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88农科字31号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正文:----------------------------------------------------------------------------------------------------------------------------------------------------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88农科字31号)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果的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的规定,结合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特点,特制定本“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概念是: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为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一、农业部行政管辖内诸类科技成果的鉴定。
二、承担由农业部下达科研、推广项目的其它部门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
三、申报农业部部级各种奖励的其它部门完成的科技成果。
第四条根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科技成果包括:一、基础理论成果和部分应用基础理论成果。
二、应用技术成果。
三、软科学技术成果。
第五条各级农业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机构的职能是:一、农业部成果管理机构:1.负责全国农业系统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订部门的管理办法、规定、细则并协调检查其执行情况和成果鉴定的汇总工作。
2.主持或委托有关主持农业系统或由农业部下达任务其它部门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
3.作为农业部科技成果的组织鉴定单位,对主持鉴定单位完成的成果鉴定进行审核并对鉴定证书审核盖章。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是评估农业科研成果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的一种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衡量科研成果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来评价其实际价值。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科研成果的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通过农业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来计算。
直接效益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农业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方法。
例如,一个新品种的直接应用可能是通过种植或养殖来提高产量或质量。
2.收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新品种的应用,可以收集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等相关数据。
3.比较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并计算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计算相对指标(如增长率、差异等)来得出。
4.根据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的变化,计算直接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代表性的经济指标(如收入、成本节约等)来量化。
其次,确定科研成果的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带来的长期和综合效益。
计算间接效益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农业科研成果的长期和综合效益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2.分析农业科研成果的长期和综合效益的数据,并确定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这可以通过比较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变化、相关研究和分析等方法来得出。
3.根据农业科研成果的贡献度,计算间接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代表性的经济指标(如GDP增长、就业增加等)来量化。
最后,综合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得出农业科研成果的总体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加权计算等方法来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不同的农业科研成果可能涉及不同的计算指标和方法。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经济效益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经济效益报告本报告共包含4个主表,2个参考表,分别是:表1: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表2: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表3: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表4:经济效益汇总表参考表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表参考表2:多年多点生产示范产量结果表表1 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推广成果名称:对照名称:注:①单位规模视推广成果类别而定,可以是亩、株、头、只、台(套)等。
②投入和产出栏内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推广成果与对照相同的产出和投入不列入。
③有些投入如果难于给出实物量时可用价值量。
④一年生作物按年计算;一次性收获的多年生作物按一个生产周期计算;多次收获的多年生作物,将收获前的投入按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分摊到各年内;畜禽按头只。
⑤推广成果和对照的投入产出数据应是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以及同等可比条件下生产示范抽样数据的加权平均值。
其原始数据应作为该表的附表,以便核查。
表2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推广成果名称:对照名称:①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的实物量来自表1。
②各项投入和产出的计算价格均按实际发生的近3年价格的平均值计算。
③新增纯收益是产出小计与投入小计的差值,即(三)=(一)—(二)。
表3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推广成果名称:推广年限:年注:①推广年限为已推广年数之和。
②推广费用参见计算参数说明。
③当年新推广规模的累计值不应大于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年最大规模的80%。
表4 经济效益汇总表推广成果名称:注:①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②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③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参考表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表推广成果:对照:参考表2:多年多点生产示范产量结果表推广成果:对照:填报说明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拟定了4个报表、4类计算参数和相应计算公式。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 引言农业科研可谓是大地的金矿,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在丰收的季节里笑得合不拢嘴。
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这些科研成果变成真金白银呢?这就得谈到经济效益计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简单易懂,保证让你听得明白,学得轻松。
2. 农业科研成果的价值农业科研成果不仅仅是数据和实验室的数字,它们就像种子一样,播下去后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我们首先得明白,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比如说,新品种的种子能提高产量,或者新技术能节省成本,甚至改善土壤质量,都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2.1 产量提升当我们研发出一种新种子,假设它能让农作物的产量提高30%,哎呀,那真是个不错的买卖。
你想啊,农民本来一亩地能收1000斤,结果因为这个新种子,轻松就能收1300斤,直接给他们的收入加了不少分。
这种收益的计算就很简单:多出的产量乘以市场价,就是经济效益。
2.2 成本节省再说说成本。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种新技术,可以让农民在施肥时减少肥料用量,比如减少20%。
那这节省下来的肥料钱,也是农民口袋里的实打实的钱。
你得记住,虽然一开始可能需要投入一些资金,但长远来看,节省的开支才是硬道理。
3. 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好的,咱们接下来就具体聊聊如何计算这些经济效益。
别担心,不会让你陷入复杂的公式中。
其实,只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轻松搞定。
3.1 收入计算首先,咱得计算出新增的收入。
假设我们在某种作物上使用了新技术,带来了额外的产量。
我们就用新增的产量乘以每斤的市场价格,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新增收入。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谁都能看懂。
3.2 成本核算接下来,成本也得考虑在内。
咱们要计算应用新技术或者新种子所需的投入,比如购买新种子的费用、技术推广的费用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从总收入中扣掉的。
计算完后,咱们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净收益了。
4. 结论总之,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可谓是一门“轻松的学问”。
特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辽星1号效益评估

年 l O月 l S日辽宁省农委组 织有 关专家对百亩 连片辽星 l 号
合计
品种进行了现场验收测产 : 结果为每亩 8 公斤 , … 达到了超级 稻的产量验收标准 。2 0 0 7年 9月 2 9日,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
维普资讯
特优 质超级稻新品种辽星 1 号效 益评估
◎郑文静 张燕之 王 昌华 赵 家铭 李 晶
摘 要: 本文采用《 农业科研成罘及效益评价方法》对辽宁省 中熟水稻品种辽星 1 , 号的经济、 和生态效益进行 了评估。结果 社会
表明, 辽星 1 号因产量 高、 品质优、 抗性强, 自推广以来产生 了显著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年 内在辽宁及河北地 区推 广了 8 8 3 3 万
亩 , 稻谷 4 35 新增 53 . 8万公 斤 , 增 纯收益 9 32 新 8 5. 1万元 , 可 能产 生的经 济效 益 :8 8 . 还 77 5 5万元 , 经 济效 益 :9 2 . 9 年 2 53 0万元 ; 投 资 科研
年 品种 效益 评 估 水
・
( ) 二 ‘
积仍会不断扩大。 为科学反映该项成果的经济效益 , 明确水稻 新品种辽星 l 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本文依据 《 农业科研成 果及效 益评价方 法》 对辽星 l , 号进 行经济 、 社会和 生态 效益
评估 。
一
( ) 三
产 出 1 、主产 品 公斤 2 、副产 品 。 公斤 投入 1 、用工 2 、物质投 入 ( )种子 1 1 ( )农药 2 . 7 I a ( )肥料 3 3 、其它投 入 :水 电费 、架 材 、农 膜 等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
主
客
观
观
赋
赋
权
权
法
法
德 尔 菲 法
层 次 分 析 法
模 糊 评 价 法
主 因成 子分 分分 析析 法和
变 异 系 数 法
灰 色 关 联 度 法
熵 权 系 数 法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四)综合评分法的应用
1.建立指标体系
元素与元素的重要性之比为 bji 1/ bi j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层次单排序 (3)检验一致性,最后层次总排序。
指数 权重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0.46 0.04 0.25 0.25 0.2 0.4 0.4 0.06 0.29 0.65
农户甲
农户乙
作物品种 面积
平均产量
总产量
面积
(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 (公顷)
平均产量 (千克/ 公顷)
总产量 (千克)
水稻
0.67
7500
75000
1.33
6750
135000
玉米
1.33
4500
90000
1.33
3750
75000
小麦
1.33
3000
60000
0.67
2700
27000
劳动净产率 劳动盈利率
资金生产率 资金净产率 资金盈利率
成本产值率 成本净产率 成本利润率
1.土地生产率指标
(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值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1.成本效益法
成本效益法是以投入和产出为比较对象,评估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计算农业科技项目的经济效益,以成本总支出减去投资期间的
经济累积收益,累积收益的表现形式包括投资回报率、投资增益比,现实
金钱报酬等。
2.定额效益法
定额效益法以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完成后农业科技成果创造的实际经
济效益为比较对象,将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前后产出的定量变化值,作为衡
量农业科技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定额效益法的表现形式包括农业总收入
的增减百分比、农业产品销售利润等。
以上就是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介绍,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上述两类方法计算得到。
二、经济效益计算结果的含义
经济效益计算的结果是反映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经济收益。
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

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是为了了解和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而为农业经营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鉴定方法的选择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下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
首先,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可以采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是评估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衡量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效果。
通常采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产值、利润、成本效益比等。
产值是指农业生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是评估农业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利润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盈利情况,是评估农业生产效益的核心指标;成本效益比是指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可以体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程度。
其次,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已在上一段介绍,社会效益是评估农业生产对社会各类利益影响的指标,例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等;生态效益是评估农业生产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包括土壤保育、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等。
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全面、多角度地评估农业生产效益,给出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最后,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还可以采用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是评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指标,包括资源利用率、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资源利用率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反映农业生产的节约性和可持续性;技术创新是指农业生产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可以反映农业生产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应用程度,可以反映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可以采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和技术指标。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农业生产效益,并为农业经营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同时,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鉴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农业生产形式和发展阶段的评估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1年8月目录说明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一、总则二、经济效益指标三、基本报表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基本报表表一平均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表二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表三直接科研费用表表四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表五总科研经费复利值计算表表六已获经济效益计算表表七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表表八年经济效益和可以投资年均纯收益计算表附表附表1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参数值附表2 计算价格附表3 复利和贴现系数表说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和四川农业科学院已于1983年分别提出了农业科研成果经济评价方法。
这两种方法由农业部成果处推荐各地选择使用。
现已适用5年,对正确评价农业科研成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在试用中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突出的是许多参数自行选择,缺乏可比性;把预测效益与事后总结评价混为一谈;计算的经济效益偏大;缺乏统一的计算报表,不易推广采用等。
为此,我们接受农业部科技司的委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简明、易算通用性强、适应当前科技管理水平的原则,经过研究,并多次征求意见,四易其稿,提出了这个“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这个计算方法分总则、经济效益指标、基本报表、经济效益计算参数四个部分,并有八个基本报表和三个附表。
本方法计算的经济效益分两阶段,一个是科研成果在申报奖励时已经为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该成果在未来推广阶段内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前者直接为成果报奖服务,而后者则是该成果推广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方法要求的最基础数据是科研成果与对照的多年对比试验结果。
同时,为了增强可比性,在计算时,对同一农产品、同一生产资料及劳动工日值要采用附表2给定的价格数据。
本方法只需科研人员提供三类数据:(1)多年多点对比试验中投入产出实物量,(2)历年的直接科研费用,(3)历年已经和预测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
其余的各种数据均采用给定的参数进行计算。
这样既方便了科研人员,有时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
本方法给定的经济效益计算参数有:年利率、各种农产品和主要投入的计算价格、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经济效益计算年限、间接科研费用系数和科研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这些参数有权威性,由农业部科技司根据执行情况定期予以调整。
本方法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有成果研制人员按规定要求如是填写好3张表,即表一的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表二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表三的直接科研费用表。
然后,利用附表的计算价格,依据表一提供的数字,计算填写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表四);根据成果研制年限,在附表3中找到相应的复利系数,通过表五的格式计算出总科研费用复利值;接着按表六和表七的要求,选择相关系数,分别计算出科研成果已获和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后,按表八的计算步骤求出年经济效益和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指标值。
本方法给出的8个基本报表,使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规范化、程序化,便于操作和推广应用。
这种报表的计算方法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这样,只需要求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表一—表三),成果管理人员就能得出所上报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
本方法由朱希刚执笔写成。
本方法研究还得到农业部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经费资助。
中国农机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课题组主持人:朱希刚(研究员)参加者:黄仁(助研)曹世杰(副研)张林秀(助研)何桂庭(研究员)牛若峰(研究员)1990年4月初稿1990年5月第一次修改稿1990年5月第二次修改稿1990年5月第三次修改稿、定稿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一、总则正确计算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是农业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成果奖励等级的重要尺度。
为此,特制订本计算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计算我国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后已取得的经济效益和进一步推广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对农业领域中的创造发明和改进提高性质的农业成果,包括动植物育种、栽培管理、饲养管理、土壤肥料、兽医、植物保护、水产、农业工程,以及软科学技术等,只要它们被应用后可以计量其所引起的效益和费用的变化,都可应用本方法计算其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农业科研成果产生于科学研究领域,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却不能单独在研究领域实现,而必须加紧技术推广和生产单位的劳动耗费,再生产领域内实现。
因此,计算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时,其收益再生产领域内计量,而成本则包括研制、推广和生产中应用该成果的全部费用。
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相对经济效益,是指科研成果比被取代(下称对照)所增加的那部分经济效益。
因此,计算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时,应采用“有无对比法”,即计算科研成果与对照之间对应的增量收益和增量费用,进而计算出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与对照的多年多点对比试验结果是计算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方法只计算单项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领域内已经和可能实现的一次性直接经济效益,不包括其他领域内实现的间接经济效益,不做跨领域的复杂计算。
农业科研成果从研制、推广到生产中大规模地采用,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计算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本方法规定经济效益指标都要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计算出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是否真实、合理,不仅取决于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求科研人员如实做好对比试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要求财会人员做好科研课题的模拟核算工作,要求成果管理人员重视和做好基础数据的检查和核实工作。
二、经济效益指标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指标是反映经济效益大小的计量工具。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对农业科学研究的要求和当前农业科技管理的实际,本着“科学、简明、易算、适用”的原则,采用下述一组指标:1、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2、科研成果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3、科研成果年经济效益4、科研成果年均收益率(一)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通常,科研成果在申请成果奖励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推广应用规模,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指标就是按照已经推广应用的规模计算出的已经为社会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以推广的有效规模—已投入的推广费用—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式中: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是科研成果比对照在单位规模上的增量效益与增量费用之差值,由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表四)提供。
缩值系数,是一个经济效益计算参数。
以推广的有效规模,是指科研成果申请奖励前的各年内以推广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的规模累计值。
每年多产生经济效益的规模要累加计算。
申请奖励前以推广但未获经济效益的规模不得计入。
已投入的推广费用,是指科研成果申请奖励前的各年内已经耗费的推广费用之和。
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已推广规模/可能的推广规模×总科研复利值其中:已推广规模不同于已推广的有效规模,是指科研成果申请奖励前历年推广规模之和。
总科研费用复利值,是历年科研费用之和与成果研制期内中间年的规定年利率的复利系数的乘积。
例如,研制年数5年时,取第3年的复利系数值;研制年数6年时,取3.5年的复利系数值。
(二)科研成果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该指标值是预测数,表示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广后还可能为社会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的价值总额。
在计算该指标时,先确定预测经济效益年限,它等于经济效益年限减去已推广应用并产生效益的年数。
然后计算科研成果在未来推广各年内可能产生的新增纯收益。
第i年内可能产生的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第i年内产生效益的规模-第i年内的推广费用式中:第i年内产生效益的规模是预测数,第i年前的推广规模中在该年内产生效益的要计入,第i年内的推广规模中在该年内尚未产生效益的不计入。
第i年内的推广费用也是预测数。
第三步,将未来推广各年内可能产生的新增纯收益按规定年利率进行贴现计算,并加总,再减去预测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既得到科研成果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预测值。
预测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总科研费用复利值-已推广期间应分摊的科研费用(三)年经济效益该指标表示农业科研成果再生产中推广应用后平均每年可能为社会新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资源的价值总额。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年经济效益=(已获经济效益+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四)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该指标用于科研成果的每1元研制费用,在成果应用于生产后平均每年将可能为社会新增加的纯收益或节约的资源价值。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年经济效益×科研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科研费用复利值按上式计算的你按均纯收益率的临界值为零。
该指标的合理值常在10以内。
如果超过10,则要分析原因,或核实基础数据后重新计算。
三、基本报表计算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基础是科研人员提供的各种原始或初步整理的数据。
为了不遗漏必要的数据和统一计算口径,特设计两组基本报表。
一组是基础数据报表,由科研人员按规定如实填报;另一组是基本报表,有科技成果管理人员,也可由科研人员去完成。
基础数据报表包括:平均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直接科研费用表。
基本计算报表包括: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总科研费用复利值计算表,已获经济效益计算表,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表,年经济效益和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计算表。
(一)平均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表一)该表以成果研制期的多年多点对比试验数据为依据,列出科研成果比对照在单位规模上各项投入和产出的实物增量(增加或减少)数值,用于计算科研成果在单位规模上的新增纯收益。
对照是科研成果与之进行比较的基础,一般应选择该项科研成果将要取代的当地当前有代表性的当家技术。
科研成果与对照在单位规模上的各项投入增量和产出增量,应是多年多点对比试验上的加权平均值,不允许仅选取其中一部分效果显著的结果。
单位规模视科研成果的类别而定,可以是亩、头、株等。
在该表中,不要求列入全部的投入产出数据,只需逐项列出科研成果比对照所增加或减少的投入的产出数量。
(二)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表二)该表以分年度的形式列出科研成果在其经济效益年限内已经和可能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用于就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后各年内产生的新增纯收益。
该表分以推广和未来推广两个阶段。
以推广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是实际发生数,而未来推广阶段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则是预测数。
对未来推广阶段的推广规模,要依据科研成果本省的生产扩大能力和可能具备的财力、物力、技术等条件逐年预测。
每年新推广规模的累计应小于被取代的原用技术的年最大使用规模,一般不超过80%。
对从推广应用到产生效益的时间超过1年的科研成果(如多年生作物、大牲畜等)其推广规模的预测数需要二组数据:当年新推广规模和当年产生效益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