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导致的肝脏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其生长快速、转移早、手术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

为此,介入治疗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注入抗癌药物或热疗剂、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剂等来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治疗效果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生活质量好等优点,治疗后早期疗效明显,直接注射的抗癌药物可以快速到达病变区域,对瘤组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肝动脉栓塞可以有效地降低瘤组织的血供,使瘤组织死亡。

经过介入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二、安全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较为安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局部作用,可避免对全身机能造成影响;用药量控制得当,可避免毒副作用。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风险。

三、并发症尽管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并不代表无风险。

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等情况,有时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或出现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

此时,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积极处理并发症,及时干预。

四、适用病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适用于肝癌面积较小、数量较少、肝功能较好的患者,以及不适于手术治疗、放疗治疗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医生的综合考虑决定。

总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并发症。

将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介入治疗的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与放疗的疗效比较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与放疗的疗效比较

例 )仅 予 以肝 动脉栓 塞介 入 化疗 ,放疗 组 (O例 )仅 予以三 维适 形放 疗 ,比较 两组 患者 临床 疗 效及其安 全性。结 果 介 入 组及放 疗 组 临床 3
治疗 总 有 效率 分 别 为 4. 6 %、6 . 7 O0 %, 两者 差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 两组 患者 6个 月 生存 率 差异 无 统 计学 意 义 > 0 5 ,放 疗 组 1 P 00 ; 5 .) 0 年 生存 率显 著 高于介 入 组 ,且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 ) P 00 ;两 组患者 治疗期 间均有 不 良反应 出现 ,但 经对 症 治疗 后 缓解 未影响 治疗 计 划 。 5 结 论 介入 治疗 与放 疗对原 发性 肝 癌患 者均具 有一 定疗 效 ,临床 治疗 方案 的选择 应 充分考 虑患 者病情 及经 济 、体 质耐 受状 况 。
参考 文献
[】 吴 在德 , 肇 汉 . 科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 0 : 1 吴 夕 M] 7 北 人 2 8 0
3 —9 . 88 3 5
获获得6 个月 ̄ 年的随访 ,未出现复发病例 。 4 临 床应用时 ,要 严格掌握疝环 充填式无 张力修补术 的适 应证和禁 忌证 。其 适应证为腹股 沟疝的成人患者及 其复发病例 ;禁忌证为嵌 顿 疝伴肠管坏死 ,小 儿腹 股沟疝。
按 上述患者来 院就 诊顺序 ,随机分 为介入组与放疗 组 ,各3例 ; 0
经检验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临床症状 、肿 瘤体积 、合 并症 等方 面 ,差异 均无统计学 意义 ( >0 5 P . ),具有可 比性 。 0
1 . 2治疗方法
生命安全 Ⅲ 。长期临床研 究表 明 .,原发性肝 癌最理想 的治疗方法是 】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5T02:44:53.16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高志鹏[导读]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高志鹏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迪疗法的研究组(n=40)。

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T细胞亚群与NK细胞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CD3、CD4、CD8、CD4/CD8、NK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病人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艾迪疗法,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T细胞亚群与NK细胞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当前,主要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这种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但由于原发性肝癌病人身体抵抗力较差,接受该疗法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因此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而经长时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艾迪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从而使病人更好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诊治的8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治疗。

将病人分到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n=40)和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迪疗法的研究组(n=40)。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1名和19名,年龄在27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1.24)岁,处于I期、II期、III期的病人分别有11名、12名和17名。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保肝疗效。

方法:将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TACE前3天及后1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滴,1次/日,以及能量和其他护肝药物。

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余疗法同治疗组。

TACE是经肝固有动脉或相应的肝左、右动脉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混合后注入,以碘化油乳剂或明胶海绵做栓塞。

观察两组的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在介入化疗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肝功能变化方面,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及黄疸的上升,白蛋白下降,而治疗组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栓塞化疗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关键词甘草酸苷复方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原发性肝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中药甘草提取物,具有保护肝细胞受损的作用。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的保肝效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结合临床病史,经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B超、CT等检查临床确诊或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诊断符合1999年11月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标准[1]。

AFP 阳性70.12%。

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肝功能Child A级64例,Child B级21例,无Child C级。

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较好,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客观肿瘤观察指标,无癌栓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心肺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部分患者超选择插管至肝动脉的左支或右支,经导丝引入导管,以4~5F导管进入肝动脉,行DSA造影确认肿瘤靶血管,将导管超选择送至肿瘤供血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进行化疗栓塞,必要时加用适量明胶海绵。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说明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说明

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一、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

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

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

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e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1.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o(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2400μg/1.持续1个月或2200μg/1.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1.e)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50例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原发性肝癌50例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5月第5卷第5期 W orld Hea lth DigestMedical Pe riodical临床报道原发性肝癌50例介入治疗临床观察■刘志强(莱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264000)【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 ACE方法治疗,依据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及生存时间判断疗效。

结果:50例患者,肿块缩小者35例,占70.0%;症状改善45例,占90.0%;CT显示,肝区病灶碘油完全充填19例。

生存期限超过1年有28例,生存率为56.0%,超过3年有9例,生存率为18.0%。

平均生存期8.5个月。

结论: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肝癌;中晚期;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5-0069-10引言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我国每年约1万人死于肝癌,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

目前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因病理特点及患者经发现时多已至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仅占10%~15%[1]。

随着介入技术肝动脉栓塞化疗(T ACE)的发展,其治疗中晚期PHC患者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月1月收治的50例中晚期PHC患者采用T ACE方法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PHC患者,其中男41例,女9例。

年龄37~81岁,平均54.5岁。

肿瘤直径小于5c m者11例,5~10c m者30例,大于10c m者7例,弥漫性肝癌2例。

其中合并肝硬化38例,门脉癌18例,A FP>400ng/m l28例。

肝功能childA级23例,B级21例,C级6例。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进行入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人。

观察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具体方案为碘化油10ml+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5-氟尿嘧啶1g+造影剂;对照组应用肝动脉栓塞疗法(tae)进行治疗,具体应用的药物有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卡铂80mg。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fp含量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fp含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观察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介入治疗,局部浸润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进入腹腔干进行造影,明确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血供、范围等情况。

应用选择性插管技术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注入化疗药物或者是栓塞剂,具体为碘化油10 ml+表阿霉素50 mg+羟基喜树碱10 mg+5-氟尿嘧啶1 g+造影剂;对照组应用肝动脉栓塞疗法(tae)进行介入治疗,药物有表阿霉素50 mg+羟基喜树碱10 mg+卡铂80mg。

治疗间隔周期一般为1 个月。

2年内最多行6次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fp含量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等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每三个月随访评价一次,一年后每十二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两年。

1. 3 疗效[4]标准分析完全缓解(cr):治疗后,临床症状几乎完全缓解,一般表现食欲增加、肝区疼痛消失,体重增加,黄疸消失,复查ct显示肿瘤体积缩小明显>50%, afp下降明显,几乎到正常水平。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及疗效的初步研究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及疗效的初步研究
减压等 。 1 . 3 . 7 骨髓抑制 的护理 有 研究 报道骨 髓抑 制发 生率 在 1 0 %左 右I 6 ] 密切关注 患者 的情况 , 复查血常规 。 1 - 3 . 8 肝肾功能损害的护理 加强护理巡视 , 早期 发现如黄疸 、 腹 痛以及少尿甚至无尿等情况。 1 . 3 . 9 误栓塞 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 如腹痛 、 发热 、 生命 体 征 的改变情况 . 做好巡 回护理 。
【 关键 词 ] 肝癌 ; 介入化 疗; 护 理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2 ( b ) 一 O 1 4 8 — 0 2 药等处理 。如果呕吐频繁药物疗效不佳 , 可予 留置 胃管持续 胃肠
( 4 3 . 3 0 + - 2 . 1 0 )U / L ;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前 ( 6 1 . 3 0 + - 4 . 0 0 ) , 术 后为 ( 7 5 . 0 0 + 5 . 0 0 ) 。不 良反 应主要是穿刺 点疼痛 、 胃肠道反应 等, 无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 于手术成功 , 改 善疗 效及 减少并 发症 , 更有利于患者 的康复 。
合评价 。 1 . 4 . 4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情况 不 良反应主要评估 穿刺点情 况 、 血 白细胞变化 、 恶心呕吐 、 腹泻及肝 肾功能异常等。
2 结 果
2 . 1 精 心 护 理 和 介 入 治疗 协 同的 结 果
1 . 3 . 1 心理护理 肝癌 患者 心情焦虑 、 烦躁不安 、 悲观 、 抑郁 甚至 绝望 . 应该 主动 关心他 们 , 消 除他 们可 能 的紧张 、 恐惧、 焦 虑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 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

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17-02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群众的生命及健康[1]。

有研究显示,采用介入治疗的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2-3]。

本院分别对单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单独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以及TACE+PEI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

TACE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53.1±10.1)岁;PEI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3~69岁,平均(54.3±8.1)岁;TACE+PEI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53.2±10.5)岁。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用TACE、单独PEI以及TACE+PEI 3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为:TACE组采用Seldinger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化疗药物的选定为:1000 mg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41025147,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6~1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854,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13334,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顺铂(国药准字H20023461,齐鲁制药厂)。

PEI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案为每个病灶每次注射酒精2~6 ml或每次1~3 ml,每周2次共4~6次为1个疗程。

根据肿瘤大小增减注射次数。

酒精总量一般为直径1 cm的肿瘤8~12 ml,2 cm的肿瘤16~24 ml,3 cm的肿瘤24~36 ml。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每隔4周,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的肿瘤病灶部位两个最大且相互垂直的距离相乘缩小>50%;有效:每隔4周,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的肿瘤病灶部位两个最大且相互垂直的距离相乘缩小25%~50%;无效:患者的肿瘤病灶部位两个最大且相互垂直的距离相乘缩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3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患者出院后,对3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记录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状况。

发现TACE+PEI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状况明显优于TACE组和PEI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3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

目前,临床中多项研究表明采用药物介入治疗,效果良好[4-5]。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肝脏,直接作用于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最多用于肝癌的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或肝动脉插管化疗灌注[6]。

有研究显示,采用TACE联合PE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7-8]。

本研究结果显示,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TACE组的70%和PEI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TACE+PEI联合介入治疗的治疗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晓霞,潘秀花,邹文蕙,等.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45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36-38.
[2] 胡可明,孙志先,张毅,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5):678-681.
[3] 徐立涛,周振华,林钧华,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肿瘤,2010,30(7):625-627.
[4] 郭力红,张岁,刘英辉,等.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47-4148.
[5] 王少雷,李森,魏宏,等.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9):738-742.
[6] 赵小龙,石永芳.134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命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65-567.
[7] 王秀玲.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20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47-48.
[8] 钱利,袁芳.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91-1092.
(收稿日期:2013-04-26 本文编辑:林利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