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科学技术(华师版九上)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2重要的酸课件(20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2重要的酸课件(20页)
铜粉与盐酸不反应,待铁粉反应完全后过滤,滤纸 上留下的固体物质为铜,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净 的铜粉。
(3)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当铁器使用久了会生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除去铁 锈呢? 实验三:向生锈的铁钉中加入稀硫酸,视察现象 (a)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b)现象: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置换反应的其他例子: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H2O+Cu 碳还原氧化铜: C+2CuO=△=CO2+2Cu
牛刀小试
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铁粉?简述过程。 (温馨提示:金属活动性顺序 Fe>(H)>Cu)
答:加入足量的盐酸,使铁粉充分反应: Fe+2HCl=FeCl₂ +H₂ ↑
知识结构的完善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式正确、配平正确、条件、状态标注正确、 如果是复分解反应还要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 (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产生
1 氯化铜和硝酸钠 2 氯化钙与碳酸钠 3 氯化钾和氢氧化钠 4 氢氧化铁和稀盐酸
小结: 在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产生时,我们可以先假设 反应产生,然后判断产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 条件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视察与辨析
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吗 1 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2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 3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思考: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吗?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 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概念辨析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 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 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脑力大作战
在天平的两端放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溶液, 且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同时向两端放入等质量的铁和 锌。那么刚开始时,天平下沉的是那一端呢?_____(铁 或者锌)(温馨提示:金属活动性:Zn>Fe)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9课 《美丽的颜色》 精品课件(共37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9课 《美丽的颜色》 精品课件(共37张PPT)

作家作品
艾芙·居里(1904—2007),居 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 《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 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获得 过诺贝尔化学奖的伊雷娜·居里是 她的姐姐。
文体常识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 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 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 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 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 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 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读出小心翼翼、坚定的语气, 小心一点,声音小一点,
跳读课文,“美丽的颜色”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朗读并 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㉒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 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 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 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合作探究
居里夫妇提取镭的过程
思考:这是一个
年 轻 时 的 居 里 夫
的过程? 人
艰苦且快乐
采访提纲
采访方式
访谈
采访对象 居里夫人
采访目的 了解居里夫人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
采访问题
问题一:您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问题二:漫长的过程,历经四年仅提炼出0.1克 镭盐,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了呢?
快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宁静的工作环境,可以专注于工作;(专注) 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热情)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期待;(期待) 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喜悦)
思考:描写这些艰苦的用意何在?
这些描写写出居里夫妇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 取得巨大的成就,更能说明他们的敬业和吃苦精 神精神,从侧面衬托出居里夫妇对工作的热忱和 坚毅执著的品质。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同步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同步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中考真题演练
B
B

思考:牛津大学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获得了哪些特权?
特权1:免役权和免税权
特权2:教育自主权
特权3:司法特权
三、城市的大学
三、大学的兴起
3.课程设置:
①基础课程:七艺
②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术
几何
天文
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科教师人数表
年份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
183人
1348
514人
3.早期大学:
1.大学的兴起
2.大学的特权
1231年1月12日,英王首次认可牛津大学,并授予其特权。 1254年9月27日,教会以信件形式写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受教皇的保护,大学有免役权和免税权。同时规定,在牛津大学与市民发生冲突时,在教会审判全部的将牛津大学的学者传唤到牛津大学外审讯。 1254年10月6日,(教皇“特许状”)确认了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既有法规,这意味着牛津的学术特权得到了教会最高权威的认证,牛津大学可以制定法规,自我管理,完全是一个法人团体。 1246年,亨利四世干脆取消了民事和刑事限制,凡是在牛津发生的有关学者的任何案件,即使是谋杀罪和故意伤害罪,校长都有权管辖。——摘编自曹汉斌《牛津大学自治史研究》
12世纪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三、城市的大学
2.原因: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法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古典文明的传播,东方文化和教育的传入,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九上

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九上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 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 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 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通过对精神的 三间小屋 的描写、议论、抒情,表 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 、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
第九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 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 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该告诉我们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间小屋”的内涵,延伸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4、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明确: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 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 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 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 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件含视频)-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件含视频)-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摘编自符松涛《西欧中世纪城市对大学兴起的影响》
① 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 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 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C )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
1、重新兴起的原因 (1)时间 从10世纪起 (2)原因
材料 从1000年开始,到14世纪中期,欧洲的总人口从约3500万增加到约
8000万。……重型犁、马颈轭的发明和改善……农业上从两田制种植到三
田制种植的变化。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A.封君封臣契约 B.教会权力至上 C.庄园法庭审判 D.城市自由自治
课堂检测
7.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但也培养书法家、
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神学家。可见,当时的大学( B )
A.拥有完全自治的权利
B.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C.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
D.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8.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
免役权和免税权
教育自主权
司法特权
三、大学的兴起
结合材料,指出大学的课程设置
4、大学课程
材料 牛津的课程并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的领地,相反其始终抱有这样一 种宏伟的理念:大学的人文教育课程必须包括文法、修辞、逻辑三门基础 学科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中世纪的高级学科。与此同时,牛 津课程对13世纪哲学思想的一些新发现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对数 学和占星学的修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每一位学生也有充分自由的课程 选择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讲授新课
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故乡,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 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文章正是通过故乡景物、人物等 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
探究:“物非人非事事休”的故乡 变化
(1)走进旧景,感受“物非” 文章中哪些地方形象的写出了故乡的衰 败?写这些有怎样的用意?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个寒噤: 闰土居然叫我“老爷”使 “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全被 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 厚障壁:比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 思想隔阂。
3、“……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 懂事……”
事: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 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人与人平等相待就不成规矩,可见受封建 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不仅经济生活上 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3. 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 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 《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 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 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 精神的发扬人。
第九课 故乡
导入新课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 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技术课件华师版九上共23页文档

科学技术课件华师版九上共23页文档
科学技术课件华师版九上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优质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优质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主要围绕“斜面”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四节,详细内容如下:1. 斜面的定义及分类;2. 斜面的机械优势;3. 斜面与滑轮的组合应用;4. 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斜面的定义、分类和机械优势,掌握斜面与滑轮的组合应用,能运用斜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对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斜面的机械优势及其计算。

2. 教学重点:斜面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模型、滑轮、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斜面模型、滑轮、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应用实例,如盘山公路、滑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斜面。

2. 新课导入:(2)斜面的机械优势: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斜面在提升物体时的省力效果,探讨斜面高度与长度对机械优势的影响。

(3)斜面与滑轮的组合应用:介绍斜面与滑轮的组合使用,分析其机械优势,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例题讲解:讲解斜面机械优势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斜面的定义与分类2. 斜面的机械优势3. 斜面与滑轮的组合应用4. 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斜面的定义及分类;(2)计算给定斜面的机械优势;(3)举例说明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斜面是倾斜的平面,可分为直线斜面和曲线斜面;(2)斜面的机械优势=斜面高度/斜面长度;(3)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盘山公路、滑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发明地动仪 沈括《梦溪笔谈》 郭守敬《授时历》
课堂小结
天文历法
古 代 科 数学名著 技 成 就
综合科技
迄今所知首部太阳历
古埃及太阳历
现行公历的最初蓝本
《几何原本》
作者:古希腊几何学鼻 祖欧几里得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公 理化数学著作
原理:杠杆原理、
浮力定律等
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发明:杠杆、滑
中考资源网
姓名:欧几里得 国籍:古希腊
出生:BC300左右 身份:数学家 荣誉:几何学鼻祖 成就:《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
《几何原本》有什么特点?
第一、博大精深
《几何原本》洋洋大观,集当时几何学之 大成,构建了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称之 为“欧氏几何”。论证精彩、逻辑严密、内 容丰富。
轮、螺旋等
一、选择题
1、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什么人创
制的?
(A)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
2、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
上的一座丰碑的科学著作是( D )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几何原本》
3、“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这句名言应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除了埃及的太阳历之外,你还 知道其他的历法吗?
佛历为部分佛教国家计算纪元的 方式,该计算方式以释迦摩尼去 世当年(BC543)为计算基准。
今年是佛历多少年呢?
伊斯兰教历
伊斯兰教的历法, 在我国古代称回回 历,是阴历的一种。
纪元以公元622年7 月16日(即穆罕默 德入麦地那的第二 天)为元年元旦。
第二、影响深远
“这部著作从他写作的时代一 直流传至今,对人类社会起 着持续的重大影响。”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必疑、不必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必试、 不必改。” -徐光启
在古代中国同样取得了辉煌的 数学成就,有那些重要的数学成 就呢?
祖冲之精确圆周率第七位
姓名:阿基米德
简介
国籍:古希腊
出生:BC287-BC212 身份:数学家、物理
学家、发明家、 杰出爱国者
成就:杠杆原理、浮力 定律、发明杠杆、 滑轮、螺旋
根据已经学过的 物理知识,试具 体说明阿基米德 是怎样揭露金匠 的欺诈行为的。
杠杆原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生活中,杠杆原理 应用在了什么地方?
阿基米德螺旋
投石机
墓碑上的几何图形
中国古代也有多方面才能的大科学家、 大发明家。大家说说看。
2、公历有何长处?
高精准度
古埃及太阳历是迄今所知人 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目 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 公历与之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太初历:西汉时期的《太初历》就是中国
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
大衍历:唐朝时僧一行编撰
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行用时间最长的历 法。 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清初360多年。
第9课 科学技术
一、埃及太阳历
二、欧几里得 三、阿基米德
中考资源网
一、古埃及太阳历
1、来历
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根植于生活实际的总结 依赖于各种知识的综合
2、演变
太阳历 儒略历 公历
思考:
1、古埃及太阳历和儒略历、公 历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儒略历继承太阳历,公历在儒略历的 基础上修订置闰法则。
该是下面哪位科学家说的?(B )
A、欧几里得
B、阿基米德
C、亚里士多德 D、祖冲之
中考资源网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据普罗克洛斯(约410~485)记载,托勒密王曾经问 一个人,除了他的《几何原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 学习几何的捷径。这个人回答说:“在几何里,没有 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这个人”是谁? 欧几里得 ②《几何原本》在世界数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 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考资源网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