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试卷及答案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试卷及答案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课程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5×4)1、农业机械化2、有限期分段作业法3、保护性耕作4、固定道二、问答题1、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有什么区别?(8分)2、我国农机经营管理有哪两种主要经营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9分)3、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10分)4、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工作过程?(10分)5、机械制冷系统原理与示意图?(10分)6、我国水稻有那些种植模式?(10分)7、果树风送喷雾机的特点?(8分)三、计算题(15分)以下列条件为基础,计算耕地成本:(1)拖拉机:价格5万元,残值0.5万元,预计年工作1000小时,使用寿命10年;(2)五铧犁:价格1万元,残值500元,预计年工作时间400小时,使用寿命8年;(3)其它:年利率0.1;机组的小时生产率平均为0.7公顷,燃油价格4.5元/公斤;拖拉机小时维修系数0.00012,五铧犁0.0007,每班需驾驶员2人,驾驶员工时费3元。

该农机户拥有农机动力132.5KW,机务管理费每年约7000元。

一、名词解释(5×4)5、农业机械化6、无限期分段作业法7、对靶喷雾8、机械化程度二、问答题1、为什么农业机械化具有增产作用?(9分)2、移动式机组的理论生产率如何计算?如何以功率和比阻计算移动式机组生产率?说明如何才能提高机组生产率。

要求以公式表述,说明各个字母的含义。

(14分)3、北京一年两熟区高水平机械化为什么能增加作物?(12分)4、水平摘锭式采棉机和垂直摘锭式采棉机的各自优点?(12分)5、普通式气调库示意图和工作原理?这种气调库的特点?(10分)6、花生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的工艺过程?(8分)三、论述题(15分)论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对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

一、填空题(6分)1、机械化程度只与①、②的用工量有关,而与③、④无关,因此它是一个⑤的度量,而不是⑥的度量。

二、简答题(33分)1、什么叫旱农。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面向21世纪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是一门集科学、工程、经济和管理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

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原理及其组成,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优化设计、运行管理与技术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概念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的组成要素、农业机械化的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化的运行管理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应用等。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具备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制造、使用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能力,并掌握新技术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运行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第二章

2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第二章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 基本概念与计算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1)机组、机器系统、作业工艺、生产系统; 机组、机器系统、作业工艺、生产系统;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 (2)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 投入产出率; 投入产出率; 机器作业生产与作业成本计算; (3)机器作业生产与作业成本计算; (4)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
机组、机器系统、和作业工艺、 第一节 机组、机器系统、和作业工艺、生产系统 1.4 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
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 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简单说即以机器 为劳动工具的农业生产系统。 为劳动工具的农业生产系统。但相对传统手 工劳动的农业生产系统来说,现代机械技术 的导入,是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高新农业 技术采用、或专业化程度提高相联系的,其 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也必将随之变化, 而形成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 源利用率。因此,是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农 业生产系统。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 第二节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
投入产出率 2.4 投入产出率
是评价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重要经济指标,投入主 要是指农业机械与有关设备设施的投入,产出为增产、提 高产品品质或降低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投资 效率、投资回收期和投入产出比几个指标。 投资效益率τ (2-1) 投资效益率τ: τ=C/K 式中:C-由投资而获得的平均年净收益元/年 K-投资总额 元 投资静态回收期T T=K/C=1/τ(2-2) 投资静态回收期T: T=K/C=1/τ 式中:T为投资效益率的倒数。 农业机器规定的投资期限一3~6年,如系统的投资回 收期超过规定值,说明该系统经济指标不好 。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已讲课件修改版)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已讲课件修改版)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
通过传感器、执行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设 备,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 控制。
精准定位技术
利用卫星导航技术等实现农 机在农田中的精确定位和作 业。
节能减排技术
研究和应用农业机械的节能 减排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 响。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智能农业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 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降低劳动强度
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改 善了劳动条件。
提高农产品质量
机械化作业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挑战
• 机械化设备昂贵,对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 • 农田地形复杂,部分地区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 • 机械化作业需要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2
农业机械开始发展,如手推农具的出
现。
3
手工时代
农业生产全靠人力劳动,效率低下。
现代机械化时代
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涵盖了种植、 养殖、加工等环节。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比人工作业更快,更准确,提高 了农业生产效率。
优化资源利用
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更科学的资源利用方式, 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机器人农业
引入机器人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无 人化。
垂直农业
通过垂直层叠的种植系统,实现在有限空间内 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
精准农业
利用精确测量和定位技术,实现农田管理和作 物生长的精确控制。
结论和展望
农业机械化生产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负担等方面起到 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 展空间。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与管理学总结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与管理学总结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与管理学总结㈠,名词解释1.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

2.流水作业法:指在农户作业的土地上,不等第一项作业结束,第二项作业就开始进行,像流水一样一项接着一项开始。

3.农用机组: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组成。

4.套作: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在作物行间种植下茬作物、同一块地上上下茬作物有一段共生期的种植方法。

5.机械化程度:是指机械代替用工量与全部用人蓄力作业的用工量的比值或者机械代替用工量即机械作业用人蓄力来完成时的用工量。

6.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集成的,以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现在农业精细耕作技术。

7.农业机械化管理: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和总结其自身的规律,在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运用农业机械,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过程。

8.农业机械化规划:是反映一个单位(例如农业机械化区、省、地、县、乡、经营单位等)在一定时期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的粗线条的计划。

9.标准台:凡在割后地上发出11个牵引千瓦的拖拉机规定为一个标准台。

10.标准亩:耕地机组在地势平坦,土壤比组为0.5kg/cm²左右的熟地上作业,耕深为20~22cm时,每耕翻一个作业亩为标准亩数。

11.农业机器的寿命:是指农业机器从投入使用开始,经过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直到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所经历的时间。

12.农业机器的计划预防维护制度:为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使机器经常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出现故障和事故,根据运动副零件的磨损规律以及机器技术状态恶化的其它原因,提出—系列有计划的、预防产生事故、减缓技术状态恶化速度为主的技术措。

13.闪点:是石油产品在一定试验条件下加热后,当油料蒸气与周围空气形式的混合气接近火焰时,开始发生闪火的温度。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农业机械化定义: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

2、流水作业法:指在农户的土地上,不等第一项作业结束,第二项作业就开始进行,像流水一样一项接着一项开始。

3、机组:机组是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它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三部分组成。

4、机群:机群也是一种机器系统,是指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储存设备的总和。

5、年有效积温:将全年平均日温大于0°C或大于10°C以上的有效日温逐日叠加所得累加温度。

对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起作用的是大约10°C以上的基温。

°6、旱农定义:旱农是在有限的降水,典型的是在年降水量少于500mm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

7、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8、固定带作业法:是把行驶带和作物生长带分开,以减少对土壤压实的作用。

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9、套作: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在作物间套种下茬作物,上下茬作物有一段共生期的种植方法。

间套作机械化的难点是套种和套收。

小麦——玉、棉、花10、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集成的,以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精细耕作技术。

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PS)、遥感技术(RS).11、条播:是用条播机将种子均匀播入已开出的条状沟内,然后覆土。

填空1、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销售推广、运用维修、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微观和宏观管理。

2、复种指数:地块上一年种几季作物的表示,一年两熟的复种指数为200%,两年三季,复种指数150%。

3、三夏:夏种、夏收、夏管。

4、田间机械化作业工艺:作业工艺方法的选择、作业工艺准备、作业工艺运行、作业验收。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考试资料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考试资料

第二章一.机组1.机组的定义:由动力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三部分组成,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运用单位。

2.机组的分类:按机组在作业中是否移动:移动式机组,固定式机组。

按作业机械与动力连接方式和结构方案不同:牵引式机组,悬挂式机组,半悬挂式机组,自走式机组按作业机械的组成和机组一次完成工序的多少:单式作业机组,复式作业机组(不同类型的作业机具组成,一次完成两种以上作业),联合式机组(一台机器有两种以上作业部件,一次可以同时完成几种作业项目),通用作业机组。

3.机组的运用目标最终目标: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直接目标:高效,优质,低耗,安全。

二.农业机器作业工艺与农业机械系统1.农业机器作业工艺: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讲过对象进行加工的方法,步骤,组织,监控等称为农业机器作业工艺。

2.农业机器系统:把完成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互相协调的农业机器的组合称为农业机器系统。

3.机群:是指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储存设备的总和。

三.农业生产系统的基本指标1.劳动生产率:指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生产的生物量,或负担的作业面积,或创创的农业产值。

2.土地产出率:指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或产值。

3.资源利用率:主要指水、肥料和石油等土地以外的重要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指标。

四.农业机器作业生产率1.生产率:农业机器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质量标准完成的作业量称为农业机器作业生产率。

2.表达式:理论生产率:W=0.1BV(hm2/h)B机组的构造幅度(m) V机组的理论速度(km/h)技术生产率:W = 0.1B P V Pτ = 0.1BVβετ(hm2/h)B P—机组实际作业幅宽;V P—机组实际作业速度;β—机组幅宽利用率,β= B P /B;ε—机组速度利用率,ε = V P / V;τ—机组班次时间利用率,τ = T P/T;T P—机组纯作业时间。

功率与比阻表示生产率:W=360 (N T/ K)τ= 360 (Ne/ K)ηTτ= 360 (Nen/K) ξNηTτ3.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发动机的标定功率、发动机标定功率利用率、拖拉机牵引功率、作业时间利用率、农具比阻4.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措施:保持发动机的标定功率Nen、争取合理的发动机标定功率利用率、提高拖拉机牵引效率、降低农机具比阻、提高作业时间利用率五.作业成本1.概念:农业机器完成单位作业量所支付的费用总和。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已讲课件修改版)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已讲课件修改版)
1、构成:油料费、工资、维修费、资金利息、折旧费和管理费 各项费用中油料费居第一位,其次是维修费 2、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随年作业量而成比例变动。有油料费、日常维修、 大修费用等。 固定成本:不随年作业量的多少而变化。有折旧费、资金利息、 管理费等。 劳动报酬取决于计薪方式而归类, 如按工作量计酬,则计入变动成本; 如按月计酬,则计入固定成本。 3、计量单位:元/h、元/hm2、元/(t· km)、元/t
T TH T T
式中: TP -班内的纯作业时间(h) TH-班内的非作业时间(h) T-班时间(h) 班时间T的构成项目:纯作业时间、田区内空行时间 工艺服务停车时间、检查调整停车时间 机器故障停车时间、技术保养时间 短途转移空运时间、组织不善造成的停车时间 自然条件造成的停车时间
<二>、农业机器作业成本
第五章 棉花和花生生产机械化
第一节 棉花生产机械化 第二节 花生生产机械化
仿生智能作业机械与保护性耕作
一.引言 二.仿生智能作业机具 三.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模式 四.仿生智能机械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 五.仿生智能机械取得的技术突破及重要成果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 第十三章 农机监理基本知识 一、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概念和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三、农机安全文化和职业文化道德 第十四章 交通特性
4、投入产出率: 投入主要指农业机械与有关设备的投入 产出为增产、提高产品品质或降低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 投资效益率τ: τ=C/K(C—投资而获得的平均年净收益;K—投资总额) 投资静态回收期T:T=K/C=1/τ 投入产出比λ: λ=
C
i 1
t
i
K
式中: t—机器或机器系统的服务期 ∑Ci-投资的机器宰服务期间创造的总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一、名词解释年有效积温:将全年平均日温大于0oC或大于10oC以上的有效日温逐日叠加所得累加温度。

对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起作用的是大约10oC 以上的基温。

固定道耕作法:其思路是把行驶带和作物生长带分开,所以也属于带状耕作的一种。

有时也称为带状耕作法,因其控制轮子只在固定道上行走,而不能任意行走,英文又称控制行走道作业(Controlled Traffic)。

机组:是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它是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三部分组成的。

农业机器系统:完成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互相协调的农业机器的组合称为农业机器系统。

农业机器作业工艺: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加工对苗)。

(意思表达完整可得全分)。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耕作体系。

机群也是一种机器系统,是指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贮存设施的总和。

旱地农业:旱农是在有限降水,典型的是在年降水量少于500mm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

二、填空题:种子处理过程一般可分种子准备、晒种、除芒、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六个工序。

配套的主要设备有:种子除芒机、精选机、催芽器等。

脱芒机有摩擦式与打击式两种类型出芽室设备由保温、控温、加湿(喷水)、秧盘架等机具组成机动水稻插秧机由动力行走部分和插秧工作部分组成。

插秧工作部分的构造因分插秧原理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包括分插机构、移箱机构、送秧机构等工作机构选泵的依据就是流量和扬程。

三、简答题机械化程度与机械化水平有什么区别?(9分)答:机械化程度=机械代替用工量/(人畜力作业用工量+机械代替用工量)=机械代替用工量/全部用人畜力作业的用工量计算时需将所有的用工量进行折算,一般全部折算成人工量。

(3分)显然,机械化程度只与机械作业项目数、该项目人畜力作业的用工量有关,而与采用什么样的机器,机器生产率大小无关。

因此,它是一个有多少项目实现了机械化的度量,还不是机械化本身水平高低的度量。

(2分)表示机械化水平的指标:劳均负担面积= (hm2/劳)(2分)劳均年产粮=劳均负担面积*单位面积产量(t/年,kg/年)(1分)每千克粮食消耗劳动工时数 = 每公顷消耗劳动工日数/公顷产量(工日/kg)(1分)蔬菜常温贮藏主要包括哪几种贮藏方式,其含义分别是什么?(8分)答:常温贮藏主要包括堆藏、沟藏、窖藏和通风贮藏。

堆藏是在蔬菜园、田间或空地上设置临时性的贮藏场所,多为使用时临时建造,是最简单的方式之一。

(2分)沟藏是将蔬菜堆放在挖好的沟内,堆积到一定厚度后,再将其进行覆盖。

(2分)窖藏,主要包括棚窖贮藏、窑窖和井窖三种,一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进行建造。

贮藏窖既可利用变化缓慢的土温,也可利用通风设备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2分)通风贮藏是利用通风贮藏库来保藏蔬菜的一种方式。

通风贮藏库是在有隔热结构的建筑物内,利用库内外温度的差异和昼夜温度的变化,以通风换气的方式,来保持库内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分)青饲收获机的作业要求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收获机械?(8分)答:青饲收获机的作业要求是:(1)收获中的损失要少,一般干物质的损失应小于3%;(1分)(2)收获后青饲料的污染要少,一般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收获后青饲料中的泥土污染应小于3%,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收获后青饲料中的泥土污染应小于1%;(2分)(3) 切碎段长度要均匀,应符合饲喂要求,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的最大切碎段长度不超过20~30cm,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的最大切碎段长度应小于3~10cm;(2分)(4) 青饲料收获机应有足够的抛送能力,最小抛送范围应大于6~9m。

(1分)青饲料收获机械主要有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械和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械两类。

在通用型青饲料收获机械中,根据切碎器的不同又可分为滚刀式和甩刀式青饲料收获机。

(2分)包衣机按搅拌方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6分)答:种子包衣机按搅拌方式可划分为滚筒式、螺旋搅龙式和空心搅龙式。

滚筒式是利用滚筒内壁和种子的摩擦力及固定在内壁上的抄板将种子带起,种子流在绕筒身旋转的过程中,籽粒相互搓擦,使它们均匀粘附药液。

种子在滚筒中受到的只是摩擦力、离心惯性力和抄板较小的推动力,不易受伤破损;(2分)螺旋搅龙式是在中心轴上安装螺旋叶片和按螺旋线排列的搅拌杆、搅拌片等,它们不断强制种子相互搓擦,拉匀和抹开药液,同时将包好衣的种子向出口推送,它搅拌作用强,但易破损种子;(2分)空心搅龙式为非强制搅动,基本不损伤种子,有时为了加大搅拌力度和增加搅拌时间,还另置一套拨片和可带逆向偏角的搅拌片。

(2分)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10分)保护性耕作的优点:(1)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保护耕地、减少河流浑浊。

(1分)(2)减少大风扬沙60%左右, 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

(1分)(3)增加休闲期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25%。

(1分)(4)增加产量,干旱年增产多,丰水年增产少,春玉米平均增产17%,冬小麦增产13%。

(1分)(5)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

(1分)(6)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4道,节约人畜用工50%~60%。

(1分)(7)提高经济效益,收入增加20%~30%。

(1分)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1)增加土壤水分(1.5分)(2)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肥力(1.5分)机械制冷系统原理与示意图?(10分)(5分)工作原理:借助制冷剂在无限循环的气态-液态互变的过程中,把储藏库内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边而使库内温度降低,并不断循环而保持库内的恒温。

制冷剂开始工作,是制冷剂蒸发,并输送出去,经压缩机压缩使得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通过冷凝器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得到高压低温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时的制冷剂温度压力降低温度降低(5分,意思表达清晰得全分,少一个过程扣1分)摘辊式摘铃机的工作过程?(8分)摘辊式摘铃机的工作过程为:扶导器将棉株引入采棉器,采棉器是由两根倾斜安装的摘辊组成。

(1分)进入两倾斜摘辊间隙中的籽棉和青铃,被摘辊的刷条和叶片打击摘下。

(1分)贴近地面的低棉铃,在机器前进时与装在前下方的低棉铃采摘器相遇。

(1分)利用低棉铃采摘器上的梳状钢丝的间隙将低棉铃捋下,并送到摘辊上。

(1分)被采下的籽棉和青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到挡板和筛网上,弹落到输棉螺旋推进器中,采下的籽棉和青铃混合物经中央集棉螺旋推进器送到青铃分离器。

(2分)在青铃分离器内利用青铃和籽棉的漂浮速度不同,进行分离,分离出的青铃滑入青铃收集箱,籽棉则被吹入棉箱。

(2分)种子窝眼筛选的优点是什么?窝眼筒清选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9分)种子窝眼筛选的优点:可以分选在宽度和厚度上有较大重叠的物种,根据物种之间长度差异较大的特点进行分选,如可清除混在小麦中的野燕麦、燕麦中的小麦和野豌豆、以及水稻中的脱壳米粒和大巢菜子等。

(3分)窝眼筒清选机的工作原理:窝眼筒清选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个内壁冲压有匀布窝眼的圆筒,工作时,物料从一端喂入筒中,当筒身绕自轴旋转时,各窝眼能像勺子一样将落入其中的籽粒带起。

籽粒越长,超出窝眼的部分越大,能越早地从窝眼内滑出去,重新回落到筒身底部的物料中。

较短的籽粒可以进入窝眼内、并被带上去落入与筒身平行的短料槽中,然后在短料槽自身振动或螺旋输送器的推动下,排出机器。

短籽粒被窝眼带走后,滞留在筒身中的较长籽粒、在后续来料的推动和筒身倾角的影响下,逐步移至桶身另一端排出。

(6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机械化机组配套中,幅宽配套应该满足哪些准则?(6分)机械化机组配套中,幅宽配套应该满足下列准则:(1)农具作业幅宽应大于或等于拖拉机轮子外廓宽度,以避免拖拉机轮子压已完成作业的地面,并保证农具可以作业到田边。

(2分)(2)各个农具作业幅宽应相等或互为整数倍,小区地块宽度应为作业幅宽整数倍。

(2分)(3)全年机具轮子压地的总面积,特别是拖拉机轮子压地总面积应尽可能小。

(2分)6、水果生产机械化中,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水果生产机械化中,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主要包括气力喷雾法、液力喷雾法和离心喷雾法。

(2分)(1)气力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液带出(或将低压药液)的粗雾滴进一步雾化吹散,使之成为直径75~100μm的雾滴,并通过气流将其吹向远方。

(2分)(2)液力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方法将化学药液加压后由喷头的喷孔喷出,与空气撞击后进行雾化,产生直径100~300μm的微小雾滴。

(2分)(3)离心喷雾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产生的离心力将药液甩开,产生直径15~75μm的雾滴,靠自重沉降在植株上。

(2分)四、论述题(15分)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60年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1949-1959:恢复生产阶段(0.5分)特点:增补和改良旧式农具,积极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有针对性地引进和仿制国外农机产品,使全国主要动力机械发展较快,机耕水平达到5.8%。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二、1959-1969:探索与调整时期(0.5分)特点: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

这一时期,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工业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

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三、1969-1979:行政推动阶段(0.5分)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

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

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四、1979-1989:机制转换阶段(0.5分)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2分,意思解释接近可得全分)五、1989-1999:市场导向阶段(0.5分)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企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