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事件回顾

合集下载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 件(与“事件”有关文档共11张)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 件(与“事件”有关文档共11张)
遵义市2012年市基层场农销技售干部的(多骨宝干)鱼培全训部班被检出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发现盐酸克伦特罗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
农张产玉品 军质被量判安处全死种责刑违任,禁重高大俊药杰物被药判处残死超刑标缓,期2山年执东行省,3张彦章被判处无期徒刑;
遵义市2012年基层农技干部(骨干)培训班
第2页,共11页。
遵义市2012年基层农技干部(骨干)培训班
瘦肉精事件
1964年由美国氰胺公司首次合成;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发现
盐酸克伦特罗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
肉率和饲料转化率。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
也一度将其作为科技成果进行推广。
世界上第一起“瘦肉精”中毒事件1989年发生在西班牙,43年家庭成员集体中毒。 我国第一例 “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在1997年,当时香港17位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肉
遵义市2012年基层农技干部(骨干)培训班
农产品质量安全严峻形势
1
三个重大事件:
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问责风暴兴起; 中央决定,新三定方案; 《食品安 全法》和《农品质量安全法》相继出台。
质量安全事关全局: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社会稳定、政府形象。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党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呼声强烈;国内外竞争激烈。
镇20等世地纪,80检年出代,有中三机期鹿磷至奶残90粉留年成严代重为中超众期标矢是,之疯造的牛成。病9爆造名发成人流4员名行中婴期毒儿,。死主亡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疯牛病事件全球瞩目。
2006年11月,10河0北0多”红名心婴鸭儿蛋引”事发件肾先后脏查疾出病全,国5多0家74企1业名生婴产幼的儿咸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公安机关依法对向养殖户销售“苏丹红”的鸭蛋经销

农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农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农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农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某农产品企业质量问题致使消费者集体食物中毒2017年,某地一家农产品企业生产的某品牌牛奶被检出铅超标,导致大量消费者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经调查,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如原料采购不严谨、生产线不规范等。

此外,企业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产品质量把控不力,导致了这起严重的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1.加强供应链管理:企业应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购环节,确保原材料的来源、质量等符合标准。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要求相符。

2.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和流程:企业应制定严谨的生产标准和规范,确保生产线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3.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质检实验室,配备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同时,要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案例二:某农产品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大面积产品滞销近期,某地某农产品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大量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造成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经过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无序发展和监管不到位上。

为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是几点建议:1.优化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构建起安全、高效、有序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的扶持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产地的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追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案件(3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依法查处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案件的处理过程及法律依据。

二、案件简介2019年5月,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草莓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经调查,该批发市场从某农场购进草莓,并将部分草莓销售给消费者。

经检测,这些草莓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数倍。

三、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涉案农场和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执法人员查看了农场的生产记录、农药使用记录、草莓样品等证据,并提取了批发市场的销售记录、进货凭证等资料。

2. 查封扣押根据调查结果,执法人员对涉案农场和批发市场的草莓进行了查封扣押,防止不合格草莓流入市场。

3. 审查起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涉案农场和批发市场进行了审查,认为其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遂将其移送至当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4. 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对涉案农场和批发市场提起公诉,指控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涉案农场和批发市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得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

”根据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例分析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几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警醒。

案例一:某地农产品农药超标事件近期,某地区某品牌草莓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引发广泛争议。

这一事件暴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

首先,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知识缺乏和农药使用不当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

其次,监管环节存在管理不严、监测不足等问题,导致超标农产品上市流通。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技能,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大农药使用宣传力度,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抽检力度。

案例二:某品牌奶粉质量问题事件某品牌婴幼儿奶粉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致癌物质,引发了广泛的恐慌。

经过调查,该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监管。

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政府应加大对奶粉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案例三:某地农产品销售链条环节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环节的安全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

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经过多个环节,其中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农产品在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受到质量控制不严和监管不到位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销售链条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抽检力度,惩处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的环节安全。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执法保障粮食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执法保障粮食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执法保障粮食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12.28•【分类】其他正文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执法保障粮食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为有效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2年农业农村部先后部署开展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护奥运、保春耕”、种业监管执法年等活动。

各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聚焦品种权保护、农资质量等领域,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查办了一批违法性质恶劣的案件。

日前,农业农村部从中选取了10个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一、山东省济南市邵某某等人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玉米种子案2022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接群众举报,邵某某等人涉嫌无证生产经营假劣玉米种子。

济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立即开展核查,发现邵某某等人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济南市4个区建立生产窝点,非法生产经营玉米种子且数量较大,涉嫌构成犯罪。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商请济南市公安局提前介入,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明邵某某等人生产涉案玉米种子共141个品种,在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德州市、潍坊市等多地建立分销渠道销售涉案玉米种子。

经依法抽样送检,涉案141个玉米品种有106个为假种子,11个为劣种子。

经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目前已查明涉案假劣玉米种子约1200吨,涉案金额1200万元。

二、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某农资公司经营假大豆种子案2022年4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接群众举报,七星关区某农资公司涉嫌经营假大豆种子。

经立案查明,该农资公司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农业发展公司购进96吨商品大豆,以安顺市农科院选育的“安豆10号”名义对外销售,涉嫌经营假种子。

至案发时,当事人已销售涉案大豆种子92.72吨,销售金额250万元。

因当事人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依法将该案移送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

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正对当事人进行立案侦查。

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案例

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案例

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案例一、农药使用不当案例。

话说有个农户老张,种了一大片蔬菜。

有一年啊,菜地里突然闹虫灾,那些虫子就像饿了很久似的,拼命啃老张的菜。

老张那叫一个心急,就赶紧去买了一堆农药回来。

老张这人啊,平时大大咧咧的。

他看了一眼农药说明书,觉得太麻烦,心想:“不就喷个农药嘛,能有多难。

”于是,他也没按照规定的剂量去调配,就凭着感觉把农药往喷雾器里倒了好多。

然后,大中午的,太阳正毒的时候,他就背着喷雾器进菜地开始喷药了。

结果呢,那些菜可遭了殃。

因为农药浓度太高,菜叶子一下子就被烧得发黄发焦,就像被火烤过一样。

而且啊,老张在喷药的时候没做好防护措施,大中午的热气加上农药的挥发,他自己也吸入了不少农药,没过多久就觉得头晕、恶心,差点在菜地里晕过去。

还好被路过的邻居发现,及时送到了医院。

这一下,老张不仅没把虫灾解决了,还损失了一大片菜,自己身体也受了罪。

这个案例告诉咱们啊,农药使用可不能马虎。

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调配,还要选对喷洒的时间,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不然就是害人又害己。

二、农机操作失误案例。

再讲讲老李的事儿。

老李有一台拖拉机,那可是他种地的好帮手。

有一次啊,村里组织耕地,大家都在田里忙活着。

老李那天不知道是没睡醒还是咋的,开着拖拉机就往田里冲。

他开得还特别快,而且在转弯的时候也没减速。

这拖拉机的脾气可不像小汽车那么温顺,一下子就失控了。

直接冲进了旁边还没耕的地里,把地里刚种下去的小秧苗轧得东倒西歪。

这还没完呢,拖拉机的车头撞到了田埂上的一块大石头,“砰”的一声,车头都变形了。

老李在驾驶座上也被晃得七荤八素的,脑袋撞到了方向盘上,起了个大包。

你看,这就是农机操作不规范的后果。

开农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速度不能太快,转弯的时候要减速慢行,不然就像老李这样,把自己的农机弄坏了不说,还破坏了庄稼,自己也受伤了。

三、养殖场火灾案例。

有个小型养鸡场的老板叫老王。

这个养鸡场虽然不大,但是老王也精心经营了好几年了。

农残超标案例

农残超标案例

农残超标案例
农残超标是指农产品中含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标准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情况。

以下是几个农残超标的案例:
1. 2012年,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检验检疫局在对柿子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发现,柿子中的三环唑农药残留超标。

这种农药是用来控制油菜素螟等害虫的,超标情况引起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

2. 2013年,中国湖南省常德市一家餐馆的大米被检测出超过国家规定的梅洛唑农药残留标准。

这种农药主要用于农田的除草和杀虫,大米中的农药超标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3. 2014年,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检验检疫局在对番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发现,番茄中的苯菌酯农药残留超标。

这种农药是用来控制多种害虫的,超标情况引起了消费者对番茄安全性的质疑。

4. 2015年,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家超市销售的西兰花被检测出含有超过国家规定的三唑类农药残留。

这种农药主要用于控制茉莉花螟等害虫的,超标情况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和抵制。

这些案例显示了农残超标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威胁,也增加了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事件回顾

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事件回顾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 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 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 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 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
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 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 三聚氰氨奶。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 来一份人造鸡蛋和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 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尿素豆芽,膨大西 红柿,石膏豆腐,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 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 食品安全:持续成为当下中国民生焦点问题,成为 “爆炸性”的公众话题,并上升为国家政治层面 的命题,如此下去或有动摇国本之嫌……
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 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
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 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 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 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 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 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 年) 浙江嘉兴 70人瘦肉精中毒( 2008 年)
毒酸菜
“毒生姜”事件 (2011年)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 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 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 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 熏过的"毒生姜"与 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 像刚采摘的一样。 部分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驱虫保鲜, 而“六六粉”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石绿污染事件
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 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一种名为“孔雀石绿” 的成分;6月8日,河南商报收到举报,称郑州市上的鱼 很多都是使用 孔雀石绿处理过,并于29日对此事进行 了公开报道。 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具有 有毒的桂花鱼 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 农业部门采取的措施:在 2002年4月农业部193 2006 年11 月底, 香港地区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对 15 号 个 公告中就把孔雀石绿列为禁药,严禁在所有食品动物中 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 , 结果发现11 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 使用;2005年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已将孔雀石绿列为监控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 , 既是染料, 也是杀菌 范围;在 9月上、中旬组织对部分淡水养殖和出口重点 剂 , 可致癌。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 , 可用作治理 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现已禁用。 地区开展孔雀石绿专项督查行动。
“苏丹红”鸭 蛋
2006 年11 月12 日, 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 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 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 红Ⅳ号。大连等地也陆 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 咸鸭蛋。国际癌症研究 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 三类致癌物, 其初级代 谢产物邻氨基偶氮甲苯 和邻甲基苯胺均列为二 类致癌物, 对人可能致 癌。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 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
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
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 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
"染色橙"事件
2004年11月24日,广东省中山电视台报道该市水果市场 发现“染色橙”;27日,香港旺角水果市场也发现“染色 橙”;12月3日,香港食物卫生署发现有13个样本含有禁用 的添加剂色料“桔子红2号”。 “染色橙”是指对还没有完全成熟、未转成橘红色的脐 橙,先用乙烯利脱氢催熟,再在加入染色剂的温水中浸泡, 使果皮表面呈橙红色,冒充自然着色橙销售。 上述事件导致国产脐橙在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销 量急剧下降,价格下跌,给江西果农带来至少3.6亿元的损 失。 农业部门采取的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 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果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农民 组织化程度;加快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进程。
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
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 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
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
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 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 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 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 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 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 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 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
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 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
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 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 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 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 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 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 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 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 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 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 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 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 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 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 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公安部侦破地沟油大案
摘要:近日,公安部对位于山东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展开 围捕行动,抓获以柳某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 沟油100余吨。图为被查获存在非法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济南 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存放地沟油的车间 美丽的厂房
中国人每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
地沟油是用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加工 处理而成的油脂,含有大量的细菌和 毒素,不法商贩将收集来的潲水,经 过水油分离、过滤、去味等程序处理 后,重新得到油脂,一旦被人食用后 将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 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
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 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 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 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 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 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农产品安全典型事件回顾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览表
2004年 “阜阳奶粉”事件
2005年 “苏丹红”事件
2005年 PVC保鲜膜致癌事件
2006年 苏丹红鸭蛋事件
2008年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2011年 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 染色馒头事件 2011年 塑化剂事件(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 件”)
食品安全网络自嘲版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熏鱼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用途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 年) 浙江嘉兴 70人瘦肉精中毒( 2008 年)
毒酸菜
“毒生姜”事件 (2011年)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 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 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 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 熏过的"毒生姜"与 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 像刚采摘的一样。 部分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六六粉”和“敌敌畏”驱虫保鲜, 而“六六粉”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
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 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
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造成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利影响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
“瘦肉精”污染事件
1998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后, 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 我国又发生多起集体中毒事件。“瘦肉精”被各级政府 扬扬, 10年间瘦肉精屡禁 和社会舆论关注,我国从199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非 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 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行为进行查处。 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 “瘦肉精”是盐酸克伦特罗的俗称,是一种人工合 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 成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医疗上用于治疗哮喘等 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 肺部疾病。人吃了这种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尤其是猪 内脏后,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悸、心慌、恶心等中毒症 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 状。 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 农业部门采取的措施:在全国 20个大中城市开展畜 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 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从 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 们的饮食习惯。 “饲料和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工作。
来自权威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 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 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 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 规企业10万余家。食品安全整顿力度 不可谓不大,但为何危机事件依然无 休频现?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 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 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 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 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 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 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 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 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 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 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