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4)
2.4线段-角的对称性

lQABP§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学案主备人:赵廷尧自主学习问题1:如图,线段AB ,通过折叠,能否是使点A 与点B 重合问题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上面操作中的折痕是什么 <问题3:在折痕上任意取一点C ,连接AC 、BC ,AC 与BC 的数量关系怎样你能证明吗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你知道了什么 几何语言:∵MN ⊥AB ,AC =BC ,∴_______(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 端的距离相等). "探究活动例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变形:在例1的条件下:1、若AP=6,BP=4,求△QPB 的周长;2、若△QPB 的周长为12,△APB 的周长为17,求AB ; %3、若△QPB 的周长为12,AB =7,求△APB 的周长。
4、若△QCB 的周长为24,△APB 的周长与四边形BPQC 的周长之差为12,求CQA BC例2、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C=25cm ,求△AEG的周长D FC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中点为O,过点O作AC的垂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E、F,连接AF.求证:AE=AF.(【课堂练习】:已知:如图,AB=AC=12 cm,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D、E,△ABD的周长等于29 cm,求DC的长.\§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达 标 自 测班级 学号 姓名自测内容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距离相等。
2、如图,直线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点P 是MN 上一点.若AB =10 cm ,则BD =_______cm ;若PA =10 cm ,则PB =_______cm .3.如图,在ΔABC 中,AB 的中垂线交AC 与点E ,若AC=9,AE:CE=2:1,则B 、E 两点间的距离是 。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题解析】
例3、(1)课本P52练习1 (2)利用网格,在线段AC上找一点D,使点D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3)课本P52练习2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DE分 别交AB、AC于点D、E. (1)若AC=12,BC=10,求△DBC的周长; (2)若AC=12,△DBC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 (3)若△ABC和△DBC的周长分别为35和23,求△ABC 的各边长.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题解析】
A
B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1】
1.如图,P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已2题图
2.如图,△ABC中,AB+AC=6cm,BC的垂直平分 线 l与AC相交于点D,则△ABD的周长为_____ cm.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练习】
(2)在对称轴上任意取一点P,连接PA、PB,再沿对称轴对折,你又 能发现折痕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P
几何语言: 因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PA=PB
A
OB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思考】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 距离会相等吗?为什么?(借助图形说明)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 性(1)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复习回顾】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2.4__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如图,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外任 取一点P,连接PA、PB,设PA交l于点Q, 连接QB.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点Q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QA=QB. ∴PA=PQ+QA=PQ+QB.
A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PQ+QB>PB,即PA>PB.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1)
A E B D C
3. 如图,△ABC中,∠C=900,DE是AB的垂 直平分线,且∠BAD,∠CAD=3:1,则∠B =_______.
C
D
A
E
B
4.如图,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 连结P1P2, 分别交OA、OB于点M、N,若P1P2=5cm, 则△PMN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
l
∵点P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PA=PB .
P
或
∵PO⊥AB,OA=OB
∴PA=PB .
1 A
2 O
B
问题: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有
个.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1)
想一想
线段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吗? 为什么?请你画出图形,试着说明.
解:不相等.
l Q 1 2 B O P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1)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1)
做一做
在一张薄纸上画一条线段AB,操作并思考: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A
B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1)
想一想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在哪里?为什么?
l 1 2 B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线段、 角的轴对称性补充习题答案【三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补充习题答案【三篇】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答案1、由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DA=DB.于是△BDC的周长=BD+DC+BC=DA+DC+BC=AC+BC=9.2、 (1)图略;(2)OA=OB=OC.∵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OA=O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同理,OB=OC.∴OA=OB=OC.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答案1、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BC=BD+DC,BC=BD+AD,∴BD+DC=BD+AD.∴DC=DA.∴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1=∠2,AC=AC,∠3=∠4,∴△ABC≌△ADC,∴AB=AD,CB=CD.∴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答案1、过点D作DE⊥AB,垂足为E.∵AD平分∠BAC,DC⊥AC,DE⊥AB,∴DE=D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根据题意,得DC=6.∴点D到AB的距离为6.2、 DE=DC.∵AD平分∠BAC,DB⊥AB,DF⊥AC,∴DB=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BE=CF,∴Rt△DBE≌Rt△DFC.∴DE=DC.3、∵∠FEB=∠FDC=90°,∠BFE=∠CFD,BE=CD,∴△BEF∽△CDF.∴FE=FD.∴点F在∠MAN的平分线上(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4)

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4)1.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能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相关结论,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3.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应用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学会证明点在角平分线上.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定理能问题呢?回忆、思考.点明课题,制造悬念,习热情.知:△ABC的两内角∠ABC、∠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的角平分线上.证明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根据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平分线上,只要点P到∠A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过点P做PD、PE,证出PD=PE,而要证PD=PE,因为点P是∠ABC、分线的交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点P到∠ABC、∠ACB两等,所以只要做出BC边上的垂线段PF,就可得PD=PF,PE =PE,所以得证.上述问题,你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有什么位置1.结合图形认真审题.2.分析、讨论证明思路.3.口述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4.讨论归纳得到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运用例题引导学生逐渐性质定理和逆定理.采用“要证,只要证”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法”问题解决完后及时进行出三角形“内心”,为学习三打好基础.知:如图2-28,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求证:AD垂直平分EF.证AD垂直平分EF,,.AD=∠CAD, DE⊥AB,DF⊥AC,,.学生利用分析法填空;阐述证明思路;完成证明过程.利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开放的分析过程,提供考路径.完成练习.,说说你的发现,提出你的问题.练习:课本P56练习.学生发现: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与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可能提出“三角形三个外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否相交于一点的问题”.本题是角平分线性质定综合应用,实际上是例2的学生“一折,二画,三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成功,的积极性,再次鼓励学生使寻找证明方法.59习题2.4,分析第9、10、11题的思路,任选2题写出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作业.实行作业分层,便于不学生自我发展.。
2江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 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AC=AD,BC=BD,则()A.CD垂直平分AB B.AB垂直平分CDC.CD平分∠ACB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3.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AC=5cm,BC=4cm,那么△DBC的周长是()A.6 cm B.7 cm C.8 cm D.9 cm二、填空题4.在△ABC中,∠A=50°,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则∠DBC的度数是______°.5.已知:如图,∠BAC=120°,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则∠ADC=______.6.在△ABC中,AB=A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相交于E点,且△BCE的周长为10cm,则BC=______ cm.7.在Rt△ABC中,∠C=90°,AC>B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相交于E点,连结BE,若∠CBE:∠EBA=1:4,则∠A=______度,∠ABC=______度.8.底边AB=a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符合条件的顶点C在线段AB的______上.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点,垂足为E,且∠1=2∠2,求∠A的度数.10.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求证:PA=PB=PC.11.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BC的周长为18厘米,△ABE的周长为10厘米,求BD的长.12.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1)若BC=13,求△AEG的周长.(2)若∠BAC=126°,求∠EAG的度数.参考答案一、A 解析: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符合逆定理,正确;②错误;这是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误解;③有无数条,错误;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AB,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错误;如图.⑤错误,这是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误解.故选A.2.B 解析:AC=AD,BC=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垂直平分CD.故选B.3.D 解析:∵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C=5cm,BC=4cm,∴△DBC的周长是:BD+CD+BC=AD+CD+BC=AC+BC=5+4=9(cm).故选D.二、4.15解析:∵AB=AC,∠A=50°,∴∠ABC=∠C=(180°﹣50°)÷2=65°.∵DE为AB 的中垂线,∴AD=BD.∴∠ABD=∠A=50°,∴∠CBD=∠ABC﹣∠ABD=15°.5.120° 解析:∵AB=AC,∠BAC=120°,∴∠C=∠B==3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D=CD,∴∠DAC=∠C=30°,∴∠ADC=180°﹣∠DAC﹣∠C=120°.6.4解析:∵AB=AC=6cm,DE垂直且平分AB,∴BE=AE.∵△BCE的周长为10cm,BE+CE=AC=AB=6,∴BC=10﹣6=4(cm).7.40 50解析:如图.∵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A.∵∠CBE:∠EBA=1:4,∴可设∠CBE=x,则∠A=∠EBA=4x,∵∠C=90°,∴∠CBE+∠A+∠EBA=90°,即9x=90°,解得x=10°,∴∠A=4x=40°,∠ABC=5x=50°.8.无数垂直平分线解析:如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在该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两点M、N,则有MA=MB、NA=NB,即△MAB、△NAB均为等腰三角形,∴底边AB=a的等腰三角形有无数个,符合条件的顶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三、9.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点,∴DB=DA,∠2=∠A(设为α),∴∠BDC=∠2+∠A=2α;∵∠C=90°,∠1=2∠2,∴∠1+∠BDC=90°,即4α=90°,∴α=22.5°,即∠A=22.5°.10.证明:∵点P是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PA=PB,PB=PC,∴PA=PB=PC.11.解:∵C△ABC=18cm,∴AB+AC+BC=18cm. 2分∵DE垂直平分BC,∴EB=EC,BD=BC 4分∵C△ABE=10cm,∴AB+AE+EB=AB+AC=10cm. 5分∴BC=C△ABC﹣C△ABE=8cm. 7分∴BD=BC=4cm. 8分12.解:(1)∵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BC=13,∴BE=AE,CG=AG,∴△AEG的周长=AE+AG+EG=BE+CG+EG=BC=13;(2)在△ABC中,∠BAC=120°,∴∠B+∠C=180°﹣120°=6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EA,∴∠1=∠B,同理可得∠2=∠C,又∵∠1+∠2+∠B+∠C+∠EAG=180°,∴2(∠B+∠C)+∠EAG=180°,∴∠EAG=60°.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一、选择题1.到△ABC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交AB于E,有下述结论:(1)BD平分∠ABC;(2)AD=BD=BC;(3)△BDC的周长等于AB+BC;(4)D是AC的中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3.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C,与AC交于E,与BC交于D,∠C=15°,∠BAD=60°,则△ABC是______三角形.4.如图,∠ABC=70°,∠A=5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DBC=______°.5.如图,在△ABC中,AB=AC=17,BC=16,DE垂直平分AC,则△ABD的周长是______.6.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50°,AC、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1______∠2,∠3______∠4,∠5______∠6,∠2+∠3=______度,∠1+∠4=______度,∠5+∠6=______度,∠BOC=______度.7.在△ABC中,∠C=90°,AB的中垂线交直线BC于D,若∠BAD﹣∠DAC=22.5°,则∠B 的度数是______.三、解答题8.(1)分别作出点P,使得PA=PB=PC;(2)观察各图中的点P与△ABC的位置关系,并总结规律: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点P在△ABC的______;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在△ABC的______;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点P在△ABC的______;反之也成立,且在平面内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只有一个.9.如图,已知AE=CE,BD⊥AC.求证:AB+CD=AD+BC.10.如图,△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C=∠OCB,求证:AO⊥BC.11.已知:如图∠ABC=∠ACB,AD平分∠BAC,点P在直线AD上,求证:PB=PC.参考答案1.D;2.B;3.直角;4.20;5.33;6.=;=;=;50;50;80;100;7.37.5°或67.5°;8.内部;斜边的中点;外部;9.10.11.。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操作】
(1)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
A
B
B
C
(2)分别作△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证明: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2.4 线已知:如图,∠1=∠2,∠3=∠4, AC、BD相交于点E.
求证: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D
1 A
2
E
3
C
4
B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题解析】
练习:如图,在△ABC中,AD是高,在线段DC上 取一点E,使BD=DE,已知AB+BD=DC. 求证:点E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A
B
D
E
C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题解析】
例2、直线 l 外有点A、B,若要在l上找一点, 使这点与点A、B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点一定 能找到吗?请你画图表示各种可能的情况.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例题解析】
例4、如图,已知直线l及其两侧两点A、B. (1)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PA=PB,并说明理由; (2)在直线l 上求一点Q,使l 平分∠AQB,并说明理由; (3)能否在直线l 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点A、B的距离之 差的绝对值最大?若能,直接指出该点的位置;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
A
A
A
l
l
l
B
B
B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 性(2)
2.4 线段的轴对称性
【情境创设】
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 离相等.
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条线段两 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吗?
八年级数学教案: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全4课时)

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3.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重点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实践探索一在一张薄纸上画一条线段AB,你能找出与线段AB的端点A、B距离相等的点吗?这样的点有多少个?实践探索二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条线段的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如图2-21(1),若点Q在线段AB上,且QA=QB,则Q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21(2),若点Q是线段AB外任意一点,且QA=QB,那么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吗?为什么?通过上述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五.小结与反思:课外作业: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实践探索四如果任意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反过来,结合上节课所学,你有什么猜想?如图2-26,若点Q 在∠AOB 内部,QD ⊥OA ,QE ⊥OB ,且QD =QE ,点Q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吗?为什么?通过上述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二.探究交流如图,△ABC 中,P 是角平分线AD ,BE 的交点。
求证:点P 在∠C 的平分线上。
三.交流展示OAB Q DE 2-26如图,AD∥BC,CD⊥AD,AE平分∠BAD,且E是DC的中点,EF⊥AB 于点F,判断AD、BC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