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影响研究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对社会、文化、个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研究者希望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对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研究这种影响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性。

首先,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统与价值观。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人生、道德、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文学作品对读者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呈现给读者,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对不同读者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如何触动人们的情感,如何引发他们的思考,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这对于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以及对文化、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对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的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常常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在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

这对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文学作品要想影响人们,首先需要被传播和接受。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影响力的差异。

这对于文学教育和文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是一个涉及文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对社会、文化、个人的影响。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对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认识文学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研究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以及对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的影响,以及了解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
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J.T.Shaw, “Literary Indebtedness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日尔蒙斯基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角度,对影响 的发生、接受影响民族自身原因和接受的方式, 作了比较精辟的论述: “任何影响或借用必然伴随着被借用模式的创 造性改变,以适应所借用文学的传统,适应它 的民族的和社会历史的特点,也同样要适应借 鉴者个人的创作特点。”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因此,“影响”不是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式的机 械、被动的接受,而是内在包含了接受者一方的 内在需求和主动选择。 影响研究应与接受研究相结合,考察接受者接受 了哪些影响,为何接受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在创 作中转化的。
二、对“影响研究”的重新认识
“在每个个体的文化选择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 化的界限是极不明确的,中外文化的差别只在 他们的阅读活动中才是相对明确的,一旦进入 实际的文学创作,它们就在创作过程中溶解了。 在每一个可资分析的创造品中,都同时有个人 的、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三种因素同时发挥着 自己的独立作用,但三者又是不可分的。” (王富仁:《对一种研究模式的质疑》) 中国意识流小说所受影响的多种来源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trans.byty Press, 1973, P.31.)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约瑟夫· T· 肖:“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 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
法国学者的著作
戴斯克特:《让· 雅克· 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 (1895) 巴登斯伯格:《歌德在法国》(1904)、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1927) 阿扎尔:《法国在意大利的影响》(1934)

第五讲影响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讲影响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鲁的小说是最好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和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可惜,到目前 为止,比较文学研究界还没有取得令 人满意的成果。
冰心如不读泰戈尔的 诗,就不可能写出像 《繁星》和《春水》 这样的“以精致的短 句表达零碎思想”的 小诗。这也是一个典 型的个案。
比较文学的“影响”, 不是自发产生的,而 是在外力作用下的结 果。
须在某些方面处于优越或领先的地位。 平时说某人能量很大,说是因为他处于优
越地位,他的意见能够左右别人。
讨论一:20世纪的西方文论,无论在文学 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当然都领先于中国。 中国古代文论至今没有实现现代转换,许 多东西的确是不太好运用于现今的文学批 评实践中。
因而西方文论,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 就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是理 所当然的,因为别人具有释放能量,而中 国文化只有处于被接受的地位。
鲁迅先生的小说,正如他 自己所说的是“大约仰仗 的全是先前读过的百来篇 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 知识”(《我怎么做起小 说来》)其实正是如此。
从《狂人日记》里,我们 可以看到俄国小说家果戈 里和德国诗人与哲学家尼 采的影子;
在其小说《药》的结尾,也分明留着 “安特莱夫似的阴冷”,这是鲁迅先 生自己曾经讲到的。。
如果在二者之间没有影响的事实发生, 那只能做为平行研究的对象,而不能 做“影响研究”的对象。
二、“影响”实现的五个条件
要从事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就要关注 “影响”是如何实现的。
根据梵·第根的理论,影响的实现主要有以下 五种要素:
1.影响者的条件:要有释放能量。 影响者作为施动者应具备释放的能量,必
第 五讲
影响研究要注意 的几个问题
一、何谓“影响”?
“影响”的概念,强调“外来性”。
苏联学者约瑟夫曾经说过:“一位作 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 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 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 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 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比较文 学译文集》,北大,1985,第38页)

电磁辐射数据分析报告(3篇)

电磁辐射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我国某地区电磁辐射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了解该地区电磁辐射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电磁辐射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该地区电磁辐射环境质量,为电磁辐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环境保护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电磁辐射监测数据。

数据时间跨度为2019年至2021年,涵盖了该地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电磁辐射监测结果。

2. 数据处理(1)数据筛选: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监测标准,筛选出符合监测要求的电磁辐射数据,排除异常数据。

(2)数据整理: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时间、地点、频段、功率等信息。

(3)数据统计: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三、电磁辐射水平分析1. 频段分布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监测标准,电磁辐射频段主要分为0.4GHz以下、0.4GHz-2GHz、2GHz-3GHz、3GHz-10GHz、10GHz-100GHz等。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0.4GHz以下频段:该频段电磁辐射水平较低,但部分区域存在超标现象。

(2)0.4GHz-2GHz频段:该频段电磁辐射水平较高,部分区域超标严重。

(3)2GHz-3GHz频段:该频段电磁辐射水平较高,部分区域超标严重。

(4)3GHz-10GHz频段:该频段电磁辐射水平较高,部分区域超标严重。

(5)10GHz-100GHz频段:该频段电磁辐射水平较高,部分区域超标严重。

2. 地区分布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区域:电磁辐射水平普遍较高,超标现象较为严重。

(2)农村区域:电磁辐射水平相对较低,但部分区域存在超标现象。

(3)交通要道:电磁辐射水平较高,部分区域超标严重。

四、影响因素分析1. 设备因素(1)通信基站:通信基站是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辐射水平与基站数量、距离、高度等因素有关。

3.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学历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历案的主题是“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市为例,分析大都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并探讨其对于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都市辐射的基本概念,理解上海市作为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其辐射效应的内涵。

2. 技能与应用:能够分析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并能通过实例说明大都市的辐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都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对大都市辐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上海市大都市辐射效应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测试评价: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大都市辐射影响的理解和知识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海市的繁荣景象和周边区域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出大都市辐射的概念。

2. 讲解概念:讲解大都市辐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3. 分析案例: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其作为大都市的辐射效应,包括经济、文化、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大都市的辐射效应,如北京、深圳等,加深对大都市辐射影响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总结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强调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大都市辐射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分析和评价上应用知识的能力。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上海市大都市辐射效应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大都市的辐射特点、影响以及具体实例等。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对大都市辐射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否有新的认识等。

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

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

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在社会中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其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部分:电磁辐射的社会影响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它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手机、微波炉等常见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这引发了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担忧,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此外,电磁辐射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量的电子设备带来了电磁污染,对动植物及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对电磁辐射的环境监测和控制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第二部分:光谱分析的社会影响光谱分析是一种将光进行分解和测量的技术方法。

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然而,在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时也存在一些社会影响。

例如,光谱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添加剂,保障公众的健康。

然而,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一旦其产品的质量被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到问题,可能会导致声誉受损甚至经济损失。

此外,光谱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犯罪侦查和诊断医学中。

虽然这些应用在提高犯罪侦查和医疗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引发了隐私和伦理问题。

如何平衡应用光谱分析技术的权益和个人隐私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第三部分: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的伦理问题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首先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在信息时代,个人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备受关注。

利用电磁辐射和光谱分析技术,个人的通信内容、行为习惯、购物偏好等很容易被获取和分析。

因此,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影响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学科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

但对于比较文学来说,要确定其明确的研究对象无疑是困难的,而将比较文学作百科全书式的叙述又显然是不明智的。

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比较文学的性质是一种相对适宜的策略。

比较的方法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手段,有其普遍性,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在一事物和他事物的比较中确定事物的性质。

比较文学的研究固然离不开比较,但“比较”作为比较文学的具体手段则有不同于一般运用上的含义,它必须严格按照比较文学的原则,通过“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规定,对两国和两国以上的文学加以比较。

在比较文学中,只有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影响研究是一种可靠的扎实的具有说服力的方法,也是比较文学领域里最早出现、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法国学派为影响研究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何谓“影响”“影响,,是影响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概念是有区别的。

通常所说的“影响”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发生作用,引起后者的反应和反响。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强调“外来性”,它关注的是外来因素的影响。

美国比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在《文学借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说:“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①美国的另一位比较文学家奥尔德里奇也认为:“影响系指某一作家倘若不读另一作家先前的作品就不可能存在于他作品中的那些部分。

”鲁迅创作的小说无论是体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与中国传统小说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正如鲁迅自己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大约仰仗的全是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行、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一)同源性:主要体现于以影响研究为代表的法国学派中。

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

这种经过路径由放送者(起点)、接受者(终点)、媒介者(传递者)三个要素组成。

(二)变异性:同源性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本层面,文化层面等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形象变异与接收的变异。

(三)类同性与综合性:平行研究的主要特征。

指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变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

(四)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是从跨文明的平行研究与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异质性是可比性的根本特征。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认识到异质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才能进行,使得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互补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互补性是在异质性的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最终达到总体性。

无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表现出怎样的差异,都是对文学艺术审美本质的共同探求。

总体性是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

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影响研究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流传学定义: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以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为例陈蜀玉(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收稿日期:2003-07-10作者简介:陈蜀玉,女,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摘要:辐射研究给影响和接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一视角关注外来现象,特别是外来现象的演化和生成。

这样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构成了新的点、线关系和这些关系之间的各种连线。

朝鲜文学、文论对中国文学、文论的接受就是后者对前者辐射影响的结果。

尽管西方辐射研究在影响与接受理论中已形成辐射研究框架,但是东方的辐射研究在内容、方式、发展势态等方面与西方的不尽相同。

关键词:比较文学;辐射方式;影响研究;中国文学;亚洲文化圈;朝鲜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3)11-0165-03 中国文学及文论在亚洲文化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无论是在朝鲜、日本还是在越南、泰国,中国文化、文论的影响痕迹清晰可辨。

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描写方式以及文学评论中指导思想、理论术语,人们都能找到其观澜索源的起点。

随着后现代时期边缘与中心的逐步融合以及第三世界文学的崛起,人们开始关注亚洲文化圈。

而亚洲文化圈内文学、文论的发展及对周边的影响,在(明末清初)19代世纪之前基本呈辐射状态。

中国文学、文论长期占据辐射中心的位置。

因此研究亚洲文化圈内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辐射影响,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不同辐射方式,而且也揭示在不同于欧美文化圈的亚洲文化圈中,辐射研究的另一种模式。

布吕奈尔和谢弗莱尔在《简明比较文学》一书中,对辐射研究定义为:“辐射与定理一样属于科学术语,但是比喻的方法可以使它表达另一个比较研究的公设。

文本中的外来现象可被视为一个辐射点,通过这一点证明具有自身特点的类似方式。

”[1]这种辐射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晦的,有时又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同时辐射的方式在东西方是有差异的。

辐射的发生包括辐射中心和辐射范围,辐射中心在整个辐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们之所以强调辐射中心的作用,并不是要划定中心和边缘的界限,以排斥边缘的作用;相反在辐射的过程中,没有辐射“面”就无所谓辐射“点”,也就无法构成辐射过程。

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辐射点上,是因为外来现象的异质性在整个辐射过程中成为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它的构成和范围决定着辐射的内容和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异质现象在辐射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

有研究认为,辐射过程中的辐射点是明显的,外来异质现象是清晰可辨的。

例如:波特莱尔(Baudelaire ,Charle 1821-1867)曾将爱伦・坡(Poe ,Edgar Allan 1809-1849)翻译成法语。

爱伦・坡作品的荒诞特点直接影响了波特莱尔的风格。

而后者创作中的颓废特点辐射影响了后世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也有认为辐射点是隐晦的,没有明确的起始概念。

比如:神话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很难对辐射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做界定。

但神话对文学作品的辐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这些研究的辐射点的范围都局限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畴之内。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亚洲文化圈时,我们发现中国文学、文论对亚洲文化圈的影响其辐射范围不仅仅发生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围之内,而且涉及意识形态、教育体制、语言文字的直接借用,等方面。

为此,特举朝鲜文学及文论一例,以阐明观点。

首先,在意识形态方面:自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来,君臣父子的社会排位一直延续至明清。

诗歌的美刺作用,教化功能始终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统摄诗学。

这样的格局同样辐射朝鲜意识形态领域。

自一世纪汉语开始在朝鲜使用,汉文典籍传入朝鲜,儒家思想也就深入朝鲜民族的思想之中。

随着新罗时期大批朝鲜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汉语和儒家第11期2003年11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 111Nov 12003经典,儒家思想更逐步渗透到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朝鲜历代文学著作都贯穿着儒家思想。

七世纪,义慈王(641-661)整日纵情酒色,不问政事。

成忠直谏,身陷囹圄。

临终上《上义慈王书》:“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

”忠君报国是儒家之大德,以死来换取君王的悔悟,是臣下的天职。

文学作品歌颂忠君报国的英雄人物,其目的是为后世树立学习楷模。

在十六世纪末的壬辰战争中,面对倭寇的进攻,满朝文武,一筹莫展。

义兵将领高敬命率爱国义兵英勇抗敌,打击倭寇,和他的两个儿子战死疆场。

“公侯将相不可记,独使书生办此事。

男儿殉国古来有,父子三忠世无偶。

”诗人权一写下这样的诗句,无情地讥讽了国家危难时文武大臣的无能,热情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

体现了儒家一贯倡导的忠君爱国思想境界。

十七世纪左右小说出现,不论从小说自身形式还是小说的内容都体现了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倾向。

许筠的《洪吉童传》讲述了吉童从小遭受歧视,发愤读书,身怀绝技,后遭谋害,杀死刺客,远走他乡。

随入“济贫党”,杀富济贫,惩治贪官污吏最后听从父亲的规劝,接受了招安。

从这本早期小说中可看出,即使描述张扬个性、“犯上作乱”反传统题材,最终的结局还是听从父命,归顺朝廷,忠孝两全。

儒家思想以其自身的规劝自我克制,提倡个性收敛的特点,为朝鲜历代统治者推崇、采用和鼓吹。

不管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还是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无论是对国家、家庭还是个人而言,外来的儒家思想都影响和控制着朝鲜的意识形态领域。

其次,在教育体制方面:在朝、中文学、文论研究中,我们发现,朝、中辐射影响的形成不仅是通过翻译、旅游、沙龙活动等形式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特殊的“习得”方式实现的。

这一直接方式构成“植入式”辐射影响。

“习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一般的辐射点是单一的、个体的,而“习得”除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外,是有自身系统和体制的。

据《三国史记》,唐文宗时(829-840),新罗曾派百余名留学生到唐朝留学。

留学生回国后,把汉语文字,唐宋诗文、儒家经典直接植入本国土壤,凡诗必称唐宋。

不仅如此,朝鲜统治者还承袭中国的教育体制。

在七世纪左右,新罗就采用”读书三品科”的制度选拔人才,其标准是对汉文典籍的通晓程度和汉文的写作能力,以其学问的高低和汉语熟练程度决定官职。

十五世纪李朝时期,为培养官吏,加强统治,十分重视学校教育。

当时上有培养文臣武将的“两班”教育,全国还设有中学、东学、西学、南学等所谓四学,开设课程自然是儒家经典。

通过知经书,达礼教,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意识形态的控制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官吏。

李朝时期还整顿了汉学为内容的科举制度,在任用文、武官时重视文、武科的考试。

文科的考试包括儒家经典的解释,有关现行政策问题的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汉文诗。

总之儒家思想是当时朝鲜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是朝鲜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

科举制度是选拔各级官吏的重要途径,汉学在社会上的权威性是无可置疑的。

再者,语言和文字方面:应该说中国的语言、文字对朝鲜文学、文论的辐射影响是全方位的。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很早汉文就传入朝鲜。

尽管传入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详考,但据《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本记》有“国初始用文字”的说法。

在高句丽初期,还出现了以汉文写成的长达一百卷的《留记》。

可见高句丽在一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汉文了。

不仅如此,朝鲜历代统治者重视汉文,轻视本国语言,汉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朝鲜唯一的书面文字。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社会发展,民族意识的增强汉文字已不能满足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的需要,这时朝鲜本民族的文字才应运而生,由世宗同成三问、郑麟趾,申叔舟、崔恒等一批学者在1444年完成了创制朝鲜表音文字“训民正音”。

尽管有了本民族语言并开始在民间流传,但是上流社会的官方语言仍然是汉语。

在诗歌创作中,唐诗宋词仍然是朝鲜士大夫们学习的楷模。

讲究音韵格律、注重意趣,而格律、意趣的标准是唐人的诗。

任王景在《玄壶琐谈》中有这样的评论:“驴背春眠稳,青山梦里行。

觉来知雨过,溪水有新生。

”此一绝未知谁作,而世称绝佳。

余以为不然。

“雨过”而有水声,则雨之暴也。

遇暴雨而不觉,犹作驴背之梦,语不近理。

唐人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趣真而语得自成韵格,诗当如此也。

除了诗歌本身受唐诗、宋词的影响之外,文论著作也也不例外。

唐司空图《十四诗品》和宋严羽《沧浪诗话》两本著作对南龙翼的《壶谷诗话》有明显的辐射影响。

《壶谷诗话》对一百多位朝鲜诗人作了评论。

如:“曰丽代之隽者,如朴小华(寅亮)之丰亮、郭真静(舆)之玄阒、金文烈(富轼)之矫健、林西河(椿)之奔放……”概括精炼,言简意赅,对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较好的评价。

两个字的简括评论很容易使人想到刘勰对三国和两晋诗人的评论:“……仲宣靡密16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1期……伟长博通……景纯奇巧……彦伯梗概……”(《文心雕龙》诠赋)中国文论中的很多文论话语直接被借用于朝鲜文论。

这些借用文论话语不仅思维方式相同,评判结构相通,而且审美志趣一致,最终成为朝鲜文论话语。

中国人讲“气”它是万物之原,性灵所钟。

天地人有灵气,诗文也不例外。

“文以气为主”(魏文帝《典论论文》)是中国主要文论话语之一,气的作用常常用来讨论作家和作品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评论它们的价值、地位、作用。

金万重的《西浦漫笔》称“司马迁韩愈之文,屈平之骚,杜甫之诗,是皆具四时之气焉,不然不足为大家”。

南龙翼《壶谷诗话》评“李芝峰一生攻唐,闲谈温雅,多有警句,而所乏者气力”。

这就是所谓的“气韵说”。

此外还有“天机说”,陆机认为,作家只有在“天机骏利”时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每当天机开启时,文思就会“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而“通塞”的感受,“非余力之所戮”。

金得臣在《终南丛志》中有同样的论述:“凡诗得于天机,自运造化之功者为上。

”他认为,得天机者“此则世不多有,其次学唐宋者各得其半……。

”写诗作文如此,欣赏诗文亦然。

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老、庄开始就提倡自然、含蓄。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是美的最高境界。

唐诗宋词延续了清新典雅的风格。

李白诗句透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香,司空图的诗论道出“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的意境。

朝鲜文论一样推崇“含蓄说”,《小华诗评》中有这样的评论:“凡为诗,意在言表,含蓄有余为佳,若语意呈露,直说无蕴,则虽其辞藻宏丽侈靡,知者固不取矣。

”《惺叟诗话》评思庵之挽成中溪一绝“世外云山深复深,溪边草屋已难寻,拜鹃窝上三更日,应照先生一片心”时,认为是“无限爱伤之意,不露言表”的一品诗。

金沧江的《韶护堂集》谈到格调时说:“阮亭诗,以无味为味,无工为工,平易之中,有天然神韵之跌宕,司空图表圣所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