: 经济发展,1933-1959》 1965年出版 年出版。 经济发展,1933-1959》,1965年出版。 •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应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起码到70 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
• 中国的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美国的GDP有 中国的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美国的GDP有 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 GDP 个房间大,日本的GDP GDP有 个房间大。 9个房间大,日本的GDP有5个房间大。 •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提高整个社会平均劳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动生产率;必须解决农业人口太多的问题。 动生产率;必须解决农业人口太多的问题。
第六讲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当代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三、当代中国的粮食产量问题
一、当代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 GDP:国内生产总值: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 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它不 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 国的国力与财富。 国的国力与财富。 •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 形态和产品形态。 形态和产品形态。 • 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 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 用公式表示为: CA为消费 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 为消费、 为政府支出、 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系: 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是一种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是一种 SNA), 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 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 • 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 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 ),为前苏联 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以马 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 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 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 GDP有三种方法 法。 •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 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刺激总消费;加 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刺激总消费; 大总投资;鼓励出口。 大总投资;鼓励出口。
• 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 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 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 A,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 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 常项目逆差,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 B,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 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 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 C,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 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 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经济增长率高使 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 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