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试桩方案知识交流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试桩方案知识交流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试桩方案知识交流

隘口高架桥群旋挖钻灌注桩施工试桩方案

一、工程概述

隘口高架桥群工程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身直径180cm,灌注桩主筋28Φ28,沿桩外径均匀布置,箍筋φ10,内加强箍Φ28,间距200cm。单个桩中心间距7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长12m左右,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质泥岩层,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3倍桩径,拟采用旋挖成孔法。在正式进行施工前,需先进行试桩施工。结合目前现场施工条件,拟选桩基进行试桩施工,施工时间初步定为6月10日。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进度:

考虑到本工程桩基工程的特点,在结合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工期进度要求及施工效率等因素,桩基工程正式施工拟采用智能液压钻机进行施工。此钻机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较为先进的机械,其主要特点是施工效率高,能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公害低,适用于工期要求紧的工程项目。

进度计划安排:我项目部暂拟配备1台旋挖机进行施工,另根据施工需要及现场进度安排而定台数。开工后3至5根桩基施工先摸清本场地的地质状况,完善施工工艺,待施工进入正常后,进行24小时连续工作。

三、施工准备

(1)按照工程及合同要求,本工程暂拟投入1台旋挖钻机,其需配套的主要施工机具备如下:

本工程配备的钻孔设备为新型设备山河智能多功能旋挖钻机28A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四、关键工序施工方法

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1、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时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

2、钻进成孔

钻进成孔工艺:成孔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石,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钻孔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的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对粘性好的岩土层,采用干式或清水钻进工艺,其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其中关键工序应采取的措施:

(1)桩孔布局

测量放线:依据桩基施工图在打桩区域确定需要硬化的场地区域,计算出硬化区域的角点坐标值,利用全站仪一次测放出各角点,然后用白灰将硬化区域轮廓线标志出来。

(2)桩位放线

桩位放样:采用全站仪准确放出各桩点的位置,使其误差在规范要求内。桩

顶标高按设计的水准点高程进行控制。

(3)钻孔施工

钻机钻孔的基本施工操作方法如下:

钻孔施工时,将钥匙开关打到电源档,钻机的显示器显示液压钻机标记画面,按任意键进入工作画面。先进行液压钻机的钻桅起立桅及调垂,即首先将液压钻机移到钻孔作业所在位置,液压钻机的显示器显示桅杆作业画面。从桅杆工作画面中可实时观察到桅杆的X轴、Y轴方向的偏移。操作山河智能液压钻机的电气手柄将桅杆从运输状态位置起升到工作状态位置,在此过程中,液压钻机的控制器通过采集电气手柄及倾角传感器信号,通过数学运算,输出信号驱动液压油缸的比例阀实现闭环起立桅控制。实现桅杆平稳同步起立桅。同时采集限位开关信

号,对起立桅过程中钻桅左右倾斜角度进行保护。在钻孔作业之前需要对桅杆进行定位设置,对桅杆进行调垂。调垂可分为手动调垂、自动调垂两种方式。在桅杆相对零位±5o范围时,只能通过显示器上的点动按钮或左操作箱上的电器手柄进行手动调垂工作。在调垂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器的桅杆工作界面实时检测桅杆的位置状态,使桅杆最终达到作业成孔的设定位置。

钻孔时通过显示器按钮直接进入主工作界面,然后进行钻孔作业。钻孔时先将钻头着地,通过显示器上的清零按钮进行清零操作,记录钻机钻头的原始位置,此时,显示器显示钻孔的当前位置的条形柱和数字,操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器监测钻孔的实际工作位置、每次进尺位置及孔深位置,从而操作钻孔作业。在钻孔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主界面的三个虚拟仪表的显示(动力头压力、加压压力、主卷压力),实时监测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开孔时,以钻斗自重并加压作为钻进动力,一次进尺短条形柱显示当前钻头的钻孔深度,长条形柱动态显示钻头的运动位置,孔深的数字显示此孔的总深度。当钻斗被挤压充满钻渣后,将其提出地表,操作回转手柄使机器转到土方车的位置,将钻渣装入土方车,完毕后,通过操作显示器上的自动回位对正按钮机器自动回到钻孔作业位置,或通过手动回转操作手柄使机器手动回到钻孔作业位置。此工作状态同通过显示器的主界面中的回位识别进行监视。开孔后,以钻头自重并加压作为钻进动力。当钻斗被挤压充满钻渣后,将其提出地表,同时观察监视并记录钻孔地质状况。

(4)施工情况记录

钻机钻进施工时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工作项目、钻进深度、钻进速度、及孔底标高;《钻孔记录表》由专人负责填写,交接班时应有交接记录;根据液压钻机钻进速度的变化和土层取样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记录,山河智能液压钻机孔桩地质剖面图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请监理现场确认,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进行变更设计;钻孔时要及时清运空口出渣,避免妨碍钻孔施工、污染环境;钻孔达到预定钻孔深度后,提起钻杆,用测绳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虚土厚度等于钻深与孔深的差值)。

(5)成孔检查

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垂直度进行检查,不合格时采取措施处理。成孔检查方式采用测绳对孔深进行检查,如果孔底虚土厚度查过规范要求或者有塌孔现象,要用钻机重新进行清孔,直到满足规范要求。经质量检查合格的桩孔,及时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灌注混凝土前,要再一次量测孔

的深度,如果有塌孔现象发生,要提出钢筋笼重新进行清孔处理。

(6)钢筋笼制作和吊放

a.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筋应根据其规格、型号分别堆放,并做好标识。

b.钢筋笼焊接前,应先制作螺旋筋,钢筋笼成型先将主筋与C16加强箍筋逐一焊接成形,然后绑扎螺旋箍筋。

c.钢筋笼吊放应缓慢进行,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不得强行下放。

d.钢筋笼吊放入孔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笼定位标高偏差为50mm,笼中心与孔桩中心偏差为10mm,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

e.钢筋笼下端主筋的端部应焊加强筋一道,以防止下端钢筋笼在下人时插入孔壁或在导管提升时卡挂导管。

(7)灌注混凝土

a.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利用导管进行灌注施工。

b.导管采用丝扣连接,吊放入桩孔时在孔桩内的位置应保持居中,防止导管跑管,损坏钢筋笼。

c.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d.灌注前利用圆柱形混凝土塞作为止水塞,以保证初灌混凝土的质量。配制足量的首批混凝土,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1.0m以上,严禁储存量不足就开始灌注。

e.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应紧凑地、连续不断地进行灌注,每根桩的浇筑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f.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为2~6 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而使导管内进浆造成断桩。

g.严格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使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增加0.5m以上,确保灌注后的桩顶在凿除浮浆后达到设计装顶标高。

h.钻成孔后的灌注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灌前应重新测量沉渣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8)主要施工顺序

本项目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属于基础承载桩,故其施工顺序的确定以方便施工的原则而确定。

5、质量标准及检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